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买块手表、买辆自行车、买台缝纫机……
  ……
  “慢点,不着急,李东主说再有一个月才可以快走。”
  李家庄子的大平地上,一个男人在别扭地走路。
  旁边的妇人几次想要搀扶,最终又忍住。
  “不怕,我万昭远身子骨好,就是这腿有一点轻,少了钢板不习惯。”
  走路的是腿骨折的万昭远,他二十二天前拆掉钢板,现在努力恢复。
  他不习惯了,有钢板的腿之前重,现在突然变轻,一走就不会使劲。
  “说话要讲良心,不是李东主帮忙医治,你的腿就完了。”
  万昭远媳妇儿瞟丈夫一眼,是你身子骨好?
  “李东主是神医,我命大,其他向前线送东西死的人,他们没有运气好。”
  万昭远想起了运输物资的那条路上倒下再没有起来的人,再看旁边玩耍的孩子们,沉默了。
  他家和媳妇儿家的大人孩子都过来,在李家庄子学习、休养。
  孩子们船双排的滑轮鞋,戴个头盔,于平地上出溜来出溜去。
  不小心摔了,爬起来继续出溜。
  初学的孩子额外有护膝、护肘、护手、屁股垫,站在那里不会动,稍微一出脚,就pia地摔地上。
  而滑的好的孩子,头盔都不戴,两脚撇成一条线,侧着滑,再倒着滑。
  戴头盔学倒滑的孩子让别人推着走,一脚在前,一脚再后,前脚来回摆动,不见丝毫美感。
  稍微会一点的,自己双脚分别换着上前摆动,在两脚一起画半圆,这样也能倒着滑。
  “李东主来了,还有永穆公主和小兰。”万昭远媳妇儿突然指着前面说。
  李易三个人带着滑轮鞋跑到旁边的凳子上换,他先给永穆公主和小兰换,自己再穿。
  “李东主,你来了?”万昭远一瘸一拐地来到李易旁边,笑着打招呼。
  李易诧异地看对方的腿,随即露出恍然的神色:“已经长好了,正常走路不用总想着。”


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 一计安心游艇归
  “李东主,我和昭远的家人在这里给你添麻烦了。”
  万昭远媳妇儿表示感谢,嘴上说添麻烦,并不代表她想走。
  李易很自然地说:“不麻烦,人多反而热闹,你们为大唐出力,也晓得我庄子情况,庄子代表大唐给你们福利。”
  他不谦虚,他能代表大唐,大唐百姓愿意让他代表。
  转头他再跟万昭远说:“最多一个月,你可以试着快走,但不要跑跳,正常你这种情况,需一年半。”
  “知道的,再坏了不好医,这段时间我俩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知识。”
  万昭远认真回复,又露出欲言又止表情。
  “有什么话就说,跟我甭客气。”李易看出来了。
  “李东主,你戴个头盔。”万昭远指指孩子们的脑袋。
  “戴头盔作甚?天热,捂一脑袋汗。”李易拒绝。
  “你不会滑,我怕你摔了,你看别人都是滑着走,你跟在我身边溜达,你的鞋轱辘一动不动。”
  万昭远指指李易的旱冰鞋,一副我说这话你不要生气的模样。
  李易跟着走,一步一步的,双脚滑轮鞋的轱辘根本不转动。
  李易:“……”
  你是怎么觉得能像我这么走,代表不会滑的?
  他也不想解释,他身体重心侧移,直接面对万昭远,再一晃重心,倒滑速度突然起来,单腿后摆、腾空、旋转两周、落地大劈叉旋转、收腿收臂、原地快速旋转、单腿旋转、再大劈叉停下。
  万昭远瞪圆眼睛:“李……东主你会滑呀?那你……轱辘怎么不转?”
  “练核心和下肢力量支撑,轮不转比转累。”
  用事实说过话的李易这才讲解,你以为定轮那么轻松?
