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唐就知道生孩子必须消毒,开水不能停,大户人家好多口锅一起烧。
  寻常村子,哪家要生孩子了,邻居们帮忙烧水。
  “他家六婶儿,写了你能看懂?”旁边有另外的稳婆同行,开玩笑。
  “我儿子能看懂,我闺女也识字了。”
  这位六婶挺挺胸扬扬下巴,骄傲着呢。
  “明天叫我家闺女也学,又不花钱。”
  另一个稳婆受刺激了,看永穆公主和小兰的样子,她认为她女子能努力一下,学学。
  永穆公主的气质与寻常女子不同,神态上能体现出来。
  稳婆不懂得永穆公主的气质是其本身地位成就的,尤其是现在。
  “学习好,无论男女,生活中总能用上。
  即便将来嫁人,有学问的和没学问的也不一样。
  嫁给寻常人家的男子,女方识字又会算账,必然管家。”
  李易鼓励,赶紧学,大唐需要基础。
  他那时的小孩子越来越聪明,老师居然把作业扔给家长,反正他小时候没有。
  他小时候他家没问题,老师布置作业,他不会能问任何一个家庭成员。
  其他的人家家长不会,你老师让我帮孩子写作业?我有那本事我用你?
  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父亲问:还没写完呢?睡不睡觉了,电灯亮着不是钱?
  孩子:我不会写,这里怎么作?
  父亲开始动手:你问我?你上学学什么了?
  后来呢,孩子写作业不会了,父亲问:怎么了?不准玩游戏了哦。
  孩子:我不会写,这里怎么作?
  父亲抢过来看看:我给你讲,好好听着啊!这么简单你居然不会,别看手机,看这儿。
  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养家禽,下蛋这么少呢?查下资料吧!哦!原来如此。
  若连字都不认识,简单的数学公式列不出来,资料怎么查?
  李易对此坚信,实事证明过的。
  非洲地区热,种不了地,又不是沙漠,非洲的土壤肥沃着呢。
  他国家的维和部队过去,没有蔬菜,着急种,这地怎么可能种不了蔬菜?
  眼下李家庄子大一点的孩子,告诉他们这片地种了东西,带其他孩子一起看看,回头给我个表格,我要知道数据。
  孩子们立即答应:没问题,我们就当玩儿了。
  工作效率提高,没一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国家整体实力提高。
  “年前啊,还有段时间,趁天暖和,把简单的窑建起来,煤炭运输到位,冬天至少生个蒜苗吃。”
  李易看向赵辰禄,沙金的事情不着急,赶紧安排。
  “李大夫放心。”赵辰禄表态,规划已经给出来了,再干不好就要挨收拾了。
  他懂,李易对百姓好跟对官员没关系。
  “吃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易伸筷子夹蒜苔。
  ……
  “情报终于回来了,不得外传,抓星星写字?星星不是一个个太阳吗?”
  同样吃晚饭,同样的杀猪菜。
  毕构吃血肠蘸蒜酱,蒜末很多,切的,不允许压汁,更不能拍。
  拍蒜,只要剥好的大蒜,菜刀平着拍,往回使力,一拍就是一片蒜泥,可容易了。
  但这种蒜泥的蒜汁拍出来了,口感不好。
  一般情况下用来做菜的时候先炒,跟葱姜一起炒。
  要是放到蒜茄子里或蘸什么东西吃,这样的蒜不合格。
  关键的朝堂人物拿到驿站传回来的急报,李易那里安稳着呢,没问题。
  “渝州要重点关注,当地有什么特产?”
  宋璟再喝酸菜汤,爽口啊!他同时关心当地情况,李易去了。
  大家有共识的,李易到任何一个地方,保证弄出事情。
  出海在外面,宣传大唐,顺便建海路的补给站。
  在大唐内部,李易不管到哪,必然跟随着当地民生建设。
  他飞过去一次,如果不能帮那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简直不敢相信。
  去年冬天出行,看他一路都干了什么?
  最厉害的是他找了个徒弟,开山大弟子。
  那小丫头跟她师父一样,不像个人啊!
