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构:“……”
“李家庄子出,吃米粉,顺便宣传下,米粉和面条差不多的样子。”
李易知道长安人的饮食习惯,爱吃面。但平时吃小米、黄米、高粱米。
因为面需要的工序多,一点点磨面,太耽误时间。
于是麦子直接蒸,不磨成面粉,吃起来口感差不少。
并非顿顿吃饺子、香喷喷的大米饭。
即便现在也吃不上那么好,把好的换成不好的,可以多吃两顿。
河南府种了一大堆的籼米,盖消化就消化。
籼稻的保存期比粳稻的保存期短,更容易糖化、氧化。
“小易思虑周全。”宋璟帮毕构说一句话,朝廷不出钱了。
“陛下,陛下,外面百姓都在喊盛世,大唐盛世。”
高力士离开一下后回来,兴奋地对李隆基说。
“盛世?”李隆基听到这两个字便纠结,扭头看到小机器人:“你说大唐现在是盛世吗?”
“怀盛世之志。”小机器人萌萌的声音响起。
李隆基郁闷,小机器人不说后面的话他也知道是什么……无盛世之实。
他叹口气:“唉!路漫漫其修远兮!”
“待几年后,定有改观。”李易宽慰,别急,我才过来几年啊?
白面大饼子会有的,红烧肉炖豆角也会有的。
然后把大饼子盖在红烧肉炖豆角上,就变成了烀饼,神奇不?
还可以炒肉片、炒木耳、炒鸡蛋、炒黄瓜片,再来一份木须肉,一共五道菜,没毛病。
当然也可以变成木耳炒肉、鸡蛋炒黄瓜,但那就是三道菜,少两道。
李易一走神想着搞笑的事情,就呵呵笑起来。
“易弟如此开心,朕……真是让为兄也跟着高兴。”
李隆基觉得有道理,过几年的,行。
……
科举第四天,陆续有人交卷,不交的人其实题已经答完,再反复推敲写的歌行。
交卷后,考生出来,神态不一。
沉稳者有之、兴奋者有之、沮丧者亦有之,也不缺一脸茫然的,怎么答的全忘了。
大部分考生在外面坐着缓解紧张情绪,李家庄子的考生先去洗澡,然后睡觉,起来了好继续工作。
为了他们的考试,别人加班了,他们需要减少休息时间,把工时补回来。
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 己身利益方世常
今夜的晚上,许多考生吃不下去饭,心事重。
太阳落下又升起,考生仍旧有吃不下去饭的,只喝汤,接着吐,胃酸。
性格问题,影响内分泌。
故此流放、发配的官员总换地方,受情绪干扰,会死在路上。
李易时候在外地上学的学生,一旦坐上长途车,就不舒服,回家也是。
不过总出差的话,时间久了便习惯了。
今天放榜,不用跑到一个地方去看,大屏幕会显示,随便找个有大屏幕的地方即可。
考生都在李家庄子呆着,有人送上了氧气袋,别晕倒了,甭管考上激动的,还是落选沮丧的。
“今年落榜的人多否?加两个鸡蛋,多放葱花和香菜,要小果子。”
李隆基盛了碗萝卜丝汤,里面加了不少姜末。
李易在制作煎饼果子,有大果子和小果子,也有果篦、焦圈,口感不一样。
大油条跟小油条,看上去只是大小的区别,实际影响进食量。
六根小油条的体积能抵上一根大油条,给孩子吃,大的孩子吃半个就不想吃了。
换成小的,八根也能吃下,因为吃饭对孩子来说是个力气活。
反复地张大嘴,孩子不舒服,耳膜都受影响。
故此用匙子为孩子粥和汤,孩子吃一吃就扭头。
换成吸管,孩子自己就能吃很多,不需要张那么大的嘴,不累。
而吸吮的动作,人类的天性,婴儿就知道吸奶喝。
按照生物学的理论,哺乳动物喝奶的时候,雌性供奶者也有愉悦感。
为了让哺乳者给受乳者提供奶水,自然选择。
故此李易时候公共场合奶孩子,最反对的人其实不是男人,男人扭头过就行了。
恰恰是有过哺乳经验的女人,她们以己度人。
就跟生不出男孩子的女人,到最后好不容易生出男孩子了。
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妇儿生不出男孩子。
作为婆婆的她不会想着自己曾经遭受的冷眼,而是把冷眼给儿媳妇。
曾经的受害者,即是之后的加害者。
包括洗衣服,女子给男子洗内裤不觉得如何,一洗袜子就不一样了。
男人却认为,内裤都能洗,洗个袜子怎么了?
