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已经九十三岁了。
  九十三岁还不年轻?我认为他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好伤心,呜呜呜……在哪签字?
  很现实的事情,一想就能想通。
  土著们更现实,谁不想过好日子啊!
  船队晚上离开,带着九百七十一个大唐遗民后代一同走,不要这个岛子,咱们去更大旳岛子的东边、东南边。
  看哪里合适,在当地生活,放羊和种地为主要任务,其他的冶炼、烧窑次要。
  遗民们答应,反正家里没有什么东西,不要了,说好的陛下给补偿。
  船队向东航行,要绕大半圈,到原来悉尼所在,下面就是堪培拉、墨尔本。
  这里才是真正的好地方,方便以后发展,当地的大唐遗民也多。
  其他地方的大唐移民以后慢慢寻找,总归要让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此行先立足,把航线测出来,尤其是暗礁,将来的船队过来可没有先进的技术。
  往东走向南转的时候,有个地方叫苦难角,它的名字就是因为触礁。
  当时的帆船都能触礁,何况更大的船。
  游艇需要勤苦一下,它得跑来跑去测水下的情况,并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将来海图万金不卖,除了大唐正规军,谁都别想拿到。
  等回去的时候从另一边绕,海图也拿到手。
  大唐遗民们开心了,整日里吃得好、睡得香,就是学祖先的大唐话比较费劲。
  小机器人们负责教导,系统把单词都弄出来了,加上音标什么的。
  李易、青黛小丫头、李归藏、灼灼小丫头学得最快,两天后可以正常对话。
  有单词就好办,翻一翻全背下来。
  包括李隆基在内的大臣们就不行,他们第四天才能勉强交流,太笨了。
  “年岁大喽!不比曾经。”毕构感慨。
  “是呀!小时候学这个,最多三天便能流畅交谈。”苏颋跟着难过。
  “岁月不饶人啊。”卢怀慎摸了摸脸,还不错,李易给做的拉皮,没拍黄瓜,也不放麻酱。
  “小易说这边好几种地方语言,咱们都要学呀!老了老了还得遭罪。”
  宋璟无奈,他不想学,但以后此地成为大唐的领土,人家地方说句话你听不懂行吗?
  他没少学地方语言,在广州当都督的时候就至少掌握六种地方方言。
  李易就挺纳闷的,在古代学外语很容易?
  为什么我那时就非常难,甚至很多人连都学不明白。
  “不是说人越来越聪明嘛!”李易嘟囔。
  “你拿这些人跟寻常人比?我滴个东主哇!”
  零三三听明白了,却不认同,大唐普通百姓学别人的话可是很难的。
  历史上挂着名号的人,哪个不厉害?
  一群人中就两三個不是宰相,而是当了好几个部的尚书。
  被救活的褚无量没当过尚书,他是李隆基当太子时候的侍读。
  李隆基学识如何?能够当他的侍读需要什么样的才华?
  之后人家以左散骑常侍兼理乾元殿编校群书事,这是正常人?
  “倒也对,哎!总接触此等人,压力山大。”
  李易承认,自己周围的圈子咋不给自己表现的机会?
  别人穿越,抄一首诗就很厉害了,自己努力地抄啊写呀,得到的评价就是不错,行!
