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李易就是查资料的时候看一眼,哦,今年死了。
怎么死的李易不在乎,更不会去救,你死就死呗!
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 岛屿广阔多族凑
那边吃上了粳米什锦炒饭的本地百姓,瞬间爱上了这个主食,太香了。
他们感觉这样好吃的饭应该用手抓着吃,不过已经成了大唐人,大唐人要会用筷子。
“愿意用手抓就用手抓。”李易倒是很开明。
他小时候,不用说小时候,大的时候吃烧烤,吃一些东西,一样用手抓。
不用手撕不开,服务员给撕开的不好吃,服务员顺着纹理撕。
吃的时候,其实是逆着纹理的。。
还有吃大虾、吃螃蟹,不动手?吃西餐行,别人给你处理好了,你就吃肉。
吃牛蛙呢?全程用筷子?不自己用手揪着牛蛙的骨头啃?
“咱们大唐饮食不是用筷子,是对食材的了解和烹饪的手法,筷子仅仅是辅助。
咱们大唐喝汤的时候,可以有勺子,也可以嘴对着碗边吹气喝。
吃烤的一些东西时,筷子不好用,咱们就放下筷子。”
李易先放筷子,用手抓着炒饭吃,告诉给入籍的百姓。
百姓们却不放,他们努力地使用着筷子吃。
他们看到二十五只狮子了,认可大唐,大唐要用筷子,自己就用,等练好了再说。
“炒饭好不好吃,在于米的选择,粳米就是比籼米好吃。
另外饭的干湿度也影响口感,干一点的有韧性的好吃。
大灶下面有锅巴煮出来的米,比用盆在蒸锅里蒸出来的米好吃。
其他的鱼肉什么辅料另算,只说米饭炒的时候,得放足够多的油。
放荤油或素油的选择在于吃饭人的情况,总是吃不到肉的人,放荤油比较好。
现在咱们这些百姓,他们更愿意吃素油,他们天天吃鱼。
油要大,大了后油多可以控出去, 其实还有一种作弊的方法, 咱们不用。”
李易继续科普, 告诉别人炒饭怎么炒好吃。
他那时有些快餐店是先蒸出来米饭,别人想吃炒饭的时候,直接用油和其他的东西拌一拌就送上桌了。
那不叫炒饭, 太侮辱人了。
米饭炒和拌,耗油量和火候控制不一样的。
炒饭炒不好, 饭粒会变软。
用电饭锅现蒸的饭, 越炒越软, 但拌就没问题。
永穆公主和洛阳那边的人学到了,其实庄子里炒饭一直按照传统来做。
大臣们吃的时候, 根本没考虑过这个情况。
就像吃炒面,伸面类的炒面,炒之前是要过冷水的。
不少小饭馆为了节省时间, 从锅里捞出来抻面就开始抄, 速度快呀!过冷水要耽误时间的。
小矮人们还未接触那么高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他们只管吃, 香啊!
……
游艇离岸,朝着下两个地方前进。
小矮人们抹着眼泪送别, 然后拿着一个李易画出来的日历打对号。
说好了的,划三十五个之后,一定有大唐其他的人过来。
以前小矮人土著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现在他们开始期盼。
李易走之前,帮他们杀了很多野兽, 包括蛇。
一片区域修出来石头的大‘院子’,以及木头的‘围栏’。
李易觉得自己对大唐的贡献又前进了一步, 再努努力。
游艇抵达莫桑比克,这里的人太少了, 沿海平原大部分是空置的。
游艇停留几个小时,无人机飞出去收集下数据,转头游艇就向东走,到那个岛子。
岛子在李易的时候是个国家,马达加斯加。
人种多,现在也不少。
古代人不是傻逼,他们知道每年风向和洋流。
于是就有人从马六甲海峡那里过来, 马达加斯加有暖流和信风。
最初的时候,人家好不容易弄个硬帆,出海捕鱼,或者偶尔找到龙涎香。
然后突然刮起了风, 船上的人还未反应过来,船就被风吹着快速前行。
从地中海那里上面的位置到马达加斯加一万多里地,用腿走的话,简直不敢想。
信风和暖流太好玩了,它的吹拂方向似乎就是要把人送到马达加斯加。
正常航行一万多里地,需要好几天。
大风吹着,你停都不敢停,你敢降帆?那就停在大海里。
就这样,风速每小时几十公里,一路受到惊吓,硬帆船捕鱼和找龙涎香的人被吹到马达加斯加。
活下来的人察觉到一个事情,他们都没到莫桑比克,不过海峡的。
地图上看那里距离近,眼睛看远着呢。
然后他们得活着呀,跟当地人接触,也捕鱼什么的。
等到了西南季风的天气,他们又回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死掉多少人不重要,关键这个航线没毛病。
交通便利之后,自然有人愿意过来,可能是做买卖,也可能是在那边生活不幸福。
于是就有了殖民,岛子上好几个地方来的人一同生活。
李易此刻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场面,这个岛子他想要。
他也知道这里的民族和宗教复杂性,多么艰难啊!
