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不到十岁的小丫头的日常对话,没毛病。
但对于排队买烤地瓜,明年要考科举的学子们来说,恶意就太大了。
咱大唐现在不讲德行了?女孩子就去参加科举。
女的,朝代变了,本不应该去考。
关键还都是孩子,准备先靠童子科,然后考进士科。
如今科举士子的生存环境这么恶劣了吗?朝廷就没人管管?不考虑其他十年寒窗苦读之人的难处了?
以后就是一群不到十岁的女娃娃考童子科、考进士科?
人家考完了回去教书,另一个的帮人看病。
置男人于何地?没考上的男人,是不是应该去死?
永穆公主在旁边捂着嘴笑,她已经不是掩嘴笑了。
“公主,她俩怎么学那么快?我很努力了,有时候背东西,背了好几遍也记不住。”
小兰不开心,两个小妹妹简直不讲道理。
“咋呼啥?”李易对小兰说,他不烤地瓜了,让别人管,他自己拿一个大的过来分着吃。
“别人聪明我就笨,不高兴、不开心。”小兰嘟嘴儿。
“小兰你脸咋那么大呢?你好意思说别人?闻恬身边换过多少人你不清楚?怎么就你留下了?”
李易一顿鄙视,嘲讽小兰。
小兰听了偏偏开心:“她们想跟我玩手段算计,哼!她们想靠公……攻心之计上位。
我是报恩,不一样的,我能让她们呆久了?
有人偷东西吃,这个其实没问题,我也偷。我偷之前跟……嗯!小娘说好的,我想吃肉。
她们偷的时候不打招呼,你是偷吃,还是瞒主?”
小兰努力地组织着语言说她那个时候的情况,她偷东西告诉永穆公主,别人把永穆公主当傻子。
所以她就想办法把那样的人给弄下去,东西少的时候,她跟永穆公主像姐妹一样,她都是吃最差的食物。
到现在就不同了,她也吃跟永穆公主吃得差不多的东西,两个人能在一起生活,一些习惯是同样的。
这边的两个美少女冲击着别人,另一边悲田坊的人捧着烤地瓜吃,有的人不允许吃,胃肠道本就不好,再吃就得住院。
石瞎子等人也吃,他们的身体好,狗狗更没问题。
一个烤地瓜放凉了,给狗狗吃,狗狗一舔就眯眼睛,怎么感觉比骨头还香呢?
然后李易等人发现,有钱人多,上来就要一堆考地瓜。
人家就看地瓜的品相,选一选,结账。
李易笑着看,有的地瓜不好,不是沙瓤的,而是水瓤的,他能看出来。
结果那些有钱人,一副自己很懂的样子,买了。
“李郎,他们是不是傻?不好的地瓜他们也买一大堆,身边还有美女,就不怕被瞧不起?”
永穆公主在挑地瓜,给孩子们吃。
最好的烤地瓜是外面的皮干瘪,需要剥下去,里面的一层是半厘米相对干硬的,再里面的是带汁的瓤。
不同的人又不同的口味理解,李易最还吃的就是那个相对干硬的,再里面的就太甜了,而且口感过软。
就跟吃煮玉米一样,他那个时候。
不少人爱吃嫩的,他家里以前种玉米,不吃嫩的,吃那种用一搓能搓下来一排的那种硬粒的。
嫩的他觉得软囊囊的,口感不好,但味道好。
他吃玉米最后是煮完放微波炉地再加热,然后那个玉米他一个粒一个粒当下酒菜吃。
他没少给他要卖器械县城、乡镇的学校孩子们买青玉米吃。
甚至还专门在一些个乡镇里建养猪场,不追求养猪场的利润,都给孩子们做饭菜吃了。
能够打通医疗体系关系的人,打通地方乡镇真的太容易了。
当地的孩子们也是爱吃硬的,因为可以多吃一会儿,就这么简单。
而李易在地方赚钱,这个乡镇的什么养殖场,是他需要拉关系的什么委的人的家乡。
直接给钱是缺心眼,他为了卖医疗器械,赚几十上百倍的利润时,他给别人进行故乡投资。
这个别人挑不出毛病,真的花钱养猪、养鸡,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养出来东西又给当地的中小学生午饭提供健康食品,带企业福利补贴的。
所以李易坦然,他从未坏过孩子。
他对地方教育支持的程度,让地方为他写‘万民书’。法院都不敢判。
没被法院判的时候,地方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具多、体育器材不缺。
法院遇到这种情况也哆嗦,抓人?判刑,然后地方就没有了之前的那些福利。
关键李易也不叛党不叛国,找什么理由抓他?关键是抓完了之后如何收尾,挺费劲的。
谁要对他不满,想教他做人,他会提前得到消息,给对方好处。
对方若是拿了好处,还说他不会做人,他就给对方的上司更多的好处,让对方知道谁不会做人。
“东主,东主,你过来一下。”
一个小机器人跑过来了,要跟李易说悄悄话。
李易根本不解释,直接推着小机器人离开。
“有发现两个目标,很烦琐,对方布局太深。”小机器人跟李易汇报。
“差在哪里?”李易想找屏幕看。
“主谋与帮凶,有的帮凶会打着其不应该拥有的旗号的家族行事。”小机器人回答。
“就是说对方的布局很深,连带着一些世家大族成员参与其中,却不知道问题所在?”
