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厉害!”贾贵昘竖起大拇指。
  “我当你是夸我了哦!”吡鲁奴罕不无怀疑地说道。
  ……
  比起西北,东北地方的太阳升起得更早。
  故此在西北地方吃早饭的时候,东北地区……也在吃早饭。
  西北大唐的地方一天三顿饭,东北渤海郡王,即振国的人每天两顿饭。
  夏秋时候的两顿饭还能吃饱,冬天仅仅维持不太过饥饿。
  他们怕春天的时候没有食物吃,冬天如果非必要的活动,能停则停。
  没有大量煤炭和火墙火炕的时候,长安城中的冬季烧炭熏死的、冻死的,并不在少数。
  渤海百姓的生活保证比不上长安,此地冬季漫长,百姓只能想办法节省粮食。
  山上有野味,却不是那么好捉,雪太厚,近的地方野兽被抓得差不多了。
  往更远的的地方去,遇到野猪,不一定谁收拾谁呢。
  当地中粮,作物产量低,报纸上介绍的沤肥和施肥方法算给当地提供了天大的帮助。
  李恩东等人吃过早饭,此刻依旧做饭,抓的野鸡炖鸡汤,得勒察的部族提供干菜。
  得勒察部族决定跟着走了,第七个部族。
  准备的大量东西就没什么用了,等到大唐,一次性补贴给他们。
  大祚荣今天没来,估计在王宫中看好东西,李隆基以大唐皇帝的身份赏赐他的物品。
  另外李易以贸易伙伴的为由,也给了他不少奢侈品。
  比如镜子、柴油、香水、闻恬兰香阁卖的一些物品。
  其他渤海的高官、大族头领,纷纷赶来换东西。
  普通的百姓把家里储备的松子、干的血红铆钉菇、人参、鹿茸、貂皮取来交换。
  之前当地的大族收过一次,百姓害怕,就拿出来一小部分换给大族,尤其是官员。
  这些收的人从中赚取差价,其他的东西百姓藏起来,现在换。
  一般人家主要换肥皂和药,煤油灯不是他们应该用的东西。
  还有的人比较聪明,知道今年还会由大唐的队伍来此换东西,提前准备好青贮和干草。
  他们自己并不养牲畜,纯粹为了交换。
  换剩下的那些不好的,他们会找有牲畜的人商量,明年耕地的时候借用牲畜,今年把剩的给对方牲畜吃。
  李恩东他们与大族和官员交换东西,价格固定,不压价。
  针对普通人,稍微多给一点。
  樊凡等羽林飞骑找当地人换山楂,制作小工具抠籽。
  找树枝制作签子,抠籽和削签子一律由要跟着一同回去的人来完成。
  算他们工钱,回家再给。
  一个个没蘸糖的山楂串儿制作好,羽林飞骑熬糖稀,制作糖片不大的糖葫芦。
  一拍一大片的糖葫芦太费糖,得在京兆府才能吃到,河南府想吃,需要等天冷。
  糖葫芦有大串儿的,一串儿二十多个大山楂,颤巍巍的。
  也有小串儿的,两个山楂一串儿。
  大的和中等的换东西,小的随手送给孩子。
  许多小孩子从小长到这么大,就没吃过冰糖。
  五六岁以上的孩子,舔一下糖葫芦,这一刻便成为他们记忆中的定格。
  他们的印象中有了一个李家庄子李东主,也有了一个相对具体的大唐。
  得勒察、勃赖罗、阿金等部族的人跟着忙碌。
  他们要把自己路上用不到的东西卖掉,价钱便宜,原来五大碗米能换到的兔子皮,现在两碗就行。
  回程人多货物多,人需要吃东西,马更得给食物。
  现在马吃的草已经够好了,等回去的时候,只会携带部分青色的干草,然后吃粮食。
  包括现在开始制作的肉干,上锅蒸,放一点点盐,没有能明面上看到的脂肪,都是肌肉纤维。
  切成小肉丁,放在外面冻,给马吃,马吃肉,就是不能多吃。
  马要是没人管的时候看到刚孵化出来的小鸡雏,一口一只,直接吃。
  马吃草的时候,看到有蚂蚱、虫子,同样下嘴,丝毫不客气。
  你要是骑上某一匹不怎么愿意让你骑的马转一大圈回来,当面打十个生鸡蛋放到槽子的草料上,马吃了之后,第二天看到你会主动找你。
  昨天还不高兴呢,今天就拿大脑袋蹭你,赶紧的,上来,腿脚不方便是不?我趴下,快点,我带你跑一圈。
  当然,李家庄子的马,寻常人喂是不行的,马有着自己的骄傲,我差你几个鸡蛋?你知道我平时吃啥不?


