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说的炸酱面是老北京炸酱面,鸡蛋酱,面条擀好了下锅煮熟,连续过凉水,凉透了,放上鸡蛋酱和葱花、香菜、黄瓜丝,有的就要黄瓜丝,别的不吃。
  有的地方炸酱面不一样,是热面,羊肉羊杂等东西切碎碎的,用辣椒油炒,倒在面上,热呀!
  还有水饺,饺子,北方一说水饺首先想到的是煮饺子,与蒸饺子对应。
  煮好后放在盘子里,蘸调料吃。
  有的地方水饺像全羊汤里的饺子,饺子放在汤中,不过不是羊汤,就是普通的水烧开了放点韭菜沫、葱花什么的。
  每個地方的餐饮风格和习俗都不同,到一个地方吃饭前得问好了。
  “当老夫傻?外面是晒太阳?风那么大,哼!”
  毕构说着又推车去盛别的菜,他的餐盘上放着辣子鸡块和麻婆豆腐。
  李易看看旁边的摆着溜豆腐、清炒鸡丁:“……”
  “人心不古哇!”李易摇摇头,嘟囔着端餐盘去找自己想吃的东西。
  “这道菜油多,过油了,烧茄子,凉了不好吃,趁热吃,外脆里嫩,跟它相比的是脆皮茄子。
  李家庄子的烧茄子是切块,有时后也做成条,每道同样名字的菜有好几种做法。
  过油的东西未必就好吃,但绝对节省时间。
  像这个菜豆,芸豆中的菜豆,又叫四季都,跟饭豆不一样。
  和土豆条一起炒,都过油了,现在看到的没挂芡,我吃过勾芡的。
  现在看到的白菜片是爆出来的,旁边的是炒出来的,爆的口感相对脆。
  炒的没放醋,放醋后要调汁,成了溜,或者是火字旁的熘。
  再前面的是苏肉,跟红烧肉不一样,还有一种做法可以做出来蜂窝状……”
  小丫头带着自己岛子上的孩子过来盛饭,她负责解说,可认真了。
  孩子们端的托盘上空空如野,一个个愁眉苦脸的,犯了选择性障碍症。
  太多了,吃哪一个?感觉哪个都想吃,可是肚子不允许啊!
  “随便盛一点,不爱吃的话以后不吃同样的,又不花钱。”
  小丫头回头一看,你们不饿?
  孩子们反应过来,拿东西盛,有的是夹子,有的是勺子,还有的是长筷子。
  “少盛,不够吃了再来盛,李家庄子不允许浪费,盛多了吃不完,硬吃会撑到,结果更浪费,全吐掉。”
  小丫头自己选想吃的菜放到餐盘上,她已经盛了九种菜了。
  餐盘上的格子有限,但没人规定一个格子必须放一种菜。
  李易很快选好,牛肉炖土豆和炒角瓜、四段收拾干净的红烧带鱼、蒜苗炒肉丝,二两大米饭、半个煎馒头和虾仁萝卜丝汤。
  然后他找了个专门的角落,上面带强力排风系统的位置,给自己弄一块臭豆腐。
  “李郎你躲到这了?太好了,我和小兰也想吃臭豆腐。”
  永穆公主寻过来,她和小兰的菜不同,有的是干豆腐丝炒豆芽,有的是肉末炒地瓜粉,还有苦瓜酿……
  “师父,哎呀!师父你跑到这里偷吃臭豆腐,快,给我一块。”
  李归藏跟着跑过来,加上他的师姐、师妹。
  平时不敢在公共大厅里吃臭豆腐,都要找这种特殊的位置。
  要么自己回房间吃,那个很快会把气味排出去。
  最可怕的是李易时候七八十年代的汽锅,有的学校有,工厂更多,好工厂有食堂,一般的只能自己带饭菜。
  饭都是铝的大饭盒,带几个,有的装米和水,放进去蒸。
  东北有的放酸菜、姜片、白肉,加了水蒸。
  要么就是家里炒好的蒜薹、黄瓜鸡蛋、蒜多的茼蒿、炸的小黄花鱼……
  有人不小心就把臭豆腐也放进去了,忘拿出来了,结果一蒸,那么大的一个装了上千个饭盒的大蒸锅炉中,飘散着臭豆腐的味道。
  所有的菜全废,关键连续好几天那个味道也散不去。
  游轮吃饭的地方有好几个,在自己房间也没问题。
  李易就愿意跟大家一起吃,所以……
  “咱们再走,就到了没有人的那个很多岛子的地方了吧?”
