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不收。今年李家庄子至少有四十二个人必中,另外二百二十人中,凭才华吧。”
  姚崇沉吟了下说道,闭上眼睛想事情。
  他清楚着呢,四十二个最初到李易庄子的学子,不管哪个负责考试,都必须给个名次。
  因为那些人学的是李易的那一套学问。
  生物、代数几何、物理化学,以及四书五经。
  很多好东西便是李易用其他学科制作出来,比如火药。
  陛下清楚,又怎能不要人才。
  “东主,张相到。”府中的二管事匆匆跑到门口汇报。
  张相自然是张说,之前斗得那个激烈呀,眼看着姚崇得势,正准备挨一下子的时候,出现了个李易。
  于是重新归于平衡,大家还可以继续在同一个班级里坐着玩耍。
  姚崇睁开眼睛,起身,出外迎接。
  这几年来,就没见张说上门。
  正门在咯吱声中打开,姚崇笑着出来:“道济可是收到了天上人间送去的礼?”
  “好叫元之兄知晓,送了面小镜子,其他物件繁多。”张说选择聊家常模式,同样称呼字。
  “道济快快入内,详与为兄说说。”姚崇邀请。
  “元之兄请。”张说配合。
  两个人进去,大门又关上,这门不是谁都能见到打开的时候。
  “元之兄,弟这厢有个疑问,若李易亲自,是否开正门?”张说笑着问。
  “某根本不见他,见了面,他自然会猜出陛下身份,某有几颗脑袋够砍?”
  姚崇回答得利索,对,不见,太危险。
  “若以后知晓陛下身份,又来见呢?”张说又问。
  “道济你呢?”姚崇反问。
  “元之兄,可有李家庄子学子干谒文章送至?”张说换个话题。
  “道济你那厢呢?”姚崇还是反问。
  “没人,其他人等皆劝退了。”张说回答,同时明白这里也没人。
  心里不好受,说明人家李易根本没看上两个宰相,不给你送。
  当然,天上人间送的是另一回事儿,不涉及到科举走后门。
  二人说着坐好,有茶水送上来,这茶还是陛下赏赐的,李易那里炒的绿茶。
  李易说了,发酵的红茶是适合吃油脂太多的人喝,而绿茶适合吃东西营养均衡的人喝。
  胃肠道有问题的不适合喝任何茶。
  大人物当然营养相对均衡了,就不喝红茶了。
  至于什么深度发酵的黑茶、半发酵的乌龙茶、铁观音什么的,现在也没人细分。
  所以说他们煮茶叶蛋都是拿发酵茶煮,没有绿茶煮的好吃。
  “今年春天开始,采茶要想办法叫李易帮忙做成绿茶,他那个制茶的方子没流露出来。”
  喝一口茶水,张说暗示性说道,意思是让姚崇想想办法,把制作绿茶的方法弄到手。
  “摘了新茶送去即可,何必冒风险?”
  姚崇不干,我才不折腾呢,李易看着好说话,那得分情况。
  茶叶怎么做都不利民,发酵茶难道不能喝?
  若是能问出来怎么炮制茶,岂不是能问出来怎么制酱油?
  “要不要透题?”张说非常小心地问道。
  他看上四十二个学子了,想要考完科举拉到自己手下。
  “你透了题,李易很可能会翻脸,他要堂堂正正把人送上来。你莫非看不出他那骨气?哦,他叫意志。
  他可以让出很多利益,却有条线不可逾越。他可因你是病人跪地救助,却不肯因你权势低头一分。
  他给你钱行贿可以,你想压着他,你试试?别人欺他君子以方,他不屑出手,那些人如何了?”
  姚崇始终在揣摩李易的行为和心思,得出这么个结论。
  “唉!若说策论,我认为李易会教会学子许多见识,可是诗赋一道,难啊。”
  张说点点头,认同姚崇的话,却更担忧。
  现在靠科举进士,写诗词也很重要。
  不透题,李易怎么帮着学子们写诗啊?
