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田和子也咽一下口水:“在家里吃的饭太差了,好在有江川他们帮忙做几道菜。”
  她认同自己男人的话,李家庄子的食堂才是最好的地方。
  在自己家,要不是羽林飞骑帮忙炒菜,自己估计能瘦成皮包骨头。
  二人说着,火车直接过洛阳站,不停留。
  再走几分钟,抵达李家庄子站台。
  坐在货车厢里的人纷纷往外跳,他们都是海军和羽林飞骑。
  倒是南田家此番跟来的五十个人坐在客车厢里,他们挤一挤都无所谓的。
  第一次到大唐,他们看什么都新奇。
  来之前他们已经想像过是啥情况,按照南田家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
  比如说小孩子有衣服穿,跟父母一同干活,吃饭的时候碗里多一块咸鱼肉,碗里的饭只有少量的野菜。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衣食无忧哇!
  结果看到的却是:孩子们穿着同样的漂亮衣服,根本不干活,在那放风筝。
  吃饭的时候,在海边居然看不到鱼肉,有鸡肉、猪肉、羊肉、兔子肉……
  桌子上摆一堆小碟子,里面装有格式的小菜。
  主食里没有煮饭加野菜,要么就是米饭,要么就是馒头、饺子、面条、饼,还有叫米粉的东西。
  做梦的时候没敢梦,大唐是这样?
  还有乘坐的火车,这么大个家伙,它是怎么跑的?
  族长有几个玻璃瓶子都宝贝得不得了,车里的旁边全是大的透明的玻璃。
  大家下站台,李隆基等人盛装迎接,包括大臣,按照李易的估算,三百万缗的东西,迎一下不行?
  “陛下、李东主、嫂嫂,娘!”
  蓝宝先给李隆基和李易打招呼,又看到了嫂嫂,最后噗嗵跪下。
  “快起来,地上凉。”蓝宝母亲一步上前,扶起儿子。
  “娘,你身子骨……”蓝宝发现问题了,你咋这么利索?
  “李东主给调养得好,三天五天的看不出来,三年五载,就知道李东主的厉害了。”
  蓝宝母亲笑着打量儿子,拍一拍,又看向儿媳妇:“和子在海上漂着不舒服,到了地上,养两天。”
  南田和子同样挨个问候,跟她来的家中的新人,不停地鞠躬。
  大唐的礼节就是如此,鞠躬就行,不用跪。
  历史上曾经安禄山有一次没鞠躬,就被弹劾了。
  李易就不鞠躬,整天见面,见一次鞠躬一次?你看着不别扭?
  李家庄子的庄户遇到李隆基都只是点头‘陛下’,打个招呼而已,跟喊李易一声‘东主’一样。
  “今天晚饭晚一些,先去洗澡,庄子里的东西又更新换代了。”
  李隆基拍拍蓝宝的肩膀,好孩子,给朕带回来这么多的好东西。
  一进庄子,五十个南田家的人更傻眼。
  路边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些歌舞,旁边的小水渠中游鱼动来动去,天上的大雕在盘旋,附近的家禽都不怕了。
  他们呆呆地听着安排去洗澡,原来洗澡的地方可以变成这样?
  洗完澡,头发能吹干?为什么从浴池出来后到出门要换两套衣服?