  永穆公主吃一口蘑菇炒菜心,想到了夏威夷群岛。
  菜心是船上种的,生长周期短,前提是温度要达到标准。
  李易时候北方人吃得少,一个是不会吃,没到南方的人看见菜心不认识。
  另一个吃到后,发现也就那样,菠菜什么的差不多。
  种的话就不同了,种菜心不如种其他的作物,产量高。
  尤其是到了秋天时刻,最后一茬蔬菜,种别的能够留着过冬,菜心绝对不行。
  这玩意儿为了吃,两个月够用,黄瓜就不行。
  黄瓜慢一点,有优势,可以摘很长时间,包括西红柿、豇豆、豆角、茄子、辣椒。
  换成种菜心、茼蒿、小茴香,一起生长,长大了就得吃掉,存留期短。
  船队各种菜都种,还养家禽和牲畜,猪羊就是为了吃、牛马不吃,到陆地或许能用上。
  美洲如今没有马,放过去就有了,马这个物种对当地资源环境冲击小,主要是繁殖的速度不够快,又不吃其他动物,老鼠、落地上的小鸟什么的除外。
  按照资料上所记载,美洲有过马,最后灭绝了。
  李易也无法去真正探索,他没那个时间。
  只要他不去‘故意破坏就好,比如把人家最后一个会当地语言的人给杀掉。
  他到美洲这个大陆,从不以杀人为主,没杀过,对方也不杀他。
  双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很愉快,土著愿意工作,然后获得好处。
  根源在于李易过来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意志,不是自己跑过来发财。
  如果放开,提供航海线路和船只,让人过来自由攫取利益,那情况则不同了。
  为了钱财,人什么都能干出来。
  大唐皇室为了权利都可以杀妻、杀夫、杀子、杀兄弟呢。
  大灾的时候易子而食又不是没出现过,去其考验人性,不如努力发展经济,至少能够解决温饱了,就省下许多心。


第两千七百零一章 师之教导于人生
  “水土不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情绪上的,换个地方,调整不过来。
  气候上的,天气情况不同,尤其是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饮水方面的,大家都不烧热水,水中含均群,全喝开水就没问题,大不了喝硬水。
  最后一个是饭菜,掌握了简单的厨艺很重要,再带上各种调料,到外面自己做饭。”
  李易边吃边总结,为什么他那时水土不服的人少,现在的多?
  心理、环境、硬件、软件,四种因素。
  “师父我们知道的,我们会就近找药材当调料。”
  李归藏反应快,立即附和,这叫情商。
  青黛和灼灼低头吃饭,不出声,她俩知道,师父在教导,听着就行,表现自己是告诉师父你说的是废话?
  李易看看自己这個二弟子,露出笑容:“好,归藏果然思虑周全,待到地方后,归藏你要多费心啊!进丛林里看看,有什么好的草药能用,为师就知道你行。”
  李归藏:“……”
  “师父,徒儿错了,徒儿知错了。”
  他反应过来,话太多了。
  师父教你的时候你得不知道,你都知道了,还要师父作甚?
  师父现在教得是为人处事,不然伱得罪了人你还未察觉。
  小兰在旁边看看:“李郎,怎可让归藏犯险?人家归藏对药理药性掌握得可厉害了,无非说句实话,你怕是弟子超过了你?”
  “二师娘,再说我就到外面跳海里,我真的知道错了。”
  李归藏双手抱拳放到脑袋上给小兰行礼,你就别添油加醋了。
  ‘啪!’永穆公主用筷子后面打在李归藏头上:“吃饭,整天就知道调皮。”
  “谢谢师娘。”李归藏都不敢揉脑袋,师娘帮着解围了,这一筷子算惩罚。
  不是因为跟师父说话哪错了,而是不想要怎么跟人说话,将来离了师父,别人可不会惯着。
  师父和两个师娘在教做人,保全自己,再谋其他。
  “进攻与妥协的平衡才是最美的艺术,退避三舍是以空间换时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以表象藏真实。
  快意恩仇者成不了大事,忍常人所不能忍者,方可为常人所不能为。
  一切在于实力,当突发事件出现时,你就不错,王八咬你指头,你忍着疼拉王八脑袋,然后把王八脑袋给咬掉。
  为了躲开其他宰辅,你知道我去蓝田县,故意找机会接近我,也是对的。
  但层次低了,你的办法就这些,于民何益?无民之根,如何与人抗争?
