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个棉被的囊就出来了,不会漏棉花。
制作好被套,把棉花囊塞进去,便是一床棉被,盖着可暖和了。
棉衣则不是这么做,先把布片按照人的身体形状剪出来,棉花放上去,一片一片絮,用棉线拿针固定,这样最后把衣服缝上,就是个棉衣。
絮也可以说是纳,纳鞋底的纳。
穿着挺沉的,但暖和,比不得羊绒和鸭绒,价钱便宜。
小孩子的棉裤带肚兜,跟孕妇装似的,后背拉过来短背带,有纽扣,前面的大肚兜扣上。
里面一般都是穿毛衣,一套衣服穿上,三四斤重。
冬天上厕所才费劲呢,得先揭开口子,然后往下褪,才能蹲。
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帮着拽裤腿往下脱,就得自己一点点拽,早上起来,没人帮着拽衬裤,同样得自己一点点穿。
被子又大又重,说明家庭条件还行,尤其是成亲。
李易那时以前成亲给的被子如果小,媳妇儿能埋怨婆婆一辈子,你就差那点布和棉花?
当时确实穷啊,被多一尺,就要不少棉花,结婚都没什么彩礼和嫁妆。
平时吃不到水果,只有在怀了孩子后,才给买果子,为了肚子里的‘孙子’。
那个年代很多地方都如此,生出来孙子,媳妇儿的家庭地位立即不一样了。
大唐这方面更重,男孩儿就是比女孩儿值钱,按照劳动能力计算。
李易改变不了这样的观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纠正。
但他不会计划生育,大家使劲生吧,朝廷给养,非要生男孩儿,你生十个女孩儿都不是累赘,发钱啊!
故,造成男多女少局面的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强制性计划生育,世界上独一份的政策。
陇右道的百姓没有应不应该生的问题,他们只管继续繁衍后代,戴着口罩处理棉花,强制性的。
不戴口罩不允许,戴口罩还要戴好了,否则得了尘肺,一家人都被拖累,除非自己自杀。
学飘落的时候,正在训练的将士们看到天上打下来灯光,一闪一闪的。
“集合,以硬为单位取弓弩盾牌,准备战斗。”王君葵大喊。
“站住,来电报了,大唐的飞艇,给咱们送东西。”
郭知运刚收到电报,抬头看。
方才他一样被吓到,什么东西就飞过来了,那么大,十二个。
“这也太危险了吧!下大雪也飞。”
张忠亮同样接到电报,知道情况,他就是觉得冒险飞行。
“战争兵器,与天气何干?天不好就不打仗了?李家庄子现在越来越牛逼了啊!”
张孝嵩抹了把脸上的雪,眯眼睛看,感觉雪往眼睛里飞。
阿史那献呸一口吐掉因刚才惊讶张嘴落到口中的雪:“咋不体现说一声?我差点让热气球升空。”
“热气球不行啊!这东西看着可以自己调整方向。
真正的战争霸主,可以没有光亮的,夜晚低空突袭。
感觉想震慑我等,好吧!我当是李易想给我们一个惊喜。”
王君葵心中五味杂陈,他认为是陛下在警告,别搞事儿,否则……
……
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 辅助工作无战事
飞艇在高度下降的时候飞过去了,又缓缓调整方向飞回来,继续下降高度。
大概五十米的时候扔下绳子,地面的人懂,跑过去抓好绳子,尽量保持一致力度,拽。
飞艇的控制比热气球更容易,平衡方面,将士们熟悉怎样拽热气球。
飞艇不放气儿了,被拉着向下,这样节省气体,正常的空气也是气。
都是有脚踩和手动打气的气筒,里面有的地方就充空气。
需要上升的人时候放掉空气,需要下降的人打气。
非关键时刻,不与柴油机连接,怕一个不小心给气囊充爆了。
另外还有气瓶里装氢气,反正飞艇这个比热气球复杂。
当飞艇距离地面一米多高的时候,别人按照上面喊话的要求,把沙袋堆在绳子上,固定住,就这个高度,不能再降了。
“给你们送点东西,看,这玩意儿大不大,一次能运好几百人,一个小时飞一百公里。”
最显眼的飞艇上滑下来个人,樊凡。
他一副幼儿园小朋友向小伙伴儿们炫耀好东西时候的模样。
大家对他怒目而视,你带队,你怎么不早发电报?把我们吓坏了。
“李东主说给你们留下两个侦察用?”
