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矿产资源不够丰富,自己用却足够。
把学堂建设好,入籍要求他们达到一定条件,他们自会奋斗。
寨子与寨子间的世仇,解决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给钱。”
李易知道贵州遵义的情况,他以前去过,当时的经济其实还行,主要是有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
现在他一想当地的路况就头疼,就这样的,当地县令还想搞水运?
“怎么个给钱?”柳冲研究世家,他想知道这个给钱的方式对于世家有用没?
“两个村子都很穷,就一条河,种地需要水,争水打斗,死了很多人,世仇。
双方见面就想打,恨不能对方村子的人死绝了。
但突然一场大水出现,冲对面的村子,眼看着对面的村子就活不来了。
另一边的村子绝对不会觉得高兴,他们会放下所有的仇恨过去救人。
他们所争是那口气,不是要对方死。
所以咱们用钱砸,把河道修好了,分岔的水路修进村子,加上压力井。
要求两个村子的百姓出力,一同先干一面的水路挖掘,再干另一边。
当水网修好,两个村子就明白,所争者,无非意气。”
李易在说人性和金钱的作用,两个村子争水,打死那么多人。
有一天有人出大价钱给修水渠,是赌着的那口气重要,还是以后村子过好日子重要?
把共同的利益放大,把之前的矛盾缓和,这就是地方官员里运作能力了。
仇因利益起,自由利益消。
所谓老死不相往来的村子,最好解决,让他们有共同的利益羁绊,一起过好日子。
像京兆府的水网,之前就有村子矛盾,等有了水网,矛盾就……还有!
大家放鸭子,隔一条水渠,谁家的鸭子跑过去下蛋了。
地方官员很苦恼,李家庄子派人过去,拉出来线,凡是在两岸线内下的蛋,都归朝廷。
线外的蛋,也说不清楚,简单,朝廷先收了,然后你们互相拿证据,打嘴仗也行。
过了一段日子,打完嘴仗没?打完了?蛋坏了,处理了。
从那之后,两边再也不争执了,自己就协调好,利益嘛!
第两千三百二十四章 时光节省问答弄
“今年下朝堂书,教地方行事。”
宋璟听李易说的话,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的地方。
“不错,当下书。”毕构支持。
“正该如此。”宋璟认同。
“臣附议!”姚崇不等张九龄说话,先表态。
“臣等附议。”其他人按照流程走,好默契的说。
所谓的下书乃叫地方县一级的官员化解地方村落恩怨,别说做不到,人家李家庄子出手,仇人都能互相笑着吃饭、饮酒。
真要是不可化解之仇,为什么你不去报仇?悄悄掌握对方的行动轨迹,然后带着刀埋伏。
说明仇恨没达到那个程度,更多的情况是赌气。
地方官员要去询问,因为啥呀?问清楚了再研究对策,协调两边。
“腰子好了,一人一串儿。”
李易吆喝着给大家分腰子,羊腰子,猪腰子不好吃。
他加料了,加了自己庄子的技术生产的乙基麦芽酚,工艺不是很复杂。
一般他那时候的烧烤有白色粉末烤腰子的,就是乙基麦芽酚,问的话对方不告诉你,保密。
李易最初也不知道,他买烤腰子就捏了一点偷藏起来。
回头找人一问,别人都不用仪器,直接告诉他是什么。
庄子里能做,调整剂量,涉及到纯度的问题,用多了对人体有伤害,跟糖精一样。
在制作过程就加入其他的东西,剂量调整完毕。
就是抓一大把全放在烤羊腰子上,真正的乙基麦芽酚也没有多少。
众人一人一串,丝毫不客气,他们最爱吃李易考的羊腰子。
现在的腰子都是全油的,没有包油的。
“小易,有枪和蛋吗?”毕构小声问。
“你家夫人怀孕了,你要找多少个?下个月的啊!这个月不行。”
李易拒绝,你这么大年岁了,你咋还那啥呀?
