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我们带回来很多金锭、银锭、铜锭、春鹿茸、珍珠、珊瑚、干鲍、干海带、紫菜、鱼鳔……”
  蓝宝汇报着,告诉陛下我们的收获。
  其中有不少是海产品,全部挑好的部位保留下来,不然大唐自己也能捞。
  李隆基耐心地听着,他没有电话,对着小机器人说话。
  小机器人把声音外放,周围一群人在听。
  毕构最兴奋,钱啊,全是钱啊!
  他都忘了这支队伍的名称:大唐皇家海外恩泽团。
  钱,不归他管,是李隆基的,李家庄子有分红,蓝宝能拿一小部分。
  “先吃饭,吃完饭,晚上乘火车到家,朕给诸位接风洗尘。”
  李隆基听完蓝宝的汇报,声音平和地说。
  蓝宝听出来了,又问候一声,把电话给旁边的人。
  旁边的人拿着听了听,没动静了,才放下,不然他必须等对方先结束。
  官场与职场的规矩,领导不挂你先挂?那你就挂了。
  “蓝宝想吃什么?”旁边的人问。
  “和子你想吃什么?”蓝宝问自己倭国的媳妇儿。
  “饺子,我看到饺子了。”南田和子指着煮饺子的地方。
  “好,给和子一盘饺子,我来碗面,要宽面,多放臊子。”
  蓝宝不想吃饺子,面条最好。
  别人端来一堆小菜,摆在桌子上。
  那边的人抻宽面,下锅里煮,直径三十多厘米的大海碗准备上,先舀臊子,一勺又一勺。
  再于旁边的汤锅中舀骨头汤倒碗中,面条滚了滚熟了,抄出来放进碗里,抓一大把葱花、香菜,又舀几大勺子臊子。
  蓝宝用筷子搅和搅和,嘴往前探,刚要吃,又停下。
  他一手端起碗,一手拿筷子,从位置上站起来,抬脚踩到凳子上,另一只脚跟上,蹲好,哎!这才对嘛!
  至于为什么不蹲地上,因为小菜在桌子上。
  跟东北大炕上吃饭似的,需要盘腿坐着。
  小孩子一盘完,脖子到桌子边缘,太矮,就只好跪着吃,吃一顿饭,把膝盖跪得很疼。
  如果有个小的垫子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跪在上面不疼。
  不少人跟他一个姿态,吃饺子的就不蹲着。
  “小易,这下又赚钱了。”毕构这边还慢慢吃着,好不容易休息一次。
  “倭国贸易的钱与朝廷无关,皇家海外恩泽,是陛下为了给倭国百姓好处专门成立的队伍。”
  李易提醒毕构,别想太多,不然失去得也多。
  “恩泽是说不赚钱的意思?”毕构抠字眼。
  “对,不赚钱,都是货物,咱们不卖,上哪赚钱去?”李易给出另一种解释。
  “海产品也不卖?”毕构想找到某个切入点。
  “海产品庄子自己吃,鱼鳔什么的入药,珍珠一样入药,李家庄子卖过药?”
  李易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给税,你等着其他的海外贸易队伍回来,收他们的税。
  蓝宝出去的时候,我可是给了一百万缗面值很全的兑换券套装。
  那钱用来购买蓝宝老丈人家族的东西,额外带去的粮食不算。
  “三十艘船,一船中的货物能值一万缗不?”
  毕构不想着拿钱,只想知道跟倭国的贸易收入。
  “怎么可能?”李易摇头。
  “哦!唉!”毕构说不上是高兴,还是难过。
  要说高兴吧,也对,自己没拿到,陛下和李易拿的少,心情好。
  说难过也没问题,管谁拿呢,多一些更好,反正肉烂在锅里。
  “我出动了羽林飞骑、大唐海军,三十艘大船,一船不给我带回来十万缗的东西,我就觉得亏死。”
  李易继续说,三十艘大船,倭国的东西便宜。
  目前倭国缺少粮食,很多人都吃草根,好在当地正常的日子里,草多,就是野菜多。
  换成北海道那边就冷了,冬天纬度高的地方下大雪。
  毕构:“……”
  你是这个意思?三百万缗?今年的财政收入能有多少?
  安排一些人和三十艘船出去呆一年多,回来就那么多的钱?


