《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们其实想多了,之后还有活呢。
  这第一遍是浅耕,把上面的冰给打掉,然后沼气肥会倒进去,对着之前的垄沟换半行,再耕。
  换半行是对着垄台,错位翻。
  整个地要犁透,然后李易会取样,看酸碱度。
  等着灌上水泡肥沤地,再取样,好知道添加什么的矿物肥。
  “东主,耕得太早了。”宋德过来劝一句,哪有正月里翻地的。
  “今年要旱,从现在开始降水便少,要先把地沤出来,不要指望有多少春雨。”
  李易当然知道什么时候翻耕了,种稻子水田的话,还有两个多月呢。
  育苗也有一个多月,埋土里过冬的葡萄藤还要一些日子才能挖出来,同时补肥浇水。
  大棚里的菜不能停,尤其是胡萝卜,今年要打籽。
  然后一部分种子送去南方让司农寺种,一部分在北方这边用大棚,还是育种为主。
  宋德不知道李易的全面打算,他吃惊地问:“今年会旱?”
  “比往年雨水少许多,我们这边河多,八水绕长安啊,可以有水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尤其是太行山以东的一大片区域。”
  李易没什么可隐瞒的,告诉管事,管事好照着安排。
  “知道了东主。”宋德未再问,自己接下来要针对干旱而采取行动。
  在他心中,东主说的话就是对了。
  城中打的泥也送过来,一一登记,然后泥经过检查,存放好,保湿保温,准备开窑的时候制作成各种器皿送进去。
  有人要钱就给钱,不要钱的等烧出来给陶器。
  其他的地方都在焖石炭,要制作成焦碳。
  长安城中很多百姓见到裴耀卿就下跪,把裴耀卿跪得快哭了。
  他不敢受,百姓一跪他会用最快的速度躲开,从侧面扶起来。
  一个是怕陛下,主意谁出的陛下知道,自己凭什么承受大礼。
  另一个是怕短了寿禄,这么大的利民之策,自己要贪天之功吗?
  人家李易为了推动,把焖焦之法都扔出来了。
  自己敢占,会遭天谴的。
  “春耕指导怎么样了?”小朝会上,李隆基在兴庆殿里问。
  “水利正在督导。”工部尚书魏知古上前说,他病好了,可精神了。
  他现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对得起李易。
  他明白,自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当时病得都不行了,太医给看吃药没什么用,天上人间紧急送来的新药。
  “臣以下令,以秋时作物增收为由,推行新沤肥之法。另新农具命司农寺推广。”
  姚崇出声。
  张说跟着开口:“各州府以传扬,估计明年、后年才可大部分地区相信、接受。”
  卢怀慎低着头不说话,没什么可说的,大事都让姚崇给办了,其他的张说很积极。
  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鸡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认真,一一处理好了。
  李易若是知道卢怀慎现在的样子,一定会给点赞。
  史书上说卢怀慎是伴食宰相,一遇到大事就给姚崇。
  实际上却是小事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总理出声,小事副总理管,难道不对?
  卢怀慎作到了,我不跟你争。
  你喊着要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各州府官员竭力而为。
  我就看看哪个州府需要什么,给还是不给,谁想修水利工程,大的财政拨款我不吱声,小的我就签了。
  所以李易才要护着他,看上去是不办大事,小事其实才最重要。
  对外用兵,尤其是顶住吐蕃和防御突厥的军事部署是大事。
  卢怀慎不管,但他却会签署一些各都督府传过来的要求增加一些兵器的小事儿。
  他作得很好,如果不是他生病,姚崇做大事的所有遗漏,他都能给补上。
  这是伴食宰相吗?让人瞧不起吗?难道他要与姚崇争才是正确的?
  故此现在他就听着,反正很多琐碎的事情都签完了。
  “冶炼呢?”李隆基看向魏知古。
  “正在焖焦碳,工匠说,出此计者定胸藏乾坤,心怀规矩。”魏知古大声答。
  “百姓如何?”李隆基又问被召来的裴耀卿。
  “一见到臣就要给臣下跪,臣怕了。”裴耀卿先说自己的苦恼。
  “呵呵!”李隆基笑了,其他几个人莞尔。
  “至少你心说所想,才能在当日言说,不然朕又如何会去李家庄子问策。”
  李隆基很骄傲,看,你们都不行了,我亲自去找易弟。
  接着他说:“要多想,把自己放在百姓的那一块去考虑,朕若去李家庄子去多了,你等不心虚?”
