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会用筷子,喝过李家庄子产的烈酒,知道小口抿。
五个李家庄子的庄户天南地北地附和着大祚荣的话题聊天,大祚荣说什么,他们就顺着说,大祚荣要开口的时候他们立即做出聆听状。
樊凡一百羽林飞骑分散开,不吃小炒,但喝一口酒,放松下。
其他欲与李恩东回大唐的部族人跟得勒察的人愉快地聊起天,告诉对方乌拉草怎么砸比较轻松。
还有制作雪橇的小窍门,他们配合着一路制作许多。
得勒察没资格坐到大祚荣的旁边吃饭,勃赖罗和阿金等人亦如此。
他们自己凑到一起,小炒有他们一份,包括酒。
“得勒察,小口喝,哈~~这酒好喝,喝到肚子里热乎乎的。”
勃赖罗抿一口酒,憋气几秒,呼出酒气,脸上有了放松的笑容。
酒精不能为人体直接提供热量,却可以加快人的血液循环速度。
寒冷的冬天喝一口烫的酒,从里到外都感觉到暖和。
就像劳动也不能给人提供热量,北方的地方,有的地主故意把某个奴隶不小心锁在了磨盘的仓房里面。
想冻死这个人,到时候就说自然死亡。
结果奴隶晚上冷,必须求活,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地主像刚想起来似的,说有个人哪去了,大家开始找,找到仓房。
本应该被冻死的人活着呢,而且光着膀子。
这可不是冻到一定程度出现幻觉脱的衣服,他确实热,他推了一晚上的磨,空推。
地主心疼坏了,早知道你这样,我留下些谷子让你磨呀!
“得勒察,我看你这里的日子不怎么好啊?十多里的路而已,怎么不把雪清理一下?”
勃赖罗又喝一小口酒,对着头一次喝到烈酒眼睛发红的得勒察说。
“清了还要下,清理这条路的雪,我们需要很多人才行,本来冬天就少吃食,再干活,更饿。”
得勒察摇摇头,十多里听着不远,齐腰厚的雪,动用多少人?
路需要宽度,至少得五六步宽,拿什么工具?
雪是有重量的,握一个小雪团多重?路上的雪可以握多少雪团?
李易那时有工具的北方人看到腰那么深的雪都闹心,除非有除雪车。
开店的人,早上雪停,带着几个人推雪,那么厚的雪,就店铺面前二十多米长,七八米宽,需要推上两个多小时。
推到马路上去,马路上有除雪车装走。
十多里的路,没有专门推雪的工具状态下,雪往哪扔?扔旁边的话风一吹,又落下来。
不如趟着雪走,趟出来一条路,大家都走,就行了。
“听说在大唐京兆府,遇到同样的雪,有的留下一部分,有的周围百姓自愿帮忙除雪。
等我们到了地方,不知道洛阳会不会有大雪,有的话,我们也愿意帮忙。
那里有随便喝的热乎汤,还有黑面包,咸菜也不用花钱。”
阿金接过话,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甚至想到了到地方后,怎样带领族人干活,像其他的大唐人一样。
“你们真要过去?自己的地方不要了?”得勒察认真地问。
“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什么地方?没有他们过来,我们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现在跟着他们去大唐,冬天不会再有人被冻死,也不缺少吃的。
我们的族人少,这个冬天要是再下几场大雪,活下来的人又怎么生活?”
阿金早清楚了,自己的族人不能再因为冬天而死去。
自己有不想当王,在哪生活不是生活啊。
“我们一样,李家庄子的人答应我们了,孩子过去可以读书,去学堂,不用花钱。
我们能做什么他们会看,然后安排我们干活,赚到的钱足够吃饭,还有肉呢。”
之前一个部族的头领叫扎哈玛的说道,他现在不想回到原来的地方,一点都不想。
跟着队伍赶路这样艰苦的日子,吃的居然比在家的时候还好。
晚上睡觉有人帮忙守夜,自己的部族派年轻人参与巡逻。
孩子和老人身体都没问题,尤其是孩子,吃得好,眼看着变胖。
在哪活着不是活着,大唐愿意接纳,就去大唐呗!
