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闻恬兰香阁,眼下由永穆公主的侍女经营。
洛阳宫的在拆房子盖房子的工作中,天上人间一样。
“易弟,天黑之前可到?先停一下,小杯看着不多,一杯接一杯,会醉茶。”
李隆基坐在救护车里,喝功夫茶,摆了摆手。
李易会好几种功夫茶的‘正宗’泡法,反正每种流派都说自己是正宗。
他拿起个小剪子,剪南瓜籽的边缘,剪完后用手一捏就开。
剪刀的形状是弯的,一般人用着不习惯,他作外科手术的很平常。
“易弟,考核工匠你不盯着?”
李隆基抓起一把榛子,分到左右手,往一起扣,一扣就有很多榛子壳脱落。
“都是固定的话术,之前收集好了数据,测谎步骤不难。
通过的需要进一步考察,没通过的暂时住在庄子安排的地方慢慢看。
测谎不一定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未通过的或许没问题。”
李易说着开始剥剪好的南瓜籽,喂永穆公主和小兰。
永穆公主在打毛衣,羊绒线的,这个穿身上把扎皮肤。
小兰也一样,她负责织袖子,最后上袖。
好几种颜色,需要织出来图案,不是一率大平针。
包括毛衣上的小兜,用挑线手法挑出来,而非单独织一个缝上去。
“这是给谁织的?”李隆基看着李易问自己女儿。
“给包儿、嘟嘟他们,要织很多呢,不知道能不能赶上。”
永穆公主低着头织,顺口回答。
“太累了,不如看看书。易弟以为然否?”
李隆基心疼闺女,要织那么多?他继续看李易。
“织完这一件不用织,我画个图纸,机械取代,半人工半机械,是这个的五十倍速度。”
李易明白,我负责,放心,好办!
“不织了,小兰,停,等李郎出设备。”
永穆公主更干脆,一听可以机械织我在这干啥呢?
她在不在乎什么我亲手织的用心,机械织的没灵魂什么的呢。
“啊!”小兰一顿,不小心抽出来一根针,掉下去一大串儿之前织好的。
她赶忙又开始穿,好在只掉一根辅针,要是把架子的针给抽出去……好多行都废了。
她在打花,同时用五根针。
她拿起个榛子,用小钳子掐:“李郎,冬天这边不能结冰,温泉河在流淌着,除非使劲下雪。”
“我看也是。”李易抓几把榛子放到一个盒子里,然后使劲晃,哗啦哗啦的。
晃一会儿,打开盒子,百分之八十的榛子壳散掉。
李隆基看看自己拍榛子拍得通红的手:“……”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内有和谐民质朴
从洛阳宫到李家庄子的山是二十五里,从李家庄子的山到小洛南村是三十里。
此时的路比小洛南村发生泥石流和水灾时好了无数倍,李家庄子在那里开醉仙居,自然得修路。
另一辆大车中,张说在跟同僚说话。
“今时不同往日,非山县小洛南村受灾那天,路可差现在远喽。
早上出的事情,到晌午小洛南村村正马金寻到府上。
等我带人赶到村子一刻,已是晚上,唉!慢喽!失职哦!”
张说一副我有罪,我从中午知道消息,晚上抵达受灾地方慢了的模样。
“那你咋还有脸活着?”姚崇跟张说始终不对付,正好找到机会攻讦。
张说:“……”
你是听不懂我说的话是不?早上受灾,他们中午到达,我晚上过去。
你不明白他们求救的时候有多急迫?他们会拼了命赶路。
我晚上能到,我也是拼了命地赶啊。
整个大唐,除了李家庄子,谁能比我更快?
“能在河南府尹的位置上做到此点,着实不错。”
毕构说句良心话,他也当过河南府的府尹。
他自认他在任时,非山县小洛南村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两天都过不去。
那时没有完善的组织框架,之后小易才给弄出来。
看京兆府救灾的速度,三十里,最多一个时辰,而且是带着救援物资抵达。
抢险的话,三十里半个时辰就冲过去,骑兵轻装。
至于李家庄子,它的存在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
李家庄子叫人觉得它飘在空中,然而又不是高高在上。
“咱们去泡汤,功过的无所谓。”
宋璟是姚崇举荐的人,偏向姚崇。
他一句话就把张说努力救援的行为变成了有功有过,犯错误后弥补而已。
“正是,就如广州府受灾一般,寻常山民无力以石修屋,遇火灾莫非不活了?