“挑战来了啊!这个岛子上的族群可复杂了,我想一想啊,哪一种模式适合。”
别人乘船那么远突然发现马达加斯加后会特别开心,李易没有。
别人只为了补给,哎呀!这里居然有个大岛子,我因为偏航要完蛋了呢。
李易则则是,我早知道这里有个岛子,我更知道这个岛子的民族复杂。
只要拿下这个岛子,再往上就是咱们大唐的那个岛子了,外星一样的岛子。
自己转一圈回来了,大唐的船队船队也应该过来了。
“这个岛子有一点大,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将近六十万,我只能在海边的地方走一走,地形有丘陵、盆地、高原、平原……”
李易告诉船上和庄子的人本地的情况,资源方面没有太好的东西。
石墨多,可惜石墨别的地方足够使用,用船跑过来装石墨回去赔钱。
其他的矿开采成本过高,种植养殖方面倒能帮当地人一个忙,想办法把他们变成大唐人。
不是大唐人,也不是大唐的地方,帮了忙,反而给大唐制造障碍和困难。
他那时岛子国家很穷,一直没富裕起来过,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内部保证出问题。
国内那么大的耕种、养殖土地,居然种的粮食不够自己人吃。
出口一点东西,还全是廉价品,矿石、香草、精油、咖啡、棉花等东西,换不来让本国振兴起来的足够金钱。
因为没有技术,少了技术支撑,与卖血一般。
第两千四百九十九章 世间劳动最光荣
游艇所停靠的岸边有着其他的船只,有的船看着显然是直接用大木头掏出来的。
岸边有人活动,皮肤黑的黑、黄的黄、棕的棕。
“咱们在岛子西边,草原多,人少,因为目前属于旱季,取水不易,草原上的许多植物枯萎,动物们要迁徙到有水的地方,或守在河流旁边……”
李易在船上观察,告诉别人岛子的季节。
旱季的时候只能依靠河流与湖泊,降水量很少。
当地河流湍急,小船上不去。
更多的人居住在岛子的东边,那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潮湿严重,容易生病。
大约二百多岛子上的居民,正互相协同劳作,看到大船过来面面相觑。。
“捕鱼吧!用鱼肉雇佣他们帮忙建码头,供咱们后续过来的船只停留补给。”
李易采取最常用的方式,本地干旱季节,给东西不如给食物。
岛子上的人捕鱼辛苦,大唐海边的渔民一样不容易。
捕到的鱼自己吃一部分,其他的需要与别人交换到自己用的生活物品。
大唐好在还有渔网用,麻的,以后会出现更多猪血泡过的棉麻混编网。
等李家庄子技术进一步提高,会有其他的材料拉丝制网,到时好日子才能拥有,不用担心渔网总坏。
“岛子上有种特殊的猴面包树,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高度问题。
树干能够储水,叶子与果实可以吃,树皮的纤维多,拿来制作绳子……不划算。
咱们还是种自己的麻与棉比较好,树种上几百棵当观赏植物。”
羽林飞骑去网鱼,李易不去,外面太热,晒太阳难受。
他只负责科普,谁别人不知道呢。
羽林飞骑表示没毛病, 坚决听从东主的命令。
东主算劳心者, 自己则是劳力者。
千万别叫东主变成劳力者, 东主最劳力的时候就是带着第一批羽林飞骑玩儿的时候。
当时大家一起熬,东主牛逼,能挺住。
用网手动捕鱼, 羽林飞骑寻找鱼的速度快。
围着游艇划船、下网游艇负责发射超声波,声纳诱鱼。
不同的鱼才用不同的频率, 附近有啥鱼受超声波影响就用哪一种。
每艘冲锋舟上的羽林飞骑配一个对讲机, 让什么时候从哪个角度抛网, 便听命令把网撒出去。
一艘网,保证很多条鱼。
冲锋舟不能再装的时候往岸上送, 送去几艘冲锋舟的鱼之后,本地捕鱼的人不捕了。
他们跑到近前看,相互交流。
这些跟黄色皮肤长得像的人, 咋捕鱼这么快?那网是一扔出去一个大圈?
