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从外面拿个方子过来抓药,就直接给抓。
吃死了怎么办?是药的问题,还是方子的问题?
你开二斤砒霜我也给你抓?用开水冲了当油茶面或菱角粉吃?
“那我去抓药了哦!多谢!”妇人对李易说一声,又给老者鞠躬。
“走的时候带一大包卫生巾。”李易提醒,送你。
老者对李易点点头,又与青黛说:“是酒,你看看这个人的脉象。”
他起身,让开位置,他面前坐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脸色蜡黄。
青黛掏出个小瓶,对着自己的小手喷喷,酒精,搭上脉,一愣,仔细观察对方,看脖子的部位。
“师父,如盘走珠,间或涩滞,却不由肾,他肚子里有大虫子,打下去吧。”
青黛向李易说,这虫子厉害呀!
李易过来,接过手,几十息后:“去吧,顺便作个断层,头部也加上。看结果,若脑袋里有,再调整。”
男子一听脑袋里有虫子,脸色从蜡黄变煞白,额头汗珠子渗出来。
“赶紧去庄子。”李归藏催促,傻愣着虫子会自己爬出来?
“哦哦,去,就去,我能死不?”男子快哭了。
“现在不是活着呢么,快去。”李归藏跺下脚,着急。
男子跑了,一面跑一面喊:“我不怕,竖着进了庄子我难道还能横着出去?阎王想让我死,也要先问过李东主,黑白无常,小心被打断腿。”
李易:“……”
“好!冯家后继有人啊!”老者说着收拾东西。
“还请胡老丈入庄一叙。”李易不管老头是想走,还是想进庄子,他都得说这句话。
对方要走,他会继续拦。
对方要进庄子,他主动邀请,给对方留颜面。
“老朽就是要进去,看医书,要打扰多日。”
老者不在乎,告诉你目的。
“那可太好了,又多一个交流之人,还望老丈不吝赐教。”
李易继续客套,人家那个葫芦和药箱,有划痕、有包浆,说明一直在外面治病救人。
再看人家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没有额外换洗的,就知道赚点钱全补贴给病人了。
说话的时候他过去帮老者挎药箱、拎葫芦。
老者并未拒绝,他端起桌子上凉了的茶水喝一口,伸手拉住青黛小丫头的手,跟在后面。
第两千二百三十章 逐渐信任院一独
“胡爷爷,你小时候抱过我没?不是,你抱过小时候的我没?”
青黛小家伙另一只手招呼下师弟、师妹跟上,蹦跳着与老者说话。
“抱过,知道你有心病,就一直在外面寻良方良药,可惜方药难寻。
后来听人说你的事情,冯氏的丫头被李东主所救,赶紧找过来瞧瞧。
你喘息费尽吗?有没有胸闷、气短、雨天昏睡?”
老者不时看一眼小丫头,面脸慈爱之色。
“好啦!我这病医起来特别费尽,师父医治之间,拿一群死囚练手。
用一个管子在血管里走,走到地方把心那里窄的地方撑开。
陛下和宰辅爷爷们都支持,我师妹灼灼跟我一样的病,比医我的时候容易。”
青黛的小手被拉着,就用指头摸老者的指头,能看出来对方是否是冒牌的,针灸的行针必然会让手上留下痕迹。
她不害怕,因为郭大哥在十几步的位置始终跟随,小机器人也在旁边。
小机器人会透视扫描,药箱和葫芦被师父拿走,胡爷爷身上没有任何武器。
若是用手拧自己的脖子,来不及的,小机器人连自己一起电,师父说小机器人的反应速度特别快。
“如何?”老者突然笑着问小丫头。
小丫头抬头给个大大的笑脸:“久持针砭之手。”
“哈哈哈哈!真机灵,考过三科科举,有什么想法?”
