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在房间中隔着玻璃看渔光,周围一群大臣,近乡情怯,他们睡不着,把李易给喊起来陪他们聊天。
  好在李易今天晚上没干什么,有精力,永穆公主和小兰跟着一起过来。
  李易拌好饺子馅,负责揉面、擀饺子皮,永穆公主二人坐在那里包月牙饺子,早饭这些人吃煎饺,不是水煎包。
  水煎包用发面,煎饺用烫面,口感有区别。
  “今天进腊月了,不知道长安的百姓冷不冷?”姚崇看着外面的渔火。
  “长安北面的更冷。”李易撇下嘴。
  腊月还能暖和?电报过来说下了几场大雪了。
  今天阳历一月八日,农历腊月处二,北方一月份是什么天气?
  “河上的冰冻得很厚了,再等等就凿冰、储冰。明年大唐需要的冰多,正好赚钱。”
  永穆公主飞快地包着饺子,动作熟练,倒不觉得降了身份。
  她过来帮忙是为了好玩儿,想起了来年缺冰,李家庄子卖的冰供应不上。
  “对啊!”小兰附和:“往广州等地送,飞艇过去,海州的大海船也行,冰多了堆在一起盖好,化不了。”
  “是这般,蜀地亦需。”张九龄想到了故乡,那里的人很少见过冰,更不用说吃。
  “井水的冰制刨冰,或庄子的冰块,河冰解暑或镇水和东西。”
  宋璟回忆在广州当都督的日子,热呀!只能用水来降温,井水最好。
  冰,有钱没处买。
  要买的话得在夏天时候的黄河把冬天藏的冰装船,到海边后河船换海船,海船送到广州。
  根本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来回折腾,一船冰送过去,耗时两个月,能剩五分之一?
  再往外拿,两天化没了。
  海上的大船是水军的,水军那时快要解散了。
  “哎呀!”宋璟一想曾经的情况,皱眉头:“最初用水军运冰,所赚之钱可养军队。”
  周围人沉默,不出声了,你宋璟好意思说这话?你刚当上宰相就想着夺军队将领的权力,你会考虑那個?


第两千六百四十一章 钱财核对有缺漏
  “南方夏季的冰价几何?”毕构顺口问出来,不用经过认真思考。
  李易手上擀饺子皮的动作依旧飞快:“对夏季热的地方,冰最大的作用在于医疗,储存抗蛇毒血清、狂犬疫苗。”
  “还有天花疫苗。”苏颋补充。
  “天花疫苗不用,大唐的天花疫苗是研究阶段后期采用的天坛株。”
  李易把饺子皮飞到永穆公主和小兰的面前,两个人停下动作听。
  “天坛?哦!不怕热?”苏颋知道天坛,在长安。
  李易不解释此天坛非彼天坛,他只管讲解:“在猴子身上接种两代,家兔身上接种五代,牛犊身上接种三代,这个就是天坛株。
  致敬所有在医疗研究上努力工作的人,致敬一切冲在第一线的医疗工作者。
  凡品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研究、医疗、医护人员,都是后代同行学习的楷模。”
  李易在向前辈致敬,灭活疫苗成本过高,减毒的成本低,便于推广。
  “小丫头一路跟随累坏了。”刘幽求到旁边洗洗手,过来帮李易揉面,动作居然不生疏。
  他口中的小丫头特指冯青黛,医德高尚、医术高超。
  “现在累,以后轻松,因自己不努力学习和锻炼而没救活人,坐卧难安。
  明年夏天,天花疫苗全接种完,并继续进行加强疫苗接种。
  我不发动病毒战争,却也不会好心帮国外的人治疗,更不用说教。
  抗蛇毒血清、狂犬疫苗、破伤风针保存不易,各地最好落实到县中。
  飞艇随时提供冰块,硝石制冰应对这种保存还是可以的,配合温度计使用。其中……”
  李易没有别的事情,正好科普,不然他就困了,被一群老头给喊起来。
  他告诉众人,破伤风使用最多,其次狂犬疫苗,被蛇咬的相对少。
  这三种一律免费,百姓没钱不给用,百姓有一定概率会死。
  有伤口的死亡比例小,被狗和其他动物抓咬的次之,毒蛇咬的最高。
  不救会死人,大唐缺人口,这些东西研究出来不为了赚钱,出口就不一样了。
  “这钱户部出。”毕构听完,愿意为冰埋单,药他不管,药有大唐青黛医疗基金和李家庄子负责。
  “何须如此?卖到其他地方的冰不收税即可。”柳冲认为能够抵一下。
  “不可!税是税,补贴是补贴。”
  毕构摆两下手,数据会乱,没法统一。