  是故,退有所止,进能应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收买一切能够被收买的人或势力。”
  李易借机教导弟子,活着才有希望,然后强大。
  他以前卖医疗设备的时候,找了很多人,没想到更上面的这个什么委的人来了。
  一点情面都不给他留,直接就说:你这样的人不懂事儿啊!
  说完人家走了,不请自来又走,其他人跟着都走了。
  李易知道对手出的招,怎么办?赌气?没用的。
  他立即安排人制作沙枣,为什么要制作,沙枣买就行呗!
  不,制作出来的是黄金的,他不找对方,找对方的母亲,送连着枝的沙枣,又送一大堆土特产,野生六十年往上的萝卜。
  跟人家母亲说:我刚来,开春嘛!刺儿多,帮我削一削。
  人家母亲看着满意了,过了不到三天,那个上面的什么委开会。
  把他叫过去,当众批评他:医是什么?要心正、身正、行为正,你还有所欠缺,你应该多学习,我办了个班,你进去吧。
  若是遇到二逼会问:什么班啊?
  但能够被叫过去的那些人就没一个二逼,大家明白了,班啊,什么时间上,上多长时间,都不重要。
  领导办的,别人也不知道怎么进班,这不就对了嘛!
  这就是生存之道,像最初裴耀卿过来说螃蟹的事情,李易多少次妥协和行贿?
  他心怀治国之策,也得先过那一关。
  关键他那个时候不知道来庄子的是李成器和李隆基,要是知道,就是另一种操作手法了。
  眼下他逮到机会就教徒弟,传业、授道、解惑。
  其实这些东西,毕构他们也能教,但他们只能教这些,其他的不行啊!
  他们现在也有徒弟,教的时候很严肃的,徒弟要跪坐,听师父讲,师父不会举当下的具体例子,害怕,冲撞圣上。
  李易才不管那许多呢,我教我随时教,物理、化学等东西我全教,地理生物算常规操作,大家学医的嘛!
  外语不用单独教,大唐上层人物,就是能够参与大朝会的,每个大臣都会好几种外语。
  李隆基更不用说,契丹的、奚族的、突厥的、吐蕃的、新罗的、渤海的……
  这些语言他全会,感觉这个不属于技巧什么的,常规操作。
  头一天还跟大臣们商议吐蕃军事压制与妥协、和解,晚上就能谱曲带着一群人开心地表演。
  这是李隆基,他哥李成器也是一样的。
  历史上的李成器就聪明,很少干一些不该干的事情。
  唯独这个人,看上去他都是对文人的一种交流与欣赏,实际上他有野心的。
  历史上的王维,跟他交流。
  驸马都尉裴虚跟岐王交流被收拾,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跟岐王交流,挨收拾。
  杜甫也写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岐王没毛病,有这人,崔九是谁?王维的小舅子。
  王维买跟岐王关系好,家里有钱有势。
  杜甫不是一向清高嘛?怎么就跟人家写诗讨近乎?
  如此去分析,所谓的诗圣,也就是跪着的那个,一边嘲讽着权贵,一边为权贵跪着。
  他之所以嘲讽,是因为他没干上去,他总想一步登天,直接接替他先辈的地位和官职。
  在发现无法实现后,给他个官他都不当,说白了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官位和自己的地位,没有百姓。
  看着他写的诗,百姓这个不容易,那个拼命啥的,他就是写而已。
  给过他机会了,让你当一个地方的主官,你带着百姓过好日子呗?
  他干什么了,一边写着百姓太难了,一边辞官不干了,我是州府官?我有傲骨的。
  后来给他个更大点的官,安史之乱出现了,他一看,我草,不行,跑吧!
  跑出去八百里,想一想,百姓太难了,我得写首诗。
  他跑了,当地的百姓跑不了啊!
  把这个岐王的事情一展开,就知道杜甫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也是个人啊!


第两千七百零二章 技术未来军事横
  “东主哥哥,东主哥哥,我看投影,这个地方比我家那里大,一个人都没有啊!”
  几天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