老者大笑,他看出来周围的情况。
即便他不知道小机器人干什么的,但亦步亦趋跟着不足一步,保证有问题。
“没啥想法,考一下,不然别人会说我的三品官得来不正。
古爷爷我跟你说哦,你葫芦里的酒要调整了,以酒运药,酒淳方好。
庄子里有窖藏的酒,年头还是少一点,不过酒劲大,运药更快。”
小丫头说着她和师弟、师妹考科举的缘由,又提起酒。
她也晓得一些药需要酒来加快吸收,有的药材,炮制的时候用酒,黄酒、白酒。
“是医用的?”老者一听有好酒,想到报纸上写的内容。
“也有,藿香正气,师父写……师父说他抄的,就是咱们现在能学的医书里的方剂。
有丸有散有汤剂,那个师父说提纯不够好,后续炮制难度大,就用酒精。
等以后技术提高了,可以不要酒精。眼下丸、散都需要酒送服。
若不加酒,只以汤剂,见效甚慢,难以应疾。”
小丫头介绍着,之前大唐没有这个方子。
确实是李易抄的,藿香正气,这个纯粹的中药,胃肠道感冒,或者防中暑,见效非常快。
“看过,在医馆看过,良方。”老者显得很激动。
“庄子里的书很多很多,医书我现在也没看完,有的重复,有的辩正。”
小丫头稍微放下一点戒心,就放一点点。
即便对方就是古爷爷,她也不敢完全信任。
师父抄的诗里说过,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人是会变的,不管因为什么而变。
“老不,老冯你祖父最近在哪?”老者想说老不死的。
“过几天就到了,再哪看病都是看病,留在一部分家里的人在原来的地方,其他的到这里,这里人多。
然后会住下,我要学好两道菜,到时候给爹娘、姑姑、叔伯、姨娘、姨夫、姑爷和爷爷做着吃。
我正在学辣椒拌桔梗,辣白菜我都做好了,辣椒酱需要单独腌制。
师父有调出来的辣椒酱,比不上腌制的,调的伤肠胃。
开春火盛,火从内处,吃调的辣椒料,亦损肺。”
小丫头愈发开心,家人要来了,到时候告诉家人自己考试的事情。
她学着制作辣酱,师父从海外带回来好几种辣椒,不同的组合,口感和味道不一样。
后续处理,也就是炮制,加白糖的跟加果糖的,甚至是蔬菜、水果混合的,又有区别。
说着走着,大家来到了李易安排的院落,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房子的面积四百多平。
院子其实是四百平方米,楼是四层,每层一百平方米。
这个算法没毛病,楼占了一百平方米,外面的院子三百平方米。
前后院的,加起来二十米乘十五米。
这种属于接待来客用的,还得有一点地位,不然住楼房,楼房看着漂亮,二百多平,挑不出毛病。
老者一看便十分满意,李家庄子给你个院子,四层楼,不行?那你还要多少?
李隆基的院子大,占地一万多平,一百米乘一百米,要不?
李易把医院分出去之后,自己的院落才六千平,五十米乘六十米,同样的四层楼。
为什么不是五层?暖气高一层要多大的压力能送上来?还有自来水。
地方安排完,隐蔽的测谎开始,老者根本不知道。
一桶桶的米粉发往京兆府,请人家吃饭,包括河南府,再远的地方就没办法了。
跟发送桶装方便面一样,桶装的也有米粉,就是李易时候的北方不怎么接受。
不接受其实是因为北方的正北、西北、东北,三个大区域的人以为米粉是粉条。
他们不想吃粉丝,方便面的粉丝在这样的地方就卖不好。
实际上米粉比面条更韧,口感也更好,除非吃抻面,正常的挂面,真比不上米粉。
只要吃一回,就知道,哎呀!这个行。
就像吃米线一样,北方人认为的米线是过桥米线,筷子那么粗。
而很多南方的吃米线,是粉丝那么粗。
走过大江南北之后,才知道各地的情况。
从而对自己祖国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骄傲。
现在大唐对南北的口味要求还不是很严重,没那个分水岭,也找不到过渡区域。
李家庄子开始配给,用火车去送,到时候几百万人,一人一份方便米粉。
不用自己烧开水,外面不是有免费的汤吗?那里的汤至少都得配点鸡架。
拿着过去一冲泡,美味就到来了。
再问问对方有没有咸菜丝,就是芥菜疙瘩切的丝,有的话让我夹一筷子。