  “老毕说得对,今年庄子先交税,再进行退税申请,额外的缺口朝廷补回来。”李易支持。
  “李家庄子哪来的补贴?今年你赚了多少?国库赚的多,你跟着多赚。”
  毕构瞪眼睛,你要那许多钱作甚?你又花不完。
  海外贸易太赚钱了,今年按照目前的数据,能有七亿缗。
  李家庄子卖东西,交完税之后,估摸也能有一亿五千万缗。
  火柴、花露水、蓝宝石、香水、咖喱粉、玻璃器皿、截疟丸等乱七八糟的赚钱东西俱出自李家庄子。
  对内也没少赚,飞艇飞来飞去、蒸汽机船内河运输、卖冰块、洛阳与长安经济区域、报纸广告费、醉仙居、闻恬兰香阁,哦!这个不算,但还有其他的烟花啥的呢。
  你可知道换几年前,你敢赚这些钱,砍你多少次头不?
  大唐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不如你一个月的利润,错,是半个月,因为还要给你退一部分税呢。
  你还有脸要补贴?补你一个牢狱之灾你要不?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李郎,快擀。”
  永穆公主就怕别人问她家有多少钱,开始工作,快速包饺子。
  小兰跟着:“我和小娘两个都不得不抛头露面出来包饺子干活,实在是雇不起人啊!”
  “小兰说得对,人啊!一旦离开了位置,只能揉面换一餐。”刘幽求笑着说。
  “罢了罢了,小易你赶紧花钱,钱不流通会贬值的。”
  毕构不提李家庄子具体有多少钱,赚的钱和固定资产不是一会事儿。
  “明年我就把今年赚的全花掉,满意了吧?”李易赌气一般。
  “嗯!花掉好,全花,然后……”毕构说着一愣:“那你要赚多少?”
  “哪赚了?渔民买船我借给他们钱,无利息。”
  李易拿过来一团刘幽求揉好的面继续揪着小面团擀。
  “你那是无利息?你按照销售价格无利息,但你买的时候压价了,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三时的价格差。”
  宋璟出声,顺便帮着把包好的饺子放的盖帘挪到走,换空的过来。
  李家庄子几年前开始这般运作,大批量买东西,低于售价,以销售价格给百姓分期无利息借贷。
  船一样这么干,十吨的船属于小船,一般技术的人接了单子,天天干活,便宜百之三十依旧有利润。
  他们可以流水作业,大量买木头也便宜。
  伐木的人以前伐多了卖不出去,现在只管砍伐。
  大唐有的地方树木太多,像江南东道,即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木头好多好多,根本砍不完。
  李家庄子借出去的钱相当于拿到了百分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利息,最多三年期。
  船买了,渔民用不上三年就赚回来了,大唐各地需求高。
  不算复利的话,每年李家庄子最少能拿到百分之八左右的利息。
  每个月回一笔钱,这笔钱又能继续放出去。
  大唐公廨钱曾经百分之百的利息一年,基数小啊!
  李家庄子几年陆续放出去多少钱了?回款又放出去多少次了?
  “小易,不对,你似乎少报账了,就是少报税了。”
  毕构想着发现个问题,李家庄子借别人钱买东西,一直说是价格相当,怎么给忽略了?
  另外有一些庄子的商品,制造工坊的规模扩大后,成本降低了,却依旧按照最初的成本和利润来报。
  “现在是鲅鱼和大葱馅的饺子,有酸菜和油渣馅的你们谁吃?吃我就拌馅了啊!”
  李易顾左右而言他,民以食为天嘛!吃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温饱。
  其他人不说话,刘幽求揉面的动作都停了。
  “李郎,你不舒服了是吧?”小兰突然开口。
  转而向众人露出个抱歉的神色:“我家李郎得休息了,他每日里想着研究新技术,脑袋就不好用了,得吃药,一天光是药钱就的几十万缗,之所以不跟大家说,是怕诸位担忧。”


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 学艺不休存先后
  “无妨无妨,不说钱的事情,怪我等学艺不精,刚柔果然厉害!”