就是说女人比男人更关注脚,而大部分男人关注的是……
不同人的有不同选择,眼下李隆基选择吃小果子。
李隆基早上起来不想张大嘴,李易给他摊煎饼果子的时候尽量往‘瘦’了做,量还是那些量,大不了做两个。
“给!”李易果然做了两个小的煎饼果子给李隆基。
“李郎,我的放红烧肉,别剁太碎。”
永穆公主等在那里说,满脸幸福之色。
她受传统教育影响,叫男人做饭是不对的,但她就想吃李郎做的饭。
“好咧!粗斩几下,跟果篦一起,吃的时候小心,别碰破上颚。”
李易又麻利地摊个煎饼,往上放东西。
青黛小丫头跟师弟、师妹就不要求师父做什么,他们吃红烧肉的汤汁泡饭。
一人一大海碗的米饭,面前摆着蒜茄子和辣白菜,就是李易时候的棒子泡菜。
他们呼噜呼噜吃,什么汤泡饭对胃不好,早上起来不应该吃蒜,辣的东西不适合孩子吃,没有的事儿。
孩子的消化功能特别强,新陈代谢速度快,运动量又大。
营养配餐是对圈养的孩子来说的,放养的孩子,想吃啥就吃啥,不会出问题。
吃成个大胖子就完了,没人会这样。
别看记载说唐朝以胖为美,人家是指女的丰满。
看历史图片李世民,也大腹便便,这就扯淡了,李世民是马上皇帝,打马球很厉害的,他真长那样,问马同意不同意?
王皇后整天在后宫带一群宫女踢毽子,难道她是会飞的猪?
她就是身体丰沛,提醒均匀,楚王都好细腰呢,唐朝就不好了?
李易以前就认为唐朝的人审美跟自己一样,到了唐朝后,发现果然一样。
他那时的内衣模特,就是唐朝的正常情况。
比如永穆公主和小兰,不但脸蛋漂亮,身材也很叫人心动。
“给!”李易对让自己心动的人说,红烧肉的煎饼果子送过去。
“该我了,多放葱花和香菜,抹辣椒酱。”小兰不停地咽口水,她也爱吃。
“好哒!呃!青黛,给你师娘看看。”李易答应完,一扭头,皱眉头。
青黛赶紧跑过来,伸手抓小兰的手腕。
“师父,天葵将起,今晚或明日,唇红退而腮色斑,应补阴而非阳,春季虚症,正瞧天葵。
这个特别烦人,我开方子了哦!鸭子肉的,今天晚上吃烤鸭吧,吃嫩葱,吃一点,春葱不行,发物。”
青黛小丫头皱着眉头说,这个季节的这个情况,补不好补,消不好消。
一般的情况下,别的医者就让喝鸡汤了,然后天葵泄下多,并且脸上起疙瘩,但不痛经。
寻常的人能达到这个程度,足够了。
然!换成李家庄子青黛小丫头出手,不行。
脸上不可以起疙瘩,葵事不可多亦不可少,饭菜还要让对方吃舒服了。
身体调理、吃得开心,其他的事情还能解决掉,这就是皇后宫中行走。
你皇后天葵,你想吃涮羊肉,我就让你吃涮羊肉,然后通过其他的方子来调整。
现在季节、饮食、小兰身体情况,,作为大弟子的青黛小丫头艰难地开方子。
“哪那么多事儿?豆制品别吃了,吃小牛肉串儿,不放花椒、花椒、辣椒。”
李易不答应,多费尽啊?明天呢?这个又不是一天的事情。
关键永穆公主也是差不多了,两个人总在一起生活,生理也会同步。
“行。”小兰忍着谗,她自己也知道挺费尽的,为了吃一口东西,得计算多少阴阳五行?
