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这个也懂,懂归懂,他做不到。
这玩意儿就跟给大弟子作撑球手术一样,理论全有,你作一下试试?
如果那么容易,又何必找很多死囚练手?
这些都要练,就跟他那时的一些失足的那什么一样,愿意买便宜的果冻。
有的人以为她们爱吃,其实她们用这个来练舌头和喉咙吞咽又吐出。
为了生活,都不容易,各行各业的。
“易弟,写出来,梨园用。”
李隆基发现了新大陆,以前易弟怎么不说这样的事情?
一说就是怎么脱粒、去壳、磨粉。
还有打井、修渠、养林蛙和豆虫。
“有一些道具,收费很便宜!”李易先点头,又突然提钱。
“有多便宜?”李隆基居然这么问。
“一种技巧基本上有个一缗就够了,一次性的。
非一次性的,我包教包会,要百缗左右。
比如说这个海胆蒸蛋,吃完了,三哥你看啊。
我双手一伸,没有海胆,我双手旋绕转一下给你看手背,还是没有海胆。
我再……哎呀!扎到了,海胆这刺儿太烦人了。”
李易给李隆基表演手法近景魔术,一个不小心被扎了。
他赶紧挤一挤,万一这个有毒呢。
李隆基从来没看过李易表演魔术,眼下吃惊:“易弟你还会这个?”
“我是脑外、胸外、神外等等外科手术的医生,我的手要是不够灵活,我敢给别人作手术吗?”
李易伸出自己的双手,没有一点突出的指甲。
他天天磨,有时候下雨,他会把手放到鹿皮手套里,保持温度。
一般的人几度的温差无所谓,他要是做脑外或神外的手术,手必须保持绝对灵活状态。
小鲜肉手指头划破一点皮,赶紧去医院啊,不然就长好了。
对于李易来说,他的手比小鲜肉更珍贵。
他作脑外手术,那个手别说划破口子,头一天都能举纯净水给自己家换水,以免出现肌肉疲劳。
当然,小鲜肉是为了自己矫情,他是为患者负责,两者不一样。
如果明天需要给某一个患者作脑外或神外手术的时候,现在就应该睡觉,室内温度最好是二十五度。
这样的手,变魔术,稍微练一下就行。
能作介入手术的医生的手,灵活着呢。
李隆基把一个海胆蒸蛋吃完,用海胆壳来练,被扎了好几下。
另一边,思恭坊的女子们在努力记着从长安过来的新曲,舞蹈也到是次要的。
编舞她们都会,主要是听曲子的内涵。
大唐现在的曲的数量少,比如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属于五绝,就有唱曲。
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同样是五绝,曲相同。
跟李易时候的换词不换曲的歌是相同的,尤其是不同语言版本的,叫填词。
如: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换一种就是:难忘,灿烂,谁会忘得了上海滩。
还有:今夜微风轻送,把我的心吹动。
然后就是另一个:随浪随风飘荡,随着一生里的浪。
唐朝就是如此,一个曲子填很多词,只要符合同样格律的就一律填进去。
更作一些手术一样,但能够出新曲的,也就是手术手段发明新的手法的,都一样牛逼。
“李郎,我唱的你写的信天游,他们很喜欢呢!”
