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线铁轨比单线铁轨的运力提升很多倍,调度越科学,运力越大。
  “可惜火车上不能通电话,需要人在
  李隆基带着重要大臣一同欣赏无人机拍摄的影像,往后关中地区的百姓可以吃上廉价的鱼肉。
  海鱼捕不完,海州的地方会汇聚其他地方的百姓干活。
  当地制作饲料用火车运到洛阳、长安,海州建专门的鸡鸭养殖场、猪场,吃鱼下货。
  “三千万缗啊!”毕构知道这一切怎么来的,拿钱砸。
  百万人同时上工,肩挑手抬,有的地方蒸汽机都用上了。
  关键铁路赚到的钱不给他户部,拿出来继续修铁路。
  “我一分钱的技术费都没拿到,我说什么了?”
  李易跟着抱怨,钢铁冶炼、铁轨制作、火车头和车厢打造、铁路调度程序、电话线技术。
  哪个不应该赚一大笔钱?全白拿出来,包括电报机。
  “给火车上放电报机,一列放四个,一个备用,三个同时收发信号,三个人分开。”
  李易想到电报机技术,顺便解决火车上的通信问题。
  他不可能再兑换其他远程通信设备,庄子里有小机器人和对讲机,外面不给。
  大唐的整体发展不是依靠他兑换来实现的,不然他都能兑换出来更好的内燃机火车头。
  兑换没用,大唐的工业体系上不来。
  工匠们学习和掌握技术最珍贵,不然外面的人怎么总想娶大唐公主?大唐公主会带工匠去,当嫁妆。
  金城公主的嫁妆,吐蕃的其他人就眼馋。
  “可会在收发时耽误很多时间?来不及调整?”宋璟负责挑毛病。
  “特殊序号电报码,十几条调度命令与反馈,背下来,到时候用这种。”
  李易给出简化方式,先加一个特殊码,验证用,告诉别的接收的地方这个是给哪列火车的,跟你们没关系。
  接着再打出来的码,对应十几种情况,速度快。
  所以要三组人分开来单独收发,汇总的时候一样才可以,防止有人弄错了。
  如此,铁路线增加火车列次时,半个小时内提前把火车放到旁边的轨道上,等着会车、错车结束。
  “货车让客车?”苏颋想到两种车的优先顺序。
  “之后非特殊情况,采取混合列车方式,客车车厢挂在前面,货车挂在后面。
  百姓往来出行,按照时刻表等车,有的挂客车车厢,有的不挂。
  往来最多的一般是商人,他们要跟着货一起走,走亲戚的相对少。”
  李易不想单独开客车的列次,没那么多人乘车。
  票价高,来回出溜什么?在家呆着干活赚钱不好吗?
  毕构搓搓手:“何时正式通车?”
  “五天之后,其实……等大运河黄河南面段的铁路修完,修北面段的,连到渤海湾。”
  李易突然冒出个想法,以前他不愿意修黄河北面的,就是到天津的。
  “易弟,那边人少。修铁路花钱,摊到百姓身上不值得。”
  李隆基反对,不像这条铁路,路边全是百姓,京兆府、河南府往来一趟,铁路赚钱。
  “可修。”毕构出声支持:“海州冬季冻冰的时候少,更上面的渤海湾出结冰期长。
  渤海湾冬季捕鱼,正好冻上用火车运输,易保存。
  若渤海有战事,火车运到那里,再走海运,速度快过从海州出发。
  契丹、奚族可部分移民到当地,方便朝廷管理,有火车运输物资和兵员。”
  “臣附议!”张九龄先认同。
  “臣等附议!”其他大臣一起表态。
  李易欣慰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唐重臣应该有的思维,别被我给影响到什么事情都找我。
  “可!易弟,那方的路好修?”李隆基想一想,觉得行。
  “平原居多,特别好修。”李易点头,河北就平原多。
  不然外国人过来修那条铁路的速度咋那么快呢?不是技术多么先进,乃路况好。
  屏幕上修铁路的人继续欢呼着,今年他们不用干活了,等过了年,继续去修铁路。
  赚钱多,吃的好,不用自己再买东西吃。
  衣服也发,干活的时候还有人管着安全问题。
  干上两年,攒下钱,再考虑做别的事情。
  趁着休息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子收拾收拾,房子归自己了,之前租房子的钱又给退回来。
  百姓们不清楚朝廷政策背后的事情,只在于自己所能拥有的。
  他们最开始从外面来,租廉价房。
  在本地有房子的人的房子被‘动迁’,就是盖三层楼。
  从渤海来的六万多人,他们必须有房子,人家在原来的地方有房子,你叫人家到这边。
  既然当地的有好处,从‘国外’来的有好处,从大唐各地迁徙来的人还要交房租?
