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养猪的多了,粪水直排河里不行,洛阳的水系很重要。
  喝水可以烧开了,洗衣服和洗澡、游泳,不能烧开了再用。
  日照正中,李易洗个澡,换身白大褂先去看万昭远。
  万昭远的媳妇儿正给丈夫用水擦身子其他的地方,那条腿不能动。
  万昭远看到李易,露出尴尬的神色:“李东主来了啊!”
  “刚上完钢板,不可有让肌肉紧张的行为,以免影响恢复。”
  李易看一眼,擦个身子而已,你竟然有反应,不疼了是不?
  “啊?”万昭远没听懂。
  “不准行周公之礼。”李易换个说法。
  “行礼?”万昭远迷茫。
  “李东主,我与我家郎君说。”他媳妇儿脸红了。
  “继续用药,结束再吃饭,今天吃鱼,河里捞的。”
  李易又给挂吊瓶,处理完,转身去换衣服,找地方进餐。
  “东主,二号餐厅。”小机器人刚才守在门口,跟上提供情报。
  李易换好衣服,小跑着过去,永穆公主和小兰坐在一张桌子旁等待。
  “今天想吃什么?没有的话,我现去做。”
  李易心情好,看美女高兴。
  “已经叫人做了,吃鱼,游艇在河上,吃鱼方便。”永穆公主同样开心。
  她话音落,有小机器人过来送餐。
  盘子上果然是鱼,红烧的……带鱼。
  “它们怎么游到伏牛山地区了?”
  李易笑着问,河上吃鱼方便跟吃带鱼有什么关系?
  永穆公主也笑:“它们不想游泳,乘车来的。”
  “给我来一碗主动跳锅里的大米。”李易坐下。
  “还有往自己身上撒盐的黄瓜、跳开水里洗澡的萝卜丝呢。”
  小兰端来一碟黄瓜咸菜和三碗萝卜丝汤。
  三人都吃个半饱,接下来用干果和水果填。
  李易拿个小钳子剥松子:“东北的天气眼下不错,他们可早日归来。”
  “咱们的庄户和羽林飞骑出动,自是无忧。
  倒是听闻早上李郎临时当过中书令,朝中事务繁忙否?
  密州比之明州,如何?”
  永穆公主说早上的事情,她那时已经睡觉了,未参与。
  “两地山川、丘陵、平原,所占比例差不多。
  密州为各三分之一左右,海州平原占四成。
  眼下以矿产资源论,密州优于明州。
  明州最适合发展海洋经济,密州矿物种类繁多,品位高。
  明州可利用地理优势,进行养殖,不止养海产品。”
  李易对比两个地方的情况,现在的明州远远比不上密州。
  小兰眨眨眼睛:“李郎,有人提前卖会员,充三十钱,往后……”
  她介绍无忧匠行。
  “稍后问问,匠行没有对错,运营机制和管理才重要。”李易扭头看向窗外。


第两千一百二十六章 抢答习惯问心底
  “刚柔,午后可有闲暇?”
  张九龄找过来,给永穆公主和小兰一个歉意的笑容,打扰你们了。
  “九龄兄坐。”李易起身拉把椅子。
  永穆公主跟小兰准备离开,李易问张九龄:“重大之事?”
  “李家小娘和小兰且坐,非重大之事,天未塌。”
  张九龄明白了,李易不想让人走。
  在李易面前除了天塌,哪里还有重大之事?