  “酸菜好吃,放在地窖中腌制的。”
  李隆基根本不去想,等游艇抵达,他利用小机器人能够视频联系。
  李家庄子有一种酸菜,七天就成。
  按照科学来讲,正常亚硝酸盐七天的时候处在高峰期,但特殊手段能够不产生亚硝酸盐。
  酸菜做出来了,时间短,口感和味道不好。
  现在的酸菜用地窖做,保持低温环境,时间长。
  炒这样的酸菜先用水泡,泡得不是那么酸了再炒。
  要么换成汤和炖,水多,稀释酸菜的酸味。
  “游艇到了何处?不传个话儿回来呢?说好的大唐巡洋舰。”
  苏颋问呆在李隆基身后的小机器人,你难道没有定位?
  “羽林飞骑也不归你管!”小机器人回应,不告诉你,大唐巡洋舰莫非你能控制?
  “我问一下,没说要管。”
  苏颋郁闷,自己堂堂宰辅,这个管不得,那个也管不得。
  “在长江里呢,明天晌午前能抵达渝州。游艇到了,东主会告诉咱们。”
  小机器人给苏颋一个面子,知道游艇在何处。
  “江里鱼虾多吗?”李旦吧嗒下嘴儿问。
  “多呢,劳太上皇记挂了,鱼虾现在日子过得不错。”
  小机器人献媚一般地回话,从它说的话就给人这种感觉。


第两千零五十三章 大唐有船名巡洋
  夜色中的天空见不到月亮,倒是闪烁的星星会偶然倒映在浪花层叠不休的江水上。
  顺岸边摇船挑灯放虾笼的船只周围的江水忽明忽暗,高地的所在,楼阁上灯光显亮了许多,却远远照不进江水之中。
  混合着风声与水声,丝竹与唱曲的动静遥遥传来。
  在江底地形不那么复杂,江面水波平缓的水域岸边,一艘艘花船慢慢移动着。
  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地方,巴陵城楼上灯火辉煌,文人墨客在此饮酒赋诗会友。
  各种身份的女子参与其中,微醺的时刻跟着唱曲的人一同唱。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在众人迷迷糊糊尽情享受的时候,一艘似乎由灯做成的船出现在楼下的江面上。
  江水的起伏对这艘船的前进姿态形不成丝毫的阻挡,伴随着灯船到来的还有一种非常好听的喊话声和飞行的‘灯笼’。
  “前面的船只注意啦!巡洋舰赶路,让开,不能躲避的保持航向别动,前面的船只……”
  飞行的灯笼如萤火虫一般飞向船的四周,不时有灯笼落回船,又有灯笼快速地飞出来。
  给人的感觉那艘船是一个蜂巢,群蜂飞舞。
  ‘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
  歌声中船只如来时那么迅速第远去,那些个灯笼忽聚忽散,随船变幻。
  楼上的人看傻眼,好漂亮的船。
  “谁家的船?可否借来一用?”有人端着酒樽失神地问。
  “醒醒,别喝了。方才已经喊过,咱大唐的巡洋舰,灞水李家庄子的船。”
  “在大唐的江中的船自然是大唐的船,李家庄子就不能借船?他庄子谁管事儿?”
  “带是年兄下去歇息,其他人继续啊!浪奔、浪流……”
  游艇在飞驰着,比预想中的速度快。
  上面的无人机先飞出来到前面喊话,黄河大江上早传遍大唐巡洋舰的事情。
  黄河可通航的时候,进长安的船只可以到灞水李家庄子旁边看。
  据说巡洋舰不是在水上航行,而是飞。
  这回见识到了,真的在飞,嗖嗖的。
  夜晚行船少,本就离岸近的船只纷纷向岸边靠拢,在水中间的来不及躲,只能听吩咐保持航向不变。
  光芒璀璨的游艇向条鱼一样在一艘艘船之间穿梭,每当路过别的船只时,船上的人便发处惊呼声。
  天渐渐地亮了,许多人早起干活。
  一只在收虾笼的小船顺着岸边划,旁边过去一艘大船,水浪被推着扑向岸边。
  刚被捞起来的一个虾笼被拿走固定的东西,浪扑过来,小船摇晃,船上的少年一个不稳,努力控制平衡的时候虾笼掉下去。
  浪过去再一回,虾笼被冲着向江中滚。
  少年伸手捞一下没捞到,赶紧转身拿竿子,竿子到手时,虾笼沉沉浮浮的正好脱离竿子能碰到的距离。
  少年放下竿子去摇桨,又一艘大船过去,浪涌了几下,小船晃动剧烈。
  舍不得放弃一个虾笼的少年倔强地操控着小船往江中的地方冲,他要捞回来。
  ‘嗡~~’特殊的声音传来。
  “前面的船只注意啦!巡洋舰赶路,让开,不能躲避的保持航向别动……那艘小船别动。”
  飞行器上的声音变了,直接指向少年的船只。
  少年的船小,本来操控就难,让他不动,江水一冲,小船开始打转。
  他左一下桨、右一下桨,想控制住船,一桨落水,还不等产生反作用力,就被波动的江水把力道给卸掉。
  其他船只上的人眼看着小船像遇到了暗流洄流,跟片树叶般在江面上转圈。
  一艘大船飞速地接近着,大船的方向略微调整,按照情况看,大船能够躲开小船。
  少年着急,又连续划船,不知道哪一下使上力道,小船卸着被江水冲向大船已经重新调整的航线上。
  少年慌了,又一次瞎划。
  其他人露出不忍的神色,完喽!