樊凡不怕,赶紧拿出杀手锏。
“真的?”张孝嵩最先妥协,他就喜欢打突击战。
今年他一直想攻打苏禄,后来不让打了,他只好练兵,不停地练兵,带领将士们干活。
若非李易下的命令,他都想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搪塞,然后继续进攻。
李易告诉他了,咱们在另一边与白衣大食做买卖,占好大的便宜,军事要为政治服务。
于是他承认,肮脏的政治为第一,不打了,练。
他明白,捶完了突骑施,还得继续捶,何不让突骑施去捶。
其他将士纷纷骑马和跑步过来,看大唐的飞艇,个头太大了,能装很多东西,打仗的时候应该怎么用?
飞艇上往下卸东西,边卸边装,装压缩打包好的棉花。
棉花压缩捆绑,重量并不轻,正常的大棉被,十床给打包好了,力气小点的扛不动。
一床大棉被十二三斤,北方冬天鬼压床最多,就因为棉被沉。
半醒半睡的时候,想起来怎么都起不来。
盖毯子睡觉,做噩梦时直接坐起来,吓一身冷汗。
盖棉就是起不来,等起来的时候,人都脱水了,棉被和褥子被汗水打湿。
古代想杀人,躺着睡觉,就在胸口的位置放一摞铜钱,半斤左右。
人的呼吸在直立状态下是重力影响,然后肌肉收缩。
平躺的时候,那一摞铜钱就要人命啊!一个不小心就被压死。
卸下来的东西有土豆、地瓜、玉米、干萝卜条、干黄瓜条、干螃蟹肉、干虾仁、干海参、淡菜、干牡蛎……
最多的是子弹,让大家继续练习射击,看,又给你送来自动步枪和水连珠了。
“樊凡啊!送这一次要飞几天?”
张孝嵩看到东西很开心,他想吃。
“一整天,头一次飞,方向搞错了,风也不对,速度明显下降,昨天这个时候我们从洛阳起飞,现在才到,下次就能快上至少一个时辰。”
樊凡抱怨啊,太远了,一天啊,吃饭上厕所都在上面解决,你知道我有多难?
这边的将领:“……”
从洛阳到我这里,一天?还要驿站作甚啊?
一艘飞艇带了这么多东西,你多飞几趟呗!
不,不对,我跟你回去一趟,我见一下陛下,然后再回来,两天而已。
“真不打苏禄?我觉得有这东西,打他就跟打孙子似的。”
王君葵看看西北的方向,我都不用炸药包,我装上石头就砸死你。
“留下两个?侦察用?不让打,也不能空投,行,给我们留吧,我们转来转去的帮助这边的百姓。”
阿史那献觉得可以,两艘这么大的东西,一次装好多好多货物和人。
冬天了,各地需要巡查,谁缺什么,飞艇过去。
至于说距离远,在上面上厕所不容易,那是问题?
多装一百个薄点的大陶碗,来吧!扔下去,碗不要了。
其实有油纸就够了,做个架子,油纸放上去,然后扔掉。
气味什么的,开一小会儿窗户,全吹出去。
那边继续卸货,小坛子的麻辣调料。
大家就明白了,今天吃火锅,养了这么多的羊,涮着吃。
“回头会运柴油过来。今年过年前,咱大唐最少能造出来四十艘。”
樊凡带着游艇上的人跟着吃,大家整個过程就吃了一顿饭。
吃得还可以,发面饼、熏鸡、东主榨菜、热水。
好在就是飞过来飞回去,出差两天而已,大家能够克服困难。
“咱有这好东西怎么不征战四方?谁能扛得住?”
王君葵觉得大家应该开打了,飞艇简直不讲道理。
在敌人身后空投士兵,正好卡在敌人后勤补给的地方,打纵深。
“征战四方最后仍旧需用步兵占领,咱们军队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其他时间干活,增加大唐物资……”
樊凡为大家讲解,现在打不是问题,问题是打完怎么办。
过去占领,同时治理,当地人是否配合?要杀多少人立威?
是从当地直接获取原材料,还是进行前提投资?大唐百姓移民过去不?
