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山,人们进山装小屋,咱们找个位置去,晚上住山里不回来。”
  永穆公主有着同样玩乐的心,甚至要跑外面山上住。
  眼见着中午,永穆公主和小兰坐在靠椅上睡着了,李易终于结束课程。
  有洛阳太医署新加入进来的护士,男男女女的,脸色苍白地出来,找到垃圾桶开始吐。
  多亏早上吃的饭,现在是中午,肚子里没什么东西了,吐酸水。
  有人则是深呼吸,没吐,还行,能挺住。
  最特别的人两眼放光,发现新大陆啦!太好玩了。
  “解剖个尸体,咋还吐上了?”永穆公主被呕吐声吵醒,想一想明白原因,纳闷。
  “解剖的位置特殊了一些,最后才是,开始的时候没敢,怕喷出口罩落大体老师身上。”
  李易解释一下,不怪新手,有人就有洁癖。
  这属于好事,将来把这种洁癖用在自己身上,保持干净。
  对患者不可以存在洁癖,患者要是没有问题会来看医生?生理没问题,就是精神有问题。
  “李郎,毕宰辅估计会同意打广告,你要怎么做?”永穆公主提供个重要情报。
  “过两天大家就知道了,广告费不白交。下午”
  “下午上山搭人小屋,晚上不回来。”
  永穆公主指指山,李家庄子周围山全包下来,没有人小屋搭建的必要。
  需要人小屋得地方得走很远,就往难走。
  洛阳包括河对岸,向北的山有太行山,还有乱七八糟的山。
  李易点头,无可无不可,在哪不是办公啊?
  只要带个小机器人出去,电报信号快速转换,跟一边一句聊天没什么区别。
  小机器人用电报方式内部传递,像卫星电话似的,就是距离越远越费电。
  准备出发的人在给狗喂食,加餐了,狗似乎明白,努力吃。
  上午吃过了,中午又吃,一律好肉。
  当毕构想找李易谈广告合作的时候,李易一家三口已经出去三十余里。
  四个小机器人被人抬着,坐滑竿,它们负责找危险的东西。
  毒蛇、蚂蝗,甭管隐藏得多么好,被扫描到,立即现出原形。
  队伍中的人并不认为小机器人是累赘,人家能提前告诉危险,还能帮忙找草药。
  说好了的,一路上找到的草药,李家庄子平价收,钱给队伍里的人分掉,包括庄户。
  十六卫的、羽林飞骑的、别动队的等等人,他们期待着。
  庄户无所谓,给了也没什么用。
  自己成亲要在庄子里找,现在要招更多的女奴隶,男的多女的少可不行。
  一般能被当成奴隶卖的女子长相都过得去,不好看的别人买来作甚?
  眼下就有富贵人家把奴隶当财产炫耀,好男风的,男的奴隶长得俊秀。
  又好看又有采的,价钱高出别人许多倍。
  庄子里没有媳妇儿的男人等待中,到时候谁看上自己了,自己找东主说。
  一旦成亲就有自己的大房间,根本不用自己掏钱,首饰都给。
  一路走,一路有人停下来采草药,采完凑到一起,放到路边,打上标记,等回来再拿。
  “累没?累了我就叫人抬着你俩。”
  李易先作了一个蹲下背人的动作,发现背不了两个人,改口。
  “不累,我们平时总锻炼身体,现在的强度没什么。”
  永穆公主摇头,她汗都不用擦,体力好着呢。
  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一玩能玩一下午,那个比走路累多了。
  “长安此刻的天气保证比咱们此处冷上不少,其实最暖和的地方在海里。”
  小兰没去过赤道的陆地,跟着乘游艇出过海,海面上热,走的路线就那样,往更男或更北,她就不说暖和了。
  “想要所有地方冬天的人在屋子里都不觉得冷,还需要很多年,长安的晚上其实并不那么热。”
  李易想到他那时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全装上了暖气,除非人烟稀少的位置,自己想办法。
  当时的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完成的,不然暖气管子也架不起。
  “知道呢,只有李家庄子的暖气好,别的地方锅炉不行。”永穆公主回头看长安的位置。


第两千零三十七章 主动承担计中计
  “小易又找机会跑出去玩耍,趁人不注意便消失。”
  毕构知道情况后,倒是没叫小机器人喊李易,他抱怨一句。
  大家俱身处高位,凭什么自己天天挨累?