“得勒察,你的族人现在行吗?要是认为这个冬天会有人冻死,就……跟我们一起去大唐吧!”
勃赖罗突然出声劝说得勒察,他又不是傻子,知道李家庄子的庄主想带更多的人回去。
人家还要买奴隶,奴隶一起走,顺便换食物,保证路上没问题。
第两千零一十五章 帮忙招揽腐败事
“行吗?”得勒察动心了,别的不说,就现在吃的炖菜,他就觉得以前同样是炖,咋就比不上眼下吃到嘴里的呢?
若换成李家庄子的人,尝一口会告诉他,因为里面放了葱花、姜、大料,都是干的。
桂皮没有,大料,即八角,没少放,装在小纱布包里,炖完一次拿出来,下次继续用。
原汁原味的东西好吃,得看是什么东西。
黄瓜就是,拿花椒粉拌黄瓜,不如直接咬着吃。
鱼如果不放调料,海鱼盐都不放,吃一顿,可以说鲜,顿顿吃,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
羽林飞骑能,那种能不是生活中得能,是生存。
生存状态下,很多人都可以。
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某种东西有别的味道,这样也没问题,从小吃到大,可以。
“没看都能跟那边传消息么?我们六个部族两千多人是没问题了。
等他们吃完,你想去大唐,你找李恩东几个人问问,他们发电报回去。
李东主收到电报,他说行,那就行,别人拦不住,更不敢拦。”
勃赖罗此刻把自己当成大唐人来考虑问题,帮着拉人。
振国,或者说渤海国,是由多民族组成。
他的崛起在于武则天时候派人攻打,结果打输了,这样大祚荣就有了威望。
然后后突厥也打,大唐在历史上没办法。
就跟李易时候一样,很多国家都害怕种族主义滋生的漂亮国。
李易的国家百姓不怕,不怕打仗,别的国家一看美丽风景线天天枪击的漂亮国,畏惧其武力。
李易国家的百姓知道,过去打不行,但防守没问题。
因为过鸭绿江的战争,自己国家用生命为代价打赢了战略战争。
之后在旁边的那个国家,帮着对方打,依旧干赢了。
虽说那个国家转头就以为他厉害,挑衅李易的国家,可是李易国家一打,还是收拾掉。
就是这么机场战争,让李易国家的民众不畏惧战争。
你们厉害我们知道,但我们不怕,我们能够在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打赢,我们的军事实力一直在提高。
过去打你我们暂时不行,你们过来,只要在偶们的导弹和火箭弹的射程范围内,你们算个啥?
你十一艘或十二艘航母全过来,你的战斗群能装多少导弹?
知道啥叫超饱和打击不?一千枚导弹或增程火箭弹你们能拦,一万枚能拦,十万你们还能拦?
渤海的信心就这样,我打赢过,现在我就是求和。
不过情况不一样了,吐蕃和后突厥废了,就剩你渤海,你认为你还能打赢不?
各部族心中无国,渤海本身就是很多部族在一起,依附着在武则天时代挺下来的大祚荣。
得勒察能当首领,并不白痴,他想啊,大祚荣估计不行了。
而且今年的冬天难熬,雪,不晓得还要下几场。
如是想着,他沉默了,喝酒、吃菜。
中途又加菜,大家继续吃,很长时间没这么热闹过了。
一直吃到晚上,大祚荣晕乎乎的说在此地睡下,包括大武艺在内的其他人有同样的想法。
说白了酒是喝多了,不愿意动。
……
永穆公主也不愿意动,她被李易带着飞回来,穿着泳衣进温泉里。
喝点葡萄酒,坐在李易旁边,脑袋靠在李易肩膀上:“李郎,我肚子难受。”
“马上就好,你空肚子喝了三两葡萄酒,前年的,胃酸。
你平时吃饭很规律,今天晚了,牛肉串儿得现找,村子里的牛不能杀。
洛阳的多,每天死的人都有,何况是牛,他们取回来穿串儿,再烤,需要时间。”
李易揽着永穆公主的腰,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和,永穆公主吃药了。
她在天上飞,没戴头盔,风吹得难受,鼻子和口腔上颚痒痒。
她吃了藿香正气,乙醇为辅料的。
历史上现在没有这个药,李易来了,李家庄子就开始制作,包括药丸。
这药在李易那时说时非处方药,可是特殊事情,你想买,必需提供所有的个人关键信息。
“李郎,我肚子难受。”永穆公主又说。
李易刚要强调等会儿吃东西就好,突然反应过来。
他的手放到了永穆公主的肚子上,柔声问:“好些了吗?”