“古老丈,先住在这,回头叫人给你送来借阅证。
庄子里的人借阅书也得有证,方便统一管理。
庄子中有六个图书馆,大部分图书的内容相同。
找不到想要的书问管理员,管理员并不是庄子里的人。
图书馆的管理员都不一般,旁边会放一个小机器人,可以问它们。”
李易对老者讲解,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很牛逼,跟武侠小说的扫地僧一样。
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 有子万诚迎家众
李易带老者古阅进去,教一些东西的使用。
顺便量一下身材,要给做新衣服,另外问问老者有其他需求否。
“李东主,说起来倒是有一事。”
对于李易的好意,老者全部接受,当问他还有何要求时,他才开口。
“方便一说?”李易配合着问。
“四年前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路过河南府,在巩县见到一受到荥阳郑氏外戚欺压的人家。
一家人被设了套,失了田产、房屋。
冬天在茅草屋中一家七口死了六口,我去的时候那男子也病得很重。
是个学子,救活后给他两套书,一套千金方,一套针灸甲乙经。”
老者说到此时顿了顿,过几息接着说。
李易听,那人叫万诚,说要考科举,老者之后就走了。
今年过来的时候,恰巧又遇到了万诚,万诚在巩县的悲田坊里当义工,帮里面的人瞧病。
巩县大户人家也觉得他医术好,愿意请他去。
他顺便收药材、炮制药材、从大户人家身上赚钱。
有了钱,继续买医书看。
不过很多医书买不到,遇到老者后,知道老者要到李家庄子,万诚说收拾一番,也过来。
万诚有个问题,没有户口,当年他怕对方要赶尽杀绝,就诈死,离开巩县。
直到后来那家人失火把主家人都给烧死,万诚才回来。
无籍贯之人想进庄子看医书,难度是不是很大?
老者古阅想帮忙说下情,让他来呗!
“老丈多虑,李家庄子从不拒人于外,没户籍好说,愿意入籍,李家庄子的官员给办。”
李易以为多大个事情呢,原来让另一个人进来。
进就进,能在悲田坊当义工,李家庄子欢迎还来不及呢。
“到时住我暂住的院落即可,正好再教教他。”
老者说这个不客气,教别人,不说交流。
“我叫人在庄子外盯着,有人自称万诚,便邀进来。”李易顺着说。
“多谢李东主。”老者又客气。
“老丈随意便可。”李易不愿意斟酌着每一个字说话。
“好好好!”老者颔首。
李易离开,有一个小机器人安排给老者,老者得先洗个澡,新衣服送来,再吃饭。
接待吃饭,李易参与,其他人不见古阅,宰相身份太高。
洛阳的百姓距离近,先拿到米粉,留着,先不吃。
等遇到喜庆的事情再拿出来泡着吃,李家庄子的好东西。
最热闹的地方在思恭坊,考上的人跑到那里找人分享喜悦。
家在远处的,写信走驿站叫送到家乡,有的人从广州来的,家里人一定在惦记。
另外考好几年没考上,无颜回家的人更是写信,并非所有人皆单身,家中有妻儿的,几年全靠妻子奉养老人、带孩子。
写信的内容差不多,等着给个长假时回家,之后再安排。
没有写休书的,刚考上就休妻,先不说律法允许不允许,休书写出来,便是辞职信。
李家庄子给各州府发报的人忙碌不已,告诉州府的官员,下面的县里老谁家的小谁考上了,州志和县志得写。
州府的官员接到电报,立即安排,给人家里送东西、送钱,奖励。
再看看人家的生活,房子漏了的……盖新的。
……
翌日,天空晴朗,见不到一片云朵。
气温上升,负责补路的人把路边的风化岩碎石头撒到化冻后坑洼的地方。
赶车的人看到情况,会控制牲口调整角度,让车轱辘压上去,帮个忙。
等待的人到达李家庄子,不是万诚,乃青黛小丫头的家人。
一百多人,过了年开始出发,正月初三。
直线距离往南最近,路不好,他们先去长安。
长安到他们那里的路况好,李易走了一趟,一路上指点地方官,顺便帮大家族找事情。
抵达长安,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