  倒滑、侧滑、几种急刹练明白了,才可以这么定轮走步。
  每一步迈出去,双脚的轱辘就是不动,我戴什么头盔?我知道怎么摔,摔出来的技术。
  万昭远恍然:“我知道了,就跟挑扁担的时候不随扁担颤抖,两桶水还不洒一样。”
  他总挑担子,懂,那么挑纯粹就是为了装逼,可累了,走上几十步就承受不住。
  感觉浑身的力量全得用上,初学挑扁担的人别尝试。
  “你家有孩子,带来溜冰,可以训练平衡力与核心力量控制,看那个丫头。”
  李易指向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她侧滑,左右脚的脚后跟相对,然后她下后腰。
  身体的肌肉需要配合完美才能做到,核心力量强着呢。
  “练这个有什么用?”万昭远觉得滑冰又不能干活。
  “对身体的掌控、专注、锻炼身体、增加自信心,失去了自信的人会抑郁,甚至想不开寻短见。
  人生总有低谷,自信的人相信自己可以,至少在某一方面自己很强。
  故此学一个技术,就是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比如说我,我做菜还可以,某一天我失去了现在的地位,我在街头卖小吃,我也不会自杀。”
  李易劝万昭远,让你家的孩子们学个技术。
  有某一项技术在身,生活中就不会茫然。
  “李东主,我们会让孩子多多学习。”
  万昭远妻子又一次绕开丈夫出声,这就是她以前总挨打的原因。
  你太优秀了,男人觉得自己被压制,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通过武力。
  关键武力并不解决问题,媳妇儿换手。
  “对,学。”万昭远如今不需要动手,他的家庭地位稳固。
  “等你腿彻底好了,你们回去时,给你们带种子,你们拿回去种,种差了不怕,再给你们送。”
  李易依旧轱辘不动地走在旁边,报纸上可以写万昭远的后续事情。
  主要宣传万昭远等人运输物资的情况,以及大唐皇帝如何重视,至于李家庄子则一笔带过。
  永穆公主和小兰在那里不时传出笑声,跟孩子们一起玩耍,教不会滑的孩子。
  溜冰有速成方法,自己学,需要摔,有人教,按照步骤来,少摔跟头。
  ……
  连续多天没下雨,洛阳种地的百姓开始引水,距离河远的地方每日压井。
  报纸上要求百姓多喝水,天太热的时候就躲阴凉的地方休息至少两刻钟。
  不要为了这点时间而死去,那样人生的时间更短,不值得。
  免费汤的地方早换成了绿豆水,里面有盐,没有糖。
  大玻璃瓶子藿香正气水摆出来,里面有医用酒精,专门给干力气活的人喝,上午和下午各喝半口。
  其他的还有‘老板’买的酸梅粉,用开水冲了放凉,为员工喝。
  大家族的作坊,熬的汤里还要放冰糖。
  吃过水的高粱米饭和面条,有咸菜或着盐水豆子。
  尤其是养买来奴隶的大户人家,他们对奴隶特别照顾。
  奴隶属于私有财产,养牛都知道要好好喂,养个人,难道就要让其饿得皮包骨头?
  根本不存在那种我把你买来,然后少给你吃饭,你给我干活,饿死你我也不心疼的情况。
  私有财产,都懂得保养,生病了会找医者来给看,抓药吃,死了损失有多大?
  只有不属于自己的合同工才无所谓,我给你这些钱,你就得给我干出来那些活儿。
  比如说洗衣服的人,给你钱了,你就洗出来那些衣服。
  换成自己买的奴隶,洗衣服的时候手伤了,继续洗很可能得病,那赶紧休息。
  但总是你手受伤,就不行了,我给你单独养一养,卖掉,不要你了,换一个。
  而买来的婢女年岁大了,还要给找其他的男仆成亲,然后生孩子。
  生下来的孩子依旧是属于自己,要是生孩子出问题,不得找医生?
  找了多一个孩子将来给自己家干活,不找,一尸两命,损失大了。
  尤其当下,奴隶越来越不好找了,大家都不卖自己。
  有孩子的人家,把孩子直接送学堂去,好好学啊,不学卖掉你。
  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朝廷给安排事情,有力气即可。
  能卖的奴隶减少,奴隶价值提高,杀一个奴隶比杀一头牛的损失大多了。
  “今年会旱不?热死个人啊!”
  码头上,扛活的人换班后休息,大口灌着绿豆水,汗珠子顺着身体往下掉。
  另一个人端汤,野菜汤:“绿豆水不好,我跟你们说,咱们应该补充维生素。”
  “你他娘的懂的屁得的维生素?你不就是觉得吃点菜叶子占便宜了么。”旁边的人怼回去。
  “船来了,不用了,咱大唐的巡洋舰,不需要咱们帮忙卸货,直接进庄子。”
  有看着河面的人,见到游艇。
  ……


第两千四百二十六章 物丰犹记统治微
  游艇归来,带了十吨的青熟不一的香蕉,叫芭蕉。
  另外有两吨的胡椒粒,整整两吨啊!
