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跟豆卢贵妃见不到新的孩子,王皇后进冷宫。
矗立在洛阳的天枢被推倒,没有烈士陵园与新天枢。
就连身边的永穆公主想吃个烤地瓜都吃不到,更不用说番茄和烤土豆片了。
“哦,蝴蝶应该没了,下一代变成了蛹,我知道。”永穆公主居然跟上了节奏。
她不怎么喜欢漂亮的蝴蝶,她喜欢豆天蛾,因为有豆虫吃。
小兰给两个人倒酒:“估计这次抄家可以抄出很多钱,哪个大家族的人?”
她开始惦记抄家,必须的,对方说的话就是大不敬。
有证据,录下来了。
“不去瞎猜,以免影响判断,他出来就跟上他,小洛南村可没有地道。”
李易觉得对方最大的失败就是跑到小洛南村接头,你换个地方,别让季依正露面,才稳妥。
“李郎我知道,上次罗恩说的修路的事情,后面的都不行,原来从那时你就知道了。”
永穆公主想起来之前罗恩出主意的情况,而且已经在施工操作。
小兰皱下眉头:“就为了配合他,咱们白花钱?倒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先挖个坑灌水,用来泡竹子,其他的……”
李易把后续的安排说给二人听,你俩当我傻?我会在罗恩身上交智商税?
永穆公主大眼睛眨呀眨:“原来背后还有这么多的算计,李郎,你太不容易了,那这个铺石头的好用吗?”
“好用,铺风化石,但必须加上钾长石,不然风化石越压越碎,需要支撑,之后补风化石即可。
钾长石的种类有很多,有的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有的化肥能用,有的烧玻璃,有的制作釉,搪瓷里就有。
统称钾长石,细分就多了,看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比例,才好定下应用选料。
比如说含二氧化硅多的,同时又含氧化铝多的,那么……”
李易耐心地讲解化学、物理,处理材料的手段就包含了。
永穆公主和小兰其实听不懂,但就是爱听,比听诗赋还过瘾。
诗赋的话,如果愿意,可以随便找人作。
此刻听到的知识,找别人的话别人不会。
一般情况下,人都喜欢听科普知识讲座。
包括毕构,他就爱听李易讲经济学。
而李隆基,听什么都行,听易弟讲美食都能增加食欲。
张九龄更多的方面想听修路的技巧,苏颋选择战略布局。
宋璟认为地方教育才是根基,当然,有海外来朝的人安排,他想叫李易先说。
李易带两个人看直播一边讲,讲着讲着,永穆公主和小兰就困了。
等又喝两杯啤酒,二人被李易抱到旁边房间的床上睡去。
“等过年的,过了年的就那啥,要先订婚不?”
李易嘟囔着,自己回来继续看直播喝啤酒吃串儿。
直播中的季依正瞧着跟谁都能谈得来的样子,长袖善舞般。
李易看着,想起了曾经的自己,眼前的季依正,其实比不上自己。
季依正只是跟其他的书生说一些文学方面的事情,然后拉近关系。
李易知道自己跟人接触的时候可不仅仅是谈文学,要看对方喜欢什么。
他会跟一些高位的女人谈化妆、品牌、美甲、服饰搭配、瘦身、健身美食、男人、孩子教育……
跟一些男人谈游艇、直升机驾驶、车辆飘移、股票、投资理念、别墅装修、女人、孩子教育……
他甚至会扔色子、扑克牌作弊、近景魔术表演、黄梅戏、京剧、二人转、单口相声、脱口秀……
目的就是让别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觉得找到了知己,其实他一点不快乐。
屏幕上的季依正,他绝对对方也不快乐。
不过他不怜悯,因为他也接触过一些人,让他提供一些情报什么的,他都委婉地拒绝了。
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行贿、赚钱,属于国家内部问题。出卖国家利益,是另一个问题,无论大小。
故此,季依正在他眼中只是可怜,却不怜悯和原谅。
现在你季依正都可以选择,直接到李家庄子说明情况,我李易保你。
我不可能主动找你说这个,我知道你会不会一转头把我给卖了?
