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不管他们,但给吃的、用的。不能饿死、冻病了。
  他们其实有把子力气,能干活,回去种个地、嫁接个果树,没问题。
  而且他们聪明,心细,像养蚕,他们若是愿意干,不比蚕妇差。
  可惜,许多考了证的僧人偏偏想让别人供养他们,当个官员带领百姓过好日子就不行?”
  李易选择不见面,没时间,东西给。
  他感慨,能够写经书的僧人,比普通的官员厉害。
  许多官员读一点书就行,还有的不会写字,就是历史遗留问题。
  当初不是能买官儿么,三十万钱,即三十缗,就可以走侧门弄个官儿。
  一路当官,有的人能写几个字,至少要写自己的名。
  再继续行贿,居然能当上县令。
  让
  而僧人,到了一定位置,得看很多本书,经书自己看着都眼睛,普通的吏员更不用说。
  二十多岁的小吏,他们能比自己还厉害?自己学多少年?
  但拿到了‘学位’的僧人,牛逼!
  他们有考试的,比如小学学什么经,先背下来,再理解透了,别人问都能答好,发小学毕业证。
  继续学初中的,初中有一堆经文要背和理解,学好了,给毕业证。
  往上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如善无畏,他就是一级一级升上来的,到最后就是博士导师、双院院士。
  他拿到好几种学科的学位证书,密宗跨了好几科,甚至非密宗的也懂一些。
  像大乘、小乘、上乘、中乘这些佛教体系。
  跟电磁学、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等物理分支差不多。
  就这些高僧,李易认为浪费,多好的人力资源啊!
  想着,他嘟囔:“读什么金刚经、华严经、般若经?我这有初中的物理、化学。
  你们学好了,我再教你们高中的,之后的分支,我也不怎么会,不过我有资料。
  大家一起研究,十几二十年的把人造卫星发射上去,到时人手一部手机,通信多方便了。”
  “刚柔,什么星?人造卫星是人弄出来的星星?”
  张九龄跟李易聊天呢,听李易的声音,知道要学一些东西,最后射个星星上天。
  “小星星。”李易想了下回答。
  “比天上的星星还小?”张九龄问。
  “天上的星星小?”李易诧异地反问。


第两千一百二十二章 时光不停奋斗学
  “某未说星星小,星小因远,近而巨大。
  某说你射上去的星星小,看不见。
  某会用你航海的工具经纬仪、六分仪,闲暇时看过两遍原理和操作说明,简单明了。
  若有一颗小星星归咱们管,夜晚定位更方便。”
  张九龄摆下手,我何时说星星小来着?
  “看过两遍?简单明了?老九啊!你有天赋,适合出海远航。”
  李易觉得张九龄在侮辱人,啥叫看过两遍就简单明了?我为什么看了好多遍才叫人做出来?
  你说的‘两’是虚数吧?跟看两眼一个意思?
  “某并非家中行九。你当宰相,某出海,用经纬仪和六分仪看位置,乘脚下的船。”
  张九龄先纠正李易的称呼错误,再提其他条件。
  “我这船用你看仪器定位?随便一个人,只要不傻,都能乘着出去。
  不过你有一点说对了,人造的星星拿来定位。
  还能随时通讯,顺便告诉船上的人何出有大漩涡、台风,及时躲避。”
  李易鄙视,你坐我的游艇出海,你摆弄经纬仪?给经纬仪校准?
  张九龄不以为意:“小星星何时可有?”
  “出现十万个我这样学识的人,投入到各个基础行业,再努力学习、钻研,十来年估计能成。”
  李易想了想,给出个答案。
  自己培养的人手目前还不行,没到分科的时候,而且数量少。
  好在外语和政治不用学,他们愿意学外语,自己学即可。
  主要学数学、物理、化学,之后的分支再说。
  张九龄露出难过的神色:“某此生是看不……”
  “行的,咱们努努力。基础学科按照目前的学习进度,再有一年半。
  接着他们一边研究一边当官一边教学,本来不当官更快。
  新找来的工匠及工匠家的孩子,他们属于技术学习研法主力。”
  李易提到学子,学子们学习很刻苦。
  他却不想把学子培养成技术型人才,必须叫他们当官。
  到时候大唐各州府有一个学子坐镇,指导地方政治经济发展,顺便培养人手。
  “太慢了。”张九龄着急。
  “日子总归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你不去安排,岁月难道会为你停留?”
