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的皇庄监事王兴在发红包,给庄户和手下。
手下是宫里人,庄户却不是,皇庄的田算租赁给佃户们。
“过了年,咱家找李东主庄子的学子给你们家的娃上课。”王兴发个红包说一句。
“王监事,明年你不会离开吧?去更好的位置。”有庄户担忧。
他们今年养家禽、种蘑菇和木耳,又卖气锅鸡,分到不少钱。
怕王兴升官,换个人来,万一和李东主不好,自己等人日子又回去了。
“离开?”王兴声音变大:“咱家不去,只守在庄子上,李东主给咱家打好招呼了。”
“好哦!”庄户们顿时欢呼起来。
王兴露出得意的神色:“原来啊,到外面管皇庄是个苦差事,现如今这处皇庄,休想有人与咱家争。”
此时他最感激的是宋王李成器,若那天宋王不来,不到庄子看,又怎会有之后的事情。
宋德那里催促人了,叫人去睡觉,别守一夜,明天庄子还要运转。
“你们回去睡觉,不能再守了,以免亢奋过头,对,亢奋,东主说的,搞不好会猝死,东主到时候都难救。”
宋德对一个个新来的军户们说情况,让他们回家。
军户们十分听话,带着家人回去。
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从窗户外面照进来的暗光,想了许多事情,想着想着进入梦乡。
李易也去睡,他要随时保证身体状态。
当正月初一的阳光照射下来时,剩下四分之一的守岁人才迷糊着回去休息。
庄子又一次活了起来。
睡足了八个小时的李易神清气爽,看看挂在那里的官服,摇摇头:“才不去参加大朝会,又冷又没有意思。”
“易弟,易弟,为兄来看你了。”李易给孩子挂上吊瓶叫宫女看着,自己到食堂的时候,李成器赶到。
“大哥可是歇息了?”李易打量这个大哥,看有没有黑眼圈,有的话,吃了饭安排去睡觉。
“睡了三个多时辰,易弟,问个事儿,米里生虫子了怎么办?”
李成器盛着昨天晚上给火锅用后剩下的骨头鸡汤,出声。
“冬天还有虫子?”李易表示不信,米放在什么地方了,暖气片上?
“秋后出的虫子,那个仓库没人照看到,前天才有人汇报,到了开春后,虫子又要活过来。”
李成器咬着牙说,显然他收拾过看库的人。
“放在日头下晒。”李易给出办法。
“冬天的日头能晒?”李成器表示不信。
“大料,用八角,一包包的放进去,花椒和胡椒亦可。现在放进去,等天热的时候再晒。”
李易给出好用的办法。
“蛀空的米粒和死在里面的虫子、虫卵怎么办?”李成器还有问题。
“那就只能制作成米线了,齐民要术中有。”李易又说出另一个吃食。
至于说做成饲料喂家禽和牲畜,不可能。
“又是齐民要术?”李成器郁闷:“齐民要术怎么那么多事儿?”
李易低头吃饺子,不回答这个问题,跟你说齐民要术,你至少能找到书。
跟你说天工开物,你上哪找去?
“这汤是昨天火锅里所剩?”李成器不纠结齐民要术,突然想起来汤的问题。
“昨天剩的宋管事在里面家了豆腐和干菜,一早运去城里给悲田坊的送走了。我起来才知道,不然不让送。”
李易说起昨天晚上火锅里的汤,菜和肉没有,大家都边涮边吃,怕浪费。
肉上有油,加上骨头和鸡熬的汤。庄户自己不想吃,扔了又觉得可惜,加点东西施舍给别人。
李易很生气,但已来不及。
“倒是心善。”李成器反而觉得好,问:“可是吃了对身子不好?”
李易摇头:“不可能,又煮开了,只是觉得不尊重人。”
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春规划太行东
“不要急,都有,昨天吃剩的汤,又加了豆腐和干菜,觉得嫌弃可不吃。”
宋得在城西的悲田坊给人打汤,可以说是炖菜了,豆腐和干菜多。
大桶上面油汪汪一层,闻着香,看着也有食欲。
旁边站着长安令裴耀卿,今天庄子过来取昨天被带走的车,顺便宋德把吃剩的东西送给悲田坊的人
悲田坊中有的人白天出去干活,在悲田坊住是因为没处住。
裴耀卿同时来亲民的,送食物。
结果他拿来的是黄米饭,眼看着悲田坊的人排队先去领汤。
没人嫌弃是剩的汤,李家庄子送的东西至少吃不出病。
至于嫌弃?李家庄子有木耳、猴头菇、黄瓜、西瓜,人家吃剩了汤当然不要了。
寻常人家剩了难道不吃?