  自己抄的那些个词牌格律,人家看一眼,回头便能填。
  船队沿着航线跑,无人机升空,飞到尽量远的地方。
  游艇在队伍的最前方,像真正航母战斗群的潜艇。
  航母战斗群跑在前面的是潜艇,声纳扫描,看水下地形,顺便找找有没有水雷、别人的潜艇。
  “上面有个大岛子,先不急着过去,咱们有时间,冬季十二月份之前回到大唐即可,到时派船队过来。”
  路过托雷斯海峡的时候,游艇先跑到前面,又跑回来,组织船队的每一艘船通过。
  游轮就变成了最前面,声纳开到最大,李易的直升机也挂上了辅助设备,当反潜直升机使用,无人驾驶模式贴海面飞行。
  这次他学习到了,大唐的夏天确实不适合顶着风往澳大利亚跑,整条路上就是逆风。
  操帆的人辛苦了,回头给奖金,发大红包。
  大唐遗民们跑到甲板上跟小机器人学说大唐话,越学越认为自己是大唐人的后代。
  他们眼中看到的是一种绝对强横的力量,想灭谁就灭谁的那种。
  自己三个部落加起来,不够人家认真打的。
  说好了的,此地变成大唐领土,自己先帮忙守一守,等后来的人到来接替,自己去祖先原来的地方看看。
  在吕宋那里挨毒蛇咬被带在船上的头领能够下地了,拄拐慢慢行动。
  他看到了整个过程,突然觉得,自己的部族也是大唐遗民,没错,当初出海的时候有的船就先脱离了,到了那个地方。
  等回去的时候,要找李易说说,最好也能弄出一个这样的东西,就是看着像真的似的以前的事情。
  自己的地方离大唐更近,不,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大唐的领土。
  他看出来了,大唐想要地盘,跟你以礼相待,劝你过上好日子,答应了,就是大唐人。
  若是不答应……


第两千五百九十八章 心存野心无近邻
  ‘咕噜咕噜’“咯咯咯、咯咯咯……”
  大唐遗民中有正在学走路的小宝宝,游轮上提供婴儿走步架子,带轱辘的。
  小宝宝在里面推着走,失去平衡就一屁股坐在支撑带上。
  小机器人在前面引诱,不,引导。
  小宝宝想要抓到小机器人,很努力地追赶。
  等小宝宝累了,走不动的时候,小机器人会到近前给播放音乐,不长时间小宝宝睡着。
  之前受伤的人每日由护士给换药,缝合的地方渐渐消肿。
  部落的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谁要是说他们不是大唐遗民,他们就能把对方烤了吃掉。
  海峡中,队伍到海峡一大群岛子的时候停下,这些岛子就是让船只触礁的根本原因。
  停下之后不是爆破,游艇和直升机飞起来,冲锋舟下来,在岛子上进行建设。
  修灯塔,以后要派人在里面驻守,晚上就算了,晚上看到灯也没用,进来就触礁。
  主要是白天,灯塔的人用望远镜和电报跟过来的船只交流,打旗语什么的。
  海洋中,或者说海边,水位随时变化,有涨潮与落潮。
  故此,当大陆的飞机在频繁绕岛飞行,同时水下不同类型旳潜水器可能在其他位置进行数据收集时,有的地方就得明白一些情况。
  包括天上的军事卫星成像系统,以及澎湖列岛上面进行的海洋科技合作。
  岛子上是没有战略纵深的,四面环海。
  战斗机数量在增加,航母在建造,配合航母的辅助舰船下饺子一样下水时,意味着……
  目前这里没有可以抗衡大唐航母战斗群的海上武装力量,大家放心地上岛建设。
  之前的岛子不占,以后谁愿意占谁就试一下,那个地方很邪门。
  谁敢派兵占,飞艇在上面一飞,地面上的人必然钻丛林,等一等就可以了。
  岛子上的丛林岛民们都不愿意进去,一般是呆在海边住。
  遗民们看到将士们下去干活,纷纷跟着下去帮忙,哪怕帮着搬运石头也行。
  两天后,高二十米的灯塔建起来,用石头堆了十五米高,上面的五米是木头架子,随时都可能被风吹倒。
  明年的人过来再维护和修整,船队继续航行。
  “易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新罗那里承认了熊津都督府所在为大唐领土。”
  队伍行进时,李隆基找过来,他的小机器人告诉他情况了,那边发的电报。
  李易扭头四下来看,我的小机器人哪去了?
  “易弟你找零三三,它给孩子们讲故事呢。”李隆基笑了。
  “北面的过了江的地方他们给咱们不?”李易不找了。
  “没说,但那里的新罗军队已退出。”李隆基明白李易的意思。
  “好办!把蒸汽机农耕设备派过去,以帮助当地人耕地为有,非军事入侵,而是农业合作的名义。”
  李易知道新罗害怕了,二十艘飞艇啊,过去后新罗除非想出应对的方法,不然就得妥协。
  承认熊津都督府的归属,顺便让出控制的地盘。
  “易弟,新罗无斗志了,百官说的。”
  李隆基有一点伤感,又少了个对手,大家一起战斗才好玩儿。
  “又不是坚壁清野,百姓还在,能退一步就能退第二步,说明新罗内部不稳了。”
  李易脑海中出现了那里的地图,矿产资源就是从那个位置往北才有。
  新罗不知道啊,他们想用空间换时间,又无法把人口给迁徙走。
  迁徙人口就要有耕地,当地的人已经习惯了在那里生活。
  种地的时候旁边有什么河流,怎样引水。
  挖野菜的品种家附近何处最多,鸟是怎么飞的,野猪为什么要从山里出来,蛇冬眠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清醒……
  是谁在朝阳里歌唱?是谁在晚霞中彷徨?又是谁染红了秋叶,并叫解冻后的春水流淌?
