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纷纷应和,对,你快点去洛阳,一路顺风。
……
“月亮真圆,明天不晓得下雨还是下雪,空气中的湿度在增加。”
李易吃几口菜,停下来突然看到小机器人脑袋上的屏幕亮了,显示湿度和温度。
湿度上升,有个计算模型,可以大概率算出明天的天气情况。
换到长安,保证下雪。
洛阳的天气就不一定了,雨和雪看实际情况。
“下雪好,下雨太潮湿,温度低,落到路上结一层薄冰,走路容易滑倒。”
永穆公主抬头看看天,看不出来,嘟囔着应该下雪。
“河北道、河南道这两年降水少,去年下半年有所缓和,今年若雨量充沛,当要预防涝灾。”
李易说他考虑的问题,滑倒与否是个体。
降水涉及一大片地区的百姓,历史上太行山这边的灭蝗不彻底,之后年年有大量蝗虫,并且雨雪少。
绿色植物少,蒸发量小,有云彩正好能形成降雨云,差一点就不下,地面蒸发量大一些,就变成了雨。
第两千三百章 不计成本地可借
早上八点的时候,天是黑的。
“闻恬不用担心雨后泥泞了。”
李易推着下机器人在回廊里绕,他要到食堂吃饭。
“看路,我给你照明。”小机器人的灯光打开。
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明明太阳已经升起,天空依旧漆黑如墨。
“瞧这场大雪,河南道、河北道种冬小麦的地方不缺水了。”
李易往好的方面想,下大雪好,有利于冬小麦生长。
“不然也不缺水,京兆府下的跟这差不多,早上六点半开始下,七点打来电话。”
小机器人的脑袋侧灯开启,照外面。
李易观察下积雪的厚度:“好在未刮大风,今日的雪,瞧样子能立上几日。”
他说的‘立’属于北方人常用语。
下雪的时候有人会说立住不?立不住就融化。
也有说能‘站’住不的。
“长安没有问题呢!洛阳……天知道。”小机器人脑袋转一转。
“是啊!洛阳的天易变,说不定还能下雹子。”李易认同。
“不可能下雹子,最多出现病粒,或者大雪前的霰,霰弹枪的霰。”小机器人反驳。
“我知道是霰弹的霰。”李易不高兴了,你非要纠正我一下?
“今年夏季或许有冰雹,你是换啊,还是造啊?”
小机器人顺着问,转移话题。
“造呗!烟花那么多种类我都造出来了,打冰雹的火箭弹一样造。
换了还是没有,下次再换?别处的冰雹怎么办?
京畿道西北部、陇右道、河东道东南部、剑南道西部,这四个地方以后要送去东西。
至于河东道北部、西南蛮那里,跟我有啥关系?”
李易心中想着甘肃、太行山脉、四川几个地方。
至于内蒙古那里的山脉,人烟稀少,他们又不种地。
“西南蛮不管,剑南道南部是咱们的,大理、昆明,现在是曾州与昆州。”
小机器人又一次反驳,你地理咋学滴?你把大唐领土给分出去了?
“听说把小机器人发射上天,会云开雾散。”李易加快脚步。
“我就是说西南蛮不管,帅气聪明的东主怎么可能会放弃剑南道?”
小机器人脑袋转个不停,很慌张的样子。
“听说小机器人在地上,即便是大雪天,心中亦晴。”李易满意了。
“是呢!是呢!只是成本划算吗?”小机器人脑袋停止转动。
“碘化银这个东西的成本在于制备上,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
“碘太好收集了,海边那么多的海草,有的能吃,有的口感不好,都收集起来晒干了送过来。”
“银,银子又不是没有,用量很少,中间制造过程使用的其他化学剂,咱都不缺。”
“用钱跟粮食比较的首要条件是钱能买到粮食,有粮没钱,能活着,反之则死。”
“而且你不觉得当百姓知道要下雹子而无助的时候,咱们用火箭弹把雹子变成雨,百姓会怎么想吗?”
