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骑士和君主,有骑士救了君主的女人,然后这个女人跟那个骑士就那什么了。
  君主说丢了圣杯,让大家去寻找。
  一些骑士死了,一些活下来了,圣杯其实就在自己的心中。
  而中华文明的圣杯曾经一直都在,哪怕到了民国时期,之后怎么就……
  “易弟,剩的什么杯?”李隆基没听清楚。
  “是文明之碑,万古传承,高于天枢,不表其外,缥缈有无。”
  “民心教化?”
  “然!”
  “易弟你放心,咱大唐不会越来越差,你管着钱,大家管着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咱们都要看重,你看今天的路。
  来之前怕是岔路为错路,眼下看到,岔路是心路。
  立起来的保存好的铁锹,比几柱香更能通天。”
  李隆基今天特别开心,黄河大桥修好,主路修出去几十里。
  一路走来,所有的岔路,百姓自己修。
  让百姓看到一丝希望,他们就会努力。
  继续走,不时看岔路口,全有人自己修。
  “得加镐头了,光是铁锹不好弄,我出。”
  李易感动了,既然你们自己维护,我就给你们更多的东西。
  你们偷走我一把铁锹,你们也就是多一把铁锹,没有更多。
  铁锹扔外面,百姓搭棚子放东西。
  自己家里需要铁锹却不拿,没有监控。
  越这样我越给你更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大唐德行,如天若渊,因为大唐有政权。
  “小易,是瞧不起朝廷?百姓所需,镐头而已。”
  抠门的毕构不高兴了,咋滴?我管的户部缺个镐头钱?
  “还有水泥修水渠呢!”李易提出另一个问题。
  “你当老夫傻?没有水泥难道就没有水渠?水渠与水泥有何关系?”
  看毕构那个表情,深深地鄙视之。
  “老毕,是我错了,你说得对,户部出工具?”
  李易认错,对,不是所有的水渠与河道都用水泥。
  “不是出工具,是给镐头,给这边单独区域镐头。”
  毕构不上当,工具多了,覆盖面也大了,那不行。
  “听你的,就那么点钱财,无所谓。”李易十分痛快。
  “小易,讨价还价一下不行吗?你这么说,老夫觉得有问题。”
  毕构纠结了,这就跟买东西时一样。
  说这衣服五十钱,对折再对折,也就是十二点五钱。
  咬咬牙,说,十钱,你说五十钱,我觉得十钱。
  然后对方在你话音落下的一瞬间点头,好,十钱,拿钱吧!卖了。
  你绝对不会开心,而是想着就不能再坚持一下?这么痛快?是不是五钱也行?
  现在毕构就是这样,当然,他不是觉得便宜与否,他又不买衣服,他是认为里面有坑。
  买衣服买贵了,也就几钱的损失而已,朝廷运作,掉坑里,后面加个万也弥补不回来。
  苏颋看毕构吃亏,自己想一想,怎么能不吃亏。
  几分钟后,他对李易说:“小易,明日能不能不去采刺嫩芽?改日可好?”
  他琢磨着,就算你不答应我,也还是明天去挨刺扎,你答应我了,我就占到便宜了。
  “行,后天可以不?”李易给面子,宰辅说话了。
  “真的?你拿什么保证?”
  苏颋需要具体的,你写个文书就更好了。
  “我拿时间保证,现在黄昏了,咱们在黄河这边,回不去,必须住下。
  故此,明天早上想在庄子的山上找刺嫩芽,不可能的。
  倒是你想吃什么,晚上我给你做,包括明天的早餐,咱俩啥关系啊?别客气。”
  李易指指夕阳,像蛋黄似的,可漂亮了。
  苏颋扭头看蛋黄:“……”
  “如此说来,无法办公了?”这是苏颋最后的坚持与倔强。
  “有小机器人在,你差哪?要不我单独带你飞回去?明天一早安排人领路,你去采刺嫩芽?”
  李易才不怕这样的威胁,通信系统流畅着呢。
  “以后不吃刺嫩芽了。”苏颋攥拳头较劲,跟山野菜较劲。
  “你想差了,不回李家庄子,这边山上也有刺嫩芽,别人都采了。
  今天晚上咱们找地方搭硬仗住下,明天进山,配手套,涂胶的手套。
  你们戴着去采,至于我和护士徒弟,就徒手,刺儿都躲不过去,作手术得害死多少人?”