永穆公主回来了,她自己唱和配乐累了,休息休息。
“所以说,咱们的民歌才是最好的。根据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或奔放、或缠绵。”
李易刚才听了,他抄的信天游。
但他还惦记着江南的婉约,各有所长。
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闭关流行可否撤
醉仙居的夜是繁华热闹的,洛阳宫中的寺观的夜则是清冷的,正如刚刚升起的下弦月,连光都不带一点温度。
有人在默默诵经,白天实在太紧张了,缓和缓和。
有的依旧黯然垂泪,感觉不到未来的光明,想还俗。
寺里敲木鱼的声音咚咚个不停,僧人把地窖中藏的灯油取出来,沉下心抄写经文。
面对浩劫的时候,他们比普通人要镇静,经文中写有许多安抚人心的话语。
在许多僧人道士心南安时,紫薇城的皇城南城墙上坐了一僧一道。
二人在饮酒吃海胆蒸蛋和刚蒸好的大闸蟹,喝陈年黄酒。
周围不远处站了宫女和太监,准备随时听吩咐做事情,顺便记录两个人说的话。
他们显得比较恭敬,僧是前年来到长安的善无畏,道是金仙公主的师父叶法善。
别人急,他俩不急,更不用说怕。
善无畏没少帮着宣传大唐皇帝的好,当初跟李易交换的条件。
李易出纸和墨,金仙公主帮忙印书。
叶法善也和李易见过,双方关系不错。
“初至洛阳,不曾想李易在洛阳民心如斯。佛、道终有一劫。”
善无畏拿小勺刚舀一口海胆蒸蛋,露出满意的表情,说眼下的事情。
“这一劫许是百年,李易不会再让方外之人干扰朝纲,更不想叫百姓信佛信道。”
叶法善说着拿工具拆螃蟹肉吃,他跟李易的队伍来的。
这几日他在各观中溜达,与其他的人说说话。
他地位高,百姓冲击寺观时,站着看,百姓只管拿东西,并不伤人。
晚上他回紫薇城住,遇到同样经历过事情的善无畏,二人一商量,到城楼上喝酒吧。
善无畏缓缓颔首:“若他们不去找隆择,交一成的税,哪有今日之灾?”
他认可叶法善的说法,李易不允许别人干扰朝廷办事。
毕构跟你们以前关系好,你们就找他要求取消税,借此来看李易的反应。
李易是什么人啊,他怎会让佛法道法凌驾在大唐国法之上?
看看京兆府的寺观,哪个不交税?有田就得交,功德箱由朝廷派人管,到时候分你们钱,大头朝廷拿走。
你说缺印书的钱,金仙公主给你们印经又没要你们的钱。
到洛阳就不行,以前没收,你们就省了许多。
叶法善吃口螃蟹肉:“不止佛、道,儒教李易一样压制,那些个孔庙都要交税,家族子弟若想当大官,要考科举。”
叶法善笃定地说道,他猜出来李易的心思了。
佛、道、儒,俱要降低影响力。
“明年科举,贴经墨义只考论语,到后年估计要换成其他书,脱离儒教。”善无畏给出自己的分析。
“到那时,佛道皆安,看儒教和大家族如何应对!”叶法善说完叹息一声。
他感慨李易这个人,一点一点的,就把其他能影响朝纲的事情全给处理了。
关键的事情他琢磨出来,一个字……钱。
有钱才能养兵,有钱可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赚钱的方法是工,以工计做出值钱的东西,包括厨工。
“千年难出一人。”善无畏给李易一个评价。
他看大唐及之上的历史,包括他那边的,就没有一个人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到李易所做到的事情。
“明日我等闭关吧!”叶法善继续拆螃蟹肉吃,想躲起来。
“闭关!”善无畏赞同,不闭关,该让他俩去跟李易斗法了。
保证斗不赢,而且不管输赢,二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要下降。
百姓可不管你是谁,跟李东主斗法就是坏人。
谁出的主意让谁去好了,自己可没提要找李易论道的事情。
……
天又一次亮了,百姓们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还有的人兴奋地说着昨天的情况。
寺观继续有人打扫,只是没有人上香,即便一小部分人还是信,但怕被打。
金仙公主又安排人给僧人和道士送东西,很多高僧和道士宣布闭关。
没有人是傻子,这个时候冲在前面,保证讨不得好。
主意是谁出的,谁自己想办法吧。
那不是还有从嵩山上下来往洛阳宫的人么,叫他们上,他们厉害。
说不定李易见到他们,他们一发威,李易便跪地求饶,对吧?
而此刻之前还团结起来一致要对付李易的人,现在互相之间吵起来,纷纷推卸自己的责任。
尤其是主持们,就他们想到的办法,他们想到了别的,却没想到洛阳百姓会有这样的反应,实在太激烈了。
眼下看上去是送死,找背后的厉害的人感觉是不行了,只能自己上。
一早起来,他们便满脸愁苦之色,大家开会,争论不休。
醉仙居的众人早上起晚了,昨天泡完澡又参加娱乐活动,身心放松,睡觉踏实。
九点多,大家才纷纷起来,找地方吃饭。
李易已经吃完,他故意早起的,他怕吃饭的时候,又要有一堆问题问他,影响他进食。
他带着永穆公主去菜野菜,远远地避开别人。
“李郎,你说他们会不会取消论道?又没有定下来,只是小道消息在传。”
永穆公主拿个小铲子,担忧地说道。
她惦记上别人的产业,一半呢,若是不比了,上哪弄去?
