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收起手枪,到老虎近前,抱住老虎脑袋:“东主,左。”
“好滴!”李易抵近发射麻醉弹。
郭子仪松手,老虎又嗷起来,眼睛眯眯。
“东主,一枪够?”郭子仪怕老虎计出来。
“剂量大,它长时间在黑暗中,突然面对阳光不适应,估计是旁边还有洞穴,看它长的大小。
小的时候躲进来,它的父母死了,这世界就这样,珍惜当下,来不及挽回什么。
朝廷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子民孤立无援,大唐百姓相互守望。
起来吧!吓一跳哈!我刚才也是,差点吓尿了,还好不是我正对着。”
李易说完老虎,对坐在地上的人说。
小兰手上拿个茶杯凑上来,站在那个人的前面一点,从李易背后探头。
“哎呀!这么大的老虎。”她叫喊着手一抖,噗,一杯茶水全倒在坐着的人两腿之间。
“小兰你怎么这样不小心?看,给人家的裤子弄湿了。”永穆公主批评。
“是,小娘。”小兰低头。
“没事没事,天现在热,有点水还凉快。”
坐着的人赶紧起来,裤子上往下滴水。
“回头赔你一条裤子。”小兰扭头看他,调皮地挤一下眼睛。
“不用,一会儿就干了。”此人露出感激的神色,他刚才吓尿了。
一瞬间他啥都明白了,李东主用话来给自己解围,小兰直接行动。
“李郎,它咋不把脑袋缩回去?卡住了?”小兰换个话题。
“不可能卡住,除非……”
“除非后面还有老虎,把它顶住了。”郭子仪接过话。
第两千五百一十八章 一窝幼小入洞初
听到郭子仪的话,其他人发愁,后面有其他的老虎,怎么办?
“子仪,你再抱一下它的脑袋,往旁边偏,我顺根小管子进去。”
李易手上又突然出现个东西,像氧气瓶似的,前面有个硬管子。
“好!”郭子仪答应,又一次在老虎挣扎中搂住其脑袋,往一边使劲。
李易顺着脖子和‘墙’的缝隙把管子插过去,尽量插深一些,而后打开阀门,憋住气儿。
郭子仪跟着憋气,他能猜出来,这个是手术麻醉气体。
持续足足半分钟,李易抽出管子后退,大口喘气。
郭子仪松开老虎,直接往后跳了一米多。。
‘嗷~!’老虎继续吼。
“后退,你吼什么吼?”喊一嗓子,管子对准老虎的嘴,噗~~~
喷上五秒,他继续后退。
“等着吧!麻醉需要一些时间,准备网捕。”
李易对众人说,他没想到洞里面有老虎。
说话间,他脚边出现一堆网,兑换的,足够结实。
羽林飞骑把重机枪架上,一旦不能活捉,就得干掉。
五个小机器人凑上前,准备随时电击,青黛的在那边配合着抓野猪呢。
其他人把网兜好,压住周围,老虎再有力气,能够把几吨的东西轻易弄开?
十五分钟过去,脑袋出来的老虎眼睛慢慢闭上。
郭子仪向另一个羽林飞骑使个颜色,羽林飞骑拿出来绳子。
郭子仪冲过抱着老虎脑袋,羽林飞骑慢一步就位,用绳子缠老虎的嘴。
接下来不能让村民刨了,羽林飞骑行动,老虎脑袋卡在那里,时间长了就窒息死了。
大家很紧张,不知道后面的老虎倒没倒。
小机器人头上的灯光闪烁, 液体喷射口打开, 电击的时候利用液体当导体, 不是纯水,纯水导电性太差。
电压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导电,越高导电性越强, 但还是没什么用。
电击的电流要小,电压要高, 不然直接杀了多好, 何必用电。
一顿刨挖之后, 第一只老虎可以出来了,它始终没醒, 说明抗麻醉机能不够。
至于李易动物园的动物抗麻醉,是因为总使用麻醉,还有心中有所惦记。
带崽子的母老虎和不带崽子的, 麻醉量和苏醒时间就不一样, 有孩子的很顽强。
就像一些哺乳期的野兽, 脚被夹子给夹住, 它们会想办法自己咬断或扭断脚,跑回去给孩子喂奶。
所以大唐才有法律, 要求在某个时期不准在京兆府、河南府狩猎、捕鱼。
发情期的野兽不准杀、怀孩子的不准杀、哺乳的不准杀,这是大唐猎户的规矩,与猎人小屋一样补充食物一样, 所有猎户必须遵守。
哺乳期的不小心杀了,要努力找到对方的崽子, 想办法养大。
故此大唐有很多驯兽师,不是刻意去抓动物的崽子来驯, 是收购。
猎人犯错了,会把崽子带回来, 交给驯兽师,绝对不是故意为了获得崽子杀其父母。