  叹口气,他继续去庄子的政事堂工作。
  “鄂州送来拨款申请,为防止冬季出现冻雨压塌房子的情况,提前加固房屋。”
  毕构进到政事堂的时候,苏颋在说一份奏章,来自鄂州卢正道。
  就是之前下大雨,百姓跑到山上去的地方,周围的州府百姓后来跟着跑。
  “他加固什么房屋?房屋全是新建的。李家庄子的人在那里,他想骗钱找个好借口不行?”
  毕构怒了,干活就干活,怎么还能被人当傻子忽悠?
  当地百姓为了盖新房子,把自己家的房子认为给推倒。
  小易没说什么,建,之后慢慢还,顺便帮当地寻找致富的路。
  李家庄子派去不少人忙碌,你卢正道当他们是瞎子、聋子?
  “大棚,蔬菜大棚,他们管那个叫房子,确实算房子。
  李家庄子的人叫他申请,提前准备,没有冻雨最好不过,有的话立即安排。
  当地冬天有蔬菜,品种少,耐寒的。
  今年要种营养价值高、不易保存的蔬菜,比如蒜苗、韭黄,蒜黄也行。
  长江冬季不结冰,顺流往下去,到别处卖。
  下游地区的人冬天同样不暖和,他们单独种植此类蔬菜,成本高过花钱买。”
  苏颋补充,别误会,你都知道李家庄子的人在,卢正道莫非活腻味了敢骗拨款?
  “属于额外拨款,与基础建设无关,别处想种其他的东西,要不要一起拨款?”
  毕构瞬间找到另一个问题,修路、修桥、清淤,没问题。
  你种什么东西我还得给你钱?你管李家庄子要啊!
  “交税,当地想交税。”苏颋又补充。
  “拨,要把百姓民生放在第一位,大棚种植在菜篮子工程范畴内。”
  毕构刹那间点头,使劲点头。
  眼下交税的的地方就京兆府及周边州府、河南府、广州都督府、海州。
  其他的地方正常有租庸调,凭什么额外交税?
  鄂州的意思似乎受灾后租和庸免去,调他们自己修房子已把时间用光。
  如今他们愿意在冬天单独交税,支持,必须支持。
  交的税保证比拨款多,万一没有冻雨,钱还放在专属账户上。
  “批了?”苏颋说着提笔写字,再落印。
  “小易教出来的人,稍微有那么一丝本事哈!”毕构露出笑容。
  看人家庄户,到地方之后,当地送上来的情报皆显示地方稳定。
  不止鄂州,长江北岸的汉阳等地,包括更上游的州,整个一大片地方,百姓全忙碌着过好日子。
  当地的官员明明知道有大棚,报纸上教了怎么盖,甚至如何蘸花也写得很详细。
  结果还得李家庄子的庄户安排种什么,考虑往下游贩卖的问题。
  想着这些,毕构考虑到一件事情:“往下游卖,下游的百姓有钱买吗?”
  张九龄出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必然是产量高,即便渤海的人参,一样比其他地方产量高。
  螃蟹和莲子,从别的地方买,再卖到鄂州保证不行,鄂州本地多。
  鸭子鄂州少,还有一些果干和药材,继续往下游走,当地的冶炼产业好。
  朝廷如今不那么限制了,吐蕃想收也不能收了,给他们又如何?
  百姓家里有菜都能拿到市场上卖,何况州与州之间的互补。”
  “鄂州有莲子,岂能少鸭子?”毕构考虑得周全。
  “本身就没有多少只,又被水冲走了。当地的鸭子不出名,说明大家养得少。”
  张九龄说着吧嗒两下嘴儿,他想吃烤鸭了。
  他顺手拿起电话转接:“食堂晚上有烤鸭没?可以有啊?好!”
  放下电话,他咽咽口水:“晚上吃烤鸭!”
  “行!”毕构也馋了,他喜欢吃鸭子皮,倒不怎么爱吃鸭子油。
  单独给他吃皮,他还不吃,许多人跟他一个毛病。
  在荤菜里挑素菜吃,在素菜中夹肉。
  “蜀地益州,电报发来的奏章,书在路上,估计后天到。”
  宋璟把已经批完的奏章拿出来说,他不用征求毕构的意见。
  “他们申请一批官用柴油,我给批了,价钱低,不及眼下市价两成,一万斤。”
  宋璟继续说内容,看毕构。
  毕构眨眨眼,几个意思?你让我户部把另外八成补足?