“是滴!因为那个宗教太厉害了。等你回去后我给你讲。”小机器人说。
第两千二百一十六章 循循善诱莫跋扈
“李东主,我……能问一下吗?”
一个百姓尝一口地瓜便不吃了,准备拿回家,他一脸小心翼翼的模样。
“问!”李易不像对宰辅,宰辅要这么说,他就回:不能!
“地瓜好吃,以后像胡萝卜和圆葱给我们种不?”百姓看上去十分紧张。
“从海外带回来的种子,等种子数量多后,给你们种。”李易颔首。
“太好了,李东主,地瓜一亩能出多少?”百姓又问产量。
“哎!”李易叹气:“眼下技术不够好,一亩也就产个二十来石。”
‘噗!’烤地瓜掉到地上。
“多少?”好几个人一同问,想知道自己方才有没有听错。
他们吃烤地瓜觉得能当饭,一亩二十石?那是几千斤?怎么可以这么多?
“放心,我们正在努力培养,说不定以后可以有亩产四十石的地瓜。”
李易一脸真诚之色保证,我们在拼,为了大家吃饱饭。
“什么时候能种?李东主,我买种子,一缗钱买的种子能种一亩不?”
“李东主,我家地好,你叫人种出种子,给我留一点就行。”
“东主,我拿我家一半的地换种子。”
“东主,我有个闺女。”
“你哪有闺女?刚生的不是儿子吗?”
“再生一个就是闺女,你信不信?”
百姓们纷纷出声,要种地瓜。
十钱一斤,一买一大堆的人都呼吸急促了,一亩地种出来两千多斤,烤了卖就是两万多钱。
若选好的地,施肥,找人仔细看顾,说不定能一亩地能赚三四万钱。
种的哪里是地瓜?分明是金瓜。
李易微笑听着,他达到目的了,给百姓种子种,百姓会怀疑,让百姓自己求种子,推广起来非常容易。
即便等种完,发现一斤卖不上十钱,也算大量的粮食。
人吃不完,不好保存又不好卖,则用来喂牲口。
其实粉条作坊收就行,制作出大量的地瓜粉条、地瓜淀粉。
“大家别吵,你李东主,你说句话。”
有人见一群人说来说去的没什么用,大声吆喝。
周围安静下来,等李易出声。
李易拿过喇叭:“明年开始,在部分好的地上种红薯,除品相不好的小地瓜,其他的一律由朝廷收购作为到大唐其他地方种植的种子。
咱们河南府就是其中一个种子生产基地,过了年报纸上会写,选哪一片地种植,单独找用有地契的人谈。”
李易说出安排,明年还是弄种子,能吃的少。
相信百姓们明白,不能把种子给吃了。
“好,李东主地瓜……一年能种几茬?”刚才的百姓又喊。
李易:“……”
你能不能不这么断句?什么叫李东主地瓜?你才是地瓜呢!你个瓜娃子!