“明天报纸上写一下,就说有损害皇室和李家庄子者,被人利用,主动投案,免去一切刑罚。
借口就是,值此河南府发展之际,肃清坑害百姓,顽固不化之流毒。
先举几个小例子,以免被人察觉到有针对性。我这也算是团结所能团结的力量了。”
李易到现在都想着给季依正一次机会,你是被利用的,投诚吧、自首吧!
你有家人在,还想着转移走,天下之大,却没有你可逃之地。
你知道你犯了多大的事儿吗?我盯上你了,你往哪跑?
李易说着向着,拿起片油炸土豆片,嘎吱嘎吱嚼着。
……
翌日早起,玉真公主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过来吃早餐,说是要带鹿鞭羹回去。
女护士告诉她,全羊汤其实更好,里面再加几个卤的鹌鹑蛋,那个鹿鞭的后续其实作用不大。
吃完容易又出问题,然后更虚。
要是觉得行,就再加一些肉苁蓉,放姜片,配合小咸菜能多吃。
玉真公主从善如流,护士首先就得是太医署里的顶尖太医,年轻的,之后又跟李易学另一套理论和操作。
这要是还出问题,就是有问题了。
第两千一百九十八章 货运重启新技术
“好吃,今天的回头居然又是牛肉馅的,子仪说了,干活的人应该补充更多的蛋白质。
从渤海来的人已经陆续到达,告诉沿海,抓紧时间捕鱼。
越大的鱼越好,内脏、骨头、鱼头自己不吃,做成食料。
鱼肉快些运过来,到时候放一点点盐,制作煎鱼肉给干活的人吃。”
吃早餐的时候李易用筷子在粥碗中搅和,他在粥里又兑了开水。
郭子仪他们回来的路上看到修路的人辛苦,跟李易说。
李易派人送去一批鸡鸭和蛋,河南府的家禽价格就自然上浮了两个百分点。
再供应几天,河南府百姓吃肉会贵上一截。
这等供需关系转变带来的物价上涨,李易压不下来。
家禽有养殖周期,近海的鱼暂时捕不绝。
海州的岸边有许多等着捕鱼赚钱的人,他们负责清理鱼的内脏和骨头。
愿意投资的大家族的人在那里用水泥压光面做成海产处理平台。
鱼船的鱼到了,他们买下鱼,再雇佣百姓处理,给工钱。
工件基本上固定,大家族们互相之间可以联合,但无法形成垄断。
有大唐朝天下基金在,基金的工作平台最到,把价格定好。
同时长年招工,世家大族们只得把雇佣的工钱提一点,高过基金。
朝天下基金给的劳动福利,他们一样给。
永穆公主在旁吃馄饨,捞起个馄饨吹气:“听他们说,前几年的洛阳百姓冬天吃不上许多肉。现在他们只是想攒钱。”
“攒钱好,目前大唐的经济发展不追求速度,只在乎民生基础。等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打好,再考虑以通货膨胀推动发展的事情。”
李易简单讲,赤字消费的手段,钱都流通起来,用在各方面,发展速度就快。
生产技术跟不上,通货膨胀便出现,以此倒逼生产技术转化生产力,并研究新的技术。
大唐此刻不行,一旦如此操作,其他地方的百姓没活路了。
“嗯嗯!听李郎的。”永穆公主点点头,张嘴吃馄饨,不那么烫了。
“小兰呢?”李易扭头看看,刚才他以为小兰去打饭,怎么还没回来?
永穆公主咽下馄饨:“去城里的闻恬兰香阁了,看看在阁中能否打一口压力井,井水做冷面,凉爽。”
“哦!”李易低头吃饭。
他知道永穆公主和小兰猜出来那个什么九郎说话中的意思,有人要挖地道。
明暗一体,季依正又去酱香阁,过个路就是闻恬兰香阁。
小兰显然带人过去地听,弄个大缸,倒扣着埋在地里,缸地弄个小孔听动静。
李易摇摇头,他挺佩服对方的,大唐最不能碰的两个女人,对方都在针对。
……
一晃的工夫,两天时间流逝。
从渤海带来的人全部抵达庄子,先到的人跟后到的人说庄子里的情况。
告诉他们吃饭的时候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别一下子盛太多。
要是吃不完,得留着餐盘等下一顿继续吃,味道就不好了。
上厕所有固定的地点,不是随便哪里都能解决。
男的最好把头发剔掉,以后再长,女的洗长头发需要洗好几遍,虱子虮子都能给洗下来。
后到的人少走不少弯路,吃饭的时候多次打饭菜,在浴池泡澡。
允许他们在池子里打肥皂、搓泥,反正洗完一次都得重新换水。
唯一纠结的是肥皂,庄户告诉多打肥皂,他们偏偏舍不得。
肥皂在渤海是好东西,值钱。
晚上时,李易吃海鱼,货运终于恢复,这几天长安肉价都贵了。
“小易,年前铁轨能铺完?”
