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现在就没犯错?你带着情绪在守护我们,状态是最好的?”
李易说郭子仪一句,你不好好站岗,我都提心吊胆的。
没看到我站着吃串儿吗?就怕遇到突发情况坐着反应慢。
郭子仪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双手在腰间一抹,两把小刀在指尖飞舞。
“他娘的飞刀。”李易嘟囔一句。
“东主你说什么?”郭子仪没听清。
“我说‘太想着回到’,回到从前。人生若有重来的机会,当然不一样,至少不会走弯路。”
李易立即改口,他之前说小李他娘的飞刀。
“是吗?”郭子仪回想一下方才李易嘟囔的动静,感觉挺像。
他不再纠结这个:“李易,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就是从以后过来的?不然你为什么那么厉害?什么都知道。”
“被你发现了,你千万别与其他人说,我曾经乃玉皇大帝,用无上法力把自己送了回来。”
李易左右看看,压低声音。
“信你才怪。”郭子仪手上的小刀消失,打量周围的情况。
“我真是神仙。”李易强调。
“神仙还需要我保护?一副怕死的样子。”郭子仪撇嘴。
“这不是落凡尘了嘛!”李易一脸愁苦。
“呵呵!”郭子仪往李隆基那边溜达。
“哼!”李易继续撸串。
百姓们吃得高兴,跟墓碑说正月十五再来,家里过了初五就要干活了,赚钱,到时候带肉过来。
以前百姓对边关的情况并不了解,包括考科举的学子,故此一问边关的时务策,就有人答不上来。
到如今,报纸上什么都说,百姓们通过报纸知道了大量的情况。
对边关的将士,百姓没接触,不清楚什么样子。
身边的羽林飞骑、十六卫、募兵,百姓感受最深。
冬天晚上在各处站岗、巡逻,帮百姓干活。
即便门开着,军士也不会往里多瞄一眼。
在路上看到时,他们一律排队,走的步伐都一样。
俗话说得好:不患贫而患不公,不患寡而患不安。
在河南府想贫穷,除非特殊情况,家中有人干不了活儿,否则不可能穷。
公,瞧瞧被收拾下去多少人?
剩下的就是少和安,百姓今年没少赚,安稳更无须多言。
“大父,天变了,晴了。”
一个孩子手上抓着肉串,来到祖父的身边,望着天儿说。
“是呀!天变了,晴了。”
当爷爷的人摸着自己小孙子的脑袋附和,一时间感觉冬日的阳光也是那般温暖。
“大父,等我长大,我也要当兵。”
孩子羡慕地看着穿军装的羽林飞骑。
“这个……”老人欲言又止。
“好!当兵好!但要好好读书,读书不行,当不了兵。”
旁边的羽林飞骑接过话,说完他蹲到孩子的面前,用刀鞘在地上写字。
“敌军在高我于低,围困出兵当用奇。烟雾笼罩迷人泪,且看风向东朝西。”
羽林飞骑边说边写下这个顺口溜,正楷。
小孩子挠头,有的字他不认识。
他爷爷诧异地看一眼羽林飞骑:“对,好好读书,才能当兵。”
“我一定努力学习。”孩子找到了奋斗的理由,当兵。
说完他又跑去找小伙伴们玩耍,老头则问羽林飞骑:“你们羽林飞骑都是你这样的?”
“都我这样的就完了,我是最差的,我晚上要补课。”羽林飞骑低头叹气。
老头:“……”
他很想问问对方,你们今年考科举进士科不?