  是的,张说就认为,只要他透了题,李易保证能写出来好多相关的诗,每一首皆可流传千古的那种。
  “锦瑟无端五十弦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外面突然传来了很多人同时吟诵的声音。
  “好诗!哪位大才出得此作。”张说直接站起来了。
  姚崇跟着动容,道:“好一首对仗工整的七律,往事在眼前,只是已惘然。”
  “问一下,何人所作,招人前来,这个干谒本相许了。”姚崇对管事的说。
  不长时间,管事回来,表情复杂,道:“李家庄子昨夜南曲众女哄叫李易上台,李易抄两首诗,一首词曲,此诗为后诗。”
  姚崇、张说:“”


第二百三十三章 怎能讲解这学问
  “太过分了,不带这样的。”张说过了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咆哮。
  姚崇伸出手,拍拍张说的肩膀,这一刻已往的恩怨似乎都淡了。
  他说道:“李易一个少年,总写出这等沧桑之诗句,换个人,定然要被攻讦。”
  张说使劲点头,道:“然,每每他都说是抄的,却总是找不到被抄之人,一问就说杀了埋了,叫报官,欺人太甚!”
  “明日本相练练瑟,五十弦,思华年,迷蝴蝶,托杜鹃,珠有泪,玉生烟,成追忆,已惘然,他怎么就能把这些字给合在一起?”
  姚崇一边感受着此诗的冲击力,一边抱怨李易。
  他也觉得不讲道理了,凭啥?
  “元之兄你看啊。”张说开始分析。
  “他平日里写医书,已经传出来三本了。从春天开始到秋天,拿出来一样又一样农事的神器。
  到冬日,大家采冰,他有又有好东西,那个鞋,那个钻冰的家什。
  然后制作烟花,烟花有多难,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吧?
  他的新马车我们都在用,出去接个人,跟上战场似的。
  长安令如今正作的事情,皆为李易所出。
  他还要给人看病,然后写三字经,随便就能扔出来一大堆的诗。最关键的是”
  张说说着,突然停顿,想找个词。
  姚崇接过话:“最关键的是他看上去很轻闲,他还有时间教导庄户制作好吃的饭菜呢。”
  “对,轻闲,他不需要学么?真的是抄?抄谁的呀?”张说突然跟姚崇有了心贴心的共同话题。
  “唉!”姚崇觉得牙疼,他也发现了,别的人再厉害,能当个人看。
  李易那里已经不是人了,你随时去问任何问题,他顺口给你办法,一天看着还有闲情溜达。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其他的百工的事情不能想,想多了做噩梦。
  “不然明年,不,今年叫他考科举吧,给他个一甲第一,省心。”
  张说妥协了,让你出头,你哪怕报个名不来考,我都能给你弄个第一。
  “他不考,说是忙,哎呀,我含两粒药,李易给陛下的药,给好几瓶,小葫芦样的,说是觉得喘气费劲含在舌下几粒。”
  姚崇说着把旁边的抽屉打开,这桌子的布局都是李易那里常规设计。
  含上几个粒,也不晓得是药效发挥作用,还是心理因素,他状态好了许多。
  “元之兄,若没有其他必应之事,不如去庄子看看?”张说提议。
  大年初一,别人怎么忙,跟他们宰相无关,早朝结束后,就轻松了。
  当然,晚上有赐宴,要赶回来参加。
  “去!叫人去问怀慎。”姚崇想到另一个宰相,卢怀慎。
  很快三个人乘着一辆四轮马车,还有一众小厮陪护下抵达李易的庄子。
  他们三个庄户都熟悉,大年初一过来,纷纷说新年好。
  “李东主呢?”张说年岁在三人中最小,他负责交流。
  “上课,那边。”庄户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指一个平房。
  三个人走过去,在窗外又一同站住,很有默契。
  “二月份科举,考策问的我之后告诉你们,现在说诗。作诗呢,其实我可以给你们写,但没意义,我能管得了你们一辈子?”