  “隆择你与小易说,咱们都知道成本。”宋璟说出目的。
  “广平你去说不更好吗?”毕构才不干呢。
  恶人都由自己来当?据说永穆公主对自己都不满意了。
  “财政之事,我不便插手。”宋璟像聊家常般说道。
  毕构:“”
  旁边的小机器人:“”
  “东主,蜀地益州申请更多的柴油,官用,宋璟答应两成的价钱卖,让老毕跟你说。”
  李易身边的小机器人出声,政事堂里放个小机器人,一涉及到关键字,保证开始计算和整理。
  “今年的石油采了不少啊,露天的看着存量不多,对于大唐来讲用不完。
  蜀地百姓在战争中付出那么多,该享受战争福利了。
  当地养殖和捕的动物正在往蜀地运,价钱低。
  另外草药多,蜀地的药铺药价在黄河上游有的也便宜。
  益州要柴油,准备带百姓过个好年,不要钱了,十万斤,但不准偷摸卖钱。
  另外送去烟花,皆以闻恬兰香阁的名义送,李家庄子成本价供给闻恬兰香阁。”
  李易只考虑不到十秒就安排好了,全送,闻恬兰香阁和李家庄子参与进去。
  永穆公主笑出两个小酒窝:“这样在桥头买的铺子建高楼再加上钟,就没人说什么了。”
  她聪明着呢,身份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则不一样。
  不管怎么解释,甚至不能去解释,百姓看着原来的店铺被买下,然后修那么高的楼,心中能没点想法?
  他们只是不敢说而已,真相不重要,想什么就是什么。
  闻恬兰香阁借此机会捐,捐出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买房子和建房子的钱,百姓会换上另一种想法。


第两千零三十八章 教民政治鸽展翅
  “快,东主来电,调集十万斤柴油和五万份烟花,易燃易爆物品,小心运输。”
  李易说话的时候,小机器人开始传,宋德接到命令,立即安排。
  货物装火车,运输到洛阳,在洛阳换船进运河入长江,由长江一路向上逆流,从岷江抵达益州。
  绕大半圈,依旧比直接从陆路运输便捷,火车的作用体现出来。
  冬天有了火车,长江流域的物资能够运输到关中。
  等黄河大桥修好,太行山以东地区的人不用翻越太行山运东西到关中,往南过桥,走铁路。
  毕构还纠结着如何跟小易开口,李隆基身边被推着走的小机器人出声。
  “我家东主欲送十万斤柴油、五万份烟花至益州,再分配。闻恬兰香阁捐赠。”
  李隆基稍作思忖,颔首:“好!好计!”
  “叔叔行事稳妥。”王皇后抱着女儿嘟嘟在屋子里溜达。
  嘟嘟没睡觉,瞪个大眼睛四处看。
  有时看到东西没看够,随着母亲方位转变扭头,王皇后立即顺着女儿的方向再转回来。
  看吧!看清楚,看完再看下一处。
  以前她不懂,抱别人的孩子也不清楚,甚至整个大唐都没有这样操作的。
  李易讲解,报纸上说,盯着孩子。
  不然短时间内次数多,宝宝总看不到自己想看的,就会突然爆发,大哭起来。
  抱着宝宝的人莫名其妙,刚才还好好的,咋又哭了?
  嘟嘟看上个花瓶,瓷的,她小手一抬一指。
  王皇后抱着她过去,摆在桌子上。
  宫女太监掏出来准备好的布,各个角度抻开。
  看动作的熟练程度,绝对不止一次。
  嘟嘟到地方,指头先碰到花瓶,一点一点的,再张开小手抓,手小,力量控制不好,一抓变成一推。
  花瓶歪了歪,晃动。
  她再抓,花瓶继续晃,于是一下一下,花瓶晃动的幅度变大。
  终于达到临界值,花瓶向着前面倒下去,被稳稳接住。
  太监拿起来,放回去,示意小宝宝继续。
  嘟嘟却转过头,看向别处,不玩喽!
  李隆基瞧着摇摇头:“寻常人家可养不起。”
  “普通人家也买不起这描金的花瓶。哦!庄子成本倒是不高。”
  王皇后知道最贵的地方在于手工,李家庄子烧瓷的技术不存在问题,温度控制得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