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逮到好时候,赶紧帮李东主出气。
……
“李郎,山上的野菜都老了,咱们就挖根啊?是药材,不是野菜。”
永穆公主拿小铲子蹲着挖,蒲公英、桔梗等作物的根茎,能够入药。
她纯粹是玩耍,李易才属于真正在干活,李易拎着工兵铲,脚一踩,铲子进土,再一掘,根就出来了。
顺便他找树上或石头上的铁皮石斛,这个药材比蒲公英的根珍贵。
“说好的找野菜,想办法找能吃的,比如野生的荠菜,不然回去拿不出野菜……”
李易说着顿住,考虑自己刚才的话。
“他们不敢取消论道,嵩山上的僧人道士下山,陆续往洛阳赶,路上的百姓见到了。
若不论道,属于未战先怯,往后百姓信我即可,何必再信佛信道?
估计等他们想通后,还要派厉害的人来跟我论道讲法。
我以佛法道法胜之,我胜,佛、道亦胜,我败,佛、道犹胜。”
李易不怕别人退缩了,他找的理由是挖野菜,都想着弄点装样子,何况那么大的事情。
除非他在报纸上说,论道的事情属于流言,不然百姓不会信。
“太好啦!”永穆公主突然感觉到天高云淡,呼吸流畅。
小兰跟着眉开眼笑地说:“嵩山上的产业算不算?”
“整个河南府都算,野道野僧不算,现在野的少,还不如野生石斛多,到时候……”
李易说着又停顿下来,看看自己采的铁皮石斛,露出笑容。
“嵩山那里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其他地方种药材、养殖药材的情况叫他们汇报一下。”
李易想到嵩山种什么好,铁皮石斛目前野生的还算多,百姓要是到悬崖上采,有危险。
正好有个给大弟子设立的大唐青黛医学基金,在全大唐各种能种植、养殖药材的地方实施。
一者增加药材数量,不叫百姓因无药而痛苦,另一个招募百姓种植,百姓有收入。
山里百姓努力开垦出的田,种粮食勉强度日。
在山里砍柴挑到山下的县城去卖,一次走三四天的路,都是好柴火。
要么就是套猎物,吃肉卖皮毛。
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不在山上住,到山下,找不到事情做。
教他们种药材,一年生的当年收购,多年生的慢慢长,长好后是一大笔钱。
缺粮食下山买,雇个毛驴驮上山。
如果需要在干燥地方生长又得偶尔浇水的药材,先给他们钱买头毛驴。
河南府的平原大,山也不少,尤其在洛阳周边。
羽林飞骑帮忙清理一次野兽,等猎人小屋全部规划妥当,百姓就在山上种药材。
养殖的蜈蚣、蝎子、毒蛇,在山下修建防护严密的养殖场,雇佣人手按照严格的操作手册要求去做。
河南河北蝎子、蜈蚣、壁虎不养数量也多,建好养殖基地,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其他地方送去。
“河南还有大壁虎,蛤蚧,这个跟小壁虎一样属于药材,而且需求量大。
行,我到这边好好规划一番。遥控指挥太难,有时就得自己亲历亲为。
挖,荠菜好找,口感不如春天的,回去给他们包饺子吃。”
李易说着下令,一大群人开始采荠菜,他出行不可能就三个人。
“这里有,我找到的。”小机器人不时喊一声,它的‘眼睛’比人的眼睛好用。
它通过扫描对比,顺便带红外,发现有危险的动物、昆虫会报警。
蛇有热呈像功能,它的更厉害,它具备被动和主动两种。
就算是晚上,它的主动热呈像也能看到建筑物、植物、石头。
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政务繁忙关中稳
青松四个太监,专门负责小机器人。
遇到路不平的地方,放个木头板让它平稳,还有绳子拴在它身上,万一它翻山下去了呢。
备用的电池给它额外带三块,它电量一旦少于百分之六十,便嚷嚷着换。
电池耗太多电,影响使用寿命。
电池的寿命跟李易的寿命划等号,李家庄子制造不出来小机器人用的电池。
“不要挡我视线,给我留出来最少二百七十度的视角,我得保护你们。”
小机器人看到有人太近就叫别人躲开,它的扫描范围广。
它总能发现树叶上的蚂蟥、草丛中或树枝上的蛇、大蜘蛛,缺点是耗电量大。
大家喜欢它,它声音好听,说出来的话萌萌的。
它的本事又大,随时提示危险。