因地制宜,居于茅草棚子的百姓依旧在啊。
若真以石建屋,长安皇城、洛阳紫薇城,岂会总遇走水之情?”
苏颋开口,他跟张说关系好,指责宋璟。
宋璟在广州当都督时,告诉百姓竹子和茅草盖的房子容易着火,应该建石头的。
长安和洛阳能做到不?人家当地就是竹楼,你非要人家拆了弄石头的,人家没钱没人工啊。
关键竹楼通风,石头的反潮,每年回南天,石头房子长绿毛。
“草垫不错,阳光足时放到外面晾晒,夜晚放在屋中睡觉,早起无酸疼之感。”
张九龄出声,相当于转移话题了,他说怎么避免潮湿。
其他人要认同,因为他家就是那里,他最有发言权。
“问问小易,怎样应对回南天!”
毕构再一次转移话题,小心地摸摸身边小机器人的头。
“女人的腰,男人的头不要随便摸。”小机器人说。
“你什么时候是男人了?”毕构看不出小机器人的性别。
“我何时不男人?你信不信就不给你传消息,男人不?”小机器人说。
“爷们儿,帮递个话儿。”毕构听李易说过这样的话,拿出来用。
“成啊哥们儿,客气了,谁不是兄逮啊!瞧好吧您哪!”小机器人一口京片子味儿回应。
“南方的回南天让我解决?开什么玩笑?你咋不说北方冬天让我弄成不下雪?”
李易知道回南天,只能通过两种方法解决,同时用。
一个是暖气,一个是除潮机。
冬天的时候就算是三亚海边也冷,所以有暖气,然后潮湿必须加上除潮设备。
通过房屋建筑模式,那就是吊角楼。
吊角楼里面其实也潮,放木炭和生石灰吸潮。
“小易,你就说你有没有办法吧!”毕构耍无赖了。
“有!一个月一户二百钱,专门用在这方面,我可以解决。”李易给出答案。
“二百钱你咋想的,你以为……到地方了吧?行了!没事儿了。”
毕构目的是为了转移话题,他透过车窗看到了醉仙居的大招牌,话题可以中止了。
今日醉仙居不营业,想泡温泉,那不是有河嘛!整个一条河的中下游随便泡,上游归官方管。
毕构以前泡澡就在那里,张说也泡过。
洛阳百姓相对以前的长安百姓来说,冬天比较干净,总能洗澡。
现在冬天比不得,长安各坊里有浴池,包括送热水服务。
小洛南村八百一十一口全在,迎接李东主,看看陛下长啥样。
他们没有威胁性,郭子仪和李易一左一右陪在李隆基和王皇后身边。
李隆基夫妇一人抱一个别人家的娃娃,都是有一岁左右,一男一女,穿新衣服,脸上还扑了淡淡的粉。
“老丈家中灾后可还好?有什么难处?”
李隆基明知故问,村里有族老,身份高。
“有什么值得问的,李家庄子在。难处?陛下不是叫李东主早给处理好了嘛!没事儿,嘛事儿没有。”
老头很直接,对李隆基笑,又对李隆基怀里的小娃娃挤下眼睛,小娃娃跟着挤眼睛。
娃娃是老头的从孙子,叫曾孙,他属于四世同堂。
李隆基不见怪,继续问:“水冲了后,房子从这里瞧,新起的,屋子里的家什缺少不?”