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 对比幸福心有瑕
  “老毕,你要想一想,咱们出去多少艘蒸汽机船和大帆船,三十艘船赚三百万,那些船……”
  李易担心毕构上火,提起另外的队伍。
  果然,毕构比较一下,三十艘船若是能有三百万缗,四百艘船岂不是四千万缗?
  此次出航属于朝廷出的东西和人,其他的商人顺便跟着看看。
  “小易,如此多的钱,怎么花?”毕构咽了咽口水。
  “怎么花?老毕你怕花不出去?你可知道大唐朝天下基金一年赚多少?花多少?”
  李易发现大唐人怎么像没见过钱似的,一亿缗不过是一千亿钱,购买力相当于自己那时的三千亿到五千亿不等,看买什么。
  从长安修到海州的铁路,三千万缗,不算技术成本和庄子里的火车头、火车厢。
  大唐朝天下基金控制着海边的珍珠水产、人工养殖海带、紫菜、晒盐、鸭子、各种作物种植。
  加上工盟、衣盟、商盟、海产捕捞加工……
  一年也是千万缗打底儿,全扔进养孩子补贴、学堂、悲田坊里去了。
  毕构又低下头:“倒是知道一些,钱,还是不够用。”
  “别难过,老毕,会好起来的。眼下就是修路、造船,造木头船、造铁皮船。
  木头从海外运回来,大唐的好木头不要用,留着。
  一般的木头有序砍伐和补种,尤其是黄河上游,咱们的关中,千万别砍太多的树木。”
  李易宽慰起毕构,也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说着他端酒,大家继续吃喝,吃完了回去等蓝宝他们,货物估计要两天才能运完。
  海州码头回来的人吃饭速度快,吃好去帮忙搬运东西。
  蓝宝的老丈人家把另外两家给吞并了,地盘扩大几十倍。
  接触外面的地方就多,大家都跑到这里来换东西。
  主要换食物与铁器,用铁矿石、铜矿石、银矿石、金矿石换。
  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拿来的是金矿石,与其他矿石伴生,按照其他矿石来算。
  蓝宝带领着人手修简单冶炼的炉子,烧木头,金锭、银锭、铜锭的纯度并不是太高。
  平城京那里都有人跑过来换,其他的地方更不用说。
  他们一般换铁器,知道南田家有好的冶炼技术,却不敢抢,大唐皇帝的人在这里经营。
  他们要铁器,一般是自己武装军队,再一个给自己治下的百姓用。
  这个用指得是交换,百姓需要拿出更多的东西才行,不然就自己去那边换,路途遥远。
  走陆路不容易,走海路又没有船。
  附近的百姓愿意换食物,尤其是旁边有矿石的地方。
  他们把矿石背着去换,换一次得到的鱼干,比自己捕鱼多。
  并非住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就有吃不完的鱼,鱼又不会主动上岸让你吃。
  蓝宝在老丈人家的地方开盐场晒盐,三十艘大海船天天出去捕鱼。
  鱼拿回来就抹了盐晒成干,换给其他地方的人。
  背一百斤的铜矿石走六天一个来回到南田家换到的鱼肉,回去可以吃十几天。
  “蓝宝,那边的人怎么样?”码头当地负责人祁礼跟着吃抻面。
  别人去干活了,蓝宝吃得慢,他不干力气活,各有分工。
  二百羽林飞骑的营长江川倒是去帮忙,主要负责指挥。
  “和咱们大唐百姓一样,勤劳,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会拼命工作。
  所雇之人,给的待遇都高,允许他们把家人迁徙过来。
  这样有危险的时候,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也会拼命。
  那里的农耕设备不好,有的人还用石头当锄头刨地,刨个坑就放里种子。
  一般种麦子,水田不愿意种,需要翻耕,没有牲口和好犁。
  亩产比不上咱大唐的关中、河南道等地,他们非常愿意学习……”
  蓝宝吃几口停一停,介绍当地的情况。
  他把老丈人家附近的好海滩给围起来晒盐,不允许其他外来的人接近。
  海面上也安排小的船只巡逻,避免被人学去。
  他一边利用技术优势加工别人的原材料,一边卖鱼肉和卖盐。
  有倭国的商人雇佣人手搬运沿去内地,换取差价。
  南田家周围一片地方已经习惯使用兑换券来买卖东西,方便携带,又好议价、定价。
  在南田家附近的地方,更多的人聚集过来生活,在山里挖矿、锯鹿茸、采野蜂蜜、帮忙加工海产品等工作。