一路走来,光是各种蛇就抓了二十多条,全是小机器人发现的,它看得远。
蛇躲在落叶的树枝上,一般人哪能远远看见?它行。
它一报位置和距离,羽林飞骑就过去抓蛇。
有的蛇聪明,转身跑掉,有的还以为自己能够埋伏一下,尤其是毒蛇,结果被套网里。
“前面有橡树,树上还有没脱落的橡子,你们吃不吃?在路旁边二十一米,没有其他东西,放心去采。”
小机器人被抬上上了几个台阶后,落地伸它那个小手指一个位置。
“东主,要吗?”羽林飞骑负责人问。
“收集起来,制作凉粉比较好,另外里面有小虫子,那个虫子油炸着香。”
李易看到橡树了,这东西能果腹,曾经杜甫落魄的时候就吃。
羽林飞骑过去用网兜收集,很多成熟后掉到地上,捡起来。
等转一圈,上午快到十一点回醉仙居时,群臣忙碌着。
电话不停地打,他们指挥各自负责的部门办公。
河南府原有的官员支撑不起来,工作太多了,百姓不停地从外面过来。
洛阳宫的城外还要建设,洛阳北到黄河南的路网得修。
洛阳宫内各坊的暖道铺设、煤炭储备、危房拆除重盖、低洼处清理雨水淤泥并覆新土新石子……
李易通过无人机收集到的数据打出来图,众臣直接指挥到每一个房子落实。
危房里住着的百姓兴高采烈地把家什搬出来,看别人拆,等着住新房。
这个是免费的,由朝廷财政支付。
不过朝廷也有好处,原来一层的平房,四间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平。
拆了后盖四层的房子,六百平,给百姓二百多平,额外的属于朝廷。
原来一家人,单独一个门洞,四层楼。
原来两户人家,共用一个门洞,面积能多一点。
这个面积指使用面积,所有面积加起来其实是三百平,有楼道,扣除掉。
朝廷拿过去一半的面积用来给住在城外的百姓换,城外除了寺观庙,都是平房,茅草屋。
把他们换到城内,城外就归李家庄子。
公交马车的木轨修起来,照比长安城。
“易弟回来了?”李隆基见到女儿和李易找过来,他看经济学的书呢。
他比较清闲,只要不涉及各州府官员调动,其他的他了解一下即可。
权力不会旁落,像宰相大权在握,搞一言堂。
不存在,四个宰辅,还有团儿里的人。
谁能指鹿为马?问问朕的易弟答应不?
“晌午吃荠菜猪油渣的水煎包,另外还有橡子里面的小虫子,炸一下放点精盐即可。”
李易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把山里红,其中还有捏开的,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眼睛眯起来,咽口水,吞咽好几下:“不吃,看着就知道酸。望梅止渴!”
一感觉酸,他精神好上许多,刚才看书的疲劳顿时消减。
李易见目的达到,又把山里红揣回去,他也不吃。
“三哥到外面走走,然后吃饭,看书看久了没有食欲。”
李易到近前挽李隆基的胳膊,永穆公主在另一边挽。
“没老呢,年轻着呢,走。”李隆基嘴上说着,却享受这个待遇。
他心情好,易弟这医术用的,简直绝了。
知道自己看书,递一把山里红,尤其是捏看的,口水不停地流,一瞬间精神了。
屋外阳光明媚,丝毫不冷,零上二十二三度。
洛阳眼见阳历十一月,早晚凉,中午还是热。
“长安飘雪了?”李隆基使劲睁睁眼睛,又主动转眼珠子放松。
“早上的霜重,雪未下,却不怕干旱,水网有薄冰。来年春耕和冬小麦生长芽才涉及降水量。”
李易说着,他这个回答属于正经的君臣奏对。
李隆基问洛阳和长安的气候对比,李易答关中民生。
“好,如此便好!”李隆基心情愉悦,想来关中一切尽在易弟掌控中。
转头他看到有人提前吃东西,卷饼,先吃完到中午就不吃了,为别人服务。
“易弟,荠菜和油渣馅的水煎包好吃吗?”李隆基想吃卷饼,看别人吃得香。
“包的小,一口一个,比卷饼好吃,里面放了蟹黄。慢火煎,水煎包下面硬,上面也有韧性。”
李易说着咽口水,他馋,根本就不是荠菜油渣水煎包,是蟹黄包。
蘸着陈醋吃才香呢,调馅的时候放了酱油,就不用再蘸酱油。
“汤呢?”李隆基看别人吃卷饼喝汤。
“跟他们喝的一样,免费汤,里面有鸡架,跟普通的刷锅水不一样。”
李易开个玩笑,北方人喝汤,很多时候是用水冲,南方是煲。
然后北方就管南方煲的汤叫炖汤,南方管北方简单的汤叫刷锅水。
“这里养家禽的多,毛蛋和照蛋就多?”
