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对将士有太大权力的宋璟说起战争时候的事情。
  他们说寺观如何,众人却听出来他的意思。
  国若破,像后突厥打进来,长安和洛阳的寺观可以不被抢?
  李易反倒是笑容满面,他不在乎别人出不出钱。
  闯王打进京城的时候,京城里哭穷说没钱的人被抄家,资料上记载,七千多万两白银。
  那些哭穷的就以为别人要稳定他们,却不想想闯王许诺给将士们的好处拿什么来发。
  至于现在的二十万缗,算你多的五十万缗,五亿钱,钱的购买里再大,一钱抵五元钱。
  二十五个亿,多吗?
  没见过一捐上千万的?许愿池捞硬币,一天可以捞多少?
  “诸位何须如此,别人能赚钱是别人的本事,我从他们手里拿一半,是我的能耐。
  同样的钱我并非赚不到,就是怕民间没钱,割韭菜得留根,才能一茬接一茬。
  哎呀!怎么花呢?老毕你看我作甚?说好的税给你,一半的东西给我。”
  李易说着说着笑容渐渐没了,把面前的账簿拿起来搂在怀中。
  毕构被气笑了:“账册难道是钱?这下你有钱了,比朝廷的钱还多。”
  “我前几天刚下了令,支援前线二十万将士们的辎重,他们有马,不光人吃,马也嚼。”
  李易翻账,有那么算的吗?
  “还是小易有钱,寺观比起李家庄子差远了。”
  同样被喊来看的姚崇夸赞李易,一个寺二十万缗,不够支撑现在二十万将士打仗。
  所有的加起来,那才过瘾,最好把长安的带上。
  “刚柔只拿一半,还剩一半。”张九龄提醒。
  “不能再抢。”李易放下账册摆摆手:“长安的不可以动,洛阳拿一半,有钱的话,以后印书叫他们掏钱买。”
  “对,不能白给了。”宋璟支持李易,即便钱不是他掏。
  李隆基始终听着,听李易一说,心情好上许多:“易弟,抄出来……你赚到的钱,怎么花?”
  “扩大工厂规模,多找人手干活,明年这个时候让大唐百姓全用上火柴。”
  李易考虑投资实业,修路的钱够用,已经计提了。
  “够用?为兄手上……”李隆基不知道工厂需要花多少钱,他钱多。
  他自己的钱多他高兴,寺观的钱多他看着眼热。
  李易摇摇头:“用不完,剩下的钱,拿出一大半送到鄂州等州府,叫派去的庄户们照着花。”
  李易提到另一个地方,洞庭湖一大片。
  庄户派出去一堆,在当地收地、找人干活、养殖。
  投资到哪里,哪里的百姓生活状况就好。
  要是一大堆投资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百姓生活不见改变,说明投资失败。
  如果百姓不但未赚到钱,反而因环境污染生病,说明投资……
  “他们的钱留着干什么用?”苏颋想到个问题。
  寺观的僧道攒下很多钱,他们难道喜欢看着值钱的东西,还有兑换券?
  李易给出答案:“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兵灾,当兵打来之前,提前跑路,带上东西。
  账册中有粮食,自然灾害时,他们施粥,同时再买粮。
  不施粥,怕快要饿死的百姓抢,拿出来一部分,百姓会拥护。”
  “现在呢?分给你一半,他们还敢留下另一半?咱们知道他们有多少钱了。”
  苏颋跟着又问,以前没人查,以为寺庙中的钱财不多。
  如今即便有二十万缗的寺,分李易十万缗,剩十万缗。
  李易想想,不确定道:“应该能给佛上金装,或到其他的地方买地修建寺观。”
  “唉!”苏颋叹气。
  “写到报纸上,叫百姓知道。”李易随意般地说一句。
  “百姓会抢?”张九龄想到先前百姓抢东西的情况。
  “派人保护,不准抢,抢别人的东西犯法。”
  李易义正词严道,之前抢他可没说这话。
  李隆基指头在账本上点点:“许多钱财和东西,其实是赏赐给他们的。”
  他提供一个对方的资金来源,皇帝给,有的皇帝看佛教好,给佛教,有的皇帝认为道教不错,给道教。
  反正总归有一个不错的,利用他们的宣传治理天下。
  包括儒教,同样赏赐。
  “报纸上若写,河南府和京兆府的寺观要施粥了。”
  姚崇考虑到别人的应对,京兆府的跑不了。
  河南府的多,百姓会认为京兆府的少?