  恍若儿时的记忆,走过村口小桥边的涟漪,草丛蚂蚱的蹦跳,伴随着鹊鸟兴奋的鸣啼。
  那弯曲的山路,野菜遮盖不住顽强生长的蘑菇,咀嚼狗尾巴酸眯眼的时刻,发现笋出。
  “易弟,易弟!”李隆基发现自己这个易弟愣神,呼唤一下。
  正在自己内心抒情的李易清醒过来:“对,他们让了,咱们以经济方式进攻,不要军事为先。”
  “后突厥正在向北运动,但整个族群却未动。”李隆基又说一件事情。
  “他们不甘心成为大唐的附庸,同时又习惯了农耕。
  他们应该发现农耕与畜牧并不冲突,派出队伍去寻找适合农耕的地方。
  农耕可以提供游牧方式的冬季粮草补充,包括人的食物。
  有大漠在,他们就拥有了绝对的缓冲安稳区,至少他们如此认为。
  等下一个春天到来,我相信他们会向被扩张。
  就如吐蕃明明知道大唐的飞艇有多厉害的情况下,依旧朝天竺渗透。”
  李易不用看到具体情报内容,依旧可以分析出来别人的意图。
  像非洲一些族群,由于别的族群到来,发现不能与之战斗并获胜后,就从北非往南非逐渐迁移。
  吐蕃与后突厥的想法是好滴,可惜他们还是不明白大唐现在的科技程度。
  你们的迁徙是漫长的,大唐的科技发展不走弯路。
  迁徙的过程中必然有战争,因为你们不够强大,无法让别人承认是你们的遗民。
  大唐无须去追你们,你们走了,大唐继续发展。
  目前大唐已经放弃对西北和北方的战略安排,开始向海外扩张。
  “突骑施的苏禄那里,对白衣大食的征战愈发频繁,白衣大食节节败退,被抓了很多奴隶。
  目前被捉的突骑施俘虏,就快被全部赎买交换回去了。
  渤海国不再派遣军队攻打新罗,反而向海参崴旁边集结,看样子要打通海路。”
  李隆基继续介绍情况,他的脑海中同样有一幅地图。
  “对,那里一片地方被咱们给占了,他们想通过海路与倭国接触。
  以前一直接触着,咱们去了海参崴后,这条路就断了。
  别处的海路不如咱们掌握的地方,冬天海参崴一部分地区要结冰,夏天没问题。”
  李易想到了大武艺,大武艺他爹之前生病了,留下了一大堆药,见效。
  有野心的人总会寻找机会,这样的人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包括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以及CEO。
  曾经的他一样,只是后来他懂得了更多。
  华夏他那时的领导层有着独自培养体系,不受资本控制。
  整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农业体系、科研体系、政治体系独立又完善的国家。


第两千五百九十九章 美食第一属华夏
  船队复前进,操帆的人好紧张,咋这么多的暗礁?那旗语给我打的,我都懵圈了。
  好在有游艇,游艇跑来跑去,伴随着无人机在指挥。
  这就相当于引水员,人家工资高啊!
  你不熟悉这片水域,人家过来保证你能够安全通航。
  啥?你说你有声纳系统?开没?开了?来,过来接受罚款。
  你在我国的水域开声纳?我允许了吗?
  船队安全穿过来,开始往南,依旧顶风。
  “小易,你不要告诉老夫你不知道风怎么吹的。”
  毕构找到李易,他心疼那些操帆的人。
  “我知道啊!冬天过来最好,冬天让你过来你过来不?”
  李易同样无奈,有的时候你知道与否不重要,你得选择。
  毕构:“老夫为什么不能过来,老夫……就是问问,现在自己想明白了,告辞!中午吃冷串儿行不?这里的冬天也挺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