  李易对苏颋说出了最无情的话,采不采刺嫩芽与回不回庄子有关系吗?
  宋璟张开自己的双手,十个指头:“小易,戴上那种有胶的手套,就不怕扎了?”
  “怎么可能?一样扎透,戴着手套就是早上起来不那么冷。
  我跟你们讲,采在种带刺的东西,越是戴手套扎的越厉害。
  你以为你有了防护你就敢下手,其实防不住。
  除非我给你们更好的手套,用寿命兑换,显然不可能对吧?”
  李易继续打击,庄子里制作的手套,能防住?
  “小易,老夫想起还有公务,送老夫回去呗?”毕构怕了。
  “啥事儿啊?打电话,小机器人给你无线连接,对不?”
  李易说着问毕构的小机器人。
  “不对,我听老毕的,老毕,咱走不?”小机器人够意思。
  “就咱俩啊?我推着你,往哪走?”
  毕构根本没想过走,给他车他都不答应。


第两千三百七十六章 畿县晚照无炊烟
  路上行人渐多,有渡口,前面进县城,河清县,仍属河南府。
  码头停泊着船只,卸货、装船,天色渐晚,风向不好,船只落锚,等明日天亮再前进。
  往下游去的,一般到出海口的位置到头,再转回来。
  朝上游去的,距离小浪底很近,那边还有渡口。
  黄河大桥修完,不止方便两岸,船只在黄河渡口停下,装卸货,用车运走,正好走修好的路。
  一座桥、一条路,拉近了整个区域之间的距离。
  “怎不见炊烟?”姚崇纳闷。
  “许是只吃两顿饭。”宋璟说日常百姓的生活。
  “知道咱们来了,还做什么饭?晚上吃烧烤。”李易给出正确答案。
  队伍走的速度慢,有百姓家中养牲口的,一看队伍的方向,提前跑回来通知。
  大家一听陛下和李东主到来,赶紧准备欢迎,饭就不做了。
  小孩子饿了随便给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告诉别多吃,吃饱了就吃不下去好东西了。
  果然,河清县县令带一群人出来迎接。
  “河清县县令林清霭携县中官吏、百姓恭迎陛下、皇后。”
  一个年月四十来岁的人身穿官服,喊着话带头鞠躬。
  “恭迎陛下!”其他人一同喊,声音重叠,前面喊的传到后面,后面的人才跟着喊。
  “免礼!”李隆基轻声说。
  “陛下口喻,免礼。”大声喊。
  接下来属于礼部官员的事情,过去安排百姓,羽林飞骑不动。
  “召林清霭觐见。”李隆基吩咐。
  林清霭过来,他见过李隆基,每一个考中的学子都见过李隆基,等往下派官的时候,县令再次见。
  林清霭到近前,再次鞠躬:“陛下安好!皇后安好!”
  “好!你这衣服……新的?”李隆基看到对方穿的官服,崭新,饰品亦如此。
  “本就日子好过,怎可君前失仪。”
  林清霭承认,我刻意换的,平时舍不得穿。
  “嗯!比打补丁的好。”李隆基认可。
  他满意,若对方装穷,回头便收拾,朕给你们的福利哪去了?衙门都叫你们修呢!
  说着李隆基往百姓那里走,身边跟着群臣和小机器人,只有一个郭子仪当护卫。
  “陛下,多加护卫,若有人冲撞圣驾,臣担当不起。”
  林清霭害怕了,万一谁朝陛下吐口水,自己脑袋搬家。
  “朕相信百姓。”李隆基大声说,他在装逼,他其实相信李易、郭子仪和小机器人们。
  这次前面的百姓听到,一个个激动得努力站好。
  李易来到一个壮汉的身边,拍拍对方的肩膀:“在码头上的讨生活,辛苦啊!”
  “不辛苦,赚钱多,都是陛下的恩大,嗯,大恩。”对方语无伦次。
  “自己不勤劳,朕可没本事让你过好日子,家里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事情?”
  李隆基声音柔和,亲民,认识易弟之前,他绝对没干过这等事情,如今熟练了。
  “嘿嘿!嘿嘿!就是陛下好。”对方不会说话了,紧张地笑两声。
  林清霭决定回头奖励,说得太好了,你若像个学子那般说话,我就完了。
  李家庄子的庄户带一个抱个一岁左右小宝宝的妇人过来,得有孩子,拍照、录像呢,回头会播放,甚至雕刻出来印报纸上。
  “快,喊圣人,喊陛下,快喊!哎呀!你还不会说话呢!”
