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金兴光派兵长期驻守,送与不送?”柳冲跟着问。
“送,送给守着的新罗将士,送他们新的连环画,告诉他们大唐将士的待遇。
包括单兵自热口粮、罐头、腊肉、腊肠等咱们士兵备的物资。
还可以送他们兔皮的衣服,猪皮的皮靴。
他们当地冬天不结冰,如广州一般,该冷还是冷。
百姓的东西继续送,总得有个分配吧?”
李易回答这个问题,士兵驻扎就送士兵东西。
然后也送百姓东西,百姓会看着士兵,你们拿你们的,我们拿我们的,行不?
你们如果敢全拿走留着用,我们就去告状,让你们也拿不到。
“吃串儿,小易吃串儿。”毕构给李易倒啤酒,辛苦了。
刚把西南六诏给弄到手,转头方回来又得惦记其他地方的事情,算计新罗。
李易喝一大口啤酒,抓起个羊肉串撸下来一小块肉。
声音模糊:“好吃好吃,羊肉串儿就不能切大了,总吃肉的人,一斤肉穿二十个串儿最适合。”
他说的是东北地区,小串儿一斤四十个串儿,很小,大串儿二十,后来变成了二斤肉穿三十个串儿。
换成南方,如振州本地,那串儿小得可怜,一斤穿四十个的那种,一串儿四元钱。
买一把串儿两个人,没吃几口呢,二百元钱吃进去了,不算啤酒钱。
现在他吃的是一斤二十的串儿,不缺肉吃,缺肉又干力气活的,能吃下去五斤羊肉烤的串儿。
李隆基拿起一串儿板筋,这个不能切小了,又薄又小的那种一烤完跟柴火似的。
他吃一口咽下去:“如今马牛羊的数量快速增加,能吃得起羊肉的人越来越多。”
他把话题换到了民生方面,牛和马都是选好品种,但不能单一,不专门屠宰的话,几年数量翻五倍。
羊的话,大唐平均一胎两只小羊,不到半年出生,再一年后可以交配。
之前的始终在生,后来的生完又是两年第三代羊出生。
公羊养大就吃,母羊繁殖。
猪和家禽增长速度更快,只要饲料供应上,看着疯狂翻倍吧!
陈粮和麸子等东西是好饲料,加上海鱼的供给。
其他地方先不提,京兆府、河南府的百姓家庭,如果愿意,可以顿顿吃肉。
别处的百姓,至少能吃到鸡蛋、鸭蛋、鹅蛋,大人吃,孩子在学堂吃。
营养好,不容易生病,又都烧开水喝,人口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升高。
一个人营养不良,可能五十岁就死了。
把营养给补上,他活着所能带来的产出,绝对高于他本身消耗的食物。
多出来的属于大唐财富,剩余价值。
牲畜增加,解放了人的生产力。
而物流的便利,让自然浪费减少,尤其水果类,水果人吃了也能让营养增加。
李隆基觉得自己身上应该绑根绳子,怕飘。
这是朕的大唐,周围哪有什么敌人?看小娃娃长得,一个个白白胖胖的。
想到开心处,他咕嘟咕嘟喝一大口啤酒,一升的杯下去一半,五百毫升,普通的酒一瓶。
‘呃~~!’他打个酒嗝:“易弟,吐蕃管他们吗?”
“这等事情还要问我?给尺带珠丹十艘飞艇,带着他的少年兵过去解决即可。”
李易抓了把煮花生,带壳的那种,咬开看都不看,直接吃。
正常应该用手剥开,万一里面有虫子和烂的呢。
他偏不,那样吃没有灵魂,必须用嘴,吃到虫子感觉不出来,吃到坏的再吐掉。
尺带珠丹就在旁边,他跟金城公主一起吃烤串儿。
听到话,他使劲点头,却不出声,意思是对,教给我,把水连珠给我配齐了,我让少年兵过去。
他对想要取代他位置的人没有丝毫的怨恨,人之常情嘛!
故此他准备把对方灭了,人之常情嘛!
他其实想不懂,有人失心疯了?自己在大唐用飞艇给你们换东西,你们就认为大唐接受你们而把我给弄死?