“不要觉得当兵不好,再过两年,说不定今年情况就变了,需要一些人当兵,不一定会打仗,却得接受训练。
东主说这叫义务兵,当兵的时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纪律。
东主的要求是,即便是小娃娃,喊一声口令,立即排出整齐的队伍。”
羽林飞骑明白老头的想法,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可是东主却说,不是所有的铁都适合打钉子,钉子也分种类的。
更不可能所有的人全是合格的兵,大唐将来的士兵要求高,你想当,可能得走门路。
像自己这样的人,家中有子弟的,包括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可以给名额。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当上了义务兵,每个月会给家中寄一点钱,在军队吃得好。
“科举的时务策要考?”老头听完,第一个想法居然是这个。
“你想透题、漏题?”羽林飞骑警惕。
“不,不敢,就是问问,问问罢了。”老头笑眯眯地摆手。
另一边,李易抓着串儿也转悠,看看其他地方的情况,躲开老毕他们的位置。
罗恩陪着玉真公主一起吃饭,他像个暖男一样,给玉真公主递东西。
永穆公主和小兰自己吃,不需要别人管。
看罗恩殷勤的样子,也不嫉妒,身份不同。
罗恩激动,参与到大的事情中来了,他得表现。
让其他人看看,自己对玉真公主多么好。
李易看到罗恩了,点点头,继续转,还拿了永穆公主的一串儿烤大虾。
转来转去,他坐到李隆基身边,李隆基在招手。
“三哥,冷不?”李易望下天,别看不下雪了,气温未必会升高。
“心热就不冷,有这么多的百姓认同烈士,大唐无忧矣!”
李隆基今天高兴,百姓们主动过来。
虽说供品之后都拿回家吃,不过香留下了。
“当一个国度重文抑武的时候,就是这个王朝灭亡的开始。
军人首先要有信仰,其次要有荣誉,最后还得有利益。
所以我准备在京兆府及周围各州和河南府采取军人优先制。”
李易说出自己的想法,灾难战争的时候,军人冲在前,和平的地方就优先。
第两千二百八十三章 人与自然悔其间
“怎般优先?”李隆基果然问。
“别人买东西排队,军人想买,拿出军人的证件,直接插队。甚至单独开一个售卖的地方,不允许其他人过去。”
李易举了一个最寻常的例子,军人有资格插队。
因为面对灾害的时候,百姓向前跑,军人要转过身,直面危险。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当将士转身的时刻,就有插队的资格。
“等将来义务兵、自愿兵普及,家里邮寄家乡的菜,互相写信,免费。
谁家的孩子被选上义务兵,戴戴红花夸街,官府要额外对待士兵的家属。
这叫拥军优属,三年义务兵,其实两年就行,不过他们需要在军队学习文化课。”
李易今天讲具体的操作,一个国家不重视军人,这个国家就等着被侵略吧。
李隆基想了想,问:“当兵就不事生产,家中日子依靠衙门能行?”
“当兵就是生产,等三年退伍,按照正常的百姓每个月赚的钱,一次给退伍的军人。
拿到这笔钱,他们可以盖房子,也可以做买卖。
越是提前参军退伍的人,工作就越好,咱们给他们安排工作。”
李易说着义务兵退伍,但他知道,第一批义务兵都会转成自愿兵。
两者之间的待遇不同,自愿兵的工资并不低。
自愿兵学习的东西多,再经过战争,一旦专业,就是地方上的官员。
“位置不够吧?”李隆基以前听过李易说的专业问题。
“细化,现在一般都是一个县令、一个县丞、一个县尉、一个主簿。
其他的属于文吏,官职小,任命随意。
往后就是像朝廷一样,单独列出来,财政的、城建的、人事的、组织的、水利的、田地的、税务的……”
李易细分,告诉李隆基,越细越好追究责任。
该谁负责的出了问题,就收拾谁。
在大唐可没有什么诫勉谈话与警告处分、党内处分。
官员一旦犯事,轻着调低职务,重者流放。
再严重的就是连着家人一起受牵连,谁都别想跑。
历史上到后期,还有北宋,冗官冗员的问题,根本不是官员的问题。
冗的问题是那些人不愿意当小官,都等着最低县令、县丞、主簿的位置。
村子里的他们不去,乡镇的也不去,县中的刀笔吏他们还是拒绝。
这就么个冗,跟经济危机的时候供大于求一样,百姓买不起东西,东西不降价,当然供大于求了。
另外就是失业,有工作岗位,因为工资少,待遇不好,所以不去,这种失业。
大唐的官员有位置,没看甲第的进士科都去当村长助理了吗?