“老夫亦有双木之罩啊!”毕构声音变大。
“知道了知道了,别喊!有,我有东西。”
李易想起来了,对,毕构有弟弟,两个呢。
所谓双木,别人一听就茫然,李易懂,毕栩、毕椅,毕构的亲弟弟。
而且之后也不差,现在看不出来,没到那个关键时刻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说的,同样的玄武门。
闻弦歌而知雅意,李易必须会。
他甚至还知道他那时候的一些情况,都是政治啊!
比如上面的人换了,然后之前上面姓胡的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出现在岳麓书院。
为什么选在这个书院?而不是嵩山少林?
因为这个岳麓书院几经毁又几经建,传承始终未断,但朝代更迭。
另外这个岳麓书院在哪呢?李易时候的湖南长沙。
这是啥意思啊?看谁在那里有个交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心村梦就是因那人而起,多少年后,中‘华’梦又一次延续。
那人最后的正经露面到岳麓书院,就是说,中华几经苦难,正如岳麓书院,伟人曾寄所梦,今亦香火延盼。
告诉一个人,我放弃了争夺,告诉曾经依附自己的人,朝代变了。
新闻报道,一般人看了就看了,哪知道背后有这么多的政治斗争。
然而,地方的官员还就有不明白的,岳麓书院可以说成是: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一样一样的啊!你们怎么就……
李易知道,所以他快速调整业务,这就是文化底蕴,人家那边都上新闻了,目的是啥?
赶紧的,该撤就撤,该妥协就妥协。
现在老毕说话,李易同样明白,知道了,保证护着,谁让历史上你老毕的后人宁死不屈呢。
“是何以托?”毕构追问,你说明白。
“火,火,保证是火。”李易打保票,你家下一带就是五行中的火,我知道。
“小易,还是你知老夫,有你在,大唐无忧矣!”毕构高兴了,举杯。
其他人一同举杯,这小易真不错啊!啥都明白,你说一句话他就懂。
李易咕嘟咕嘟喝一大口啤酒,郁闷啊!
我穿个越咋这么难呢?我还要知道你毕构家的起名规则。
你是木,然后是火,接着是土。
五行呗!你说行就行,多亏我没跟你讲星座。
……
翌日,早上九点,即巳初一刻,一大群人如临大敌,摆开阵势。
今天三个小家伙要考秀才科,考官比考生还紧张。
三个小家伙换衣服了,之前一直是白大褂。
今天穿上官服,正三品的。
人小啊,穿官服,人人看着那叫一个可爱,萌萌的。
李易也参与,换上官服,正一品的,今天他要当临时的大唐秀才考核督察。
根本就没有这个官,他临时弄出来的,大家无暇去管他,你开心就好,反正明天,不下午你就辞职了。
永穆公主穿上了公主服,她要为三个徒弟站场子。
直播开始,问政,不是时务策了,变成方略策。
第一策,海外贸易篇。
考官们不停地擦汗,看着手上的问题内容,又互相看,谁先来?
他们不敢问,怕问完之后三个小家伙反问。
毕构作为户部尚书,必须先开口,他连着喝好几口水:“夷存所多,唐亦或缺,往来贸易,税收几何?”
“奢侈底合,税成八折,百钱珍物,四五之缺。”
青黛先回答,百分之八十的税,但她不说东西具体的价值怎么分。
“好!下一个,归藏。远地归唐,舟船季航。成本无厌,货换几行?”
毕构赶紧问李归藏,之前的青黛的回答没毛病,完事!。
“万物饥者求食,千人省力托驰。货以品级论选,温饱风浪所值。”
李归藏说完,就在那等待,等别人反驳,他好就是别人的反驳攻讦。
结果大家都不出声,你说得对,你故意留出来一个辩驳的口子是吧?咱们不上当,你太坏了。
灼灼小丫头心思没那么多,她想了想:“贸易钱出,地方家族,朝廷不动,钱财往乎!”
“好,都好,答完了,就到这里。”
李日知出声,别说了,一人一句啊!
