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隆基等人在人工湖边送行,当游艇消失在视野之外时,大家突然觉得庄子少了什么东西, 空荡荡的。
  游艇上, 青黛小丫头一脸兴奋的模样:“师父, 咱们要去的地方比上次去的人多吗?”
  “多, 而且他们还会杀人,会制造武器, 有特殊的信仰。
  咱们与那边其实有过交流,在于中间的人传播技术与物种。
  过去之后,先找东西, 无须与当地人进行太多的接触。”
  李易简单说下情况,他选择的应对方式与美洲不一样。
  美洲是他要长久占的地方, 非洲那里,目前不适合过去。
  他们自己有战争, 谁晓得他们盯着哪个打?
  往后有需要当地东西的时候,让其他的人过去交换, 比如阿拉伯人、印度人、东南亚的其他人。
  交换的过程花费多,好处在于安全。
  等把渤海和新罗处理完,再腾出手来看倭国与东南亚的国家。
  非洲不去殖民,印度也不管,吐蕃人负责从翻山越岭到印度。
  到处殖民,最后垮得也快,总有人在掌握了同样技术的时候, 就不服从宗主国的管教。
  “师父,那里有值钱的东西吗?”
  李归藏手上拿个包子,吃早饭的时候他说吃不下去,专门留了四个牛肉大包子。
  刚一离开李家庄子, 他就又能吃下去了。
  “最值钱的是种子,资源咱们目前用不上太多,倒是一条河流的所在,有大量的好石油。”
  李易看二弟子一眼,确定对方不是想多吃包子才说早上没食欲。
  估计是出海到外面,去很远的地方,太过兴奋。
  中东的时候未必是最好,却是最好开采的。
  跟有更多像大唐一样用瓢就能舀出来的石油,不需要磕头机。
  目前不具备制造磕头机的条件,倒是盐卤的那个井比较好,轻质石油最方便往外抽。
  无须往里打蒸汽、注水、灌浆。
  李归藏有点遗憾,他想要的值钱东西是金银珠宝:“师父到时候派军队到当地收集石油?”
  “大唐的军队在外面是为了进攻,而非防守。
  当地哪里有石油,咱们跟当地的统治者说清楚。
  给他们一部分东西,那里就属于咱们,咱们雇佣别人帮忙开采与守卫。
  他们想反悔,咱们有理由打他们,是他们不遵守。
  别人打他们,把地盘打下来,咱们告诉别人,那地方是咱们的,买的。别人……”
  “我知道了师父,别人不同意,咱们打别人,进攻占据主动,防守被动。”
  李归藏听明白了,留守军队,敌人想打的时候要寻找时机,军队的压力大。
  敌人占据后,军队过去打,敌人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防备。
  “孺子可教。”李易满意,这才是自己的弟子,地方占了有何用?
  游艇顺流而下,中午前抵达海州,海州有火车提前卸了油桶,游艇再装油。
  能多带油,李易便少兑换一些油。
  船上带的食物少,更多的是调料,做菜用。
  食材在外面能够随时找到,靠个岸,有当地人时与当地人换,见不到人,自己去狩猎。
  东亚、印度那里都种田,粮食充足。
  大不了,大家顿顿吃海鲜,短时间内不补充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质没问题的。
  靠岸后,弄点水果、挖根茎类能吃的植物,就补充碳水化合物了。
  在海州百姓欢呼声中,游艇又跑了,进东海,之后不走台湾海峡,从台湾与菲律宾的海中通过。
  再之后的航线,直接到新加坡,即蒲罗中,从当地过马六甲海峡。
  可以在当地停留一番,看看情况,顺便在陆地上呆两天,吃那里的食物,补给。
  游艇需要补给淡水,否则就得自己反渗透弄水。


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 海峡运河或国内
  “小易一走,终于清静了,老夫高兴。”
  一整天,毕构无精打采的,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嘟囔这么一句。
  他面前就一个牛腩炖土豆,一个虾仁油菜,两个咸菜。
  应该吃大米饭的他,觉得热,选过水的高粱米饭。
  目前看着饭不吃,偶尔往向窗外。
  其他人的状态也不怎么好,每天都能看到的人,突然出远门说去两个月。
  寻常人也就是思念而已,想一想,还有政事,继续工作。
  李易跟其他人不同,他不在,大家心里没底儿。
  众人已经习惯随时有问题找李易解决,每次皆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不止政务,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哪怕闲聊,也涨知识。
  一下子跑了,如今苍蝇、蚊子多,想问一下它们冬天怎么过冬的都找不到人。
  “你知道蚊子冬天怎么过来的不?”