何况豆腐和干菜煮开,也是好东西。
喝一口汤、吃一口黄米饭,大年初一是好兆头。
裴耀卿看,忍不住抢过个勺子,舀两块豆腐和一点菜,放到自己嘴边,呼呼吹几口,品尝。
“煮汤的时候下了不少料啊。”裴耀卿评价。
“明府好本事,多放了胡椒粉。”宋德说着,也盛一点喝,外面太冷了。
这回悲田坊的人心情更好,看,明府和宋管事一样喝。
“新年,庄子有何打算?”裴耀卿想从宋德口中问出有用的信息。
“东主没说,倒是多了一百军户,俱是拼杀过的好汉子。”宋德回忆一下,东主确实没提过规划。
“我今年看样子要升官,可是我打算抗旨。”
裴耀卿小声跟宋德说。
他直言不讳,他与宋德说,是想让宋德回去告诉李易。
在长安抗旨,压力太大,若是得了李易支持,才好施为。
他舍不得离开,眼看着长安越来越好,自己走了,新的县令不能萧规曹随,甚至不去找李易问政。
那这自己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多么不容易呀!
“待回庄,某与东主言说。”宋德也是考过科举的人,现在年岁也不大,自然知道什么意思。
“如此多谢。”裴耀卿抱拳行礼。
“明府万莫客气。”宋德回礼。
“今年的长安,本府定叫它翻天覆地。”裴耀卿一时间豪气冲天。
他不怕麻烦,更不担心有什么困难,大不了去庄子找李易。
发完汤,宋德带队伍回家。
“宋管事,还有烟花卖吗?正月十五上元节某家也要放。”有人打招呼询问。
晚上的烟花实在是太美了,轰隆轰隆的动静大,还那般漂亮。
他们坚信,放的鞭炮声越大,新的一年运气越好。
“庄子有,可去购买,要签文书。”宋德如今地位不一样了,不再是曾经没人知道的那个小管事。
“自是照作。”对方回应。
等宋德带着人手到春明门的时候,南曲队伍正好回程也在此。
不但在,还是一路唱着沧海一声笑。
明明是看上去柔弱的女子,结果唱出了男人一样的豪迈。
李易没听到,否则一定会说,他那时的女声版跟这个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在地下室。
路人们已经听懵了,有的想要出城的人,转过头,听着就又回去了。
然后平康坊沸腾,昨天馨研她们跑去表演,居然又拿回来好东西,早知道自己也去。
“易弟,这是什么曲子?”吃过饭的李成器非拉着李易溜达,大冬天的在外面转。
听到庄户们扯嗓子喊,发现就算是这么大白嗓唱出来的歌也好听。
“沧海一声笑。”李易知道大哥的意思,为什么普通人扯嗓子喊,而且有时喊跑调,依旧好听。
“这歌可文唱,亦可武唱。”李易解释。
这歌从曲子的大繁若简,到词的共鸣,已经达到了巅峰。
“曲子卖了多少钱?”李成器想到价格,诗词、曲子都是钱。
“什么钱?晚上他们非要让我上去,我没办法,我一个东主还能怕那个,上去随便抄了个就唱了。”
李易诚实,让他作词作曲,他这辈子都不可能。
“易弟,为兄现在让你唱一个,非要逼着你唱不可,来。”
李成器郁闷了,我就一天晚上没在你这,你便拿好东西出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李易唱了。
“东主哥哥你再唱一遍,我要学。”旁边跑着玩的孩子听到了,凑上前要求。
李成器:“”
他深呼吸,突然发现,这歌确实不错,孩子们唱好听。
于是他回忆了一下,唱给孩子:“小燕子”
一遍唱完,李易夸赞:“大哥竟然对记谱和记词这般了得。”
“就那么两句,为兄还能记不住?”李成器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自己的音乐很厉害。
李易叫人把喇叭拿过来,对着喇叭唱一遍,交给孩子们,学去吧。
“易弟,新的一年了,有何新打算?”李成器不再纠结小燕子歌的事情,说正事。
“二月份我要去山东。”李易说道。
“哪个山东?山南东道?”李成器脑海中出现地图。
“非也,太行山以东。”李易给出答案,山东就是太行山东边,他那时的山东现在叫河南道。
里面有青州、齐州、兖州、莱州、密州、沂州、曹州、郓州,等等州府。
而太行山以东,包含了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天津、北京一些地方,范围更广。
“去那作甚?”李成器不怎么开心,你在庄子里呆着多好,瞎出溜什么?
