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看几遍,把面包吃完,快进着看。”
裴耀卿当成电影来看了,过瘾啊!那么远的距离,那么快的增援攻击。
决绝中的惨烈与人被送进抢救室时的与阎王争夺,人性的冲突在此刻放大又归于平静。
……
“易弟,多下网会把此港湾的鱼捕绝?”
李隆基吃红烧鱼籽,担心队伍离开,本地人更多在港湾里抓鱼,把鱼给抓没了。
“三哥放心,我就算给他们更先进的捕鱼技术,他们也别想把这里的鱼给抓光。
一万两千多人,加上咱们留下的人,一人一天能吃多少鱼?
这个海湾太大了,而且总有别的鱼游进来。
外面一个大的鱼群,按照咱们吃的数量,捕上来一半,够他们天天吃,吃十年。”
李易知道这边的大鱼群是怎么游动和存在的,上千万条的鱼啊!
小一点的都是几百万,正常捕捞的话捞不尽。
除非采取其他手段,港湾里不如外面,但总有鱼群进来,吃的话又无环境污染,吃吧!
第两千六百二十五章 信仰之重乃传承
“瞧眼下的情形,还需再绕一圈?”
李隆基知道这个大岛子,或者说大陆的地图。
船队已经跑到西边去采矿了,不停地往回带。
他就不想再去,没意义,东南那里还有个大岛子,即李易时候的新西兰。
李易摇头:“不去,咱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斜着向东北方向走,能遇到我之前出海的岛子。
继续往北,从倭国那里绕过去,路过海参崴,最后回到大唐。
另一条路线是去咱们那边的大唐遗民所在,贴着南极走。
从倭马亚帝国的边缘走,想继续沿西北,然后通过北冰洋经那个海峡回去也行。
那么回去还是路过倭国北面地区与海参崴,绕过新罗所在,到海州。”
李易给出来好几条回去的路,走哪个都可以。
“去完南极还能去北极?”李隆基想得更多,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大家见识下啊!
“能!”李易无可无不可,转一圈呗,正好大家在这边有补给,去完新西兰,再转过来补给一下。
接着到南极,游艇比较累,带着船队绕非洲,想去南美洲和北美洲都不是问题,咱们就转。
我这么多船,装上的补给足够用,水下有声纳。
“转一下呗!”李隆基觉得出来一次不容易,下回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行!”李易从善如流,三哥老丈人说见识一番,作为兄弟女婿必须做到。
十月下旬,这里的气温更高,大唐那里降温。
队伍要走了,去新西兰的那个岛子,转一圈还会回来最后进行补给。
一部分羽林飞骑、水军和四个小机器人以及五艘船只留下,继续教导当地遗民。
大唐所在,一个个家族和世家的官员观看完陛下在外面的视频情况,得到了两个月旳假期,回家吧。
在远两個月也能到了,他们得回去告诉家族,现在大唐的打击能力有多强,关键是速度快、轰炸的范围广。
以前大家的认识就是弓弩、刀枪、盾牌。
现在不是了,现在朝廷想打谁的时候一炸一片,躲不过去的。
白天的时候还好说,看到天上有黑点,如果没判断错,不是什么鸟啊什么的,赶紧躲,或许能躲开。
晚上人家过来,黎明一倒就开始炸,躲不了的。
世家大族并不害怕,立即调整对内的宣传,咱们要为大唐多多贡献。
说白了就是他们妥协了,然后拥护大唐政权。
真实历史上的李隆基其实做到了,后来太监上来,皇权旁落。
说白了就是架空,皇权可以架空的,秦朝的时候架了,后来的很多朝代都架了。
包括李易时候的,当时军委的二把手、军队的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都被腐蚀了。
就是没有一个干净的,最上面的那个被彻底架空。
这不就是皇帝的情况嘛!不止一次了。
结果李易那时有个人牛逼啊!他不管别人怎么运作,甚至自己动用了特殊力量。
当得到地位的时候,回过头来全收拾。
李易觉得自己面对同样的情形就完了,得多么强的政治手腕啊?自己得跪呀!
