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一处卖烤牡蛎的摊子旁边瞅,眼见着一堆壳被人装进麻袋中扛走,铺子的人还道谢。
  “跟一个人看看,壳送去哪了?”裴耀卿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一个衙役点点头,尾随着那人而去。
  大概两刻钟,去看情况的衙役回来。
  “明府,壳都装在了马车上,往城外运,城西,我问了一下,说是要送出去埋了。”
  衙役给出个答案,他自己也不相信东西会真埋了。
  “你去找一些人,到别的地方清理牡蛎壳,有一个就要一个。”裴耀卿觉得里面有问题,很重要的问题。
  不长时间,衙役又回来,脸上有个巴掌印。
  “明府,他们说他们是宋王府的人,牡蛎壳必须给他们,我多问一句就”衙役委屈。
  “牡蛎壳看来有大用,没事,他们接了令,本官顶不住宋王,你多那一百钱。”
  裴耀卿没办法,宋王只要不参政,整个长安城无人敢惹。
  人家把皇位都让出来了,现在就是要一点牡蛎壳,你家衙役跟人家抢,打你怎地?
  至于为什么要壳,需要跟你个县令解释?
  衙役捂着脸:“明府,不是钱的事儿,是”
  “二百钱,不要就算了。”裴耀卿干脆。
  “我听明府的话。”衙役更干脆,揉揉脸,准备一会儿回去拿钱,他恨不能找刚才打他的人再挨一巴掌。
  被宋王府的人打了不丢人,也不疼,有巴掌印是天冷,自己捏捏都能捏出印。
  裴耀卿继续走,到下一个卖烤牡蛎的地方,见到一个人等着,扔一个就清理一个。
  不用想,宋王派来的人,盯着了,以免被别人抢去。
  “壳,牡蛎壳,给我们。”一群太医署的人这时赶过来,看着宋王府的人伸手。
  “我扔就行。”这人摇头拒绝。
  “不能扔,这是药,给我们。”一个太医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太医。
  “我知道啊,我家宋王说了,还能当好肥料,改善突然酸什么的,不给。”这人跟着说实话,扔?那是不可能的。
  “分我们一些,我们太医署,宋王也不能不讲理。”太医急了。
  “你们去买牡蛎,把肉吃了,壳不就留下了么。”此人给出主意。
  “壳不扔了。”摆摊的人反应过来。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专利技术不可分
  裴耀卿在旁听出来了,牡蛎壳是药,同时还能当一种好的肥料。
  “莫吵,当本官不存在?”裴耀卿瞪眼,我这长安令的官服穿着,你们太医署和宋王府的不看在眼力,我不说什么。
  摆摊的你也不多瞅我一眼,我是不是平日里对你们太温柔了?对,温柔,易弟那里听来的。
  不对,这事跟易弟有关系。
  太医署的人先说:“好教明府知晓,牡蛎肉和牡蛎壳皆为药,可单独用,亦可配伍。
  我等不要牡蛎肉,只要壳,可医盗汗、男女下疾,胃中疼痛,太医署要拿去试药。”
  “记在哪里了?”裴耀卿问一下。
  “牡蛎神农本草便有,壳,李东主给出的本草纲目中有写,壳更易保存。”太医说。
  之前的神农本草经里写有牡蛎功效,不过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而且上哪找那么多牡蛎。
  关键是牡蛎吃不好容易吃坏肚子,除非是在海边。
  运输途中坏了呢,染了邪呢?
  现在大量的牡蛎被运过来,肉的话,谁生病了,对症叫谁去买了吃。
  壳,拿过来刷洗干净,就保存起来。
  “给我钱我给你们壳,你的壳给我还回来。”摆摊的人找到商机了。
  “果然是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一个太医怒了。
  衙役们更怒,我们招你惹你了?
  今年我们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谁都没欺负,凭本事拉投资赚的钱。
  宋王府的人把麻袋口打开,对着摆摊的人说:“拿吧,觉得我从你这收了多少你就拿多少。
  但是,你想好了,拿容易,以后再想买牡蛎可就”
  “明府,他吓唬小民。”摆摊的人不敢伸手,找裴耀卿告状。
  吃牡蛎的人左右看看:“我是不是可以拿着回家吃?我不扔壳有人抓我没?”
