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干净利落地拒绝,人家百姓看样子有组织的,从西边赶来,直奔李家庄子。
换成长安,百姓有的就找官府,他们知道长安官府官员不敢骗人,因为李家庄子在。
到洛阳,大家并不熟悉河南府的情况,找官员被坑害了上哪说理去?去李家庄子?那为什么不直接到李家庄子?
生活艰难不济,苍天无语可欺。李家庄子清明,最信东主李易。
百姓中流传着这个俗语,如果长安灞水李家庄子的李东主都不值得相信,那么天下哪里为真?
第两千零九十八章 终南捷径难直进
两万一千一百一十人分成上百支队伍,有人拿着海捕文书在比照。
主要找刑事案件的人,杀人、拐卖儿童良家女子、诈骗。
至于逃租、逃赋则算了,抓住又没有钱,跑来不就是为了加入新的户籍,重新开始生活么。
稍一问,知道来的人不止有襄州,东边的隋州,西边的房州,亦有无籍之户加入队伍。
队伍一路浩荡着往洛阳移动,他们本地的官府不管,朝廷有令。
即便平日中看到有逃户,衙役也会当作未瞅到。
抓到没奖赏,因对方没东西可赔偿,又不是重要案子的人。
“这边,排好队,别乱蹿,等安排完把你们调到一起。”
“娃儿们找手脚利索的人照看,跟路上一样。”
“哭个甚?往后有好日子过了。”
“你这小子,办正事,背论语明年你也不能考科举,你背错了,趋进,翼如也,不是羽如也,你在哪抄的书哇!”
有一个看上去四十多岁,实际只有三十岁的人在忙来忙去。
别的人听他的,包括被错论语的人,在那纠正好,反复背这一段‘君召使摈’。
“此人还行。”李易在二十几步外看了会儿,给出评价。
“嗯!”李隆基颔首,就是还行。
比其他人,这人组织能力出众,超过很多县令。
放在李家庄子,则平平无奇,庄户们同样组织人手,有条不紊的。
“东主,此人姓张名黄字止棘,黄的黄,停止的止,荆棘的棘。”
李恒贵过来汇报,他原本在洛阳负责庄子,现在也管事。
大权让给宋德、旬信,人口增加后他忙不过来,还须学习。
金仙公主站在一个小机器人身边,指头不时悄悄碰一下小机器人的脑袋。
她碰一下,小机器人脑袋上的灯便闪一下。
桃红、青松他们看着着急,却没有办法。
等她又碰一下,小机器人突然出声:“快没电啦!”
大家看过来,她赶紧缩手:“这人的名和字没起对,黄与止棘有何关联?”
“嗯哼!此名字乃……”苏颋咳嗽一声要告诉金仙公主。
“廷硕且慢。”毕构阻止苏颋,侧身向李归藏招招手:“你说。”
“哦!”李归藏应声:“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
“小丫头呢?”毕构再看冯青黛。
冯青黛过去把金仙公主身边的小机器人推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是什么?”金仙公主更茫然,她遗憾地看着小丫头把小机器人推走,不能拦。
她生病需要小丫头给看,小丫头的地位高在太监、女人中她的医术最厉害。
“唉!”毕构叹口气,不无嫉妒地瞅李易。
“你瞅啥?不,看我作甚?”李易瞪回去,我根本没说话。
“瞅你咋滴?”毕构更怒,他居然会这个问答。
显然跟小机器人学的,有时候小机器人互相在一起,就会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
“没事儿,就是问问。”李易怂了。
他反应过来,老毕还没解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结啊。
三人行有没有师不重要,重要之处在于老毕未当成李抚宽的师父。
看现在的情况,自己这个二弟子以孔子的话来答,大弟子以史记中的秦本纪里的内容来答。
全部指向一个人,而张黄的名字就因这人出。
大弟子别人没有想法,先心病其他人治不了。
二弟子当初差一点,至少他们觉得差一点。
“秦穆公、百里奚。”被推走的小机器人声音萌萌地喊。
“啊!”金仙公主顿悟了:“国风秦风,交交黄鸟止于棘。”
她看向远去的小机器人眼眶中有泪水在打转,小机器人这么厉害?刚才不应该总碰它,现在跑了。
随即她又露出笑容,小丫头又把小机器人推回来,守在那里。
“召近前来。”李隆基想见见此人。
他猜出来对方想要走终南捷径,估计其自己改的名和字,又组织人手到洛阳。
然!终南捷径不是那么好走的,卢藏用能走,仅仅是因为他跑到终南山?他是范阳卢氏的人。
那个王翰中进士而不仕,欲学卢藏用?