  小兰赶紧去给泡茶,准备听听小事情。
  李易推个装榛子的小碟子到张九龄面前:“九龄兄自己钳。”
  说着他一手抓一点,互相一拍,部分榛子壳开了,手拍榛子。
  张九龄本已拿起钳子,看到李易的动作,放下钳子,跟着拍。
  “其实无甚事情,无非修运河一线铁路,隆择在忙其他事务,我前来问问。”
  张九龄说出小事情,顺大运河修铁路而已。
  李易拍完榛子不吃,吃松子:“前期投入无须太多,铁轨不够用,待海州至京兆府第二条铁轨铺就,方铺运河沿线。
  眼下以平整路面、堆放沙石、烧制水泥为主。
  恰值当地百姓冬日活计略少,朝廷财政结余充足。
  越明年,财政收入增加,尤河南府所在,开春即见利。”
  他不问毕构有什么事情叫张九龄过来说,他说他的安排。
  “唉!”张九龄叹着气而笑。
  他过来就是问一问朝廷财政怎么支撑,结果李易直接说答案,问的过程都省了,属于抢答。
  他端起茶盏呷口茶水:“沿河之地,多有良田……”
  “置换,用官府其他的地换,同为良田者,一比一换,此等田,二比一换,以此类推。
  若百姓愿换,新物种出来优先给他们种,从他们手上再买种子,属于送钱给百姓。
  即便大户人家,临河有田,亦依此法,不分贫富。”
  李易继续抢答,不就是运河沿岸的土地嘛!给好处。
  只换田,百姓其实就接受,朝廷政令,不答应不行。
  再给其他的好处,百姓喜滋滋、乐呵呵地就把地让出来了。
  “呃!”张九龄捏榛子仁吃。
  吃掉几个,他开口:“若铁路成,途中各……”
  “九龄兄啊,这样,正好他们今天不跟我讲法论道,我下午无事,写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部署计划书,计划书写两套,各有侧重。
  之后麻烦九龄兄等诸位宰辅勘验,如有需,可组织次会议进行商讨。
  涉及到两岸见桥梁搭建、主路延伸修建、商业区构建、具体施工承建等问题。”
  李易又一次抢答,知道你想问什么。
  你能想到的我早想到了,我连其中会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都知道。
  张九龄:“……”
  永穆公主双手托着脸,笑眯眯地听,旁边的小兰开始给李易钳松子。
  “刚柔,不如咱回吧,不跟他们玩了,直接要他们交五成税和一般的产业,不给……杀!”
  平和的张九龄此刻态度也变了,什么僧道,该死就死呗!没用。
  “不不不!”李易使劲摇头:“我还要借此机会搞宣传呢,必须压住他们,天下佛道不止京兆府、河南府。”
  “政治目的?”张九龄问。
  “然啊!”李易点头。
  永穆公主把手放下:“此次之后,凡大唐教派,以李郎为尊,无人可撼。”
  “对呢!”小兰附和;“到时候我家李郎说啥就是啥,下一步利用佛道之势,配合报纸压制儒教。
  这天下,只有华夏文明,没有其他。大唐子民,炎黄子孙。
  令所出,千军齐动;政所布,万众一心。”
  张九龄眉头一扬;“故,明年科举只考论语,后年的科举便不考儒家之学?”
  他想通了,明年考论语,是为了缓和今年及之前的舆论攻势,看着像给儒教示弱。
  但佛道解决了,腾出手来,再收拾儒教,儒教已无反抗之力。
  他盯着李易看,你算计得如此之深?
  怎么感觉从你到李家庄子的时候就在算计?一点一点的。
  据说当时你找管事的时候跟宋德聊天,找庄户的时候说庄子里没什么事情,给大量好处。
  至于找学子,只有穷得实在熬不下去的才愿意跟你到庄子,你给人家修房子。
  那时的你太弱小了,弱到无人理会。
  你就是靠算计,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对吧?
  李易抬手张开五指在张九龄眼前晃晃:“九龄兄近视了?我为你验光,配副镜子?”
