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怕他还是觉得慢,但社会的发展就是如此。


第两千二百三十五章 朕有钱财为几许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午饭后,小机器人陪伴着灼灼小丫头在回廊里漫步,它给灼灼唱歌。
  天空又飘起了雪,故此它选择这首歌。
  李隆基则和李易坐在那里喝茶对弈,本来应该喝果汁的,李易说今天气压有点低,喝绿茶吧。
  “易弟,外面是小雪,为兄为何感觉这棋情况不对?”
  李隆基喝茶,皱眉头,他第一次真正地跟李易下围棋。
  以前下过几次,都是平局,他也刻意相让,今天怎么不一样了,这好像收不住了。
  李易同样愁,一走神,走出了大雪崩,退无可退,除非故意走错。
  这就是倭国人的性格真实写照,他们为了胜利,可以剑走偏锋。
  包括村正妖刀和大斜定式,只有极端的民族和极端的思想才能研究出这个。
  但是,并不是你使出来就可以称霸围棋棋坛,照样收拾你。
  这些种手段,打出来后就是攻伐过甚。
  然!该解还是解,中华底蕴不是那么好破的。
  现在李易别看棋上争先,棋意上却落了下乘,图形不好看。
  “三哥我给你变个戏法,你看啊,唰!没了。”
  李易不想玩大雪崩赢李隆基,没意义。
  他一甩袖子,棋盘上的棋子全被他给收进去了。
  棋盘本身就是个磁石,能吸住棋子就行,磁性不强。
  他弄出来一个强磁的东西放在袖子里,一扫,铁的涂色的棋子就全被他收起来了。
  李隆基一皱眉头:“易弟何须如此?棋局不要又如何?输赢又……”
  “不是兑换的,是……”
  “是从我身体里拿出的东西,记得还我,我另一边的喇叭都不好用了。”
  小机器人出声,声音有点偏。
  它身上有强磁铁,李易给拿下来了,一个喇叭上的。
  “哈哈哈哈……”李隆基大笑:“快,易弟,给装回去。”
  “借一下而已,别动。”李易把围棋子抠下来,把磁铁给人家装回去。
  “行了,多亏是模块化的。刚才声音听着都不那么萌了。”
  小机器人自己发声测试,满意。
  “易弟,咱俩下五子棋,这个简单。”
  李隆基看出来自己这个易弟走神了,不然跟自己下棋,不会打出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攻势。
  像什么呢?像雪崩,滚滚而落,杀意浓浓。
  两个人玩起五子棋,这个就简单多了,输赢也不那么激烈。
  “易弟心有所忧?”李隆基一边落着子,一边问。
  “心有所求,自有所忧。我得想着过年之后,其他地方的布局。
  眼下是以京兆府、河南府带动,之前我在洞庭湖左近有所布局。
  后来他们当地又有所需求,正好能连成一片。
  铁路暂时修不过去,陆路必须继续扩展,当地的山民要入籍。
  给什么好处,怎样让他们从朝廷的政策中得到实际利益。
  关外道的种植和养殖,陇右道的联系,之前都是种姜。
  种西瓜呢,是选择吃西瓜籽的品种,还是能够制作出来西瓜霜的品种。
  或者是西瓜果肉出来的果糖,都需要安排。
  胶州湾的内部港口和养殖,向北的陆路修建,渤海湾的……”
  李易说起明年他的一些安排,从内到外、由南至北、始东终西。
  他边说边落子,五子棋简单,其实有的时候也有定式,但他不愿意用。
  李隆基的手哆嗦了,易弟把明年的事情都想好了。
  满朝文武,不及一人矣!
  历朝历代的你们那些人,真的不行,看朕的易弟。
  商鞅?呵呵!范蠡,哈!还有谁来着什么成也萧何……
  “年底前河南府的寺观我要拿一半,定好了他们分,我选。
  钱一下子又多了,扩建火柴厂和在洛阳宫内外拆迁百姓的房子翻盖新的,钱财还有剩。
  我打算选出来二十套书,多多印刷,每套印三十册。
  陆续送到大唐所有的县学,浅显一些,多宣传忠君爱国的。
  顺便齐民要术、我抄的天工开物、常见药材图册印出来。
  这些印一百册,字典二百本,放在县学供人借阅。
  规定好期限,不能长借不还,耽误其他人。
  三哥你拿出来一百万缗,就以陛下的名义送到地方。”
  李易说完大事情的安排,开始讲小的,单独一件印书的情况。
  他自己的钱倒是没问题,却不能那么操作。
  李隆基颔首:“为兄有多少钱了?”