  姚崇摸着手上的一个下红点问自己的小机器人。
  “下次不要往草窠里去,你以为白天蚊子就不叮你?多亏发现的及时,给你用上了碱性水。
  蚊子冬天就躲进干草丛中,下大雪的时候冻死就属于运气不好,活下来的来年再产卵。
  柴火垛了、房檐下了,躲起来活着的蚊子更多。
  河流结冰之前,旁边有的草棍就在河水里,蚊子把卵产在上面。
  等天气暖和,蚊子卵又出来,不过京兆府的水网中的蚊子卵少,每年都要清理,尤其是生石灰杀伤力大。
  苍蝇也是,但吃它们的蜻蜓不是,蜻蜓除非是南方天气热的地方,不然一律以卵的方式延续。”
  小机器人状态如常,有没有李易在都可以,只要电充足。
  姚崇心情好了许多,没有李易还有小机器人回答一些问题。
  旁边的宋璟感兴趣:“能趁它们过冬的时候把它们杀光吗?”
  “自杀?自己不想活了,能把它们一起干掉,需要大量的药物,然后蜜蜂、蝴蝶什么的,全跟着死。”
  小机器人这点跟李易像,怼, 傻乐吧唧的, 还杀光?
  “吃饭!”宋璟感受到了小机器人的恶意, 看看自己的小机器人,还行,没出声。
  一顿饭, 众人吃得不怎么舒服,睡觉的时候却未失眠, 一个个的自我调整能力很厉害。
  除非是被流放或者不停地贬官, 来回折腾。
  比如冬天把长安生活的官员往南方贬, 北方干冷,有个炭火盆就行。
  过了黄河继续往南, 开始湿冷,浑身上下哪都难受。
  刚到个地方,不等休息好, 又贬到其他地方, 继续赶路。
  吃不好、睡不好、心情更不好, 感冒了, 体温升高、肌肉酸疼、呼吸困难,挂掉。
  天一亮, 大家很默契地不再提起李易,努力工作。
  ……
  “吃饭,海鲜多, 随便吃。”游艇早上稍微放慢了一点速度,就下一网, 弄来很多鱼,以及海虾。
  鱼里面东星斑比较多, 李易给烹饪好。
  “这种活的,想在长安吃, 要多少钱?”李归藏看着清蒸东星斑问。
  至于为什么要清蒸,这是李易那时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么鲜活的东星斑,用其他的做法,纯粹浪费食材,干烧、煮啊什么的都行,甚至可以拔丝、腌成咸菜。
  “不要钱,因为只能咱们的游艇带回去。”李易笑了。
  “知道了, 无价。”李归藏觉得这鱼好吃,想着找船队捞出来,给大带回去。
  如今明白,愿望成空。
  “明天中午的时候, 咱们会到一个地方休息,当地的情况不明,需要咱们自己去看。”
  李易说起航程,游艇速度快,今天早上到菲律宾,明天中午抵达新加坡。
  他脑海中有地图,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很多国家都不想让自己那时的国家保持领土范围。
  那南海的曾母暗沙,贴着人家马来西亚的地方,果然很近。
  这个可以有,以后大唐的岛子更多,咱们先去占上。
  “师父,能看到咱们的船队吗?”
  灼灼小丫头第一次出真正的远门,上次去海参崴不算。
  “估计能吧,遇到了咱们给他们枪和子弹。”
  李易认为大唐的船队应该会在当地停留,交换东西、收集信息。
  马六甲海峡特别重要,除非在上面的位置开个运河,也就是克拉运河。
  泰国不干,把那个地方给分开,另一边就全是那什么教的人,他们早想独立。
  没分开都闹呢,分开就没了。
  缅甸、孟加拉,都特别讨厌那个教,他们不听当地的政府管,就认为要恢复以前的荣耀。
  克拉运河修不了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新加坡和北美那个国家。
  修了运河,新加坡经济要受到剧烈冲击。
  同时失去了战略主导地位,北美的国家就想着用这个马六甲海峡扼制李易的国家。
  无论是战争扼制,还是航运扼制,都一样。
  运河一修,李易国家的航运费用立即下降。
  “我是不是能修一下,五十多公里而已,修完了,大唐的船队节省的时间绝非一丝半点。”
  李易想着修一下,不用大唐的人修,大唐派来几百个工匠,加上炸药、工具,给当地人好处,当地人就修了。
  五十公里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距离,它还能远过京杭大运河?