  “我还远视呢!”张九龄往后躲躲。
  “远视一样验光,放心。”李易收回手。
  “复来年,考不考儒学?”张九龄再问。
  “哪知道啊?这玩意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看实际情况。
  儒教的一些东西还是很有用的,不能因为他们势力庞大就全打倒。
  儒学存在着,已经融入到大唐的百姓生活中。
  有用的信仰留下,儒教的地位不可以保持。用其功,不给其权。”
  李易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一步一步走着来。
  张九龄一口喝掉茶水;“给我装干果,我带着回去吃。”
  “你回去喊人送即可,平日里又未少过你们东西。”
  李易不想折腾,游艇上的每个房间都能叫人,要什么说一声,小机器人给送。
  张九龄点点头,自己往兜里揣,抓了五大把,感觉能有一斤,衣服的兜位置明显下沉。
  他离开,李易起身相送到门口。
  “说了给送,他还揣。”李易嘟囔一句。
  “感觉不一样。”小兰拍拍她自己的上衣小兜,哗啦哗啦的,里面就揣了干果。
  “也对,我去给他们写报告和计划书,你俩自己找地方玩吧。”李易转身回自己的工作室。
  另一边,河南府剩下的佛道人士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主要是佛教的,道教的更多为看热闹。
  倒是一些个观里的主持比较积极,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
  其他的道士闲云野鹤一般,四处溜达,有个地方呆着就行。
  道教观里的主持一个个面色不怎么好看,一半的产业或等值的东西要交上去,不交不行。
  寺里的人也挺愁的,该交的必须要交,关键是怎么体面一些。
  僧人比较识时务,李易那时候国家发展好了,道观远远少于其他宗教的建筑。
  基本上看到的是佛的、伊丝兰的、天主的、基督的。
  观呢,北方太少了,南方有一些存在,不过宣传道的,其实并没有几个真正的道士,都是假的,商业化。
  眼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求,他们商议着,却没见到有很小的东西落到旁边的树上。


第两千一百二十七章 暂作安稳授所学
  “嗨呦!嗨呦……”“拖出来了,又是一大堆鱼,快收拾。”
  一条被雪覆盖河上,羽林飞骑指挥一群人凿冰窟窿、穿竿、下网、捞鱼。
  渔网不大,远比不得李易时的大型冬捕活动的网。
  穿的冰窟窿相隔近,通常下一次网只有六七十米的距离。
  冰窟窿先沿河的走向凿一排,拴绳子的竿子从冰面下顺过去,到下一个冰窟窿的地方接力,继续往下顺。
  等竿子带绳子穿过去,绳子连上更粗的绳子,再于下游挂网,上游的人开始拽网。
  顺流穿竿,逆流拖网。
  每一网鱼刚被拽上来,妇人们便用筐装着到另一个地方处理,趁着没冻硬。
  然后鱼肠子、鱼鳞会准备好,扔到下一个穿完竿子的地方,吸引其他鱼过来。
  一部分鱼扔到锅里炖,一部分孩子们帮忙烤。
  只要能干活的人,即便四岁,也要参与,没有谁认为他们应该呆着不动。
  另外一些大的孩子照看干不了活的孩子,给他们喂吃的、保暖、处理大小便等问题。
  先烤好的鱼,孩子们要用砸乌拉草的木头锤子捶下肉,尽量把刺挑出来,通常这样的鱼选刺少的。
  很快鱼肉变冷,孩子们拿去喂马。
  每一匹马需要吃些鱼肉,补充蛋白质,他们又没有额外的蛋白粉喂,只能现场加工肉。
  李恩东他们带人搭建营地,今天可以叫大家好好休息,有很多鱼肉吃。
  “那边捕鱼的轮换着来,别一次把自己累到,要一直捕到天黑。”
  樊凡骑在马上跑来跑去,不时换一匹马。
  今天需要捕出未来两到三天的肉食,鱼去掉脑袋、鱼鳞、尾巴、内脏,冻硬后放在雪橇上拖着走。
  最近几日没下雪,雪地上前进,不再是一步一陷,雪变硬,走上去的时候咔嚓咔嚓的,上面有一层细碎的薄冰。
  下面的雪冻成硬的颗粒,此时握不上雪团。
  这种天气属于干冷,皮肤露在外面脱水,一冻一道口子。
  干完活,晚上睡觉之前用温水加肥皂洗洗手脸,再抹上点防冻膏,是众人最大的享受。
  为了他们,防冻膏没全留给大祚荣,人比货物重要。
  按照李易的说法:多少肥皂和护肤膏能换来一个劳动力?这一个劳动力可以生产出多少肥皂和护肤膏?
  樊凡他们都懂,把一个人养大,很困难,能够用十几块肥皂换,占了天大的便宜。
  “师父,我们过去,奴隶交给我们管行不行?”莫阿干骑匹马跟在樊凡身边学习。
  “给你管?你能教他们做什么?他们过去后属于李家庄子的财产,等过上一年,奴隶身份便不重要。”
  樊凡对这个徒弟没办法,硬赖上的,他说他不收,小孩子整天喊师父。
  樊凡知道莫阿干以此身份来稳定其在族中的地位,他的兄弟根本竞争不过他。
  “我教他们骑马射箭,别看我比师父你差一点点,我其实很厉害。”
  莫阿干丝毫不脸红地说出‘一点点’三个字。
  “庄子会教,比你教得好。你到时跟着进庄子学习,记得别耍小聪明。”
  樊凡警告一番,随即摇头。
  他估计莫阿干在族里聪明,到李家庄子会以为跟族中一样,其他的孩子都傻。
  自己现在说没什么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