  妇人满头大汗,催促着怀里的宝宝,突然想起来,不行。
  小宝宝看李隆基,突然张开胳膊:“伯、伯伯,咯咯咯咯……”
  李隆基伸手抱过来:“这不就会说话了。”
  他也很惊讶,难道朕真那么厉害?
  “我家笨儿会说话啦!我家笨儿会说话拉!”
  当娘一瞬间忘了面对的是谁,欣喜地叫喊。
  “囊,囊。”小宝宝在李隆基的怀里一蹿一蹿的喊‘娘’。
  “圣人啊!果然是圣人!哑儿开口。”
  不知道谁吆喝了一句,其他人便跟着叫‘圣人,哑儿开口、圣人……’
  毕构等人看李易,李易松开捏住鼻子的手,一副什么都未发生的样子。
  “唉!”好几个人同时叹气,这不就是佞臣吗?
  人家佞臣没有旁的本事,靠此行为幸进,你小易……你告诉我们,你能多得到什么吗?
  李隆基高兴,亲亲小宝宝的脸:“这娃娃要好生培养。”
  他看出来小孩子身上穿的衣服,棉的,领子那里露出来的地方,表示从里到外皆纯棉。
  纯棉的衣服,他里面就穿着,舒适、贴身。
  宝宝穿这样的衣服,证明家里在当地势力大,有钱。
  他夸一句孩子,孩子的家人必然要努力为百姓做事,修桥补路不可或缺。
  何况此妇人与宝宝乃李家庄子的庄户带来,庄户会随便带个人来?
  “噢噢!”小宝宝跟着说‘好’。
  很快周围有人挤进人群,看打扮就是护院的模样,显然是宝宝家里的队伍。
  “李郎,宝宝怎么突然会说话了?”
  永穆公主觉得神奇,她可不认为自己爹有如此大的本事。
  “主家的犬子嫡孙,宝贝,养的时候不给见外人,怕染了邪气。
  他是河清县王家的人,买卖做得大,没有官员。
  今年考科举,进士科甲第有他家一子,就是孩子的伯伯,正在学习为官之道。
  家中三四个儿子,前面三个生的全是丫头,这个是儿子。
  老儿子,大孙子,最为受宠,平日里家人自然看护严。
  因其大伯考中进士科甲第,家中人说话时定然总提伯伯。
  孩子不怕见外人,人越多越开心,之前不说话,是不想说。
  现在高兴,就喊伯伯,有表现欲。
  回头还要让孩子多运动,整天抱着,下地站都站不稳。”
  李易知道这家人的情况,有钱,家中四条船,可惜商人身份。
  交完税,允许考科举,考上一个。
  这孩子重要,李隆基亲自夸赞,王家必须把钱财拿出来帮助做公益。
  交换一下,朝廷与王家皆不亏。
  李易解释完,找随队的工匠,吩咐下去。
  李隆基继续抱着小宝宝跟其他人接触,队伍中的人开始忙碌着做饭,吃烧烤。
  连主食一起靠,和面,放到篦子上当烤饼。
  大概五分钟,一个婴儿学步车被制造出来,庄子里面就有的东西。


第两千三百七十七章 湿馅地况向低迁
  码头处作为临时烧烤场地,码头工人一同参与。
  王家的小宝宝多了一个玩具,学步车。
  看他的动作就知道,寻常的时候下地的时候少。
  总是抱着,怕磕了碰了。
  李易吩咐庄户找宝宝的家人说情况,告诉他们应该如何照顾小孩子。
  跟那些个女孩子一样就行,只要周围没有尖锐的东西,把桌子角等地方包裹好,孩子随便跑。
  门槛的两边放厚垫子,过门槛的时候陪在旁边,他家人手充足。
  第一次属于自己的走路,小宝宝跑疯了。
  他已经一岁了,营养充足,现在就推着车倒处跑,哗啦哗啦的。
  旁边跟个小机器人喊口号:“呀呀呀呀!啊啊啊啊!”
  并不会说什么小心点,累了就歇歇的话,宝宝听不懂。
  在王家人震惊的表情下,小宝宝停住,脸色痛苦。
  旁边的宫女嗖地冲过去,抱起来给换尿布,坐垫的位置摘下来去洗,换新的。
  “囊,囊!”小宝宝等别人给处理好,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