  张九龄无奈地摇摇头,大家很努力地学了,结果眼皮子底下出了疏漏。
  李易继续擀饺子皮:“账不是那么算的,为何考虑我成本降低与否?
  有规模和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大唐应鼓励这个行为,然后通过同行业市场经济进行调整。
  正如看年景吃饭,谷贵伤民、谷贱伤农。
  至于说借钱,属于投资汇报率的问题,借的时候百姓知道情况。
  我不交税,是因为我把投资回收期计算在了无税状态下,若需要交税,投资利息必须高……”
  李易不开玩笑了,继续讲课。
  李家庄子的借贷还款期很长的,还不上还允许延期,甚至发现对方情况特殊,额外追加借贷并帮对方策划。
  大唐多数百姓有个特点,或者说是共通的想法:无债一身轻。
  大唐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当初借钱的时候一个人一月收入二三百钱,后来一缗、两缗。
  既然有钱了,把之前的钱还了,一起还。
  这样借贷的自己回笼周期变短,李家庄子赚钱了,赚很多。
  由于李家庄子采取的模式为无利息,还就是本金,有利息的话,按照日利息结算,属于浮动。
  固定就是不管你提前还与否,就收那些利息。
  “既然谈到这个问题了,咱们接下来说如何合理占领别人领土的问题……”
  李易说着想到了婆利国的问题,人家文明和国家。
  不通过战争方式,只能通过经济方式,最后看情况是否开战。
  他告诉大臣们,咱们以帮助婆利国的名义向对方放贷,无利息,大唐货币。
  这个钱干什么用呢?对方借钱后,购买大唐的第一代纺织工具,比婆利国自己的先进多了。
  纺织需要原材料,大唐出售给他们原材料,回收他们纺织出来的成品,要么他们自己拿去卖给别人换东西也行。
  签协议,以对方的部分土地为抵押,一旦还不上就扣一部分土地归大唐。
  接着大唐提高原材料价格,同时以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纺织工具给大唐海外领土的百姓用。
  如此婆利国无法通过对外出售纺织品赚钱,反而赔钱。
  无钱还大唐,每一次逾期,就要割一部分领土。
  不过大唐跟对方是友谊之邦,先不急着要领土,愿意卖给对方二代、三代纺织工具,同时原材料的种子提供给对方。
  婆利国没钱,继续借给他们钱,还是无利息,签定更大领土面积赔偿契约。
  这时候种子的技术也提高了,他们的亩产低,再把四代的纺织工具给海外百姓用。
  顺便大唐以技术为优势,形成大唐货币升值实际情况。
  婆利国在材料与工具等方面成本又失去竞争力,还钱的时候由于大唐货币升值,没有独自完整货币体系的他们雪上加霜。
  这时可以收领土了,不给必然是战争,师出有名。
  甚至借钱的时候以国家名义借,收购他们成品的时候以民间名义收。
  民间收的人没有钱了,之前抵押给婆利国的钱就不要了,这笔钱很少。
  婆利国大量纺织成品卖不出去,领土丢失后,其他民间商人过去压低价格收成品。
  要么采取允许对方用人口售卖模式还钱,大唐买来人必须是整个‘家庭’,回头就解除奴隶身份,让其成为大唐子民等手段。
  反正有很多种模式,回头给你们看书,学吧!这是对外的,之前你们学的是对内的。
  “小易,热,空调打开呗,不差这点油。”毕构额头上见汗。
  “开着呢!二十五度。”
  李易这边擀完饺子皮,也过去包饺子,他擀饺子皮是一次擀一摞,速度快。
  “二十三度,热!”宋璟擦汗,果然学无止境啊!
  本以为自己学成毕业了,结果发现是小学刚毕业,还不能考满分的那种,还有新的知识要学。
  “二十三度。”李易对零三三说。
  “吹风就凉快了,风力小。”零三三嘟囔。
  “吹面粉玩儿啊?要风扇不?”
  李易把手上刚包好的饺子举起来要丢小机器人。
  “二十三了,已经二十三了,等一会儿就好。咋不说十六度呢?他们是热吗?就知道欺负我。这一天天的,日子没法过了。”
  零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