第两千零二十九章 人力资源低畜力
  “这边,先进大帐篷洗澡,里面有衣服,你们穿的衣服扔到旁边,头发剃光,男人和女人胳膊窝的毛、下面的毛好好洗……”
  李恩中站在几个搭帐篷外面对一群人喊,以命令的方式。
  这些人属于奴隶,被李家庄子换到。
  没有时间给他们一点点清理,头发就全剃,找几个当地的会整理头发的女子给女奴隶剃。
  男奴隶由西南蛮出手,现在不能客气,太客气了奴隶不习惯。
  许多时候奴隶会主动维护奴隶主的地位,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似的。
  李恩中看着人排队进去用木桶洗澡,心情愉悦。
  便宜呀!一个奴隶在冬天的价格比一只羊还低。
  羊能吃,奴隶不方便吃,冬天又没有多少活儿干,奴隶饿死是损失,不饿死白吃好几个月。
  养奴隶的人就卖了,还有专门贩卖奴隶的,现在最愁,除非漂亮的女人或男人。
  其他人不愿意好好养,李恩中愿意带回去。
  他懂啊!一个人力的重要性,莫说一只羊,一百只羊都不换。
  东主不能继续在大唐找奴隶,遇到奴隶还要解救,就是买来,给安排工作。
  这个指大唐人,因为各种情况成为奴隶的。
  外来的东主不管,随便,反正他不买,怕有奸细。
  到渤海国,属于第一次买奴隶,想安排奸细来不及。
  面前的奴隶带回去,休养一段日子,身体养好,就能够安排事情做,顺便教知识。
  自己便是李家庄子的奴隶,自己值多少只羊?
  奴隶们听话地进去洗澡,他们已经习惯了,或者说麻木了。
  他们的追究只有一个,活着!
  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的奴隶戴上皮帽子,在旁边吃饭。
  鸡汤免费给,谁想喝都给,还带着油,闻着香。
  奴隶吃饭捞里面的鸡肉,米饭、咸菜,都限量,西南蛮负责打饭菜。
  他们看奴隶的身体高矮胖瘦,判断对方应该吃多少,不允许吃太多撑死了。
  有的奴隶带着孩子,孩子不一定是奴隶和奴隶生的,也可能是主人跟女奴隶生的。
  一般这种情况,有头有脸的人不承认,哪怕那个孩子是他的。
  他会那排一个男奴隶,让对方跟女奴隶成亲,甚至直接说女奴隶跟谁怎样了,然后把女奴隶和孩子一起全杀掉。
  渤海的有了王,阶级性比突厥还严谨。
  突厥就不怕,女奴隶生了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承认。
  这样的孩子被安排在母亲身边,大一点的单独给个野鸡腿,啃吧!
  小的吃肉费劲,除非喝肉粥,就给吃豆腐,西南蛮们自己做的豆腐。
  豆腐还是热乎的呢,把豆豉用水煮开,汁淋一点到豆腐上,小孩子就用匙子挖着吃。
  可惜现在是冬季,野鸡不下蛋,它们自己活着都费劲呢,等开春之后才行,不然就给吃鸡蛋了。
  李家庄子的人怕奴隶狼吞虎咽地吃东西,那样对胃不好。
  结果奴隶们却小口小口吃饭,吃一口就仔细咀嚼。
  “他们吃得文雅呀!”李恩西看着说。
  李恩南瞪他一眼:“你以前在别人家当努力的时候,给你一斤酱牛肉,你会大口吃。”
  “哪有?没有酱牛肉,东主弄出来得卤和酱,煮的也没人给我啊,牛肉哇!”李恩西说道。
  “要是有呢?”李恩南强调。
  “我藏起来,偷摸吃,一次吃一点,哦~~对,他们现在就舍不得吃。”
  李恩西反应过来,奴隶们估计很少吃到现在的饭菜,怕他们吃撑,他们还担心吃太快品尝不到味道呢。
  “豆腐和豆芽,以前是有钱人才能吃的。”
  李恩南感慨一句,没有东主的时候,豆腐、豆芽寻常人半个月能吃一次,算好的。
  现在成了京兆府、河南府的正常百姓家中菜肴。
  那么多的小工具,组合起来,为百姓节省大量的时间,百姓收入增加,才能吃得起。
  两个人聊着,奴隶们不关心新的主人之间说什么话,反正他们觉得饭菜好吃。
  以前吃过,主人遇到高兴的事情,吃剩了的就给下面的奴隶吃。
  当时互相抢,不抢吃不到。
  现在摆在面前,谁的就是谁的,别人不准碰。
  奴隶中的小孩子低头吃,吃豆腐的用牙剃,一点一点的,舌头抿着进嘴儿的豆腐,在上颚上抿得碎碎的才嚼着嚼没了进肚。
  吃完饭的奴隶被安排着休息,睡觉吧,知道你们吃得不好,又要除雪、背东西过来交换。
