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在所见所闻,作诗一首。”老头说道。
“不会。”李易鄙视之,我闲的?天这么黑,看完牲畜我写诗?
赶紧睡觉去吧,明天一连串的检查,我忙你也忙,十头牛一头都不给你了,当作检查费,你以为上一次ct费用少?
等我再多攒点寿命,我就换一个核磁共振。
百分之九十的寿命我要留着,百分之十的拿出来换东西。
指望明年大推广,今天都是在京兆府局部应用。
老头似乎头一次被这么干脆地拒绝,他看向李成器。
李成器偷摸摊手:别这样,我能怎么办?非要让他写诗干啥呀?
“你这个对子不错呀。”老头没为难李成器,看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门楹。
“易弟,这个确实好,为兄当日就是看着过来的。”李成器回忆,有无限感慨。
那一日听到的是一群娃娃念诵千字文,一个庄子啊,清脆的动静震撼人心。
“其实就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李易终究说出来了,这个诗是,七律,首句入韵,仄起平收。
当然,这诗不是最严格的近体,而是采用了一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矩。
关键的是这诗的意境高,尤其是两个对仗句。
老头满意了,笑着看李成器。
李成器则无所谓,易弟写诗不是正常么。
于是他问:“易弟,原作埋了?”
“嗯!保证不会有人跳出来说是他写的,不然我再埋。”李易配合。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不比商鞅照前秦
淡香烛火婆娑,影清郭。相对二更轻叹把言说。
纷争过,心安厝,恍如昨。绝艳惊才可使九州托。
听李易和李成器的话,老头嘴角微翘,他听过李易的事情,凡有佳作,皆为抄。
他正要说话,学子放下书起身,到堆放草料的地方推小车装料去给马送饭。
“此时喂马?”老头看李易。
“白天庄户骑着训练,到上一次喂料已过两个多时辰了,补喂一次。
看马的粪便,一旦食物消化差不多,就喂,该练则练,庄子不差一口马粮。”
李易随意地说道。
老头颔首,赞同:“吃个草,确实不需很多钱。”
李成器:“”
天啊,马吃草不费钱?你真是我亲爹呀,一个五口中等之户,给一匹战马养,用不上两年便破家。
战马不准干活,只能训练。
“是。”李易还附和,用不着跟老头解释一匹一天吃掉多少钱。
什么盐了、胡椒了、豆子了、鸡蛋了、青草了、谷子了
嗯!等胡萝卜多了,还喂胡萝卜。
“别处?”老头还想溜达。
“今日早些休息,晚上口渴不得喝茶水,只能喝一小杯水。”李易劝,我也得睡觉。
老头意犹未尽,但还是答应。
看在十头牛的份上,给老头单独安排一个小院落。
李易回去洗澡睡觉。
二更天的时候,有人过去叫李成器,李成器和衣而睡的,直接过去。
“父皇,可是睡不着?”两个人对着坐桌子边,火苗晃动着,沉默一会儿,李成器开口。
“睡过,清梦扰人,想起已往的事。若当时李易在,不知”老头李旦说到李易时,欲言又止。
李成器摇下头:“那时李易才几岁?去年才到的庄子。”
“确却,为你三弟而出,由因你而起,你有功于社稷。”李旦想想也坦然了。
他还是比较信命的,已往的人生叫他争不起、不敢争。
李成器却想得开:“这天下我确实占不得,事烦而多,真不知三弟如何作的,我建个庄子,还是照李易庄子的一些办法来抄。”
“这李易可有王莽之志?”李旦突然问。
李成器吓一跳:“父皇,易弟若有王莽的打算,他就不会连续拿出来好东西叫我们帮着传扬天下。
同时他还会结交更多的权臣,他想交上人,凭他的本事,轻而易举。”
“哦?可攀附权贵?”李旦再问。
“他拿出来好东西就行,镜子、花露水、香皂,给人送上门,再赋诗一首,邀到庄子,岂不容易?”