老虎被拽出来,小机器人们上前,灯光打开照明。
另有三只老虎在里面趴着,小机器人过去距离几厘米停下,打算随时放电。
大网送进去,两个小机器人忙着给盖到三只老虎身上, 盖上就行,网足够大,老虎一动起来,网就兜得越紧。
羽林飞骑憋气过去, 用绳子从网孔那里给老虎嘴捆绑,他们可不想被麻倒。
捆完嘴先退出来,另一拨憋气进去捆身体,捆一点……退。
这就是活捉老虎的难度,比干掉一只老虎难十倍。
对比重机枪,说一百倍也没错。
“想来这是之前被猎人和守山犬干掉的两只大老虎的四只崽子,从其他的小洞口钻进来躲避。
小机器人给出的画面,洞里有微弱的光,萤石,那个洞口也有阳光偶尔照射进来。
它们吃……娃娃鱼,去年冬天的事情,别都给我吃光了,我还要从其他的地方运。”
李易分析着说,担忧了,你们四只老虎要吃多少娃娃鱼?
华南虎的水性再不好,也能游很长一段距离。
过个小海峡啥的没问题, 比寻常人的水性好。
水性好的人李易知道,古玄那种。
钱塘江大潮在岸上被浪拍一下是什么感觉的?人家就有弄潮儿在水里。
李易感觉就算是海啸,弄潮儿都能活下来。
队伍里的工匠开始制作笼子, 木头的, 四头老虎被捆起来,护士们按照救人的方式查看心跳等情况。
“继续挖,把洞口扩大,通风。”
李易看一眼四只老虎,很满意,都是母老虎。
带回庄子,等可以生育的时候,找好的公老虎配种。
早着呢,还得养,至少两年,不过养三年更好。
这边全是华南虎,东北虎不过来,太热,其实东北夏天一样热。
东北冬天零下四十度正常,夏天零上三十度没问题。
东北人最害怕的不是温度变化,而是潮湿。
开春的时候东北人生病和去世的就多,因为潮,春风透骨。
冬天东北人盼着下雪,快点下,下完就冷了,不然还是潮,很多病毒和病菌活跃,感冒的多。
夏天的时候热不怕,就怕阴雨连绵,感觉浑身骨头节都疼。
即,东北地区的人可以承受干冷和干热,不要潮湿,那是要命啊!
笼子未制作好呢,老虎醒来了,睁完眼睛又眯上,显然它们也知道外面的光太强。
它们叫唤着,大家听了恐惧,叫唤多了,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
村民理解透彻,李东主要活捉,相对麻烦一点,不然早给杀掉了。
而且叫声很好,看看还有什么野兽没?怕不怕?敢来村子不?吓不死你们。
“李东主,老虎尿和粪便能给一点不?”村正李戥又有想法了。
“村子里不养牲畜和家禽了?”
李易反问,东西可以给,你确定寻常的动物能承受?
难不成你是想吃狗肉,要把村子里的狗全勒了?
老虎的屎尿是给猎户们准备的,培养守山犬,稀释之后让好的猎狗接触。
逐渐增加浓度,当猎狗能够适应了,才算开始。
紧接着是听老虎的吼叫声,先小的,慢慢放大。
而后是木头雕刻小老虎,同样大小递进,伴随着气味和吼叫声,让猎狗一步步接触。
甚至把好的守山犬的后代,跟小奶虎一样让母守山犬喂。
在长大的过程中,守山犬的后代不怕老虎。
第两千五百一十九章 生存适应麻雀众
在李易那时,有的小老虎就是用狗喂大的,狗不害怕小老虎。
老虎比狗体型大好几倍的时候,还会跟狗撒娇,母狗烦,驱赶到一边,别跟我犯贱,你要学会独立。
守山犬就可以这样培养啊!整天接触,到时候遇到不同族群的‘同类’,凶什么凶?上,咬服你。
如此培养出来的守山犬对老虎没有丝毫敬畏,组团咬死你,咱不是一个团队的。
就像李家庄子的家禽与牲畜对金雕老鹰不惧怕一样,金雕一家挺聪明,从来不在庄子里抓猎物。
第一次,家禽害怕,天天如此,家禽习惯了。
你飞你的,我正常吃我的,你落下来我也不怕你。。
跟草原民族养的金雕一样,金雕不会去捉主人养的小马和小羊,甚至还懂得报信。
厉害的牧民有牧羊犬与金雕,专门收拾狼群。
牧羊犬缠斗,金雕高空威慑偷袭,有时养苍鹰。
羊群遇到狼群的时候,立即缩在一起,公羊在外,牧羊犬顶在最前面,天上鹰雕翱翔。
一旦狼群发现情况不对,开始退却的时候,就是牧羊犬和苍鹰、金雕进攻的时刻。
对,不是你想来,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你以为我们不会主动出击?