“易弟所言不错,别人家的事情让别人自己管。”
李隆基答应,其实他也是这样想滴。
“后突厥所在,就让他们往北打,渤海那里今年粮食种植保证不够,缺人。
待冬天的时候,更多的人要过来,活着最重要。
渤海内部会不稳,绝非铁板一块,武力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关键武力难以指挥所有将士。”
李易顺便把另外两个地方的事情说一下,今年解决。
说完他抓起一只盐水大虾,去掉虾线的,不烤,一烤就不嫩了,不如吃虾仁。
“许多事情跟这个盐水大虾一样,处理的时候工艺不需要那么复杂。”
他补充一句,其他人回应给他一个鄙视的眼神。
第两千六百八十九章 毒素有无心追求
“妹夫说得对,我听舅舅的。”
尺带珠丹不管虾怎么吃,赶紧给我武器,我去整死他们。
“不急,吃串儿。”李易与尺带珠丹说。
他在盘算,怎么一下子把吐蕃真正拿下,不能总放在那里。
大唐可以帮着出人手,顺便看看当地的奴隶能不能跟六诏的奴隶一样买了,让他们在那里以自由的身份工作。
先不能自由,要一点点给好处,最后自由,那时他们已习惯了被大唐官员安排做事情。
当再给他们自由身份的时候,他们依旧听话,同时属于自己的财富增加。
“李郎,鲥鱼好吃,问过他们,说运来时还是活的,清蒸。”
永穆公主把一盘鲥鱼端过来,运过来活的,因为是游艇带着小机器人去捉的。
带鱼都能弄到活的,鲥鱼一样,什么出水即死?那是技术不够好。
后来国内的鲥鱼捕没了,用的别的国家的鲥鱼饲养,怎么运来的?只运受那什么精后的卵?
小机器人配合着游艇,带回来活的。
其实死的也一样,那里通火车了,单独冰镇送一趟,不会烂掉。
清蒸的鲥鱼不去鳞,说是鲥鱼被摸一下鳞就不活了,必须死。
如此说来,还有别的东西一样。
葫芦,小葫芦长出来后,摸一摸,完,就那么大了。
另外是猫,猫下崽儿后,说被属虎的人看一眼,立即搬家。
实际属什么的人只要没有熟到一定程度,看一眼,人家猫都会搬家。
叼着小猫的脖子换个地方,野猫为主,养好的家猫不是。
或者总有人喂野猫,喂水和猫粮,野猫吃习惯了,倒是不在乎跟不跟你回家。
等产下小宝宝,你过去喂,猫也不搬,搬了没有好吃的了,有猫粮吃,比抓耗子省力。
鲥鱼被碰到,有应激反应,跟葫芦一样。
带鱼是气压问题,跟人潜水上浮一个原理。
李易夹一片鱼鳞,在嘴里吸吮,行,这个可以:“河鲀吃没吃?我在那边没赶上,庄子里有养,野生的差了一个多月呢。”
“吃了,野生的捞起来,单独提取毒素,放一点点在养殖的河鲀菜中。
这个没有毒的不好吃,有毒的要控制毒量,控制好了,吃着上瘾啊!
样下庄子里有,吃不吃?吃我命人去做,别客气。”
毕构又调皮了,他一副主人家的样子跟李易说。
李家庄子养河鲀,口感确实鲜嫩,得去皮,不然那个皮弹性大。
吃的时候一般没有毒,有人非要感受一下,必须先抽血,进行毒素溶合分析。
有的毒的每个人都不同,同时要配上其他的解毒菜。
活得最顽强的苏轼就写过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里面涉及到三种东西,蒌蒿、芦芽、河鲀,前两者解后者的毒。
解毒效果好不好?看苏轼吃了后挂没挂就知道了。
人家给他一顿流放,换着地方想让水土不服,结果他到哪个地方吃到哪个地方,活得可滋润了。
流放算个屁?我给你吃河鲀,猪肉我都给你弄出来东坡肉,可香了。
“成,我回来,你放心吃,只要量别太大,不然我救起来费劲。”
李易不吃有毒的,害怕,别人吃可以,他能救,大不了血液净化或换血。
“不吃,老夫不想进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
毕构果然摇头,我这么大年岁了我还折腾?
我知道你小易医术了得,但我不想遭罪,吃个鱼而已,何苦呢?
“最近太忙,未曾过问南方一些地方的情况,谁有什么好的资料?”