  他不知道,账由李易管,关键他花钱的地方不多,除了给募兵和羽林飞骑开工资,就是抚恤的钱。
  李易拿出来的金矿、银矿,开采后都给他,蜀地的井盐不停地卖。
  井盐的成本低,建造盐井的成本为一次性投入,之后俱是人工成本。
  打出来天然气的井,正好就用来煮盐。
  留下一部分在当地投入,修路、修桥什么的,造福地方。
  百姓需要大量的盐,腌制酸菜和制作腊味、风干鸡什么的。
  腌上一个月的白菜、萝卜等东西,能够吃了,里面没有盐,都转化掉了。
  百姓一个月能消耗掉十多斤的盐,就是这么个原因,不是炒菜、炖菜吃,那会齁死。
  李隆基的钱就攒下了,天上人间和洗浴中心赚到的足够养兵。
  李易伸出指头先比个一,再比个六:“一千六百多万缗了。”
  “娘滴咧!”李隆基说脏话了。
  随即他警惕地看看周围,长出口气,隆择不在,好!
  这若是叫毕构知道了,生病怎么办,大过年的。
  “怎有这许多?”李隆基知道易弟不会骗自己,更不可能坑自己钱,他实在想不到自己现在的财富怎么来的。
  “金矿、银矿,另外长安的管理费,允许百姓二十四小时做买卖,这钱应该还给户部。”
  李易提到个事情,当初宵禁取消,收钱,李隆基收的。
  百姓们很高兴,交费,结果就一直收着。
  长安超过三百万人口,很多人还不自己做饭吃,做买卖的人多。
  有贵金属矿,有盐井,还收整个长安的市场管理费,不缴税。
  “另外三哥,咱俩合伙做的买卖,一部分给嫂嫂,其他的利润也都在弟这厢。”
  李易再提个事情,他卖东西赚钱,当初拉着三哥和嫂嫂一起,现在投资越来越多。
  “如此说来,为兄凭自己的钱,可以打后突厥很多次?”李隆基扭头看向北面。


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商品不一合
  今年有三十儿,今日腊月二十九。
  雪花又一次飘落,运河段的人手已经准备妥当,若河面冰封,立即除冰。
  在船前面和前面的底部包上铁皮,再用粗竹竿敲打冰面。
  流凌就冲下去,到下游的过程由于温度高,再次化成水。
  “朕欲赐京兆府、河南府百姓福钱,一人一钱,另外羊年的邮票印刷一些,立春后乃己未年。”
  李隆基吃馄饨,对群臣说。
  李易没在,守医院呢。
  大臣们对福钱倒是无所谓,一个人一钱,加起来六百多万人口,六千余缗,这叫钱吗?
  李家庄子的宋德宋管事都不会签字,太少。
  他们惊诧于最近几日陛下的精神状态,陛下给人的感觉特别自在、悠然。
  什么原因?李易又跟陛下说啥了?
  他们哪晓得李隆基钱多,有底气,一千六百多万缗啊!
  几前年的朝廷年财政收入的二倍,给谁这些钱,他不飘?
  过了好一会儿,毕构想起个事情:“陛下,福钱印刷成本高过面值否?”
  “自然!大福钱,看着漂亮,印刷成本就是一钱六毛多一张。”
  李隆基承认,发行六千多缗的福钱,他得拿出来一万缗的钱。
  “小易怎么说?”毕构小心翼翼地问,涉及到陛下。
  “易弟说没问题。如今正在出,中午前把福钱送到京兆府,赶紧派发。”
  李隆基看上去在抢时间,福钱明天傍晚必须发到百姓手中。
  毕构犹豫下,吃馄饨,没再出声。
  宋璟忍不住了:“小易还能做赔钱的买卖?现在用的一角钱、一分钱,都回本了。”
  李隆基摆下手:“些许小钱,赔赚又如何?吃饭!”