毕构在吃清蒸大黄鱼,纯野生的,他眉宇间有一丝愁色。
几天的工夫,没有渤海的海鲜补充,京兆府跟河南府的肉类全涨价。
百姓已经习惯吃肉,省下许多粮食储备和运往其他地方。
突然没有海鱼供应,大家只好吃别的肉。
等第二条铁轨铺好,一天能增加好几列车次,路途上来回搬道岔,错开列车即可。
李易笃定道:“能,保证能,到时每天至少八列火车往来其间。
等过正月十五,干活的人再去运河一线铺铁轨。
沿岸的百姓也从修路基转成铺轨的人,增加收入。”
“还过什么上元节,初五就去。花那么多的钱,不就是为了抢时间?”
毕构嫌别人休息的时间太长,鱼都不香了。
“得加钱,初六到初十把别人赶去干活,加两倍的工钱。”
李易考虑过年时候在岗人员工资三倍的问题。
“一倍,本就不少了,一倍,他们愿意去。”毕构拒绝给太高的工钱。
“过年给你们的福利可不是一倍,何况这钱不归你户部管。”
李易提醒对方,逢年过节,李家庄子给你们多少东西?
“两倍就两倍,反正十天而已。提前十天通车,十天的经济增幅值回多给的钱。”
毕构怕福利减少,再一想,火车的赚钱速度快。
光是每天运鱼,赚的钱就哗啦哗啦的。
反正炼钢的技术不花钱、火车的制造技术不花钱,对,凡是涉及到技术的问题都省钱。
如是想,毕构看李易比看清蒸野生大黄鱼顺眼:“小易,最近又琢磨出来什么好东西?”
“吃饭加速器。”李易看毕构不吃饭,非要找自己说话,给出答案。
“怎么个加速法?”毕构觉得似乎哪里不对。
“弄个管子插嘴里,把大黄鱼缴碎了往里灌。”李易告诉毕构。
“大胆,你敢戏弄老夫,老夫堂堂宰辅,治你个大不敬之罪。”毕构愤怒。
“我现在正一品,大唐填鸭总教头。”李易又变成正一品了。
“你说老夫是鸭子?老夫去找陛下。”
毕构看在不远处吃饭的李隆基,你不说说他?
“真是填鸭,鸭子自己吃东西慢,可以采取人工加料的方式。
鹅也是,然后对鸭子和鹅身体不好,生长速度却快。
耗费的粮食多一些,但很快可以长出足够的斤数。”
李易说起填鸭技术,这么获得的鸭子速度快,快很多倍。
消耗粮食多,看出肉周期和肉的价格,换算一下就知道划算与否。
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 新术禁用主副食
“真是技术?”毕构发现自己误会了,不,小易故意的,没有误会。
“就是味道比不上散养的,尤其是鸭子,填鸭后肥,没有在河边、池塘里养的鲜。”
李易倒是不觉得残忍,有人缺油水,爱吃肥肉。
以前的烤鸭被人接受,就是因为肥,后来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发现烤鸭吃着腻。
大唐的百姓能接受,修路的人,半只散养大熏鸡三斤多重,一个人啃完,还能吃两大碗饭、喝一大碗汤。
像之前在码头上干活的……叫……哦!王小四和李大牛,那个王小四一只烤鸡不够吃。
想到人,李易顺口问:“李大牛两个人跟来没?我记得当初说给他俩安排事情。”
站在后面的宋德连忙上前一步:“在庄子的码头管事,东主你当初说给安排事情,李大牛说到时候他和王小四都娶媳妇儿,就好好过日子。
你当时呵斥李大牛,说以后别说这种话,人得向前看,要说天下只有一个大唐的时候才安心。”
“对!他俩的姓名和体形反差过大,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