  几十米的距离,按照大船的速度来说,眨眼就到。
  正在飞快前进的大船的速度似乎慢了一点点,接着无人机喊话:“别动,别动啊!”
  大船也响起声音:“左舵三,前右桨倒车,前左停车,后左启动,后右停车,右舵五,前右前进,前左倒车,后左倒车,后右倒车,左舵二,后右前进、前左前进、前右停车、后左前进,前右前进,再见!”
  大船在水面上一番操作,以漂移的姿态从少年的小船旁边蹿过去。
  ‘哦~~’紧张的众人发出惊呼声,少年的小船还在摇晃,大船已经远去。
  紧跟着有人划船去接应少年,少年呆在船上顺流漂,再不去想丢掉的虾笼了。
  一架无人机飞过来,吧嗒一声仍到小船上一个包裹:“虾笼丢了不怕!加油!少年!”
  留下一句话,无人机嗖地又飞着去追游艇。
  两艘船靠近少年的小船,直接跳上去两个人,帮忙操桨。
  少年木楞楞的,脑袋始终对着上游的方向。
  “陆小虎,没事儿了,你捡了条命啊。”一个额头上有个胎记的人对少年说。
  另一个秃头的人:“咱大唐的巡洋舰还能那么航行,今日算是长见识了。”
  “那船又大又漂亮,能上去看看就好了。”少年终于出声。
  “别想了,除非李东主到这边停下办事情,才能叫人看看,说是停在灞水边就行。”
  “能飞的东西给你送个包裹,你看看有什么。”
  “哦!”少年还是遗憾,回应一声,低头拆包裹。
  打开后,出现精美的一刀纸、一方砚台、一盒墨锭、一捆毛笔。
  另外是一摞面额不等的兑换券,一盒十个装的用油纸蜡封的药丸。
  “文房四宝啊!让你去读书,别在江离里求生活了。钱你揣起来,别与外人说,我俩也不会说出去。”
  光头的人看看,告诉少年。
  “说了也不怕,谁敢抢李东主给的钱?”头上有胎记的人有另一套理论。
  “倒也对,这下州府都要派人来看陆小虎,问问情况。这是什么药?”
  光头认可新理论,又对药好奇。
  “安神丸,给我吃的。”少年看着字说,他跟学子学了点拼音,自己在报纸上学的识字。


第两千零五十四章 生活不易人心聚
  “啧!还是读书好啊!小虎,回头你教教我。”
  光头看着字一个都不认识,吧嗒下嘴儿说道。
  “好!谢谢光头叔叔和小记叔叔,这钱请你们喝酒。”
  少年拿起钱想要表示感谢,见两个人瞪眼睛,立即改口。
  “就用你捞的虾,煮一煮,打二斤老屠家的百里香。”
  光头露出笑容,确定吃什么喝什么。
  虾不要钱,老谁家的百里香最便宜,别看名起得霸气,酒的味道就那样。
  少年也笑笑,没说行不行,这事回去要去家里人说,由父亲出面。
  “这套房四宝想来不便宜,留着先别用,拿其他孬的练。”
  有胎记的人看笔墨纸砚看不出个什么,反正觉得好。
  “嗯!这一套少说二百缗。”
  少年用手摸着四样东西,上面全有金字金纹,包括纸的边角。
  他并不清楚,一套东西李家庄子卖五百八十八缗,不讲价。
  给小丫头冯青黛和其师弟李归藏用的,平日里他俩就用这种。
  毕构每次看到李归藏那种初学者的字就会说可惜,也不晓得可惜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