船是怎么造的, 又高又大, 用了多少木头?
为什么看不到船帆, 关键还没有桨。
羽林飞骑重复之前的步骤,比划着让对方帮忙处理鱼和晒鱼, 给他们小刀。
这个小刀跟给南非那里大唐人的不一样,那个是李家庄子出品。
现在的铁在前面的地方炼出来的,砸一砸就是一把刀, 装上木头柄可以用了。
二百一十一个人拿到小刀,蹲下来帮忙。
他们认为帮忙, 对方实力强大,不打自己就行。
鱼头鱼尾巴对方不要, 自己收起来,煮着也可以吃饱。
等羽林飞骑不停地送来鱼, 生活在岛子上的人积极性起来了。
他们发现如果数量足够多的话,鱼头鱼尾巴上的肉能吃好几天。
有人跑去找更多的人过来,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还能干活,就必须参与劳动。
二百一十一个人中有小孩子,同样蹲在那里努力工作。
他们不需要上学堂,在他们能够走路后, 便开始尝试着帮忙拎东西。
与大唐曾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并不觉得哪里不对。
似乎人的一生必须如此,其他的哲学问题与他们无关。
今天是大唐的旬日,有休木, 李家庄子的孩子们过来看大屏幕。
顺便择菜,有芹菜、豇豆、茄子。
孩子们边看屏幕边把芹菜叶捏下来,嫩的放到一边,老的扔垃圾筐里。
大孩子负责把茄子柄掰下来,用小刀切开那个柄,抽出里面木质的心,外面的带着刺的茄梗放篮子里。
这个东西晾晒后用水焯了能够蘸酱或炒着吃,扔了怪可惜的。
李家庄子有钱,可以不在乎,庄户们偏偏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节约。
“他们没有学堂啊?”一个七八岁的女娃娃累了,放下东西,拿起旁边的冰镇西瓜汁喝一口。
按照工作效率赚钱,她处理掉的芹菜不够买这一杯冰镇西瓜汁。
西瓜种了可以不值钱,里面的冰泥……
两边的孩子都是干活,不同之处在于一边有劳动的权力,一边只有劳动的义务。
有劳动权力的孩子允许不劳动,有劳动义务的孩子必须劳动。
一种为学习更多的生活技巧,一种为努力地活下去。
岛子上孩子干的活儿,李家庄子的孩子会干,也能干。
李家庄子孩子做的事情,岛子上孩子不会,这便是教育的力量。
大唐的时间比岛子早五个小时,孩子们择菜时已经吃过午饭,他们有遮阳篷,别晒迷糊了,宝宝晒太阳不是这么晒的。
一个半小时过去,李家庄子孩子们处理完分给他们的工作量,不干了。
他们跑回去洗个澡,带着干果回来继续看屏幕,等待晚上吃饭。
海边的孩子们喝口热乎乎的水,站起来活动活动腿,又蹲下收拾鱼。
“小兰,你说这些孩子是不是很不容易?”
永穆公主对比下她能看到的大唐孩子情况,问小兰。
“还行吧!至少做事情就可以活着,有时候你做事情该死还是得死。”
小兰不认为岛子上的孩子比她小时候更艰苦,她一个处理不好,会丢命的。
干活无非累一些,不够聪明的话,要被算计死。
如果当初有选择,她宁肯跑到岛子上处理鱼。
“现在后宫还这么难?”李易扭头。
“谁敢啊?长安和洛阳的宫中到处都是监控,王皇后的人每天看监控。
王皇后说后宫必须稳,做错事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揣着小心思算计人,绝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