看在对方费那么多的心思,把一众百姓平安带到洛阳,给他个机会。
传完口喻,李隆基又看李易。
李易赶忙摆手摇头,再指指玉真公主,向李隆基示意:别拿我比,你拿我比,瞧瞧玉真公主那位修路的。
李隆基指一下地,缓缓点头:罗恩修路,放心,这回放宽要求,不挖坑。
玉真公主正好看到,她居然看懂了。
她秀眉轻蹙,侧转身对站在不远处的自己府里人做了一个用铲子铲地的动作后再指自己脸一下。
她公主府的人抬手在脑袋上比划出带帽子的动作,她点头,对方跑了。
她露出笑容,看小兰,笑容带着感激。
小兰负责教她的人手,都毕业了,一个个用起来比已往顺手无数倍。
有一个末尾进班制,连续两次考核排在最后,要送到小兰那里补课。
一提这个他们就害怕得要死,跟对羽林飞骑说让东主带着玩儿差不多。
小兰正推个小机器人左三圈、右三圈地转呢,能充电。
似乎感受到了被人注视,抬头,看到玉真公主,笑一笑,继续推。
张黄被喊来,喊他的时候他站定整理衣服和头发。
向这边来时趟腿的动作明显,使得衣衫下袍如风吹动。
等到李隆基近前,他的袍子向风吹水面一般开始起波纹,不用说即知,他在哆嗦。
“赐坐,众卿坐。”李隆基吩咐。
桃红等人快速地‘变’出来折叠凳放在众人身后,李隆基说召人前来时他们便准备。
永穆公主、玉真公主等女子迅速移动,到侧面坐着瞧热闹。
李易坐在李隆基左下手第一位,他坐的是箱子,青松个拉杆箱。
张黄微微颤抖地先蹲下,再努力地坐到凳子上。
看上去他对今天的情形有所准备,却准备不足,心理压力过大。
一群人啊,宰相、前宰相、陛下、好几个王、太上皇。
毕构瞧着认为正常,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像小易那样,第一次见自己面就喊‘老毕别闹’,跟多年的好友似的。
第两千零九十九章 愈是直白愈难答
“弄点茶水来喝呗?”在张黄如进行答辩局促不安的时候,李易突然出声。
“好哒!好哒!”一群小机器人回应着自己跑。
“要从一品的,不是高碎,更别拿五品的碎末子。”李易大声喊。
“知道啦!”小机器人继续回应。
小机器人的声音好玩儿,李易的声音接地气。
一个互动完,茶未上,张黄发现自己不那么紧张了。
他心里一松,又猛地抬头看李易,目带感激敬重之意。
他瞬间相通,这位李东主不仅叫自己放松,又给其他人传达意思,别太为难自己。
好人啊,果然宰相肚量、以德服人。
李隆基诧异,歪头看自己的易弟,为何帮张黄?他若连这个场面都承受不住,还有什么用?
李易挪挪箱子,探头耳语:“三哥,场面经历多了就好,能之后培养,简单。观其才更重要。”
“哦!”李隆基颔首,有道理,就有如你当初……你一直就没紧张过吧?
李易倒是坦然,他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他想起来他那时的外交发言人,那个人最初的时候在驻外大使馆当二把手说话的时候结结巴巴的。
之后出现在外交发言人的位置上,已经变得强大。
如果当初因为他的紧张结巴而不给他机会,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众多摄像机前游刃有余的应答?
眼前准备接受免试的张黄至少把两万多人安稳地带到洛阳,能力的体现。
茶水送来,用隔热的玻璃茶盏装,透过玻璃可见小嫩芽在水中上下沉浮。
这个茶并非京兆府所出,洛阳李家庄子管事李贵恒按照东主的指点,去淮南道找人采的。
是李易时候的信阳,现在叫申州,州治所在义阳县。
茶叶便是信阳毛尖,还有再往东边去一点的六安瓜片,叫盛唐县,县名起的好,喜庆!