  旁边跟你说话的是什么东西?听着像个孩子。
  晚餐是流水火锅,天上人间二楼的那种。
  这么说吧,李易那个时候,除了中南海,就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跟李家庄子比。
  论占地面积,中南海其实也稍逊一筹。
  什么七星酒店,厕所黄金镶钻,不好使,李家庄子的那些建筑的木头不比黄金便宜。
  “东主,这个庄子感觉比长安的好。”
  江川收拾利索,跟着去吃饭的时候看到李易,笑着说。
  “那边的地少,去占皇家的地方不合适,洛阳的山多,正好我就弄了点,方圆几十公里而已。”
  李易‘谦虚’地说,他的庄子其实超过一千平方公里。
  大家要是从这边到那边干活,有时骑车都不行,得乘坐小火车。
  南田家的人就看到了,一会儿过去一辆自行车,一会儿又有人蹬着三轮车路过,车上装着东西。
  等进到餐厅,大的落地窗旁边吃流水送菜火锅,五十个人集体自卑了。


第两千三百五十八章 千载文明传承验
  吃火锅的时候,一张圆桌子,坐十个人的那种,永穆公主都让开,去旁边。
  蓝宝、江川、李隆基、李成器、李旦、毕构、宋璟、李易、苏颋、张九龄。
  蓝宝紧张,即便他在倭国接触了很多‘大人物’,倭国的大家族族长什么的他都见过,在一起吃饭。
  他跟对方言谈的时候,不但不觉得自己的地位低,甚至高出一层。
  因为他背后是大唐,他是大唐皇家海外恩泽团的团长。
  大唐强,他则强。
  他能够让羽林飞骑和大唐海军听从他的指挥作战,他有此权力。
  回到大唐,他就是蓝宝,他根本不敢,也没想过用南田家族来威胁大唐。
  “都是自己人,又不是没见过,你哆嗦个甚?”李易看蓝宝。
  “我是激动,不是害怕,我肾没哆嗦,我一惯肾伟。”蓝宝不承认。
  “我看你是一贯禽兽,说说吧,当地控制住了?”李易听明白了。
  “缺粮食,干旱,倭国大面积干旱,我要早些回去,送粮食,不然护卫的心不安。
  他们的家人全在南田家,粮食够了,他们才能拼命。
  东西我全带回来了,下次去会更多,之前因为一些地方还没来得及准备。
  倭国缺少船只,从内陆到海边又有陆路上的阻碍。
  等我再回来,海产品会减少,增加贵重金属数量。
  每一种我冶炼的时候都写出来数据,装了三个大箱子,还好有羽林飞骑和海军帮忙。”
  被李易开一句玩笑,蓝宝冷静下来,说正事儿。
  他的大箱子里装的全是纸,纸上写数据。
  整个贸易情况全写出来,冶炼的时候遇到的问题、纯度、数量、相关矿石品质、伴生矿无法分离、海产品大小、口感等等。
  他自己一个人完成不了,有大唐海军和羽林飞骑帮忙一起记。
  “旱灾?”李易茫然了,他找不到资料,倭国之后的资料中根本没有记载。
  只有大唐现在的事情,后世的资料才有哪个情况写下了,有的写在县志,有的写在新旧唐书,还有的写在《唐会要》。
  看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查他的历史就知道了。
  整个世界,有哪一个民族把自己的历史记载得这么清晰,并且传承?
  如果没有那个另一种什么四旧情况的焚书坑儒,那么资料更多、更全。
  像天竺的历史,自己文明古国当过,然后没了,想找,就找中华,中华对天竺有记载。
  记于文字、传于文化,方成文明。
  华夏文明,正是因此,断代有始,亦存通史。
  即便千年之后,我也知道当时的大灾气候,四季往替,几许春秋?
  查不到倭国此时灾难资料的李易反而骄傲了,查不到就查不到呗!正在经历着。
  “缺粮?现在几月份?旁边的地方过两个月有粮,蓝宝你累不?还要去吗?”
  李易一听倭国缺粮,想到现在是农历三月初三,阳历四月一日。
  过两个月,越南、泰国那边粮食就有了,其实一个多月就有。
  “我现在就走?我想陪陪娘亲和嫂嫂。”蓝宝说实话。
  “这样的话……”李易抬头看天棚。
  “从大唐拿冬小麦过去,给他们磨完面,其他的船去旁边的地方取粮食,蓝宝能休息两个月。”
  李旦年岁大,经验也丰富,他能一次次让位和活下来,你敢说他没本事?
  “对对对,木老丈之言,当真是高屋建瓴、醍醐灌顶。”
  李易一个马屁拍过去,认真的。
  对呀!何必让蓝宝的船队去,蓝宝休息两个月。
  才四月一日,河南道的冬小麦五月末到六月收获,河南道包括山东,山东收获冬小麦比河南府早。
  收完了,立即加工,装船送过去,别让那边的合作方因为吃不上饭而出问题。
  “李东主,谢谢!”蓝宝开心了。
  “高兴是吧?其实还有更高兴的事情,你儿子五个月了,早产,你嫂嫂身体之前因为特殊情况有影响。
  若是足月的话,应该是不到两个月,提前了三个月,有些小问题,一直在医院养着调整。
  差不多快好了,主要是骨骼问题,颅骨修正,早产的时候扁了。”
  李易告诉蓝宝一个好消息,你跟你嫂嫂有个儿子,七个月就出来了。
  也就是在我李家庄子,换个地方,必死无疑。
  “啊?”蓝宝傻眼:“嫂嫂和娘没与我说呢。”
  “医疗的事情不是应该我说吗?我对你说才有用,她们说了,你能改变什么?我告诉她们别说,说完你总惦记着你儿子。”
  李易理直气壮,提前告诉你,你还能吃饭吗?你还会告诉我们倭国的事情吗?