李家庄子养的金雕偶尔会跑出去抓猎物给庄子送来,送给它们的饲养员, 包括毒蛇。
天热的时候, 金雕在专门给它们准备的池子里洗澡, 天冷的时候就去高空的窝里,搭的高架子的窝。
窝中准备了棉花和稻草,金雕省事了, 不然的话,还得自己去弄干草。
有时小的金雕不好抓猎物, 大的养不过来, 便去旁边的槽子等待。
饲养的人便明白, 今天收获不好,赶紧切肉喂。
并非单纯地付出, 眼下秋天,兔子多,金雕抓野兔回来, 抓了一只又一只, 还有狍子什么的。
算是提前储备, 给你们送东西, 等我没有的时候,你们再给我们。
至于说储备费用和利息, 不在金雕考虑范围之内。
难道还能指望金雕给你算复利?要不要再算一下一加一等于几的问题?就是任一大于二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金雕同样有阶级性,认可上位者,同时懂得付出与收获。
跟猴子一样, 峨眉山的猴子是惯出来的,别的地方人家耍猴的猴子又聪明又懂得配合。
甚至之后朝代的和尚会培训猴子去采岩茶, 最经典的就是大红袍。
实际上不是这个,大红袍是岩茶, 岩茶不是大红袍。
大红袍是人采的,岩茶在没有大红袍称呼的时候, 已经用猴子来采了。
僧人有耐心,教育猴子,你给我弄来茶叶,什么样的,我给你东西吃。
甚至是从小养大的猴子,让它们去岩壁上采茶。
故事里说的是,把一筐水果顺下去, 猴子下去后吃完水果给采茶叶装筐里。
不过水果要是那么好得到,猴子自己不会采呀?
慢慢养和训练,猴子是自己顺着筐下去采茶,因为猴子也吃嫩的茶叶。
人以为那是茶叶, 猴子知道那是可以吃的东西,春茶的时候,李家庄子用茶叶做菜。
猴子为什么要把茶叶放在筐里而不吃,那是因为猴子知道,拿回去之后,可以吃馒头、鸡蛋野菜馅的包子。
猴子的阶级性更厉害,这就好办了。
老虎的适应能力终究比人强,关在笼子里的四只还未性成熟的‘小’老虎们在吃麻雀。
没办法,秋收时候的麻雀多,准备度过寒冬,它们要吃粮食。
麻雀并不能理解这玩意儿是人种的,不可以随便吃。
羽林飞骑拉网了,挂麻雀,抓到麻雀送过来喂老虎。
大家往村子走,小孩子们拾稻穗,拿个小筐, 里面都是正常割稻子后遗落的。
筐里还有麻雀,小孩子们有弹弓, 跟正常的弓差不多,用泥丸打,好点的会在泥丸里混合上麻丝。
原来家庭条件不好, 做的弹弓打泥弹飞个一二十米便飞不动掉下来。
现在大唐不专门收集材料给军队制造大量的弓弩,材料价格下降,百姓家中又有了钱,孩子们纷纷制作弹弓。
有时间就练,主要用来打鸟,打人不行、打兔子,给兔子弹脑瓜绷都能弹死。
等拾稻穗的时候一大群麻雀飞来,孩子们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纷纷拉弹弓,一片泥弹飞上去。
关键速度快,弓的拉力小,不杀人,飞个百十来米足矣!
李易那时城里的孩子,绝对想像不到三四十年前在农村孩子用另一种弹弓集群打麻雀的场面。
见过一百多个孩子同时拿弹弓打麻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