  李易不觉得慢,自己的国家从建国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计划,一段又一段的路在修。
  当时有谁想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五三年开始,七十年后,国家发展成那个样子?
  那时走了很多技术上的艰难路途,因为没有资料,而且有的东西涉及到专利。
  自己在大唐,技术抄呗!专利费……哪个敢管自己要?
  张九龄神情变了,他端起酒碗一仰头,又把碗端平,抿一口。
  “不可喝醉。如此,刚柔你放心,进团儿之前,该我做的我会做好。”
  “进团儿又不是不能做事,只是精力跟不上,让更年轻更有精力的人上来。
  有的人比九龄兄年岁小,却已精力不足,自是不可占重要位置。
  物质基础非常重要,能够让人摄入更多的营养。
  家中富裕的人家,子弟通常比别人高大一些,寿命也长一些。
  加上医疗条件,夭折的孩子减少,因小疾死去的人减少,大唐慢慢会变好。”
  李易说着继续喝酒、吃串儿。
  串儿吃一口就停一会儿,不能吃太饱,喝不下去酒了。
  “好!”张九龄一手端酒碗,一手抓一大把串儿离开。
  “好!好!”百姓们在叫好,有梨园的人在表演杂技。
  他们身上被强迫挂上保险绳,没有遮挡雨的大棚子,在逐渐变小的雨中演出。
  但有无人机群挂绳子,好几个无人机吊一个,随着演员的动作而改变空间位置。
  小无人机不开灯的情况下,别人看不见。
  这玩意儿偷袭敌军最方便,不需要阴天,只要正常的夜晚,飞过去,扔个小炸药包,敌军的阵营就废了。
  百姓们开心,有的还想着之前李东主大发神威的事情,或者说叫佛威。
  他们根本没把李易当成正常人,人家李东主可以随便打阎王、踹判官呢。
  他们的快乐简单,能吃饱、冬天穿暖暖的,就是好日子。
  至于国家怎样发展,他们心中没有概念。
  可以让自己吃上肉的皇帝必然是好皇帝,皇帝说收僧道的税,僧道不听话,属于坏人。
  凌晨三点多的时候,雨停了、云渐渐散去。
  天上偶尔能看到在云朵间隙中露出的偏向西边的月亮,皎洁如玉盘。
  李易依旧没睡,太兴奋,他去看了看在游艇住院部的万昭远。
  万昭远说腿疼,丝溜丝溜的、一阵一阵的。
  李易给挂上点滴,加镇痛药:“坚持几个月,我给你用好药,包括激素类的。”
  “然后就好了?”万昭远想哭,要疼多少天啊?
  “然后迎来新一拨的疼痛,可爽了。”
  李易说大实话,他用好药,到时候拆钢板。
  之后还要继续,包括康复锻炼。
  就这伤,没有自己,要么命大,腿长好了瘸着,要么正常情况死去。
  庄子里的伤员护卫们,属于命大的,更多没挺过来的人死在战后。
  没有镇痛要,整天疼着,伤口不是一次性愈合,在反复中流脓、结痂、增生……
  战斗中不顾一切杀敌的热血,比不得战后伤口恢复的煎熬。
  一百个被敌人砍断脚的人能活下来一个,这人的身体恢复程度、意志、运气,都不一般。
  “东主,到时候再说。”
  万昭远腿被固定住,不能动,他抬手擦眼泪,终于哭出来了。
  “大男人的,在乎这个?”李易瞪眼。
  “我是觉得媳妇儿正日里为我操心,还要跟别人学习,帮不上忙。我终于知道了,她当初多么不容易。”
  万昭远摇摇头,又抹了把眼泪。
  “我找人教你,让你学更多的本事。”
  李易能理解,他以前的患者中有比这还恶劣的。
  “不学,我学了,我媳妇儿怎么办?她习惯管这个家,让她管着。”
  万昭远摇头拒绝,以后就听媳妇儿的。
  “至少你得会,万一你媳妇累倒……太忙了,你搭把手,夫妻一体嘛!就像我,我什么都不会,我也……”
  “呸!不,我说对。”万昭远没忍住,表达了真实的意思。