整个军队指挥权没有、又面临着对方那种带着家族势力的竞争者。
关键你还不能带领军人哗变和夺权,必须遵守同一个规则。
同时又有外患的存在,外国势力不想让他上位。
就是如此的境况下,他完成了权力的交接、势力的更迭、宪法的更改。
关键他也没怎么使劲宣传,但国民就发现了他在那里大家可以过好日子,加油!支持你!继续干下去。
李易回想过无数次,每一次把自己放在同样的位置上都摇头,不可能,做不到。
回过头,李易发现李隆基现在就是一样的存在,老了的时候不算,那个时候就是交权晚了。
李易承认,自己当不了帝王,太累,活得一点都不轻松。
“易弟,冷水海域的海鲜吃生的没问题?”
李隆基不知道自己的易弟想了多少事情,他在考虑冷水海域和温水海域海鲜的差别。
“概率问题,不是说冷水海域的海鲜一定没有寄生虫,咱们那边的温暖地方的海鲜一般是熟制。”
李易喜欢吃冷水海域的海鲜,却不推崇生吃。
只有在李家庄子单独饲养的海鲜,确定没问题了,才能吃生的。
包括河鲀,这个都是单指,不是河豚。
豚是猪的意思,他那时就有的外国公司,比如做方便面的,说是豚骨汤。
一大堆他那时的百姓觉得高大上了,哎呀!原来咱们的猪是豚啊!
李易这等文学素养到一定程度的人就悲哀,外国宣传一下豚你就知道是猪了,附和后认为自己牛逼了?
那你知道无豕不成家的豕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彘是啥不?
人家外国人说个豚字你就跪了?你对中华文化是有多么不了解?汉语都没学明白你有什么资格显摆外语?
我精通六种外语我都认同中华文化,你四级都没过,你跟我显摆豚?给你脸了,呸!
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坐一桌?你不滚我滚。
“三哥,凡此之后,遗民更应学唐文,如是种种,自傲在心。”
李易提要求了,这么多的遗民,咱们必须宣扬文化。
象形字是最好的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可惜那些都被白皮猪给废了。
“不是正常吗?”李隆基不觉得如何,他习惯了,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就这样。
李易使劲点头:“对,猪,然后杀了就是猪肉。”
他就觉得有意思,他会别的语言啊。
猪在他那时的西方是Pig,肉是meat,猪肉是pork,还有其他的口语表示方式就不列出来了。
那么怎么把猪、肉和猪肉联系起来的?需要单独的一个单词。
说好听的就是这个单词和语句表达的更具体,说不好听的,就是你们的文明程度在命名上都存在缺陷。
故此有一些人学了外语后,就总是在说话的时候间杂一些外语单词。
他们的理解是这个表达的更具体,尤其是意识方面的。
但他们想错了,他们以为的更具体和意识方面更确切,是因为他们对中华文化底蕴差。
你有什么更具体的?无非是你不理解。
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 此生初吹南极风
“易弟,咱们现在走是顺风吧?带着伤员绕过去,再回来,是否在操作范围内?”