他那时的一些上面的官员还不明白呢,看不透大学生考完公务员下村的含义。
这些人的腐败相对就少,从基层干起来。
几年之后就到县里,做出成绩了。
接着就是市里、省里。
这么说吧,每一个阶梯向上一步,就有一批官员可以被收拾掉了。
说治理腐败亡党,不治理亡国,开玩笑。
上面的人难道不清楚,人家愿意花几十年的时间来清理,倒查二十年。
二十年之后,当初的大学毕业的村里的年轻人,有的走到了正厅级。
到这个时候,每年再收拾升上来的那些曾经的年轻人中的一部分,一年顶一年,国家就好治理了。
看不出这些东西,依旧贪污腐败,不收拾你收拾谁?
那些以为国家不敢收拾我,我这样的人太多了,你收拾掉就无法行政的官员,缺心眼。
现在不敢收拾,十年之后呢?二十年之后呢?到时候甚至倒查三十年。
二十年后你退休了,新一代上来了,整体上比你那一代廉洁多了。
不倒查,你没问题,你躲过去了,一旦倒查,你往哪跑?出国?红色通缉令了解一下。
红色通缉令也有一些官员不明白,以为国内发个令,我躲出去就行。
太天真了,你躲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就有当地的势力找你,说白了就是黑社会的人。
告诉你,你应该回去,主动点,不然的话,断腿啊,晚上睡觉房子着火呀,你说多不好。
没看到有的被通缉的人员家的房子玻璃被枪击了么?然后那人就回来了。
你问他,他就说他主动的、自愿的,没有受到任何胁迫。
你捞了一个亿,跑出去,在外面买了房子。
国家想收拾你,一百万就够了,有当地的蛇头找你谈心,让你整天生活在恐惧当中。
你要回国呢,保证不是死刑和无期,你回不?
不回?看看之前那谁在公园里跑步被人开枪打了腿的,到现在还没抓到行凶者,他腿受着伤呢就回了。
说在外面多危险,还是祖国温暖,这不就对了嘛!
“大唐现在能养得起那些官员,就不要刻意制造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同类人。”
李易想了很多,就是关于逃亡和通缉的事情,转头得谈大唐的具体问题。
他的意思是给下面的官员提高品级,升迁上更流畅。
一般下面的人都是考不上科举的,又没有门路赐同进士出身的,更不用说家中有长辈当官荫官的。
他们在州府里面的成绩其实不错,就是考科举的时候差一点。
他们一时间当不了县令,不是他们的能力差。
像刀笔吏的儿子,他从小也学,甚至帮助父亲在晚上处理一下公务。
考科举就没考上,他的能力不被认可。
不被谁认可呢?不被通过科举途径考上的人认可。
我知道你有本事,但我就要给你机会?我是进士出身,你算什么?
若是你可以跟我一样的位置,我的进士就不值钱了。
我知道你在一些基层的事情上比我厉害,我比不了你,但我就是不用你。
另一个人本事比你差,但他给我送东西了,关键人家的媳妇儿找得也好,真好,我比较了解。
“故,好色之君必亡国。”李易把这样的情况说给李隆基听,最后总结。
“易弟,我最近几年没加人,还是原来那些。”
李隆基紧张了,听之前的内容,他皱眉头,知道缘故。
最后一句,他觉得脑袋顶上有个大雷,随时能轰下来。
他不知道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己的文明有着同样的表述。
第两千二百八十四章 正月东北出兵危
李隆基仔细听着,皇帝需要有人教导,或者说主动一些,就是要求别人阐述。
包括李易时候的领导人,他们又不是什么都懂,必须找人来问。
只不过他那时的领导人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一般想忽悠的人不可能被接见。
有着层层把关,人家能坐到那个位置上,就不是你随便可以骗的存在。
但在别的国家就不一定了,像乌克兰。
演员出身的人,他被选上了,怎么一瞬间就懂得治理国家?
其实他什么都不懂,是有团队教他,团队就有政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