“跟其他作物差不多,北面一茬,南边两茬。”
李易暗自骂完,还是得回答。
“李东主地瓜……一亩地需要多少种子?”此人继续问。
李易深吸口气:“咱们的亩一般用三十八到四十斤种子,一亩五百四十平方米,一斤六百四十克。”
李易边说边计算,一亩地用地瓜秧苗来种,大概三十公斤,即六十斤,五百克一斤的斤。
大唐亩小斤大,折算一下,三十八斤,六百四十克一斤的斤。
李易查资料,自己得换算,不然会浪费,坑农。
百姓信任李家庄子,种子多了,百姓自己吃的就少。
还有矿肥用多了,对土地则造成损害。
资料上写一亩地施磷肥二百斤,直接照抄。
结果在大量用量超出来零点五八倍,相当于一亩地用了三百一十多斤的磷肥。
不但钱多花了,效果还打了折扣。
“李东主地瓜……那个要勤浇水不?”这个人还有问题。
李易已经平静了:“浇多少水要看地里缺多少水,下雨水多还要往外排,报纸上会写。”
“报纸上能写?早知道我就不问了。”
问的人后悔了,似乎多说话对他是种损失,言多必失就是这个意思。
李易瞥他一眼,考虑着要不要叫无人机盯上,然后自己晚上去打他的闷棍,先套麻袋。
说着话,地瓜又烤熟一大批,不像正常卖的时候随卖随补。
这里的烤地瓜一次卖一炉,尽量选择大小相同的,一起熟。
“我买一千斤。”有人过来,扔出一摞钱,往钱盒子里扔,结果小风吹雪飘落的时候把兑换券给吹落到地上。
周围安静了,大家一起瞅他。
他哆嗦了,因为有人把弓拉起来指向他,搭好箭的弓。
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思,旁边至少二十条守山犬伏低前身,不出声,眼睛盯住。
“好!”李易说着上前,把飘落的兑换券捡起来,在衣服上擦擦雪揣兜里。
后面有人拿来新的白大褂给他换了,又用医用酒精给他洗洗手。
“我……我……”此人反应慢了,他想捡,一害怕就没跟上速度。
李易拿起一个地瓜,用称一打:“正好一千斤,你过来看看够不够?”
“够,不用看称我就知道,都多了。李东主那打称的手好,高抬了。谢谢李东主。”
这个人猛点头,没毛病,多给了。
因为收钱的是永穆公主,把钱扔地上叫永穆公主捡?要不要扔根骨头给陛下吃?
“给,包好了!”李易拿毛边纸一包,递过去。
对方接过,低头往回走,估计是身体热,把雪融化了,腿的位置就有水出现。
跟他来的人互相看看,也跟着离开。
“去个人跟他说一声,带上几个烤地瓜,一人怎么也得吃一个。”永穆公主吩咐。
对方估计是习惯了,有钱,扔钱、加塞,结果忘了面对的是谁。
要是不说一下,那人估计过上几天就埋了,自己能把自己吓死。
李易继续称地瓜:“正好半斤!”
“谢谢东主哥哥,我以后会努力学习。”
用进步奖兑换券的孩子接过两斤多的地瓜向李易保证。
他说着看旁边坐在那里夏夭华,点下头,转身小跑着离开。
他穿的衣服不差,证明家里经济条件好,考试进步了给奖励,结果又被奖励一次。
他不好意思,自己的是进步奖,别人的上面不止有诗句,还有梅花暗纹。
都是一钱的兑换券,一比就知道差距。
第两千二百一十七章 宽严相济养育恩
中午到来,雪还是那么大。
李家庄子的饭菜送至,一顶顶棚子搭起,百姓在棚子下面吃饭。
李易请客,百姓们一点都不客气,笑呵呵地拿起旁边的餐盘去打饭菜。
“这个红烧肉焖油豆腐好吃,一看就知道是王三婶婶做的,别人喜欢撒香菜和葱花,王三婶婶撒青蒜。”
青黛小丫头向灼灼小丫头介绍,她观察的仔细。
“有什么区别?”灼灼小丫头不清楚放青蒜和葱花香菜有什么不同。
“别人的葱花香菜是后放,看着好,王三婶婶的青蒜先放,中和油腻和豆腥。
青蒜耐煮,葱花香菜有的人吃了会过敏,青蒜过敏的相对少。
最主要的是看谁吃,师娘就爱吃放青蒜的,你吃的时候别吃青蒜。
走,去盛锅包肉,肉片薄,挂糊也少,酸甜可口……”
“这个是什么菜?看上去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