“冬天军队当为民服务,为牧民收集运输材料,为有房屋的百姓修缮屋子,弹棉花、纺线、清理野兽、主要路段除雪,此乃李东主的提议,自愿。”
樊凡继续说军队没有仗打应该干什么,折冲府的兵按照原来的生活模式,专职作战的工作吧!
“我愿意,我资源。”一个将领立即表态。
“相信大家的觉悟都很高。”张忠亮一副我说的都是实话的样子。
“有张节度使这等将领,何愁大唐不兴啊!”樊凡表现我信。
近处的士兵们被喊来参观,看看自己大唐的新东西……飞艇。
有助于大家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自愿工作的时候不觉得苦、不认为累,甘之如饴。
士兵们不拿武器,怕给弄破了赔不起,有运气好的被抽中爬上去感受感受。
夜幕下,大家吃涮羊肉,使劲放胡椒粉,胡椒粉多了。
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 明年水灾问熟人
天亮时飞艇升空,十艘带着东西往回飞,两艘留下来给张孝嵩他们适应,平时的时候要保持在天上五十米的位置,避免火把烧到。
有四个羽林飞骑跟着留下当教官,别瞎操作。
原来负责热气球的士兵,突然就觉得热气球不香了。
当地的兵开始每天自愿干活,组队收拾狼,放牧的人无法转场,只能在圈里养羊和牛。
夏秋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好足够牛羊吃的草料,没了草料,下大雪后,羊用蹄子刨雪,蹄子一破就死了。
两艘飞艇带上这里的东西向南飞,到地方卖掉东西,换成草料再回来,一次能装个十几吨。
先给牧民们一家送一点,牧民们这下心中有底了,大唐现在已经开始这么玩儿了?
他们把草垛分开放,草帘子苫好,远离生火做饭的地方。
……
大雪在大雪的节气第一天很给面子地到来,孩子们欢呼着要堆雪人。
李家庄子继续制造飞艇,造好的飞艇频繁往渤海国周边飞,看到
“看飞艇传回来的图像,那边的雪似乎更大,已经先下过。”
李隆基吃着煎牛肉,看向窗外的飘落的大团雪花,心情不错。
该下雪的时候都下了,明年不会干旱。
各州府的电报发过来,说当地是否下雪,下多大。
整个黄河北面全下,南边也有下的地方,再往南下雨,比较难受。
但他们有火炕,不像李易那时有的南方地区硬挺,没暖气的地方,空调又觉得制热不好,费电。
现在报纸宣传,黄河南边,甚至长江南边近的地方,一律自己修火炕。
有的人家就修一道火墙,觉得冷,赶紧烧一烧,屋子里温度上来就不烧了。
还有的人家把灶给连到火墙上,平时不烧的话,用一片石板挡住连接的位置,这样热就传不过去。
从各地汇报上看,明年不旱。
李易点头认可,明年确实不旱,尤其是六月份的时候。
“三哥,今天冬天吧,咱们多花费些工夫,把瀍水和谷水的河底好好清理一下,再找高的地方盖房子。
明年五月的时候,让两个地方的百姓搬到新房子里去,搬家费用咱们出,全搬,锅碗瓢盆什么的。”
李易说得很随意,清理河道、盖房子搬家。
周围的大臣们瞬间坐直身体,瀍水和谷水要发大水?
“几月几日?”姚崇着急。
“六月呢,五月搬家来得及。”
李易不认为自己还能改变这个历史,看今年的雪就知道了。
“然!当建、当搬,朝廷出钱。”毕构答应,我给钱。
“另外渑池缺门山那里,谷水也过去了,还有邓州三鸦口。
不过咱们长安的兴道坊百姓得搬出来,那里希望没事儿吧!要不就整个陷落成池。
暂时就这些,再有什么我会补充,放心。”
李易继续介绍今年的水灾,可把大唐给坑苦了。
“放心?”好几个大臣同时发出疑问。
你说的这些事情叫我们放心?得毁多少房子?哦!房子没关系,可以建,得多少人啊?
李隆基皱眉头:“易弟,明年怎如此多的水灾?”
“本来下雪就多,之后下大雨,像兴道坊,地下水把
李易没啥好办法,与其费尽想要阻止,不如赶紧搬走。
到时候愿意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