“不缺,河南府的府尹张说从府中拨了钱,其实我们知道,李家庄子用温汤换的,说是府尹给钱。
府尹那天半夜匆匆赶来,不容易,没有李家庄子,府尹的队伍便是救命的。
我准备的那个一口材当时被冲跑了,后来找到,还好着,他们都说我的材好。”
老头真是一点不懂得说谎,俱为大实话。
说到后来提他的棺材,人没死先准备上,被大水冲泡,拽回来依旧完好。
“材准备得早了,还得放个几十年。”李隆基严肃地说。
老头咧嘴笑:“嘿嘿嘿!陛下说是,那就是。”
“啊!”小孩子跟着发出一声。
李隆基抱娃儿接着问其他人,李易在旁边给拍照,小机器人负责录制影像,以后宣传的时候用。
村民们朴实,看到陛下激动,之前想好的话全忘了,有什么就说什么。
总结起来就一个情况,什么问题都木有哇!不用你管,你忙你的,有李家庄子足够。
李隆基亲民完,才把人家的孩子还给人家,转身进醉仙居。
醉仙居依山而建,一层接一层,比蓝田县的在楼的方面大。
“上个楼怪累的。”李旦往上爬楼梯,站到第三层楼梯口的时候说。
“有人力升降梯,走一走锻炼身体。”李易指指旁边的位置说道。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人生富贵怀天下
李易所指的地方有个垂直上下的钢筋混凝土楼,不沿着山而建,楼里面的空间挺大的。
有四部人力升降梯,跟山的楼相对,延伸出去一个走廊。
每个升降梯只能落到或上到上下一层,再想下,去旁边,旁边的会落下去。
相对重量轻,几个人能摇动,没摇好摔下去,只不过一层而已,摔不死人,摔伤都费尽。
升降梯下面有一尺厚的草垫子制作的缓冲垫,就这已经很先进了。
顾客来醉仙居,坐升降梯,一层一人一钱,身高不足一尺的免费,但正常情况下小孩子不单独给升降。
负责升降梯的人从小洛南村的村民中选,赚的钱不少。
升降梯有一面装了大块的玻璃,观景用。
想吃黑面包、喝免费汤的不用上楼,上楼的属于有钱人。
“还有几层?”李旦看到那个房子。
“三层属于相对独立一栋楼,其实是一排,每三层又有一个大平台。
不走楼的楼梯,到大平台还有平台的石梯,平台有的位置没有楼。
防火所用,哪一层的哪一栋着火,可先通过回廊去其他栋的楼。
再往上下最多一层半进大平台,躲早宽敞的位置,绝对烧不到。”
李易说,这个像重庆的一些地方,一层一层的,当上到楼顶的时候发现是一楼平台。
“三郎、有容,上升降梯。”李旦别的先不管,一听三十层,不爬了。
升降梯一次最多进十个人,每层的人合力摇动转盘,哗啦声中,升降梯慢慢升起。
上一层,走几步进下一个升降梯。
“若一人单独给一钱,升降之后还有盈余?”毕构开始算成本投入与回收。
“理论上有一人单独升降,对于人工来说足够。
材料轻,旁边是薄木头板子,一面有玻璃,下面的板子厚一点。
建筑成本,按照客流量来计算,不能理论上一天就一个人乘一次。
现在你属于白乘坐,没给钱,这么算,赔钱。”
李易知道账,营业的时候这里的升降梯得排队,有台阶顾客不走。
当地寻常百姓一个月的收入,不够来醉仙居的顾客一天上下楼折腾的钱。
相当于他那时五六百万的车,每个月的折旧费,四五线城市居民一个月的收入都比不上的情况。
“那……一个月你……”毕构又惦记上了。
“换,快下来,上面要卡板子锁住这层升降梯。”李易招呼毕构出来。
“哦!”毕构跟出去,进又一个升降梯。
不等他继续问,李易主动说:“上个月升降梯的收入额是一千五百缗,加其他营业所得,再有一个月,整个小洛南村的醉仙居投入就收回来了。”
毕构咽了下口水:“河南府的人这般……富裕?”
“再有钱难道能比上把房子的石头和木材拆能卖二百万缗的人?”李易笑着问毕构。
“永穆公主的房产难道钱少了?”
毕构知道李易提长宁公主,被收拾的时候,光是拆东西卖,就有二百余万缗,建的时候得多少钱?
确实太多,不过再一想现在的永穆公主,闻恬兰香阁价值几许?
长安一个,小洛南村醉仙居旁边一个,之后洛阳宫里一个。
若按照玻璃的价钱算,永穆公主是大唐最有钱的公主。
“永穆公主的房产宫里出钱还是户部出钱?你只看她赚钱,你忘了她捐钱?”
李易突然大声说,周围的人全听到了。
永穆公主看毕构,那意思是: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