李易见毕构等人不想冒险,放心了,懂得珍惜生命就是对医者的尊重。
他要了解一下南方地区的情况,就是广东广西,海南不用,海南那里的山民全入籍了。
“全入籍了,派去的官员要么有能力,要么听话。”
李成器负责那边的情况,基金对沿海重视,包括沿海的山区。
有能力的官员就是学习学的好的,到那里耐心教导山民。
没能力的听话就行,别自己本事不行,还总想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改善人家山民的生活。
看人家京兆府上面的地方,甘肃那里种核桃不错。
到了广东的范围,带着核桃让人家刚入籍的山民种,这不是坑死对方吗?
你甘肃不是种姜么?你让广州都督府种姜都可以的,产量才高呢。
要不甘肃的西瓜,人家广州的就是甜味上差了些,也能种。
你咋不让南方养柞蚕和种人参呢?雪莲你要不要移栽一下,那个价值也高。
朝廷欣赏有能力的官员,或者听话的,就讨厌本事不行还总要自己强出头要留下属于自己印记的官员。
留下的是什么?百姓血泪呀!好在朝廷会立即补偿。
错了,朝廷派的官员错了,不是把官员抓起来收拾就结束,而是承担责任。
百姓看得也不是你朝廷收拾官员如何,我怎么办啊?
官员把我坑了,你说这个官员不好,完事儿了,结束了,你把他杀了。
我确实解气,该,就应该把你干掉,你太坏了,没本事还瞎张罗,我家今年赔死了。
朝廷收拾官员,收拾完我的损失就补回来了?没有啊!
大唐的做法跟李易时候不一样,确实是我们派的官员出了问题。
官员可能是有新的想法,要摸着石头过河,他淹死了,咱不能让你们承受水灾的损失。
公信力是这样产生的,绝非依靠武力,我就是官员错了,我收拾完了你怎么滴?
“我这里有一些东西,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就能够让人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
百姓在增加收入的情况下,自己活得也充实。
有利于大唐的整体发展,不突兀、不矛盾。
咱大唐的基础够了,应该放一部分技术,我的技术,看我作甚,不要钱。”
李易想着说着,发现有人在头看自己,不叫偷窥,人家明目张胆斜眼看。
“你不看老夫,又如何知道老夫看你?许你看老夫便不许老夫看你?”毕构讲道理。
“说得对,那我现在问你,你瞅啥?”李易不需要讲理。
“瞅你咋滴?”老毕也不想在讲道理。
“哦,是瞅我呢?我就是问瞅啥,我还以为瞅我刚设计出来的关于大唐周围地方怎样快速解决的计划书。”
李易以退为进,你瞅,瞅吧!
“有……有吗?”毕构只看到李易一手串儿、一手啤酒,哪里存在计划书?
第两千六百九十章 技术红利资本谋
“我这呢,在我这呢!我家东主呆在六诏无聊,抽空儿写出来计划书。”
零三三跑到毕构身边,脑袋上的屏幕上出现三个大字:计划书。
毕构伸指头在三个字上点点,愣了一愣,又点点。
“点啥呢?”小机器人问。
“内容啊!”毕构十分自然地回答。
“内容?我家东主写计划书,这不就是计划书嘛!”
小机器人屏幕上换成不解的大眼睛表情,又变回计划书三个字。
“你敢戏弄老夫!”毕构怒了,指头在屏幕上使劲点,刚要咆哮,计划书变了,变成了目录。
目录写:手工竹编、手工木雕、手工陶瓷件、机械辅助制作……
目录随指头滑动出现一大堆内容,点开一个,里面开始介绍。
“手编的帽子,大家一直在编,斗笠嘛!何来额外增加工钱的说法?”
毕构挑出个毛病,用你教?百姓自己会。
蓑衣、斗笠,大部分百姓自己慢慢制作,等着下雨、下雪时穿,少部分去买。
你并不曾帮百姓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钱财,解放劳动力没用。
“编织的方法和样式不同,供人选择的种类多,手巧的人自己会编,我专门给出来几十种。”
李易放下啤酒,拿起纸斤擦擦嘴。
“是用来起来更方便?”毕构仔细看看,确实有介绍。
“不,是卖的时候价钱更贵,出口。”
李易摇头,遮阳的帽子功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