  老丈人家养了很多私军,却不攻打别人,只为了保护自己一方。
  那里的百姓比大唐的百姓生活艰难,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便不会放弃。
  蓝宝的评价非常客观,对倭国百姓更多的是称赞。
  “这次好东西多?”祁礼看向码头上来回移动的轨道车。
  “多,主要是他们以前积攒的,下次去也多,反正给他们时间,他们就会攒。
  另外有的地方的人刚开始不信任,也没有船,正在造船。
  陆路太难行走,他们尽量先把货物运到海边,上船后到我们那里。
  平城京的人也来了,贵族多,跟我说,下次回去他们想要的东西……”
  蓝宝又说一通,呼噜呼噜吃面,再不吃就凉了,又不是凉拌面或冷面。
  ‘呜~~呜~~’一列火车抵达,又一群人上去帮忙卸货。
  大部分是冰块,其余的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旁边有专门放冰块的大木头房,周围用草帘子包裹严实。
  今天的海鲜送到长安的要少,需要运输人员与货物,那边有人提前打电话告诉。
  调度正在紧急安排,减少中途停车点,缩短停车时间。
  “这么大个家伙?”蓝宝端碗的手哆嗦了,火车咋这么大个?分明是大房子在移动。
  “快了,说是半个月后,又有两列火车加入,调度一天是最忙的,还有道岔工。”
  祁礼听入迷了,他愿意了解更多倭国的情况。
  因为有对比呀!别人生活过得不好,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幸福。
  一听倭国的百姓吃点麦子很费劲,他便觉得自己的这碗臊子面特别香。
  说他人性差也好,说他层次低、格局小也罢,反正他就能通过对比感受到自己的优越性。
  “李东主果然神人。”蓝宝重新端起碗。
  已经吃完饭的南田和子眨着大眼睛看火车,盘算着那一个车厢能装多少东西。


第两千三百五十七章 闻所未闻梦惧见
  火车一停,人员先上车,货厢也装人,两节客厢人过道挤上人,还有座位底下,人躺进去。
  坐着的人轮换着跟站着的人交替,大家都感受一下。
  好在没有人推车卖瓜子、啤酒、扑克、方便面、火腿肠。
  这就很幸福了,不然大家挤得都挪不动了,还要给推车让出路。
  蓝宝和南田和子坐着不动,不给其他人让,他脚下和上面的行李架上放着箱子。
  “大唐越来越厉害了。”南田和子往向窗外倒着闪过的树木和田地,由衷感慨。
  “是李东主厉害,这么大的家伙,他怎么叫人给造出来的,还能自己跑得飞快。
  电话从海州到洛阳,瞬间过去,两边说话。
  和子你放心,粮食绝对能够筹备好,放在咱们的地方库房中,不怕遭灾。”
  蓝宝与媳妇儿说话,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当地及周围,过年后就下了一场小雨,很不正常。
  其他过来交换东西的人也说他们那里没有下雨,河流的水都浅了。
  南田和子怕自己的家族撑不住,他们家要养很多人,尤其是护卫。
  她聪明着呢,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
  蓝宝更喜欢他的嫂嫂,自己是倭国人,如果没有能帮助大唐的地方,自己就不行了。
  其实她想多了,蓝宝是因为兄长死了,嫂嫂又吃苦,他觉得蓝家亏欠人家。
  就算媳妇儿南田和子失去了家族,自己也会照顾好和子。
  当初老丈人没抓住自己逼迫,而是把女儿许配给自己。
  媳妇儿盼着带回去更多的粮食,总给别人吃鱼肉也不行啊!
  于是他抓着媳妇儿的手,告诉对方不要担心。
  “宝郎,把他们安排在外面,还是庄子里?”
  南田和子被蓝宝拉着手,踏实许多。
  “住庄子吧,都是自己人,南田家不稳定的人已经处理妥当。
  更多的人只希望过上好日子,个别的人喜欢争权,甚至为了权利,把自己人都给坑了。
  他们不如李东主,李东主凭本事得到权力,却不争。
  等回到庄子,咱们去食堂吃饭,给你补补。”
  蓝宝说着又觉得饿了,估计是面消化的速度快。
  南田和子也咽一下口水:“在家里吃的饭太差了,好在有江川他们帮忙做几道菜。”
  她认同自己男人的话,李家庄子的食堂才是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