  裴耀卿无奈叹口气:“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是还能运来么?太医署的别为难办事的人,本官去给你寻一些。”
  于是晚饭之前,李易刚从解剖室出来,就看到裴耀卿和大哥在一起说话。
  两个人似乎答成了什么协议,至少裴耀卿看上去很满意。
  “明府晚上还回么?”李易没去问两个人说什么。
  他看看天,要是吃完饭,再匆匆赶路回长安,路上车轱辘要是坏了,黑灯瞎火的怎么修啊。
  “在这住,劳烦易一次了。”裴耀卿郁闷,我怎就不能大大方方喊易弟?
  “无妨,旅游的事情有眉目了?”李易惦记他给出的方法。
  若是长安县照着做,他增加寿命。
  “派衙役出去与各村的族老和村正们说,路远的还未回来,冬天晚上不适合赶路,倒是路用炉渣修得不错,远处有雪有冰的,马车下面加雪橇,都说好。”
  裴耀卿说一下情况,又顺口夸一夸李易。
  百姓确实得利了,炉渣春天不怕雪化,夏天可顶大雨,吸水然后日头一晒就干。
  即便是下雨,走在上面鞋子也不会被泥给没了。
  冬天不用说,防滑。
  “开春后要以耕种为主,尤其是一些作物先育苗,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是直接撒种子好。”
  李易怕村子耽误农耕,吃饱了才不会闹事。
  每一次朝代的更迭基本上都是与粮食有关。
  一个是出产少,遇到自然灾害,尤其是小冰河。
  另一个是粮食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中,还不拿出来,总觉得我凭本事获得的粮食为什么要给别人?
  然后吃不上饭的人也凭本事杀,反了,谁有粮先杀谁。
  裴耀卿也是懂史的,说道:“李东主去年献出无数巧技,来年农耕之户夏收、秋收,应奉谷于李东主。”
  “那我就死定了。”李易表示拒绝,你们收获了之后,一家拿出来一把谷子给我,我神农氏啊?
  “应献与陛下。”李易引导,别给我,我不吃,我也不酿酒,更不摆着看,那不是荣誉,是催命符。
  “易弟,你的那个花盆点亮灯泡的弄好了么?”李成器不想让裴耀卿说下去,换个话题。
  “不行,土壤要求太高,还得浇水,保持酸性。不过人工的我做出来了,把磁石和铜线组合起来,摇啊摇,灯泡就亮了。”
  李易否决了花盆酸性土壤出电的事情。
  至于水果,有那些水果发电,给穷人一个,穷人就帮你摇了,大冬天的水果贵着呢。
  “什么发电?”裴耀卿不知道,他现在还用蜡烛呢,告诉其他不愿意出蜡烛钱的人自己放油灯。
  庄子上的冰雕都制作好了,最大的一个还在凿着,搭的架子。
  做好的冰雕小灯泡连进去,灯泡外面涂颜色,自然就是彩灯,很原始的那种。
  李易带着两个人到一个冰雕的旁边,那里有个小盒子,盒子上有摇柄。
  李易一手扶住盒子,一手哗哗哗摇动。
  唰!冰里的灯泡亮了。
  “哎呦我滴个天。”裴耀卿吓一跳,震惊、震撼、惊讶、哑然、愤然。
  是的,最后愤然。
  “李东主你你叫我们点蜡烛,你庄子的是这样的?”