李隆基学外语的速度快,十来天的工夫,与当地人可正常交流。
他了解到遗民们想去大唐看看,正好依旧刮着东南季风。
帆船速度快, 航母回去用时短,带东西和人回去,顺便补给。
李易算算时间:“眼下回去顺风,到今年腊月才有东北季风,否则回来海上还是逆风,路上所耗时间过久。”
“如此算了。”李隆基不想在外面呆的时间超过半年。
他考虑回大唐过年, 回去的时候东北季风先从陆地刮起,再到海洋。
目前还能在外面呆两个到三个月, 去旁边的两个大岛子瞧瞧, 带上伤员,回来时再考虑是不是把人送到大唐。
羽林飞骑和海军留下一部分负责本地港口事务,等遗民们在大唐过完年送回来,开膛破肚的患者也就差不多能干活了。
目前患者只能在航母的医院里,扔下保证死。
如是又过几日,农历九月十五这天,大部分船只随航母启程,其他船只负责继续采矿、寻找本地属于大唐的遗民部落。
大家已经明白,土著的生存状况很不好,为了活着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
只要能够让他们看到绝对武力和绝对福利,他们的酋长很愿意交出一些权利。
等看到有房子住、陶器和铁的武器,他们就是大唐遗民,谁敢说不是必然跟谁翻脸。
从悉尼离开,向往南,地图的
当地的海产品多, 目前没有土著在上面生活,其他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矿业,挖起来麻烦。
当地需要建港口,将来渔船会用上,大唐船队不嫌能够停靠和提供补给的港口多。
像猎人小屋一样,不知何时突然出现危险,如台风。
就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码头、港口,里面有足够的用品和食品,人生存的概率要大大增加。
一些部落中的人跟来,酋长们挑选出机灵的人,让他们多学习。
发现岛子,部分人上岸砍伐树木、搭建码头,两天过去,木头房子也修了,放在海滩上晒。
更多的原木连着树皮选好的地方摆放,自然释放应力。
接下来去新西兰的南岛,一千五百公里左右,风向比较好,预计两天内抵达。
大臣们已经不喜欢看海了,整天看,看吐了。
要不是厨师们变着花地制作海鲜,他们估计也能吃吐。
“这岛子上没人啊?”李旦吃着大螃蟹,真正的大螃蟹,游艇从塔斯马尼亚海里捞出来的帝王蟹。
蒸的,锅不够大还蒸不下呢!
他吃的三十五斤重,大唐的斤。
吃着味道不够鲜,优点在于肉多,一筷子下去全是肉,大块大块的。
蘸酱汁醋吃,或者放了香油和酱油的三合油,主要吃大钳子中的肉,其他地方的肉用来做菜。
包括内脏,检测后看能吃,那就是美味,好不好吃在于怎么做。
李易蘸辣椒油:“两个岛子现下皆无人,当地森林多,前提提供大量的木头,之后养羊。
只要把之前的大岛子和这两个岛子占上,用来放牧的话,够大唐人吃和用。
将来蒸汽机船一月可往返一次,运输活羊回去吃肉。
其他船只一年往返一次,或者趁季风末期过来,装肉干、乳酪、皮革,另一个季风起来时回去……”
李易太清楚当地的羊产业了,肉牛也不错。
至于矿产等东西,有更好的地方能够提供,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地矿行,石油无所谓。
石油用中东的,罗马帝国就有不少好的露天石油。
科技会逐渐进步,并转化成生产力。
等蒸汽机淘汰掉帆船的时候,下一代的柴油机船只会开始淘汰烧煤的蒸汽机。
两个岛子上果然没有人,李易留下船队,游艇与游轮开向南极。
李易估计船上的一些人这辈子是第一次到南极,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若有可能的话,下次走白令海峡去北极瞧瞧。
从此地去南极相对里面的位置,四千多公里,若是去外面一点的,两千多公里。
没有了其他船只的拖累,一大一小两艘船速度飙起来。
李易看一眼航速表,四十节,撇嘴他都懒得撇了。
“易弟,船速和上次去海参崴时感觉差不多。”
李隆基本来在甲板上呆着,被风给吹进来了,最开始高速公路不限速时开窗户什么感觉的在现在的甲板上就是什么感觉,不小心就吹下去了。
“正常,四十节,七十多公里。”李易根本不出去。
“七十多公里是这个速度?小易你认为老夫信?”
毕构方才脑袋探出去,差点被风给呛晕。
“说土著是大唐遗民你信不?”李易反问。
“信!老夫明白了。”毕构大彻大悟。
“瞧着一天半就能到地方,四千来公里,不要撞到冰,南极刚进夏天。”
李易不想再临时弄出来一艘游轮,挺贵的,真想换,应该换一艘装柴油的油轮。
到时候跟在旁边跑,随时补充油料,相信航速表同样能到四十节,油轮自己耗油也不少。
三十个小时过去,两艘船的速度慢下来,无人机带着声纳前出,看到冰山得赶紧让船调整方向。
游轮航行有惯性,不是你想停,想停就能停。
游艇可以飘移,游轮飘起来……
“说进入夏天,咋还如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