  李易点点头:“差不多,东西先都拿过来,我挑一挑,分一半的话……剩下不值钱的还他们,
  珍珠、珊瑚、玉石、金刚石、玳瑁、绸缎,天珠我也不要。
  金银铜钱这三样,折算成兑换券给他们,不叫他们吃亏。”
  “装几箱子给他们?”毕构想到兑换券的数量。
  “不,印大面值的,一千缗一张,方便携带。”李易摇头,他帮僧道们着想。


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 浩劫将至可焚宫
  听完李易说的话,众人觉得有道理,却又发现似乎哪里不对。
  李易继续翻账簿,好,这个好,这个什么佛光寺,里面有四十二万缗的东西。
  在哪地方?紫薇城中,武则天修的,怪不得呢。
  这个,同德寺,三十九万缗,同样在紫薇城中,皇城大内哦!
  这个钱有点少,大内的寺会穷?武则天真抠门。
  李易一个一个看,凡是紫薇城内的,一旦没超过四十万缗,他便一脸嫌弃的模样。
  “小易,你为何不印一万缗一张的兑换券?更方便携带。”
  毕构反应过来,一千缗一张的兑换券怎么花?
  别人一看还以为是假的,谁见过一千缗的兑换券?
  “有的东西加起来没有一万缗,不然你以为我不印?
  我明白你的意思,大宗交易可以花,一船船买粮食,凑够一千缗的数量,给一张。
  对方高高兴兴地揣起来,把粮食给寺观,这不就行了?”
  李易轻描淡写地说着,把有钱的寺观。
  毕构一副你骗老夫的样子:“真有人收?”
  “有,我就收,我不但收钱,我还送他们东西。”李易认真道。
  “易弟你欲送他们何物?”李隆基想知道。
  “煤油灯,一个寺观送两个,加上暖水瓶,京兆府的一同送。
  送的时候与他们说,前方的将士们没有办法用这些东西,太贵。
  但他们有,希望他们诵经布道场为关边浴血厮杀的将士们祈福。
  顺便问问京兆府的寺观,愿意把东西换成方便携带的大面值兑换券不?”
  李易还是方才的表情,好似确实为僧道着想。
  李隆基:“……”
  “易弟,你是逼他们掏钱买庄子上的奢侈品?”他明白了。
  什么就送啊,将士们浴血厮杀没有,给僧道?
  僧道又不缺心眼,跟明着要求他们有何区别。
  李易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是,我从不逼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有盏煤油灯,晚上看书的时候对眼睛好。”
  “老夫以为可。”姚崇支持:“李家庄子的护院有眼睛在与敌人厮杀时瞎了,能为他们祈福的僧道眼睛得保护好。”
  姚崇说时一脸慈祥的表情,就是声音听着像外面的天气,有点冷。
  “等嵩山那边的送过来,一起算,账簿我拿回去,放在家中高兴。”李易准备把账册带走。
  “别,小易,这就是你庄子,老夫想多看看。”
  毕构阻拦,大家还没‘开心’够呢。
  “也罢,若不舒服记得吸氧,天冷了,对心血管不好。”
  李易就怕他们生气,才想拿走,既然要留就留,派人多照看下。
  说完他走了,跟永穆公主分享这个好消息,永穆公主不怕气。
  ……
  李易说干就干,回去叫报纸印刷作坊印出来洛阳的寺观财产,同时派人给他们送煤油灯、暖水瓶,一个寺观一种给俩儿。
  “卖报,卖报啦!”