李易谈成本问题,就是化学和物理流程问题,材料不缺。
“我觉得最后一句话才是你想的。”小机器人笃定道。
“对!让百姓开心,我就高兴。”李易丝毫不避讳。
下雹子的时候百姓看天,经验丰富的人就知道了,然后告诉大家躲。
种地的百姓躲起来哭,地里的庄稼完了,日子没法过了。
这时一片火箭弹‘嗖嗖嗖’飞上去,说好的冰雹变大雨,百姓就冲进雨中又蹦又跳。
若遇到干旱,得看天上有没有合适的云朵。
有的话能变成雨,没有干瞪眼,瞪完眼赶紧打井。
“其实你就想让大家感谢你,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小机器人又说。
“我帮了别人,我自己还不能心中高兴?我发现你今天有点活跃呀!”
李易开始观察哪个地方能把小机器人推出去,趁着天黑,没人看见。
“东主,路错了,我是说东主你的想法对,因为你不需要别人赏赐你,对,这条路也行,能转到食堂。”
两个‘人’就这样一路说着话,嘲讽、威胁与妥协地抵达食堂,小机器人成功地活下来。
它赶紧找个位置充电,压压惊。
“零三三你离我远一点,我怕一会儿东主想砸小机器人时认错了。”
旁边的小机器人换个位置充电,灯光闪烁,警告零三三不要靠近。
其他的小机器人跟着躲,太危险。
“说好的友谊长存呢?说好的守望相助呢?”零三三嘟囔。
嘟囔完它自己哼哼:“人生于世上有几多知己……”
“多少友谊能长存……”其他小机器人又凑上前,跟着一同唱。
“小易,什么歌?”毕构看到自己推来的小机器人在那里一起转圈,便问。
他听不清楚歌词,只能听到曲调。
“绿岛小夜曲,不对,节奏变了,这是……友谊的歌。”
李易刚一开始也没听清楚,第一个反应为绿岛小夜曲,两句之后,根本不对,是另一首。
“绿岛是哪里?”毕构果然对某个地方感兴趣。
“流求。”李易给出两个字的答案。
“那里也没有多少人了,作夜曲为何?”
宋璟跟着好奇,前朝派人去,让人家臣服,变成属国,人家不愿意。
那当地还是原始部落呢,隋朝派兵攻打,对方根本顶不住。
杀的杀,抓的抓,好霸道。
“有地,资源丰富,种粮食、种水果都不错,还能打渔,回头咱们派人去占。”
李易也知道一些情况,确实被收拾得差不多了,不服就杀,能不亡国?
“好好好,去占。若有前朝杀掠后遗落之民,当好生照看,莫要再杀了。”
李旦支持占领,不支持杀戮,大唐眼下太强了,去欺负那么小的地方,有辱国誉。
“兄长的队伍要跟着,琼州、崖州能种的东西,在流求俱可种。
当地就一些高的山上冬天冷,其他的地方很暖和,不过潮气重。
九龄在广州知道,差不多的样子,北方人不怎么适应。
另外江南东道,上多地少,可以过海峡到那边种地。
不是移民,种完了回来,留下一部分人照看,再去收获,再回来。
移民也行,反正都是大唐的,海峡不宽,说过去就过去。”
李易见大家支持,那就给福建的人多个赚钱的办法,去台湾种地。
第两千三百零一章 雪落无声民图生
陆续有大臣进来,被推着的小机器人自动排好位置。
玉真公主今天带罗恩来吃,罗恩看着消瘦了一些,绝对不是因为太过劳累,估计精神方面冲击过大。
永穆公主的头发没有盘起来,自然下垂,一直到屁股
她用绳子把头发扎一下,头上戴一个发卡。
小兰跟她一样,显然两个人睡过头了,起来洗澡吹干头发就没时间盘。
“我来了,我来了,零三三,你厉害了哦!”
永穆公主推的小机器人加入,跟零三三打招呼。
小兰的小机器人围着零三三转一圈:“佩服!”
李易看着两个人商量道:“我给你们把头发剪了,到肩膀上面,其他的我制作成假发,随时能接上,如何?”