  李易干脆给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了,之前收的租金退回去,他们看看买什么家具。
  家具现在便宜,木头便宜,修路的时候大量的树木被砍伐。
  花一点钱买下来,找工匠给打,有的自己就能做。
  现在木头晾晒呢,干了才好加工。
  像经济条件不好的,之前女子带女儿被嫂子欺负离开到这边的,去衙门开证明。
  拿着证明找工盟和衣盟,工盟负责免费打造家具,材料都可以补贴。
  衣盟给做衣服,就收个料钱,允许无息分期付款。
  带来的孩子一进学堂就拼命学习,好拿奖学金。
  学习有钱拿,不学习就干活赚钱。
  贫家的男孩女孩都很珍惜,学习吃饭、穿衣、笔墨纸砚皆由大唐朝天下基金负责。
  别再抱怨不公平,苍天无眼,朝廷已经给机会了。
  庆祝完,大家去找香,买,不抢寺观的了,回家给陛下和李东主的长生牌位上香。
  早晚各一次,夏天换蚊香。


第两千二百二十四章 人有价值接地气
  “师父,好了,二十天,就可以尝试生宝宝了。”
  小丫头擦汗,她给灼灼小丫头的母亲作输卵管疏通术,之前一直在消炎。
  这样再吃几天药,因为要等待男方的环切恢复,这个时间段正好。
  作手术的时候是她操作,其他的女护士配合。
  实际上李易通过同步系统也在看,顺便给男护士们讲课。
  这个没告诉患者,反正也不可能有人追究他责任。
  偷摸的对患者本身好,少了心理压力。
  等小丫头出来,李易上前摸摸徒弟的脑袋:“有什么收获?”
  “开心,这样同样的病,我都能给作手术,然后生宝宝。
  有的女人因为生不出孩子都自杀了,认为自己遭天弃。
  一些炎症类的情况我正在想办法,看看用什么药熬水去洗,吃什么药,行针是否能成。”
  小丫头高兴,自己帮助了别人。
  她整个家族都是这样,愿意给别人看病,看好了就有成就感。
  遇到没钱的人,就不要钱,甚至打药钱。
  遇到有钱的人则多要钱,赚到钱补贴给没钱的。
  家中富裕的人愿意都给钱,正常你出诊一次十钱,世家一给就是十缗,等治疗好了,再给几十缗。
  她家有女人给看病,这个价格不一样的。
  妇科病,男医者看,有心理障碍,女的给看,就舒服了。
  尤其是生孩子的时候,千斤方里有怎么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方法,有的稳婆能掌握一些。
  她家的女医生带着相关的药物过去准备,大族愿意出多少钱?
  尤其是生产过程中出了意外,她们给抢救过来,生出来个大胖小子。
  得吆喝,家中的下人喊话:“大房添子,赏钱百缗,月例十倍,施粥一月。”
  整个一片地方的百姓都知道,谁家的长房长子生了个儿子。
  再一打听,哦!原来冯氏出手,百缗不多。
  世家大族知道小丫头的家里管自己多要钱,不,人家没要,是自己多给钱。
  这钱转头就补贴给没钱的人,同样的情况,生孩子对方没钱,喝口茶就可以了,用的药都是自己搭进去的。
  他们不在乎,也不认为自己傻。
  人家一家人都是行医的,得练手,就拿寻常的人练手,不给钱,他们无法补贴,怎么练?
  等人家练好了,派到自己家中看病的都是熟手。
  尤其是那个小丫头,家里的宝宝生病哭闹,嗓子都哭哑了。
  一看到小丫头就不那么哭了,还要抱抱。
  小男娃儿别看才四五岁,也知道找漂亮的小姐姐。
  小丫头一边抱着就一边知道情况了,跟家里的人商议开什么方子。
  你说这个值多少钱?小丫头一出手,别人就使劲给钱给东西。
  只是当时小丫头的家人并不开心,他们宁愿冯青黛没有这种逆天的本事,凡人岂敢逆天?