  “臣知晓。”姚崇带头,他确实很努力了,总往外面跑,观察民生。
  可是李易出计策不是什么想和不想的问题,是你问不问的问题。
  谁能想到在开春耕种之前叫人摔泥坯?这根本不挨着好不好?
  问你几十万百姓,冬天一起干什么活儿赚钱,这是人问的问题吗?是问人的问题吗?
  然后那边出来了,制作冰灯、摇煤球。
  接着开春了,还没到耕种的时候,又问几十万百姓干什么活儿。
  那么等着两季收获之前的青黄不接的时候,是不是还要问一下?
  查史书,商鞅变法那么厉害,他都没解决过。
  “还有各州府的账,已经熟悉差不多了,往后一律照着报,涉及到官员考评。
  朕要亲自看,户部那里把图表作出来,叫朕查出问题,家人就都进掖庭宫吧。
  别以为朕不懂,朕很可能会带着账目去灞水畔的庄子,有人会懂。”
  李隆基开始威胁了,自从前两天知道作假账和查假账一些浅显的道理后,他觉得膨胀了,准备审计天下。
  群臣一听灞水二字就悟了,赶紧回去严查,若是说账不小心烧了,就把当事的官员和家人一起抓过来,要么说实话,要么全杀。
  “科举那边如何了?”李隆基今天的问题多。
  “定当为陛下选才,参照灞水的一些地方。”姚崇无奈,四十二个学子全录了,内定。
  “不得徇私。”李隆基强调,随即说:“有那么几个人想强要别人的好处,跑到了那个什么地方来着?”
  “五个,灞水的李家庄子。”张说变身提词器。
  “啊,西突厥十姓近日来”李隆基很自然地换个话题。
  不过大家明白,那五个去年到李家庄子的学子废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青黄不接五千岗
  正月十三,早上风小,没有朝霞。几朵云在蓝蓝的天上慢悠悠飘。
  “李东主,我等告辞。”余怀德带着一群人和车,在庄子边与李易告别。
  过年前,余怀德的走私商盟便在筹集物资。
  过了年,没到正月十五,队伍准备出发,最后一批货从李易庄子上取。
  里面有香皂、肥皂、甘油、花露水、护肤膏和十面小镜子。
  余怀德等人清楚,所有的其他货物加起来,比不得从庄子所出的三车。
  三百羽林飞骑在旁等待,依旧一人三骑。
  “一路平安!”李易抱拳。
  “走了,绕城、绕城。”余怀德一声吆喝,队伍从长安城南绕向城北。
  同一时间,一辆辆两马车从南边和西边的门出来,一同到城西汇合。
  更西边几十里的村落已经有了队伍在等待。
  此番出动的马车超过一千辆,工匠跟随、车上装好了货物与草料。
  私家样的护卫和雇佣的护卫配合羽林飞骑。
  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向西。
  朝廷下的不得沿途勒索克扣商人的官文提早一步加急送往沿途官府。
  皇城中,了望楼上,李隆基拿着望远镜看城西的队伍。
  “这一遭,不知能为朕拿回多少钱财?又不知可叫多少地方官员落下把柄。”
  李隆基从未曾忘过李易出的坑人主意。
  下文命沿途官员收手,商队依旧行贿打通门路。
  之后想收拾谁便有了理由,还十分充分。
  高力士站于一旁,默不作声,心中却对一脸阳光的少年东主加了三分警惕。
  少年坏呀,脑顶生疮、脚底冒脓,坏透腔了。
  被高力士腹诽的李易哆嗦了一下,抬头望天。
  “哎呀,还是咱大唐的天蓝,煤烟的味道闻起来都格外清新。”
  李易夸着看一眼窑的方向,那里烧着,用焦碳的窑没什么烟,焖焦碳的窑则烟雾袅袅。
  他摇摇头:“我没有办法防止污染,,先凑合着来吧,今年忙完回来,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单独建焦炉。”
  叮叮当当伴随着铃铛声,一辆四轮小马车过桥。
  准备回去的李易站住,等车到近前,笑着问:“裴兄府上不忙?”