“不要!”永穆公主和小兰一同拒绝。
“头发也很重,顶脑袋上累,看我,短发,之前披肩的头发制作成了假发,需要的时候戴一下。”
李易不在乎女人长头发还是短头发,大唐男人多数也是长头发。
他之前留了,然后出海前给剪了,制作成假发。
现在他是很短的毛寸,战斗方便,别人抓不住。
像他那时一些专门被雇佣着强拆和打架的人,一律运动鞋、有皮带的长裤、光膀子、秃头或短发,还有的纹个身。
目的就是混战的时候别叫其他人给抓住,衣服碍事。
李易以前若是遇到吵几句就脱上衣的人,会衡量一番,看打一次值不值得,值得他就掏刀。
不值得就好好说一下,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利益不成正比。
要是某个委的人被人欺负,他保证上,划算。
换成他自己,算了,没意义。
被人打和把人给打了,都得不到什么,哪怕被打对方赔钱,他也不干,能赔多少?
真要是特别生气,先把对方稳住了,再找人收拾对方。
故此现在的他头发很短,时刻准备保护人,怕别人看的话就戴个帽子。
“不重。”永穆公主二人依旧不答应。
“头发
李易伸手捞起永穆公主的头发,头发尖有一点发黄,还分叉,这样影响生长。
“行,午后的,早上吃什么?今天这么大的雪。”
永穆公主答应了,有时她的头发李易给盘,李易会很多种发型,包括大唐流行的。
而且一给人做头型和化妆的时候,他就表现的有些女性化。
以前是专门学的,学完了就形成记忆了。
不然男什么委的媳妇儿找你做个头发,你一副阳刚之气,显然会出问题。
“我还以为墙上的挂钟出问题了呢!”
小兰也说,为什么我起来晚了。
“是我不好,没有闹钟提醒,因为我知道昨天晚上你睡的晚。”
小兰推的小机器人说话,先说自己不对,又解释原因。
“不怪你的。”小兰笑笑。
“嗯嗯!”小小机器人回应。
“零三三你学学人家零八七,别一天天的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有人说零三三。
“我就愿意在刀尖上跳舞怎么滴?有本事你把我拆了,刚才的友谊呢?”零三三反驳。
“老实充电。”李易扭头说一句。
小机器人们立即调整位置,一动不动,闪烁的灯光熄灭。
转过头,李易看看外面的大雪:“气压低,一会儿去工坊看看,喝羊汤吧!你俩吃花卷,我喝二两白酒。”
“早上喝酒醉一天。”零三三没忍住。
“就想喝,今天医院没有手……就想喝。”
李易想说没有手术,突然停住,不敢说哦!说了很可能作一天的手术。
别看没有预约的手术,但今天下大雪,发生意外的患者过来,不得救么。
其他人并非都喝羊汤,胃酸分泌多的,气压低,胃酸分泌更多,适合吃油条,不喝豆浆和粥、奶。
就那么干吃,加上小菜。
这样一旦胃不舒服就喝一点温的白开水,减少胃部承受的重量。
李日知便是如此,小菜他今天都不可以吃蒜茄子、辣椒油拌的黄瓜、干豆腐丝。
“小易,我用吸氧吗?”李日知吃一口焖软了的油条。
“有那个矿泉水的苏打水,你一会儿口渴喝那个,吸氧暂时不用,别出现氧气依赖。”
李易过去搭脉,给出一个医嘱。
说着他又到李旦和豆卢贵妃这里,继续把脉,点点头回座位,没毛病,身体好着呢。
“易弟,你说流求那里耕种适合?”
李成器端一碗羊汤过来,他也喝白酒,六十度的,烫半斤,八两,准备与李易分。
喝多少算多少,不是必须喝了。
“按照面积比例计算,可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咱们能用的,百分之左右。
其他的地方太远,不适合,平原少,耕梯田又太过耗费人力。
但那个地方如果按照极限操作的方式,即随时补肥,机械打茬,一年能够五熟。
不采用极限操作,一年三熟,养几十万人没问题。
福州、建州等地的人过去,种了就是自己的,产量再低,无非是耕种与收获时的人工成本。”
李易跟大哥讲台湾地方的情况,靠这边的地方,平原相对多。
李成器摸摸烫酒的束子,给李易和自己倒酒:“基金必须参与。”
“必须!”李易认同:“当地的土著还有人没被抓过来,武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