  “看样子你不疼,行了,我走了,下次的药里不加镇痛的。”
  李易伤心了,转身便走。
  “李东主你说找人教我的事情呢?”万昭远后悔地喊。
  “找,找人教你怎么忍受疼痛。”李易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第两千一百二十三章 不觉入套批奏章
  蛋黄一般的太阳还未跳出东边的地平线时,西边的天上已露微明。
  轮番表演节目的众人终于谢幕,他们来到河边,游艇上面给送馄饨。
  人太多,没有小菜,在碗里放上紫菜榨菜虾皮子,馄饨舀进去,无须额外吃咸的东西。
  葱花香菜自己放,辣椒油陈醋也是,胡椒粉不给。
  游艇上的机器负责擀馄饨皮和拌馄饨馅,不管包。
  机器的速度没有人快,百十来个人包馄饨,一秒能包出来十碗。
  庄户一手拿个少了一部分竹子的小竹筒,像针管纵着割掉一条一样。
  里面有一个更小的竹筒当推的,小竹筒在馅里插一下,另一手拿一摞馄饨皮。
  竹筒慢慢推,往馄饨皮上抿一点馅,一蹭一带,一个馄饨包好仍前面的倾斜竹板上滑下去。
  继续推馅,继续蹭,另一手的皮一张接一张变成馄饨。
  李易都看傻眼了,庄户们怎么研究出来的技术?
  自己教给庄户们自己拿时的包馄饨技术,速度已经够快了。
  怎么还能丧心病狂地改良工具,就为了缩短一点手臂移动的距离?
  包十个馄饨能挤出来一秒的时间不?你们不累呀?
  竹板一个小笸箩。
  馄饨皮薄,馅又少,在锅里打两个滚便熟,装碗里,有人推独轮车,上面一堆架子。
  一个个碗在架子上面,被推着给百姓送。
  李易看得胆战心惊的,那车推的,感觉下一秒会歪倒,表演杂技?
  百姓根本不饿,他们一直买东西吃,吃馄饨不如说为了喝汤暖胃,单纯的汤喝不舒服。
  “小易,你昨夜吃下许多肉串儿,一早还能吃?”
  毕构过来,身后有人抱几十本奏章。
  “我昨天晚上光给你们烤了,一共才吃六串儿,加上一串儿毛蛋。”
  李易拿匙子舀馄饨吃,他碗里放了十五个,准备吃完睡觉。
  晌午僧道们要求开坛,他起来应付下即可。
  毕构让人把奏章放到桌子上:“与老夫无关,老夫睡了近两个时辰,年岁大了,觉轻。”
  “乃是你工作不好,换个工作,定然清闲。”
  李易声音模糊着说,吃馄饨呢,有点烫。
  毕构拿起本奏章:“老夫只说觉轻,何曾言累?咦?明州欲修州内之路?”
  李易头都不抬,又舀起个馄饨吹着吃。
  毕构吧嗒下嘴:“其峰也峦其脉也山其陵也渊其丘也崱私吩杜袒福鲈蚪Ч兀聪漳选!
  毕构说着停顿,看李易。
  李易继续吹,第三个了,方才吃慢了,不自觉受影响。
  “地贫土廉,种下无还……”毕构继续念。
  “放屁,那里虽是叠嶂绵延,却也有慈溪水潺,东南长端,沃野平原。”
  李易终于忍不住了:“明州的刺史是谁?想死?”
  “他说他不管朝廷要钱,自己可以化缘。”毕构没念,直接说内容。
  “他嫌死得不够快,旁边乃舟山群岛,我好不容易给当地百姓弄点东西,他就要去占。”
  李易怒了,什么化缘?那里周围去哪化缘?就给了潜水设备的人可以赚钱。
  毕构露出笑容;“如此好,抓回来,给你练手。那三十二个人还未到齐,有何疑难杂症,无须担忧人手不足。”
  “啊?练手?他罪不至死吧?”
  李易发现情况不对,官员写个奏章上来,然后……死?
  “小易你说的。”毕构抓到把柄。
  “我还说不让你收李家庄子的税呢。”李易反驳。
  这是他跟初中老师学来的,一周一考试。
  有同学抗议:老师,校长昨天还说不能周周考。
  老师:校长说让你们都考满分,你们怎么不听?
  毕构:“……”
  “如此,不抓?”他问李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