  直到遇见李易,本就逆天生,从来逆天行。
  “东主,还卖烤地瓜不?”小机器人过来。
  “你又吃不了地瓜。”
  “你家那口子问的,不是我。”
  “你现在跟我说话越来越冲了啊!格式化的命令符号是什么来着?”
  “帅气又俊秀的东主,是美丽善良大方端庄的闻恬问你卖烤地瓜不?”
  “卖!回头我兑换一些储存单元,即便云系统,也应该更稳定。”
  “谢谢东主,东主我回了哦!”
  “天冷,尽量轮换着减少个体外出时间。”
  李易挥挥手,小机器人脑袋上闪烁着灯光离去。
  小丫头在旁边掩嘴笑,小机器人太好玩了。
  “带上灼灼,咱们去卖烤地瓜。中午在那边吃饭,价格还是一样。”
  李易知道永穆公主的想法,再宣传一下,将来推广地瓜的时候更顺利。
  大队人马出发,石瞎子他们没来,进山了,年前最后一次狩猎。
  本地的樵夫们跟着他们走,到自己的地方分开,带柴火回来。
  不管怎么用煤,柴火不可缺,煤无法轻松点燃,需要软柴火加硬柴火。
  草、松树枝属于软柴火,放在炉灶的最
  等烧起来后,再放块煤或煤坯,煤坯由煤粉制作,比不上煤块,却便宜,自己去煤矿推或挑,不要钱。
  “李郎,送他们一批指甲刀啊!我看洗煤的人指甲长,煤就在指甲里。”
  永穆公主把玩着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琥珀,这个是渤海那边带回来的。
  那里有露天矿,李易不说位置,别人能看到,就挖一挖,发现是煤,采集起来烧火。
  有琥珀都收集起来,大的值钱。
  “行啊,但咱们送大小不一的剪子,不送指甲刀。”
  李易同意送东西,却不想送指甲刀。
  指甲刀的用途太过单一,一般就是剪指甲和东北方言的倒戕刺,倒戕刺即指头上有逆行翘起的表皮。
  拿手捏着撕,一撕一条皮肉,可疼了,指甲刀剪就不那么疼。
  不过百姓用指甲刀的时候少,不如一套剪子,还能用来干别的活儿。
  “好的呢!”永穆公主认可。
  “顺便给肥皂和甘油,一冬天下来,洗煤就把手给洗出很多口子,脸上也是一样,有水汽蒸腾。”
  李易补充,河南府这边的煤矿多,洗煤的工作不好干。
  他说话接地气,直接落实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正常来说他这个位置,他应该说:在保障优质煤炭供应的同时,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从实际出发、从需求着想、从管理落实,从操作完善、从具体部署。
  他的身份再落一级,到县里,就说:我县在保障煤炭供应的前提下,保障从业人员的生活问题,由小见大、由点及面、由人及产。
  再往下落,他负责洗煤统筹,负责人,说:所辖区域一千六百余从业人员,我们积极组织调配、保障产能生产。
  大队长继续说:我们按照上级领导的知道和要求,采取了一是选好煤、二是选好水、三是选好人、四是选好地、五是选好法,一二三四五的五选法。
  另外我们还有五人一组、四人一锅、三人轮转、二人协同、一人一块的五四三二一方法策略。
  从上到下,每个人说得都对,挑不出毛病。
  李易却不会这么说,赶紧把好处落实下去,比这种套话强一百倍,也不用报纸宣传。


第两千二百二十五章 长线套路得大鱼
  “烤地瓜了啊,卖烤地瓜了啊!一口暖胃、两口暖心、三口暖精神。
  小口慢嚼,如糖似蜜,甜过粳米,糯过江米。
  一文得半斤,手捧赛衣衾。民以果腹事,绵软更如今。”
  李易拿大喇叭吆喝,卖东西就要有卖东西的样子,职业素养。
  一同到此在车中往外张望的毕构等人快跪了,不是因为李易文采有多好,这有什么文采不文采的,吆喝而已。
  他们承认,自己拉不下脸来向李易一样吆喝。
  就这么个穿着军大衣、戴狗皮帽子卖烤地瓜的人,转头便随意当正一品。
  这个反差太大了,你究竟是什么样的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