“嗯!”李易回应。
他知道情况,西方的人,说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可以跑出去蹦蹦跳跳。
看衰老速度呢?坐月子坐好的,就是同等年岁比西方的年轻。
而西方大手术之后的调养,很多人选择中医理论。
包括篮球运动员,一上场,后背明显是带着拔火罐的痕迹。
篮球运动员缺钱吗?顶级赛事的,他们为什么拔火罐?他们没有自己的专属医生?
甚至还有刮痧的,他们的专属医生干啥去了?咋不阻止?
因为再玩弄意识形态,或者说是政权压迫,运动员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赚钱,也得选择好的东西。
第两千三百二十七章 士有情存当此求
“放榜喽!放榜喽!”
冯青黛使尽浑身节数为二师娘调整身体的时候,别人开始大喊。
今年科举放榜,大家不在乎青黛三个孩子的童子科、进士科、秀才科。
三个神童属于个例,别人想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他们三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所有的父母都没要求自己的孩子去跟青黛三个人比。
如果只差一点点,还能去追。
但要是差一怛截,比如人家在一战的时候就有航母,有飞机可以在船上起飞。
别管人家的船和飞机多么不好,人家就是可以进行航母舰载机对你轰炸。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在这个技术上不去追求?知道追不上,差太多。
可是,有个国家知道差距,依旧奋起直追。
追到什么程度?别人二百年的发展,几十年就追上去,要不是有专利限制,早就踩下去了。
即便有专利,自己也追,自己弄专利,让对方以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来压制,因为对方经济手段压不了。
从鸦片战争开始,不就是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嘛!
没关系的,五十年就把这几百年的差距追平,不需要再向苍天借五百年,只要是再给我五十年。
五十年对五千年来讲,白驹过隙。
“树中华之志,奠炎黄之基。继续加大力度,奖学金。”这话是李旦说的。
他在位的时候没有现在的情况,他高兴,又不无法直接出手,他出手就意味着要夺权。
以前他当好几次皇帝,每次都不行,没话语权。
现在他其实也没有什么话语权,不过一般的小事情,他说了就给他个面子。
他毕竟是太上皇,李隆基不能不要孝道。
“是!”李成器作为大哥,必须先表态。
人家李旦是他爹,亲爹。
“是!”李隆基也一样,亲的,只不过母亲没有了,被迫害死了。
“小易你呢?”李旦矫情了,非要让他希望认可他的人认可他。
“行啊,你说这个挺好的。”李易还能怎么办?
他们互相矫情着,那边有人唱名了。
“进士科甲第头名,京兆府长安县灞水李家庄子管事宋德。”
高力士喊的,他暂时没事情,而且他的声音有磁性。
镜头给过来,宋德上前一步,面色平静。
旁边却突然扑过来一个女子:“呜呜呜~~”
“不哭不哭,哭多了对孩子不好,还得找东主,快,看镜头,照一下,今年咱俩成亲了,大家祝福一下啊!”
宋德安抚媳妇儿,胡二娘子。
胡二娘子坚信,能考到进士甲第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命硬。
自己的男人直接拿甲第头名,自己就不会克死男人。
之前也没克死,不然哪来的孩子?三次望门寡呀!自己其实不是克星,是没找到正确的人家。
胡二娘子摸摸肚子,娇羞地扭头,小跑着走了。
“嘿嘿嘿。”宋德傻笑,他完成了心愿,关键这孩子都有了,媳妇儿还总是娇羞,感受不一样啊!
“宋管事,你要不要纳个妾?我有一表妹……”
有等着看榜的学子问,他也考科举。
“住口!”宋德脸色苍白。
“进士甲第第二名,冯青黛。”那边的又喊。
青黛小丫头上前一步,微微点头,她穿着白大褂。
“进士科甲第第三名,李归藏。”
“进士科甲第第四名,夏夭华。”
高力士持续地喊着,别人一听这前面四个人的名,没什么可说的。
想要诟病的话,只能问为何宋德排在三个孩子前面?
孩子童子科、进士科、秀才科全过。
难道进士科的宋德比秀才科的还厉害?既然这样,宋德咋不考秀才科?
不过只要智商在线的人就明白,宋德之前的心思就是考中个进士,没想过秀才。
他圆了梦就足矣!进士科甲第头名还不够?
当初他就希望能拿到进士科甲第,头不头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