李易微微一愣,抬头看看天:“还真有可能啊!他们如果没有人愿意出头跟我比,当缩头乌龟怎么办?”
李易跟着担心,已经准备妥当,就等拿别人的产业给百姓提供好处。
小兰看看两个人,眼珠子转转:“传小道消息,说若谁敢不比,就是邪道,那什么寺和观的不应该留。”
她说话的时候着重强调‘小道’二字,到时候不承认。
比不比?逼着你们上。
“只是如此太过下作,好似我欲夺他们产业一般,我岂是那等巧取豪夺之人?”
李易还是为难,人家退让,你还打上门去,显得不够大气。
另一边吃饭的人,苏颋也提到同样的问题。
“这个道听途说,作不得数,他们欲撤,何法可制?”
“作不得数?哼!”姚崇冷笑,他会算计人。
“元之可有办法?”毕构询问。
“何须用我?他们自有高人,知晓此中道理。”姚崇微微摇头。
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退无可退药材选
“元之所言不错。”李隆基出声,他会算计人,不然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其他人开始根据结论推过程,很快他们纷纷赞成。
“三郎说得对,百姓不管流言与否,只等着论道。如佛、道不应,岂还可信?”李旦想到了。
“正是!论道可输,百姓看到的是论道,论佛法与道法。
李易赢了,百姓依旧会相信佛法和道法,只觉得现在的僧人与道士所学不精。
他们不战而退,百姓则认为佛、道皆为骗人。”
宋璟跟着说,是这么个道理。
佛教道教无路可退,说传言为假,百姓可不那么想。
假的,我们岂不是抢错了?不行,我们没错。
“何至于如此呢?唉!”毕构看着面前的粥发愁,十税一,交了就完事儿,竟然舍不得。
“他们所争非税,乃话语权。今日叫他们拿一成的税,明日又会让他们干别的。”
苏颋知道大家所争的是啥,河南府的地下势力自己等人来时仍在。
说明总有人不愿意跟京兆府同步,李家庄子在洛阳西边的山被人轻视了。
没有李易的李家庄子,果然不是真正的李家庄子。
现在李易来了,大家会知道李家庄子为何等存在。
“大唐其他地方,想来更甚,天高皇帝远,说不得还有土皇帝。”
张九龄不怕说出的话惹李隆基不高兴,之前的陆州刺史便那般想。
不该收的东西收,最后逼得覃家进长安找人,在知道被欺骗后,想抓刺史。
刺史和覃家寨子哪个不是土皇帝?覃家寨子是怕大唐的兵,刺史以为自己能糊弄过去。
“小易哪去了?”豆卢贵妃不关心土皇帝,她发现少个人。
“和圆圆挖山菜去了,把事情甩给我。”金仙公主知道李易的动向。
她有存在感了,需要她来安抚佛教道教的人。
不然会挨饿,现在道士与僧人出去化缘,估计没人给。
证明宣传很重要,小道消息不能瞎编,说论道就说论道的,偏加进去叫李易知道大道煌煌,非人力可改。
还未论道,先指责李易做错事情。
难道朝廷不应该收税?百姓种大棚要交,和尚道士凭什么不交?
“百姓动起来很吓人。”玉真公主也是道教的,她倒不可怜那些人,只觉得民的力量很大。
“百姓感恩小易,只是往日小易不缺东西,百姓难以回报。正巧遇到机会,百姓才用行动报恩。”
豆卢贵妃在民间生活过,知道百姓的心思。
平常时候,李易不缺东西,刚到洛阳,没几天跑去山上,百姓想给东西给不了。
终于逮到好时候,赶紧帮李东主出气。
……
“李郎,山上的野菜都老了,咱们就挖根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