  都很累,顺便你们又被卖掉,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吃完饭睡一觉,醒来就好了,别让自己在身体状态最差的时候想事情。
  李家庄子的人熟悉这样的操作,因为李易刻意让他们感受过。
  在疲劳的时候,有人传消息说要被赶走,赶到海外,这样的状态该下,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感觉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后来发现不是,是说要给他们更多的月例,而且女奴隶看上了谁和谁,大家都有。
  那一瞬间他们就觉得天晴了,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这就是状态,而他们在知道之后,开始坚定信心,我是最强的,我不会倒下,不管面临什么。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就算是个樵夫,他在冬天的山上砍柴,遇到危险也要坚强,自己不能放弃,因为家中还有妻儿和父母。
  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别认为自己是废物,自己有力气,自己又不傻,就是缺少个机会。
  如果别人不给自己机会,自己就通过其他手段获得机会。
  告诉自己,自己保证有厉害的地方,千万补能气馁啊,不然就成了东主说的抑郁症了。
  李恩东等人接受的是这等教育,他们自己顽强,缺懂得别人不一定跟他们一样,除非奴隶们成功跟回去。
  到时候东主会教导,东主鼓动……哦,安抚人心的本事好大呢。
  另一边,樊凡带着羽林飞骑继续拉拢人,去不去大唐?
  到大唐有肉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别不相信,知道诗经不?里面就写了,冬雷震震夏雨雪。
  看,没错吧?跟我走吧,天亮得就出发。
  反正为了骗人去大唐,樊凡都不要脸了,各种歪曲解释、断章取义。


第两千零三十章 资源所处重生存
  “樊凡,给东主发报,四千多奴隶了,加上其他愿意跟我们一起走的人,我估计回去的时候要超过一万人,海边怎么安排?”
  李恩北拿着一束小糖葫芦找到樊凡,一路走来他一路发放。
  有的一岁左右的孩子他都给,孩子小,又不差一次糖葫芦,孩子不能吃,孩子的娘能吃。
  孩子舔一下就行,人类本能,孩子天生喜欢吃糖。
  人吃东西的吸收,大部分是以糖的转化来完成的。
  吃别的东西转化成糖,有糖本身来得快吗?
  没有糖的前提下,蛋白质摄入最快的是奶。
  所以造成了李易时期一些人吹捧奶,牛奶羊奶骆驼奶,甚至是人奶。
  这个是指初期,狮子老虎最初也喝奶,哺乳动物啊,但之后它们还喝吗?
  樊凡在给小朋友们涮串儿,野猪骨头和野鸡熬汤的涮串儿。
  串儿就是小鱼小虾什么的,再加上豆皮。
  做豆腐之前,煮浆的时候,樊凡很不厚道地挑了一次豆皮。
  他实在是没好意思让豆浆的浓度大一点挑腐竹出来,却有制作豆腐的时候拿豆浆和纱布压出来的干豆腐,就是千张。
  豆腐干没要,材料给豆腐用了。
  处理豆子的流程就是这样,跟面皮似的的。
  挑腐竹、挑豆皮、出豆花、压豆腐、干豆腐、再压豆干。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豆渣、小豆腐。
  黄豆的浸泡磨煮叫豆浆,绿豆的浸泡磨粉发酵叫豆汁。
  绿豆如果不发酵,浓度大一点,就刻意用来摊绿豆面的煎饼果子。
  要是浓度继续变大,咱们蒸绿豆糕吃吧!
  中华美食就这样,分寸间看菜系,丝毫里辨珍奇。
  小朋友们围在旁边,光是闻着汤味儿就觉得香。
  随着大唐贸易团队的到来,整个渤海城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是盛大的贸易时间,每个人俱能参与。
  勃赖罗找到个樊凡休息的时候,拎一小筐柞蚕茧到近前:“吃这个喝酒?”
  “你喜欢吃吗?”樊凡看着黄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