  “后日上元节晚上的灯会已安排妥当,为兄过来表示感谢,长安百姓可攒下薄财些许。”
  裴耀卿从车中跳出来,整个人瞧着状态不错。
  他在说联防,今年不能丢孩子,亦不可出现踩踏事件。
  接着他说过来的事情:“在朱雀大街上,为兄给易弟你留了一块地方,庄子可是要卖什么东西?”
  李易想了想,问:“能租出去吗?一晚上收个十缗八缗的。”
  裴耀卿:“”
  “易弟莫开玩笑,若真无可卖之物,为兄另作他用了。”裴耀卿认真一下。
  “倒是有个小东西可以拿出来给孩子们玩,哦,大人一样能玩。”李易想想,决定拿一个小玩具。
  孩子们闲不住,不帮着家中干活会乱跑。
  如今河在开化,一不小心掉进去,什么心肺复苏都没用。
  “何物?”裴耀卿对李易庄子上的东西始终充满好奇:“可是利民新工具?”
  “哪有那许多利民的工具,裴兄说出地方,后日会有东西送去。”李易摇下头,邀请裴耀卿进去。
  李易给泡上茶,二人对坐。
  裴耀卿迫不及待先吹着喝一口茶,抓起小几上的点心塞嘴里一块。
  “早上起来太过匆忙,一口粥未喝,腹中酸疼。”裴耀卿感觉舒服许多。
  “既然空腹,还是不要喝茶为好。”李易劝。
  “吃了东西便不空,少吃两块,晌午在你庄上吃。”
  裴耀卿丝毫不客气,又捏一块点心塞进去,然后噎到,拿茶水往下送。
  吃掉三小块点心,裴耀卿拿起毛边纸擦擦手。
  “易弟,你说今年冬小麦收割前,还有什么活计?总不能一直揉泥吧?”
  裴耀卿开始长远打算。
  李易喝茶,不吱声,太难为人了。
  我要是想出来一个,你是不是又问秋粮收获之前的青黄不接干什么活?
  长安几十万人需要找工作,此番还是联合起他窑一起操作,才解决一下陶的问题。
  之后陆续烧出来,大量的陶器要被送走,到外面卖,冲击其他地方的陶器产业。
  “裴兄。”等了十几息,李易出声。
  “青黄不接,耕种的人并为闲着,地里的活还是要做的,同时种桑养蚕的人一样忙碌。”
  李易想起个关键的事情,粮食没下来,不代表地不用侍弄。
  “为兄知晓,可还是有的人少活,打零工的那些。往年就说去年。
  去年青黄不接时,大家手上的钱少,不敢花,还有的在挖野菜。
  无地可种、又无店铺的人,除了给别人帮工,便没有其他活路。
  我也不要多,哪怕你给我解决一万人呢,不,五千人。”
  裴耀卿苦着脸说。
  李易想喷他一脸茶水,让对方清醒清醒。
  张嘴一万、五千的就业岗位,虽说是临时的吧,但你好意思说出来?
  裴耀卿心虚,低头看茶碗里剩下的那点茶水,想等待被审判一样。
  李易端着茶碗小口抿,边喝边琢磨。
  “实在不行,为兄去问问工部尚书,看能不能修河堤、铺路、架桥。”裴耀卿自己说出个办法。
  “在长安打零工的人去修桥补路?不专业,徒耗钱财,还不如找我大哥,至少有许多工匠。”
  李易否决,各工种不一样。
  让给天上人间负责送外卖的人去修河堤,一个送外卖的送外卖的很厉害呀。
  李易赶紧把送外卖的人不行的想法抹去,外卖骑手,各种人才。
  “若叫他们配合工匠修呢?”裴耀卿哪知道李易所想,他琢磨出来一个办法。
  “修上几个月,他们一直在工地?”李易还是否决,等修好,回来后以前工作的位置被抢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裴耀卿像个要吃糖不给买的孩子一般嘟囔个不停。
  “裴兄喝茶,慢慢想,不急。”李易安慰。
  “也罢,说起茶,易弟你这种制茶的法子好用,喝惯了那些茶,喝你这个清爽。”
  裴耀卿转过话题,开始说茶叶的事情。
  “是呀,这茶青黄不接是几月份?裴兄,有办法了,五千人,临时找活。”
  李易想到了,好办。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卖茶品级有包装
  不用裴耀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