“养鸡鸭和小猪。”李易给出答案。
“在灞水边不能养?把家禽运过去,一路走一路下蛋,人手需要得多,鸭子好说,鸡不怎么听话,一千来里路呢。”
李易算着钱的事情。
“一千里你非要带家禽去?想去当官?”李成器皱眉头,准备拦住,别出去,在家就好。
“当官我就在京兆府二十二县当,跑那么远不行,夏天就回来,把家禽和长大的猪卖到当地。”
李易又说一下打算。
他没说原因,只是要去,好不容易带去的家禽和小猪不要了。
“总归有个原因吧?”李成器心情郁郁。
“去打个样儿,告诉他们怎么作,顺便赚一大笔钱。”李易还是不说具体情况。
“你不亲自去不行?”李成器想到关键点,非要你过去?
“不行,这事挺麻烦,有斗争,别人去斗不过他们,我又不想写很多计划和补充计划书,还是亲自走一趟为好。”
李易坚持,关乎到他能否大量增长寿命。
第二百三十二章 相对无言心忧伤
李成器带着一肚子疑问走了,要去百福殿见父亲。
他过来的主要目的不是大米生虫子,是想知道过了年李易有什么新想法。
知道了想法,二月要长途跋涉出去。
李易也忙,新来的六百多人,挨个给体检,早饭没让他们吃,为了抽血。
四个宫女负责贴条,把每个人的几管血编号。
李易负责扎,扎上去,庄子的医护人员帮忙采血,不用拿着大玻璃针筒慢慢抽。
遇到血黏稠的就由医护人员等,终归是能抽出来,属于真空抽取。
这要是拿玻璃针筒抽,血黏稠的好半天抽不出足够的量,针管一动,被抽血的人就疼。
不会说话的小家伙,抽血的时候给一条饴糖,含一截。
小宝宝就很纠结,哭还是不哭呢?不哭的话,挨扎好疼;哭的话,糖就掉了。
宫里大朝会结束,官员们纷纷往家赶,然后去看看到谁家拜访,顺便等别人上门。
然后在京城居住的天上人间会员收到了天上人间的礼物。
一百缗的和一千缗的礼物不同,价钱有差别。
“怪不得要问身份和住址,为了行贿,哼!”姚崇身为宰相,自然不需要去拜见别人。
他就在家等着,外面排了队要送礼。
过年时候收礼属于正常,有人留下礼品,登记一番,直接离开,连姚崇府上的管事都见不到。
天上人间送礼,根本未登记,扔下便走,不见人,不需要见。
不过姚崇还是自己专门过来看一眼天上人间送的东西,嘴角带着笑容批评。
天上人间其他的蔬菜什么的无所谓,关键是送了一面小镜子。
家里有两个小镜子了,一个是王皇后给的那个,那镜子不好拿。
府中管事没说给送回去的话,他不傻,他小心地把蔬菜捂好了送去暖室,等着用来制作佳肴。
“二月要开科,李家庄子有来投献的吗?写干谒诗的?”
姚崇接见了几个人,想起来要科举的事情。
“没有。倒是有其他才俊送了帖子和佳作,以及一些礼品。”管事回话。
“收了?”姚崇面色一沉。
“未敢。”管事小心应答。
“嗯!不收。今年李家庄子至少有四十二个人必中,另外二百二十人中,凭才华吧。”
姚崇沉吟了下说道,闭上眼睛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