  裴耀卿都不用想,这个手摇的随时能接到风力和水力上面,这属于李易庄子的常规操作。
  还可以人踩,牲畜拉。
  只要是涉及到动的东西,庄子就有各种连杆。
  “裴明府,我庄子咋了?最新的东西不都是从我庄子里出来的么?”李易不觉得把好东西放在庄子里有什么问题。
  “可是,可是你”裴耀卿看向李成器,意思是说,宋王,你瞅瞅李易呀,他藏着掖着。
  李成器皱眉头:“裴县令可是觉得我易弟的东西就是你的?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很危险啊。”
  “不是我是他是这个自己摇着,或者踩着,读书人就能看书了。”
  裴耀卿终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他就是士子阶层,首先想到的是读书人。
  就跟杜甫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寒士指得是没有钱的读书人,也可以说是寒门。
  什么时候有很多的房子,给天下穷的读书人用。
  可是天下穷的不止是读书人,需要房子的也不是。
  “工匠晚上也能干活,妇人织补灯亮,自然就不伤眼睛。冬日天短,黑夜时长,即便是篾匠也能多编出一些器具。”
  李易说出来了,纠正裴耀卿的错误阶级思想。
  “那可否外传?”裴耀卿不想争这没意义的事情。
  “传啊,发电我告诉你们,电灯泡从我这买。大的小的,要什么颜色的我都给你漆好了。”
  李易又大方了,你们自己去弄发电的设备吧,很简单。
  “那唉!”裴耀卿叹息一声,他想要灯泡的技术,可他觉得自己说出来,旁边的宋王就拔刀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依旧免费多试用
  “灯泡怎么卖?”裴耀卿选择妥协,反思自我。
  “不要钱,送。谁给的长安城冰灯展的钱多,就在谁那里用。东西南北两条主大街,朱雀和环城南的同化门到开远门,冰雕的灯我给。”
  李易继续大方,今年冬天的冰灯就是灯泡大卖的广告机会。
  这点裴耀卿懂,他其实回去研究不淌油的蜡烛了。
  掰开,果然如李易所说,就是芦苇加丝线的心。
  然后找人仿制,一点,淌油。
  工匠看着蜡烛嘟囔着不可能,怎么可能,都快魔怔了。
  他们哪知道不淌油的大蜡是卷芯,他们熬完油,插芯,然后放在雪的窟窿里冷却。
  看的时候感觉差不多,都是那样,点的时候就不同了。
  裴耀卿根本不用多想,便知道李易这里有窍门。
  现在又来了,冰灯展过后,庄子开始卖蜡烛和灯泡。
  “李东主,你看我今天的身体,晚上适合吃什么?”裴耀卿只能感慨李易赚钱的手段了得,还是自己的身体重要。
  “我给你量个血压,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李易说起医疗方面的事情,态度端正。
  有那么多大体老师看着呢,他穿越的他也怕。
  不仅仅是是怕一些不能说的东西,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信仰。
  一个人信仰要是废了,这人也就完了。
  “李东主,我若是什么都不说,你能看出来么?”裴耀卿突然想起个关键点。
  “能,婴儿就不会说,难道还不给看病了?但上了全套设备和材料,发现你没问题,下次我就不管你了。”
  李易点头,却警告对方,别闹,我这边浪费,以后就是狼来了的故事。
  裴耀卿没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但却明白意思。
  “右腿说不上来是疼还是麻,或者是酸,就是有时候一嘶溜一嘶溜的。”裴耀卿如实说。
  “腰呢?右胳膊呢?”李易问。
  “没事。”裴耀卿答。
  “初步判断是右股股神经的问题,一个是拉伤、一个是睡觉压到了、一个是冻到了,针灸吧。”
  李易想了下说道,突然又问:“后背有大的疙瘩吗?”
  “没有。”裴耀卿摇头。
  “牙疼么?后脖梗扭头时候难受不?”李易再问。
  “不。”裴耀卿使劲晃了晃脑袋,还低头抬头、后仰。
  李易很高兴,多好的患者啊。
  既然如此,缩小判断范围,他还要再问,犹豫了,决定等针灸的时候再看。
  也可能是右腹股沟问题,甚至是右高丸受到了冲击。
  一个右腿神经性疼痛,可能存在的病因有太多种。
  正常来说针灸即可,挺耗时间的,针不能扎一下就拔,灸也得一点点来,他又没兑换烤机,只能手动。
  裴耀卿心情不错,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挺一挺,后来就好了。
  没想到可以更快恢复。
  他看李易,不解地问:“易一下子我又想不通,李东主,你怎么一对待有人可能生病的时候,就不一样呢?”
  他说出心中的疑惑。
  李易不管平时什么样子,只要涉及到了病人,立即变了,从表情到语气。
  李易知道他问什么,摆下手:“职业素养而已,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状态中。为官者,亦如是。”
  “兄受教了。”裴耀卿抱拳说道,不管旁边是不是有宋王,呼自己为兄。
  “测完血压,你照常吃饭,没什么事儿。过几天还难受,我给你验血,看你是否有痛风。”
  李易语气平和,听着像问题不大,但要是痛风
  到食堂小单间,裴耀卿看到陛下和皇后都在,两个人在那里下军棋呢,李易发明的。
  司令没了,换成督军,地雷换成陷阱,等等改个称呼,其他的规则不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