  李易的声音传出来。
  姚崇三人互相看看,点头,对,李易写诗牛逼,但四十二个学子,总不能都李易一个人给写。
  “写诗最难的是什么?近体诗的格律不容易,但那不是问题,赋得诗命题,其实也没射什么大不了的。”
  李易的声音持续传出来。
  三个宰相很想冲进去掐死李易,格律不是问题?赋得也简单?你究竟有多狂?
  好吧,你行,你杀人多、埋人多,但你不能跟学子们说,学子们又没有你的本事。
  “赋得诗,一般都要是律诗,因为律诗需要对仗,不然一个五言绝句,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体现不出本事。
  当然,七言绝句有点风险,一个不好会出现三连仄和三连平,但还是可控的。
  好在眼下咱们的大唐对三连平和三连仄要求不严,同时也没有孤平一说。”
  李易说起诗词结构,绝句相对于律诗好写,少了四句,就没有中间的两个对仗句子。
  宰相仔细听,对,绝句出好句子太难了,因为少了对仗,读起来不过瘾。
  至于这小子作过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和千山鸟飞绝那种绝句太难了。
  而孤平?孤平是什么?
  姚崇看一眼张说,意思是说:这个李易还有另一套更严格的标准?
  张说:他自己的咱们不跟着,凭什么要按照他说的来。
  姚崇颔首:对,都照着他说的,往后别人还要不要写诗。
  “律诗的格律有正体和变体,考科举,不要玩变体,不然考官会不舒服。”李易的声音又传出来。
  三个宰相认同,他们反感有人在他们面前显摆一些旁门左道。
  看样子李易很有经验啊,居然能够了解得如此详细。
  “李贤弟,要不要提前去打听一下谁主考?”里面有学子问。
  三个宰相露出笑容,看吧,还是有人想要干谒。
  “不必,吏部考功郎中一个人,正五品上,员外郎就一个人,从六品上的官,其他的主事不负责出题。”
  李易的声音轻飘飘。
  三个宰相脸色难看,你一边说不考科举,一边把人都给研究明白了?
  “要不要送些礼?”又有学子问。
  “不送,我是那等行贿之人?我行事堂堂正正。等过了年,堂堂正正把吏部那些官员请过来参加诗会。”
  李易说得大义凛然。
  三个宰相好悬吐血,卧槽,太不要脸了。
  还堂堂正正?堂堂正正被你如此用,你问过堂堂正正答应与否?
  “他们邀请就能来?”学子问出关键的情况,请容易,答应不容易。
  “接下来我要讲的东西传出去,相信会有人给薄面。”李易回答。
  姚崇露出一丝冷笑,张说看着,暗暗点头,对,搞破坏,你让来就来?看你有什么手段。
  “接下来我继续说怎么写诗。”李易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与柔和。
  三个宰相已经有主意了,看你怎么弄。


第二百三十四章 科举作诗存对韵
  “说律诗,对仗是个问题,所以,今天开始,我教你们对韵。”李易说。
  屋子里的四十二个学子没出声,很安静。
  “今天教你们三个,一个是东西南北的东,一个是春夏秋冬的冬,一个江河湖海的江,听我说,都很好学,仅仅是背的东西。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个宰相此刻:“”
  张说用幽怨的眼神看姚崇和卢怀慎。
  两个人瘪着嘴点头,意思是知道,大家都一样。
  三个人的想法是,当初我学写对仗的时候,怎么没有人这么教?我草,我了个草。
  所有的对韵都给说出来了?可以这样吗?你李易敢不敢出来告诉我等你又抄了谁的?我们去刨坟。
  张说对口型、打手势:多亏今天过来了,不然还不知道居然有这么好的东西。
  卢怀慎比划:对,太不像话了,李易还藏着本事,三字经原来不是最后的结果。
  姚崇使劲甩两下袖子:别比划了,听,回头一定要弄一份过来,教孩子。
  “板书呢,我写下来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对韵就一定是好的。有的时候,你可以抛开了韵去写。
  但是,能写出不符合格律好诗的人,他一定精通格律。
  所以不要写一首诗,在不符合规律的情况下就强说自己写的是古体。”
  李易的声音持续响起,还有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时候的动静。
  “你们看,如果我写黄鹤楼的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