  “灞水李家庄子李东主赠送寺观煤油灯与暖水瓶为边关将士祈福。”
  “洛阳宫寺观财产以初步核对完毕,李东主讲拿走一半。”
  再一次的早晨,报童吆喝着卖报纸、送报纸。
  叶法善拿到一份,厚厚的,价钱便宜,他打开看。
  不等他看完,旁边看速度快的司马承祯长叹一声:“完喽!钱财露出来,李易所图便不是一半。”
  同样看得快的善无畏跟着说:“京兆府的也不好办,需问问李易,究竟想卖多少东西。”
  叶法善听了不出声,自己看,看过:“浩劫,当初应该捐上一两万缗给边关将士。”
  他又看一遍;“不止京兆府、河南府,等吧,等他们买完煤油灯与暖水瓶,小易会陆续送到大唐各地的寺观。”
  “别处的把钱财藏起来呢?”司马承祯问,问完他摇头:“命比钱重要。”
  他瞬间想通,谁不出钱谁被盯上,但凡出一丝差错……
  有几个寺观敢保证自己的僧人和道士不犯错?错与大小无关。
  果然浩劫,对佛道两教的浩劫。
  “钱财而已,道统又不失,本就应该化缘吃饭。”
  善无畏看得开,他皇室出身,当过皇帝,又把位置让出来。
  钱财方面他最放得下,只要不杀人,不烧书,钱没了化缘一样吃饭。
  他没少化缘,后来渐渐成名,才有专门的供奉,偶尔他还是要去化个缘。
  叶法善颔首:“一心向道者当知,这就是道,应有所悟。”
  “福生无量天尊!”司马承祯说完开始嘟嘟囔囔,颂经,没啥可说的。
  外面的百姓看完报纸,一个个愣了,寺观里有那么多的钱?
  “那天我们进去,没有看见,就是一些桌子、香、香油。”
  “有的,有一点钱,功德箱中,都和其他东西给悲田坊了。”
  “太少了,跟这比起来九牛一……”
  “毛。”
  “对,毛啊!”
  “他们藏起来了,看到没,哼!有钱!”
  “李东主可以拿到一半呢。”
  “李东主拿多少,最后都会给咱们百姓用,剩下的一半怎么说?”
  “抢,再去抢一次。”
  “抢不了了,我过来的时候十六卫的人护住一个寺,其他的保证全有。”
  “李东主竟然还给他们送东西,李东主怎么想的。”
  “给将士们祈福。”
  “用他们祈福?我要去烈士陵园看看。”
  “明天去呗!今天活计没做完,明天跟你一起去。”
  “行,正好我也要干活,不干活没饭吃。”
  百姓们议论纷纷,愤怒、不解,继续工作。
  不管是河南府的僧人和道士,还是京兆府的,他们此刻傻眼。
  他们比百姓聪明,李易要作甚?赶尽杀绝?
  京兆府的认为冤枉,跟我们没关系,看,我们还干活呢。
  他们纷纷找‘大能’,问应对之策,结果真人、高僧纷纷闭关。
  读书人看完报纸,心中不是滋味,钱好多,报纸的内容已点明,将士拼命杀敌,而……
  很快读书人又快乐地期待起来,报纸上写清楚,叫他们买煤油灯和暖水瓶,很贵的。
  不知道自行车是否适合僧人与道士骑?他们有了自行车,出行方便。


第两千一百六十九章 收你钱财为你好
  “叫僧道买煤油灯和暖水瓶?好,买了能用,我家中有,方便。”
  余怀德在一个茶馆里喝茶,茶水不好喝,没有李家庄子的好。
  他却愿意在外面溜达,一群人一起转悠,看能投资什么行业。
  或者先了解情况,等李易那里找去开合作会,让出钱立即出钱。
  “那位后生,哪里说叫买东西。”
  一喝茶水的老者戴个花镜看报纸,从头看到尾,没看到余怀德说的话。
  “老丈也看报?”余怀德好奇。
  “读过几天书,后来家中遇事,便不上学,唉!过去了,都过去了。”
  老头摇摇头,似乎不愿意回忆过往。
  余怀德点下头:“报纸上在暗示,跟明示差不多,一边提边关将士,一边送东西给寺观,寺观钱财那么多,何必送?”
  “竟是这般?”老头恍然。
  “李东主好人,帮僧人和道士们免灾。
  不然即使报纸上不写寺观中有多少钱财,总归有人会传出去。
  那时有强人,或许动起长安、洛阳的寺观不易,其他地方的当被惦记。
  买了东西,谁抢去暖瓶可自己用,煤油灯没有油,要之无用。”
  另一个老者在旁出声,从别的角度分析。
  “有道理。”余怀德懂得破财消灾,生活教会他的,比如在李家庄子。
  冯掌柜放下茶碗:“他们买一部分,晚上照亮寺观,别人不晓得他们有多少钱。”
  “别人打进去翻找,就知道了。”又有一茶客问。
  “换成兑换券,好藏。”宋掌柜笑着说。
  好几个人看向他的衣服,似乎想看透,里面揣多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