其他人全部点头,没毛病,这不就是完事儿了嘛!挺好的,秀才科过了。
啥?有人不服气?来,谁不服谁过来,让你问,答不上来你一家三代别想参与科举。
第两千三百二十五章 名载史册盛世唐
考试继续,下一题,远夷教化篇。
依旧是问三个小孩子一人一句,答完便过。
接着海岛建设篇、商船救助篇、海域防御篇、海产加工篇、夷地外交篇、荒地殖民篇、矿产探寻篇、兵戈战争篇。
足足十道题,并非正常秀才科的五道。
每一篇问三个孩子每人一次,孩子答一回。
有时简单一句话可答,有时则须说很多。
多说的时候青黛三人语速变慢,需要押韵,不止答上即可,听着得舒服。
普通百姓看热闹,反正听不懂。
准备来年考科举的学子们在努力记,互相分工,一人抄一段,屏幕上带字幕。
他们知道今年开始向大海出发,明年必然会考。
眼见到午时正,随灼灼小丫头答完最后一问,秀才科考试结束。
背景音乐响起,我爱你中国的弦乐。
考官们纷纷‘举牌’,通过、通过、通过……
一片表决通过的画面突然定格。
紧接着切换到考场上,无数考生奋笔疾书、学堂孩子们捧书本诵读、街头巷尾百姓撑着报纸指点……
图像又转,火车冒着烟轰隆轰隆到来又离去。
海边的渔船卸货,百姓们纷纷拽着带轱辘的车取鱼、处理鱼。
菜地里连绵的大棚、黄河大桥上推车往来、修铁路的人喊号子挑铁轨、大型手工作坊忙碌的身影……
一头头耕牛下田、一匹匹骏马拉车、河中成群的鸭鹅、常平仓连绵的谷垛……
排队巡逻的十六卫、校场上募兵的喊杀声、羽林飞骑排枪射击、河南府府兵挺胸抬头的站岗身姿……
大朝会上群臣排列、李家庄子医院护士一身白大褂合影、蕃邦使臣同时行礼……
烈士陵园鲜花朵朵烟雾缭绕、奏乐的人微微摆动身体。
最后的画面停在高高耸立的天枢之上,四个大字闪出:锦绣大唐
“盛世,盛世啊!”背药箱的老者胡须颤抖着喊,泪水顺着脸颊打湿飘髯。
他旁边的人一听,跟着吼“盛世”“盛世”“大唐盛世”“大唐盛世”
有人激动的哇哇哭,然后咯一声,倒地。
老者歪头瞅瞅,抹把眼泪,过去蹲下按一按、揉一揉,那人咯一声又醒来。
“我这是怎么了?感觉过了很长时间。”醒来的人手脚发麻。
“没事儿,一口气堵住。”老者又抹把眼泪,背药箱去后面的客栈。
他住客栈不花钱,开义诊,别人就跑到这个客栈住宿。
客栈的东家恨不能把老者供起来,叫其一直住在客栈。
可惜老者说过,科举后他要到李家庄子,找医书看。
这两天怕庄子忙,暂时在客栈住,反正都不花钱。
客栈的东家觉得好有道理,于是继续好吃好喝供着。
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喊起来了盛世,至少在他们眼中,现在属于盛世。
青黛、归藏、灼灼三个孩子拿到了‘毕业证’,只等着科举考试通过,便三证齐全。
他们将名载史册,或者说永载史册。
以不到十岁的年龄拿下童子科、进士科、秀才科。
考官们跟着一同载入史册,包括之前挑事儿的人,他们不丢脸,正是他们的行为,衬托出三个孩子的厉害。
中午继续吃烧烤,终于折腾完了,整个庄子的人都吃。
庄子里的小孩子们挥舞着小拳头,表示要好好学习,等学好也考科举。
在他们心中没有科举名额的概念,想考就有资格。
“等你们科举考上甲第,让你们师父请京兆府与河南府的百姓吃饭。”
毕构对三个孩子说,谁叫你们获得如此大的名声?该出血了。
“我们是三品官,有俸禄,先提前预支,我们自己请。”
青黛小丫头眼珠子转转,想到个好办法。
“做梦。”毕构扭过头去。
“国之祥瑞,当朝廷出钱。”归藏找到个理由。
“祥瑞那也是陛下出钱。”毕构不上当。
“行!”灼灼小丫头认同。
“隆择,祥瑞与国无关?”李隆基质问。
毕构:“……”
“李家庄子出,吃米粉,顺便宣传下,米粉和面条差不多的样子。”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