  当地百姓不够用,从其他的地方雇人过来一起修,给足够多的好处,并且后勤保障。
  修好后,航运距离,差一千多公里呢。
  如是思忖着,李易慢悠悠把早饭吃完。
  回书房看地图,用尺子进行测量,同时查资料。
  看那五十多公里的路是什么情况?修建的难度大不大?要都是山,甭修了。
  “算是平原啊,两边先不管,中间的位置找人挖,一米一个人,二十万人的话,挖上两年,怎么也能挖出来供大唐船只正常通行的运河了。”
  李易查完,按照大唐的船来计算,不是十万吨级的那种。
  雇佣二十万人,外面的人工便宜,一天一个人给五钱就够。
  一天一千缗,一年三百六十多万缗。
  两年加上其他的费用,八百万缗。
  关键这地方要属于大唐,往后谁想从这里通过,就要交钱。
  “慢慢想,看把八百万缗扔在这里划算,还是放在大唐国内更好。”
  李易没敢直接下决定,国内也需要建设。


第两千四百四十八章 商人国体各不同
  被李易惦记的地方,守马六甲海峡关键位置的,在大唐此刻叫萨庐都。
  当地有人居住,还种地、捕鱼呢。
  没有那个什么教过来,地方都是他们的,他们生活状态还可以。
  他们在海边和东部的平原地区居住的多,丘陵地带的人相对少,不过也有人在那里狩猎。
  另外他们以交换东西生活,马六甲海峡有船只路过,其他的地方不好停留。
  尤其往大唐来,感觉新加坡是剩下一段海路的最后一个补给点一样。
  一般情况商人需要淡水,会在此上岸。
  当地的居民也不懂得河里的水可以卖钱这个道理,还领着别人去取水。
  然后再看别人有什么东西,双方进行交换。
  现在很多本地人聚集在一起,一早上烤鱼吃。
  他们自己捕鱼比较费劲,不用网,用木头矛,乘小船到海里,看到有鱼就扎。
  再远的地方他们也不去,换来的东西以铁器和陶管居多。
  他们自己采集胡椒、花椒、桂皮等东西给别人。
  对于具体价格他们不是很懂,反正按照自己付出的和收获的来看,很好。
  “你们应该晒盐,本来不应该教给你们,不过咱们大唐那里的盐田别人能看见,最终也会学去。”
  面对着当地人,大唐这一拨四十艘海船和一艘蒸汽机船的队伍头领贾潼边说边比划。
  他能当头领,不仅仅因为他是羽林飞骑的营长级人物,还有他的外语能力。
  他出来之前,跟在长安和洛阳的夷商们学了九种以上的外语。
  到了这边,他连续换语言与对方交流,终于可以在某些单词上达成共识。
  鱼就是船队给抓的,过来后先补给了淡水,又美美地洗了个澡,双方已经交流相处三天了。
  他要教对方晒盐,解放生产力,别用罐子煮来煮去的。
  同时又给对方一大堆的农具, 包括锄头、镢头, 两个不属于同一个东西。
  锄头以除为主, 用来清理草,镢头以掘为主,刨土。
  锄头前面更多为宽扁, 镢头是长扁。
  镐头是为了刨更深的土,包括碎石头的。
  当本地人拿到镰刀的时候, 好多人抱在一起哭, 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东西。
  贾潼带领的队伍很自然地得到了优待, 当地人给唱歌、给跳舞,拿出来全部的香料。
  贾潼决定这次的航行到此结束, 不继续向前,前面有别人。
  他带领队伍上岸,绘制地图、记录物种, 顺便制作标本带回去。
  这里继续往别处走, 有更多的东西, 足够他们收集, 好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