李隆基吃过两种,毛蛋他喜欢吃带黄的,硬一点的,小鸡崽子的吃着没有肉,不好吃。
“多,不过没有人吃出来病,报纸上写了怎么吃,煮的时间长。
小鸡的那种煮外肉少,用油炸,连骨头都吃掉。
三哥想吃,我专门找硬的黄拿辣椒炒,放点青蒜。”
李易也不喜欢吃壳里扒出来的小鸡崽子,比那个麻雀还小。
但煮好了烤,小孩子爱吃,当零嘴儿吃。
没有冷冻设备,当天出的毛蛋当天就吃掉,不吃的第二天就扔,煮猪食的时候放进去。
有人专门收,收完了加工卖,收的价钱低,卖的价钱跟一个鸡蛋似的。
卖不出去,就统一弄到养猪场,产业链很完整。
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东北队伍又入新
李隆基拒绝吃,他仅仅问问而已。
“如今百姓喂家禽以哪种作物为主?”李隆基知道蝗虫数量不够,鸡鸭鹅全吃草?
“陈年的谷子给一点,籼稻的稻壳磨碎混合进去,洛阳的冬天草少时,不孵化新的禽雏。”
李易了解情况,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作物给家禽吃,家禽生长慢。
蛋被人吃了,人吃脂肪和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则小。
拿纯数据来计算,很复杂,涉及到人体的营养摄入,不只吃饱。
养鸡,即便人省下来的喂鸡,人吃鸡蛋鸡肉,还是比不养家禽,光人吃粮消耗的多。
不同之处在于不养家禽和猪,普通百姓瘦弱,面带菜色,典型的营养不良。
现在脸色红润,男人有肌肉,女人显得丰沛,生病夭折的孩子数量减少一大截。
“夏天时由于草多、菜多,养殖的粮食消耗达到均衡,家禽和猪吃菜长肉,人吃菜……也能补充一点热量。”
李易提到食物转化,家禽吃菜转换的比例比人高。
李隆基对此学过:“外来人口增加,对于消耗本地的禽蛋有所帮助,本地储备,别处运输,规划妥当了?”
“主副食俱安,京兆府主食多,可运来补充,副食亦如此,海州的鱼,冬天出动船只。
从洛阳宫到北面黄河的沟壑,在修桥人力有余时,进行开垦。
一部分种上护土作物,一部分种经济林,其他的改成田地和梯田。”
李易给出大方向的规划,他那时同样的位置除了楼就是梯田,再往北面去,则为厂房区。
现在住户少,田更少,大部分属于‘原始’林地。
里面还有老虎、狼、熊、豹子等动物。
既然修桥,地方不利用,不如不修。
“去渤海接西南蛮的人安排妥当了?”李隆基放下河南府的心事,指指东北。
电报机送到他们应该到的岸边,看到人发电报来得及,另有船只轮换锚于海上。
……
“今天不走了,天阴沉沉的,风冷飕飕的,又要下雪。”
东北的雪地林间,李恩东看看时间和天,决定提前宿营。
由于当地人的拖累,还得走两天路。
额外的队伍又有所增加,新来两个部族,拖家带口的。
后加入的部族看到之前加入部族人的样子才动心,明明大家过一样的日子。
突然邻居乘着马拉雪橇,丢掉很多东西,然后穿暖和的衣服和新鞋子。
小娃娃的时候从皮手闷子里拿出来,上面没有黑黑的皴,很干净。
再看自己的孩子,流着大鼻涕不时往回吸一下。
跟着大唐的人,生活这么好吗?算我一个,我带着族人去大唐。
时间被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