  “东主,过去的时候第一批采摘,还是近处的,远的咱们等不了,已经派人传信,下次去一同拿回来。”
  庄户带着人搬运东西,见到李易后汇报情况。
  旁边李隆基等人在看胡椒粒,抓一把瞅瞅、闻闻。
  就这玩意儿按照克来卖,纯的胡椒面一克差不多五钱。
  一吨即五百万钱,两吨则一万缗。
  修铁路一万缗太少了,放到普通的百姓生活中,一万缗则太多了。
  大唐曾经岁入七百多万缗,一个县其实都达不到几千缗。
  李家庄子的庄户说了,去得太急,附近收拢一下,两吨。
  等下次再去,二十吨有没有?
  整个琼州所在的岛子,种了多少?今年能收获一千吨不?
  能的话,五百万缗,吓死个人吧?
  “小易,这胡椒粒瞧着就喜庆。”
  毕构手心上托着几十粒胡椒来到李易面前。
  “胡椒是药,跟自己的百姓不能卖那么贵,咱们所处的位置在朝堂。”
  李易也在看胡椒粒,这里面有黑胡椒和少量白胡椒,白胡椒价格高。
  胡椒不成熟时是黑胡椒,成熟为白胡椒,白胡椒粉是胡椒成熟后去壳磨。
  跟毛豆与黄豆一样,青玉米煮着吃与成熟玉米做玉米面也是。
  李隆基放下胡椒,看庄户:“产量可高?”
  “今年刚能采摘,一亩地出五十斤左右,明年会提高,后年更多。
  最后到生长高峰期,持续回落,新的胡椒树又到了生长高峰期。
  在高峰期的时候,一亩胡椒甚至能采摘出来四百五十斤以上。
  咱们在那边种了很多很多,过上两年,大家能吃到跟花椒价格差不多的胡椒。”
  庄户汇报情况,第一年采摘,数量少,以后就好了。
  “好事。”张九龄出声:“夷商通过胡椒买卖,从大唐拿走不少好东西, 将来胡椒及其他大唐可种植的作物, 夷商赚不到钱, 需换成其他大唐所要商品。”
  他清楚海关,哦,叫市舶司外来的夷商都卖什么。
  胡椒价格高, 大唐不得不换,这东西听庄户说, 一亩产五十斤, 之后更多, 就照五十斤算。
  大唐一斤六百四十克,五十斤换成五钱一克, 一百六十缗啊!全被夷商赚走了。
  即便批发价没这么高,加上税,夷商一亩胡椒依旧能拿走七八十缗。
  当然, 大唐卖给他们的东西, 价钱也高出几倍。
  李易点头:“九龄所言极是, 往后香料方面, 不给夷商机会。”
  毕构吧嗒两下嘴儿,微微遗憾。
  他算一亩四百斤, 一万亩四百万斤,五钱一克,将近一千三百万缗, 那么……
  “隆择醒醒,真若亩产那么多, 凭什么卖出来高价?”
  李隆基猜出来毕构在琢磨何事,忘记市场经济学了?
  毕构低头, 委屈地嘟囔:“辣椒,辣椒。”
  他说李家庄子的辣椒没少种, 成片成片的,一眼望不到边,军队看管。
  往外卖的要么是不能种的辣椒面,要么直接做好的辣椒油。
  咋无人提市场经济?诶?对呀!辣椒面有税,出口税更高。
  如是一想,毕构又抬头,瞬间恢复状态, 满血。
  大家看看胡椒,很开心,往后大唐会有更多的胡椒面给百姓用。
  何况这玩意儿是药,治疗很多种病, 百姓需要用,很便宜。
  接下来众人看香蕉,李旦只吃过香蕉片,干的,没吃过真正的‘新鲜’香蕉。
  李易掰下来一个刻意控制时间采摘,回来就正好能吃的香蕉剥开皮给李旦。
  “木老丈你尝尝。”说完李易突然自己三下五除二吃了,又掰一个给李旦。
  “何必如此?你想毒杀老夫用得着香蕉?”
  李旦明白过来,香蕉刚到,小易先吃,表示没毒。
  张九龄、宋璟等去广州呆过的人给其他人挑熟了的香蕉吃。
  其他的香蕉运到气库中保存,两万斤的香蕉,大家尝尝,之后就有几十万斤的香蕉到来。
  游艇加了油,一转身又离开,继续运东西,主要为胡椒,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