“嗯!”永穆公主靠得更舒服了。
她向后仰起头,大眼睛眨动,嘴微微张开。
李易低头,嘴也张开,靠近,再靠近。
“小易,你庄子的人传回消息,说又有一个部族要到大唐,你……”声音突然响起又消失了。
“李郎,宋璟也应该进团儿。”永穆公主寻找声音的来源,她听出是谁了。
“小机器人们,往后方圆五百米范围内,天没塌下来,就不要让人靠近。”
李易知道声音来源,隔着一个照壁的池子。
他声音很大,宋璟又如何?李隆基都不行。
李易说完低头,然后还有小兰,就……
烤串儿送来,晚上不适合吃辣椒。
另一边宋璟悄悄地挪走,他跟毕构一样,不怕李易生气,就担心永穆公主闹脾气。
“李郎,又有部族加进来啦?”永穆公主吓唬完宋璟,又说起正事。
宋璟喊的这句话很及时,表示高兴,把好消息告诉李易,属于善意的。
“说明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政权的武力约束力。第二是宣传力,第三,经济发展力。
有军队、有宣传渠道、有让百姓赚钱的手段,这样的国家才稳固。
上位者不可懈怠,不然基层会腐败,尤其是执法人员、部门。”
李易理解宋璟的心情,人越多,宰辅们越高兴。
而上层越严格,下面的越老实。
比如说他那时的国家开始收拾执法部门的人,有的人还以为自己是警察就牛逼了,找个理由传唤,其实就是报复。
然后人家起诉,之后当地的什么所还要上诉。
结果更上面的说撤了,不上诉了,处理之前的执法者。
为什么呢?因为说不上诉的部门怕被查呀!他们不干净。
他们恨啊,你们下面的闹,我要是不收拾你,一旦闹大,中央的下来,我就被收拾了。
我贪污、收贿那么多,现在国家查,我躲着呢,你们下面的警察公报私仇,被法院判了,还要上诉,媒体这么追,追到我怎么办?
所以,丢车保帅啊,我先出手,别闹了,我怕。
我先收拾你们,希望事情就此为止,媒体别再说了。
李易懂,这就是宣传、控制,百姓心中有杆秤,谁都不是傻子。
第两千零一十六章 冬季海运思新罗
天还未亮的时候,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雨。
百姓们早早起来,赶紧吃饭,好去工作。
旬信没陪同在李易身边,他忙着指挥工匠分组。
李家庄子新招了两千零三十九户庄户,一律为工匠家庭。
按照户算,一户人家未必只有一个工匠。
经过测试,所有人全部合格,包括工匠的家人,没有问题。
每家必然有一个有证的工匠,手艺有高低,下线合格,最差的木匠也能制作千工拔步床。
有此底子,以后学起东西快。
李家庄子没工夫慢慢培养连抠榫卯都抠不出来的人,工匠的孩子除外。
李易早上起床前喝了一杯水,身体机能正常,早饭不吃稀的。
昨天有剩的牛肉,正好制作红烧牛肉,永穆公主爱吃,李易跟着吃,主食大米饭。
结果除了能吃饭的小孩子吃豆腐脑、胡辣汤等东西,李隆基等人与李易吃的一样。
李易很主动,坐到他们一起,今天保证有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易弟,隆择、广平昨晚说冬天渤海能否通船?”
李隆基果然有事情问,涉及到渤海。
以前船往那边去不容易,太远,打仗打不到,捕鱼更不用说。
“有,不清楚现在的一个好的天然港口冬天借不借冰,但那处南边的地方保证又不结冰的位置。”
李易说着对一个小机器人招招手,小机器人滑过来。
李易调整一番,对着墙投影,地图出现。
他指着扎鲁比诺港的位置,这处距离延吉近,比海参崴近。
大型船只,适合在海参崴停泊,大唐现在的船只到扎鲁比诺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