反正这一带的茶叶都很有名,像庐山云雾什么的。
当然,最赚钱的茶叶在蜀地那里,茶马贸易、丝绸之路。
眼下众人喝的便是信阳毛尖,此刻沉浮,之后会落到
李易不给正一品的茶叶实在属于数量太少,那个茶叶泡开后可以当菜炒。
张黄在等茶的时候渐渐恢复状态,众人始终不出声,给李易一个面子。
李隆基端茶盏吹着抿一口茶水,众臣几乎同一时间喝茶,放下茶盏。
“闻止棘授童子学,教者何?交交黄鸟否?”
宋璟开口,称呼对方的字。
同时他点明对地方名字的意思,以此开头。
张黄在当地给别人讲课,专门给无籍贯人家的孩子讲。
“所教者,多为拼音也。后释义,讲报为先。”
张黄微微向前探身,以示礼节。
他主要教别人拼音,还有报纸上的内容。
“传风雅颂乎?”苏颋跟着问。
“偶有,并大学、中庸、尚书等节选。孩童虽年幼,却以顾家,所学之时不多。”
张黄回答,教诗经里的内容,其他的我全能教,但就是不总教。
因为孩子还要在家里帮忙做事,几岁的小娃娃烧饭。
家中的大人得干活,不然一家人吃不上饭。
“束脩之资,裹君子腹?”张九龄问对方上课赚的钱够填饱肚子不?
“君子务农,自有三餐之食。”
张黄露出笑容,我能干活,我自己就行,不指望学费。
“犁耕人力?”毕构持怀疑之意,你自己种田又教书,你确定时间够用?
“非田中之事,无畦可种。养家禽、孵幼雏、拾野蛋、集窝蛋。”
张黄端起茶盏想喝口,口干。
他不种地,没有地呀!他就养家禽,人工孵化小鸡崽子、鸭崽子、鹅崽子。
当地水多、山多,这个来钱快。
回答完他看李隆基,该你了陛下,你问什么?
李隆基端起茶盏吹着喝,不问,眼睛却瞥了李易一下。
“逃户的钱你不收他们的,他们帮你管家禽,他们自己也养,你教他们的对不对?
所以你只要把小鸡小鸭什么的孵化出来,再用卖掉的大鸡鸭鹅和蛋换点陈年的粮食和谷糠,就能招回散养的家禽?”
李易不那么文绉绉的,他说话直白。
张黄露出吃惊的神色:“李大夫竟也识此道?”
“你说呢?”李易反问。
“惭愧,惭愧!一时间把李东主给忘了。”
张黄反应过来,自己的办法还是在报纸上看的。
而报纸由李家庄子出,人家李易会不懂?
哎呀!丢人啦!可别给差评啊!我挺不容易的。
他称呼改变,李大夫是个身份,李东主是另一个身份。
“怎么想起来利用这样的手段获得幸进之路的?”
李易继续问,依旧那么直白。
“无幸进之思……”
“再说一次。”李易打断对方的话。
“无幸进之思即无上进之力。然,非终南捷径。
未经科举,不敢直入朝堂,寻一县中县丞、主簿,再好不过。
几次州中考核,皆罢黜,终难过,方于两年前试此计策。”
张黄什么都说了,他发现面对李易比面对四个宰辅压力大。
宰辅们说话文绉绉的,好应对。
李易一开口就大白话,每一句都问在关键的地方。
“笔墨伺候。”李易吩咐。
青松一号站到他旁边,满脸无奈地看着他。
“拿!我起来。”李易起身,他坐着箱子呢。
青松拉开箱子,取出东西又合上,示意东主坐。
“给你一刻钟时间喝茶水,然后半个时辰内写一份百姓能看懂的告民书和一份劝民书,劝什么、告什么,你看现在的情况自己想。”
李易说话还是那般直白,十五分钟准备,一个小时写两份东西。
“半个时辰?”张黄强调时间。
“你俩也写。”李易不回答他,对大弟子和二弟子说。
“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