  于是群臣顿悟,李易又赚钱了。
  不能只看印刷成本和面值,要看背后是谁在操作。
  众人想着怎么从中能赚钱,小食堂一时间安静下来。
  张九龄吃了七个馄饨,停下来吃小菜,他爱吃葱油干豆腐。
  伸筷子的时候看到放在旁边的报纸,今天的,一大摞,一堆广告。
  他夹干豆腐丝到碟子里:“记得最初报纸是卖一份赔一份,如今报纸一份越来越厚,价钱却不变了。”
  “福钱又不是报纸,上面还能打广告?”
  柳冲以为张九龄说广告的问题,货币与报纸不同。
  “柳兄家中可有成套的报纸?从第一版开始到现在?若有,某十倍价钱收。”
  张九龄笑着问柳冲,报纸,一天一版,发行多少天了?一份不缺的话,我翻十倍的价格收。
  “我……许是有吧!为何要卖给你?二十倍也不行,那已经不是报纸的问题了。”
  柳冲想了想,并不确定能否凑齐一套,却舍不得。
  一份又一份,从第一版开始。
  “小易庄子有,记得当初印报纸的时候,他就留出来很多份。”
  姚崇回忆起来一个情况,李家庄子的报纸每一次都先留出来。
  “想来保存得不差吧?再过几年,完整的一套报纸应比自行车还贵。”
  李日知懂了,哪怕一天三钱买报纸,卖上一万天,三万钱而已。
  那是近三十年,一万份报纸,每期皆有,一千缗买不下来。
  已经不是报纸了,是陪伴自己三十载的岁月。
  岁月找不回来,报纸也都扔差不多了,想要,买吧!
  “福钱……”刘幽求说出两个字。
  好几个人一同开口:“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他们说同样的东西,学堂给优秀孩子们的奖励钱,尤其是县学第一,带梅花枝暗纹的钱。
  一钱最少能顶五钱花,还会额外给东西。
  像在庄子里的灼灼小丫头,她掏出来一钱买吃的,买面前这碗馄饨。
  这馄饨馅料好,值得两钱,卖馄饨的会摆出来一大堆小菜给她。
  再去买卤肉,切好了让她打包带回家,留下她的那一钱奖励券。
  这个奖励券的价值在于李家庄子的认可,拿着能够在李家庄子买到更多的东西。
  面值已经无所谓了,李家庄子额外赋予它的购买力才重要。
  毕构觉得喉咙痒痒,赶紧喝口馄饨汤:“老夫记得李家庄子兑换券在有的地方换铜钱,可是要溢价的。”
  “去年河南府就是,今年才正常。”张说认可毕构的话。
  “陛下……”毕构苦着脸跟李隆基说,只说两个字。
  “隆择,腊月二十九了,何必忧愁,易弟即便多印福钱,不也是花用嘛!”
  李隆基终于承认,对,成本一钱六毛,面值一钱,不代表购买力也是一钱。
  自己身为皇帝赏赐的福钱,其他的地方想要,没有!
  别人只能高价收,赏赐是六千缗,印出来的可以是六十万缗。
  毕构更纠结了:“福钱属于商品啊,还是货币?”
  他想弄清楚,商品的话他要收税,货币怎么收?货币印刷按照面值还赔钱呢。
  “是朕掏钱的赏赐。”李隆基强调,你别想收到一分钱的税。
  “陛下圣明,待百姓恩重如山。”毕构眉头皱成个川字。
  “陛下圣明!”其他人一同说。
  “回头还得努力学呀,小易肚子里有更多的好东西。”
  毕构被上了一课,准备找机会问问小易,怎么来计算,收不收税?
  并非必须收到税,而是要弄清楚。
  ……
  百姓们不知道群臣的郁闷,百姓都做了新衣服。
  曾经当货币的绢帛在失去了货币属性时候,只作为商品来流通,价钱随行就市。
  有的更贵了,有的便宜了。
  前几年一匹绢帛五百五十钱,如今一百五十钱。
  与加工过程和所耗工时无关,不是货币,积压多了,少了一种金融属性,价格掉下去。
  等着生产力发展得更好,粮食产量提高,绢帛产量低,价格会超过五百五十钱一匹。
  眼下百姓买来做新衣服,准备过个好年。
  孩子们看到大量的食物和家里人高兴的笑容,自己也开心,似乎飘雪的天如万里无云般晴朗。
  同样兴奋的还有从山上下来的猎犬们,它们跑来跑去,偶尔在雪地上打个滚,吐着舌头围绕主人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