  反正孩子我都给救活了,而且正在进行颅形修正。
  是你占据主动,还是我?
  “李东主你别生气,我不是那个意思,孩子像我不?”
  蓝宝又开心又着急,想去看看。
  “不像你,像我。”李易怼。
  “不可能,我怎么能有东主你这样的儿子。”蓝宝连连摆手。
  “哈哈哈哈……”毕构大笑。
  “哈哈哈哈……”其他人大笑。
  李易:“……”
  他老后悔了,之前怎么说的来着?绝对是哪里出问题了。
  “李东主,不是的,我是……是说……”
  “倭国那里有人为难你没?”小机器人零三三在旁边突然出声。
  蓝宝被吓一跳,他犹豫了下说:“你……没,没人为难,我打着大唐皇室的旗号。”
  “你回来的时候,当地比咱们洛阳暖和是不?”小机器人又萌萌地问。
  “热,关键是不下雨,人热一些不怕,地里种东西就完了。”
  蓝宝继续回答小机器人的问题,他又不好拒绝。
  “是的呢,他们又不懂得钻井,下次你过去,带上两台,不,四台用来钻井的蒸汽机。
  万一有坏的,好能及时更换,让其他的人看一看,跟咱们大唐合作的地方,随时有井水用。
  还是带羽林飞骑去的话,咱们加一些容易损坏的零件,单独培训羽林飞骑,教他们怎么判断故障和维修。”
  小机器人就着这个话说起将来的打算,让人听着一点毛病都木有。
  “所以说所谓七星、八星级的大酒店,比不得我李家庄子,因为他们少了一个可爱的小机器人。”
  李易摸摸小机器人的脑袋,别看平时挺调皮的,但关键时刻真管用啊!


第两千三百五十九章 外务策略内卫生
  李易嘟囔的话大家选择性屏蔽,他们觉得小机器人说得对。
  带蒸汽机过去,这玩意儿别人就算拿到手也仿造不出来。
  倭国如果大旱,正是好时机,笼络人心啊!
  “可!”李隆基答应,别管说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他从来也没把小机器人当成傀儡来看待,小机器人放在李易那个年代,别人一样把它当成人来对待。
  “既然如此,当多送去蒸汽机钻井设备,护住了一方,范围越大,得到的拥护越多。”
  宋璟这个时候考虑问题不一样了,他没有说什么大国气度,免费给别人才好的话。
  他现在学聪明了,更务实,之前的他其实很虚伪。
  李隆基之后评价他就这么说,这人个人一直在装,后来发现不对,赶紧拿下。
  历史上李隆基对宋璟的评价是:彼卖直以取名耳。
  相当于魏徵。
  别人说他什么其实都不重要,皇帝的印象才最重,但又不得不用。
  因为那个时候毕构挂了、卢怀慎挂了、魏知古挂了、姚崇废了、源乾曜跟着姚崇一起挨收拾,那个乱啊。
  李隆基就能在这个情况下平衡,理论上他就是死得晚了,死得早点就好了。
  现在不是啊!李隆基依旧精明,毕构活着呢,魏知古在长安管着事情。
  宋璟这个宰辅仅仅是四分之一宰辅,毕构、张九龄、苏颋陪着他。
  关键还有个团儿,团儿里的人除了宰辅就是当过好多尚书的人。
  “制作更多的米粉,加上调料,送至倭国,船只无须过大,只要看好天气,即能换回大量东西。”
  苏颋也有政治智慧,经济方面的早学过了,再学不明白,就该进团儿了。
  关键是团儿里的人也学会了,这就比较尴尬了,你不会你进团儿,你处在什么位置?
  毕构夹着一片刚涮熟的肉:“以倭国之物当抵押,行海外兑换之无瑕,物之价在于大唐之币之狭,在于大唐之军之辖。”
  毕构想得透彻,拿倭国的矿产当抵押发行货币。
  这样海外的其他地方的人就不会觉得哪里有问题,至少能兑换啊。
  那么一种东西的价格,就取决于大唐给予对方货币的数量,不是你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