李成器觉得自己都能想到的事情,易弟当然不可能不会。
但他就守在庄子上,琢磨新的利民的东西,苦练医术。
李旦叹口气:“为父经历得多,正日提心吊胆,总觉得谁都想要害朕。”
“父皇不必怕,三弟那里也杀累了。何况有不顺心的事,还会找易弟。
历朝历代,能人辈出,王莽才有几个?赵高未成事,司马算一个。
姜子牙、诸葛亮,还有许多,都不错。儿臣看来,李易更如商鞅。”
李成器知道父亲疑心重,他可不想让父亲整天担心易弟。
李成器琢磨着,不知道这种心疾易弟能不能医。
“商鞅?李易也有变法之心?”李旦看着蜡烛说道。
“易弟心才黑呢,他比商鞅聪明,商鞅得罪一群人,易弟给三弟出的主意是以外戚制外戚。
又以罪臣举家性命相威胁,叫罪臣去查其他官员,不知三弟那里开始作没。”
李成器说着,把李易出的主意详细地说给父亲听。
李旦听得一会儿是目瞪口呆,一会儿又抚掌叫好。
“故此,易弟想谋自己的势力,早就出来了,何必守庄子不动。”李成器最后总结。
“竟是纵横捭阖之术,对外用经济之战,对内用人欲来引。”听懂了的李旦震惊不已。
“是吧父皇,比起商鞅,易弟更胜一筹。”李成器对李易推崇。
“嗯!商鞅变法,直接触及家族勋贵利益,李易却不是,他以百工之技,先利民。
一旦民资丰厚,你三弟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羽林飞骑才是重中之重。
只是不知道李易下一步还要作什么,为父想不出来。”
李旦分析着李易要进行的事情,却觉得李易似乎就愿意弄出来一些耕种的东西。
哦,还有卖很多钱的别人眼中的宝贝。
“儿臣也不知,儿臣只晓得我大唐不是先秦,未二世而亡。”李成器觉得自己所在的大唐比秦朝厉害。
李旦似乎放下了心思,打了个哈欠,突然又看蜡烛:“怎么不滴蜡?”
他刚才就有一个想法,现在清晰了,这个院子里没接沼气灯,所以点蜡。
蜡就一直慢慢烧,结果旁边没有往下淌。
“易弟做的,给长安令裴耀卿用来放入冰灯中,裴耀卿拿油脂换,易弟能赚一点钱。”李成器介绍。
“倒是个不贪之人。”李旦评价。
“父皇,不是的,等冰灯结束,易弟会卖蜡烛给富贵人家,到时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
李成器说了句大实话,同时笑起来。
“呵呵呵!”李旦也笑:“居然有此打算。”
他又打了个哈欠,李成器起身:“父皇安睡吧,明日还要检查身体,儿臣回去。”
“好。”李旦笑着颔首。
被李成器扶着上床,又盖上被子。
翌日一早,李易跑去住院楼看朱邪金山,转过头带着李旦开始进行全面检查。
各种检验,一整套走下来,快中午了。
“走吧木老丈,吃饭去。”李易擦擦汗,招呼李旦去吃饭。
刚才李易就让李旦吃,李旦非要等着各项结果出来。
李易也没吃早饭,他怕自己吃饭耽误老头检查时间。
出院子,李成器在等。
“易弟,木老丈怎么样?”
“阳光晒少了,饮食需要调整,有一点骨质酥松,另外心血管不是很好,同样饮食调整,我顺便给老丈三种药,用来急救。”
李易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他要给治疗哮喘的喷剂和两种急救心脏的药。
“如此便好。”李成器放下心。
李易转头对李旦说:“十头牛我全留下了,检查这个费用很高。”
李旦笑着颔首:“就是给你带来的,往后老夫再来,再给你带好东西。”
“珠宝什么的不要。”李易先说出来自己的要求,珠宝他用不上,看着也没啥意思。
李成器在旁说:“对对对,我家易弟喜好牲畜,哎?三弟来了,我去迎迎。”
李成器正说着,看到熟悉的马车出现,他赶紧过去。
第一百八十三章 技术封锁不嫁女
“这位木老丈,他用十头牛换来易弟给作的全方面的体检,易弟说没有大事,一会儿给写吃什么,还有药防备着。”
食堂单独的小间,九个人分两桌坐着吃饭。
宫女太监一个桌子。
李成器对李隆基介绍李旦,李隆基认真听。
王皇后在那边微低头,嘴角微微动着,好似极力忍着什么。
“没有大毛病就好,老丈,家中有其他人,也带来看看。”李隆基对李旦说。
“过几日,确实要带来。”李旦表示行。
说着他低头吃一块切成片的酱羊肝,旁边还放着不是很咸的黄冒了油的半个咸鹅蛋。
另外一碟蒜泥海带,在海边买海白菜和牡蛎的时候一起买回来的,昆布,贵。
“主要是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晒一晒,就穿个大裤头。冬天没有地方的话,夏天。”
李易关心老头,作为医生,拿了人家十头牛的诊费,有必要叮嘱好。
李旦吃着东西轻轻点头,这个他不用记,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妇在。
“叔叔我呢?”王皇后跟着问。
“嫂嫂没事。”李易笃定地说道,他也不知道一家子组团来忽悠他。
“三弟今日有闲暇?”李成器问。
李旦的动作放慢,装着选菜,其实要听。
“我找门路给陛下传话,宫里的人与我说,陛下选了几个外戚,现在就想让出去,可外戚打算过完年。”
李隆基说情况,人找到了,也给了好处,不过要过年了。
李成器和李旦松了口气,他俩还以为李隆基发现父皇跑出来了,过来亲自盯着呢。
“不行。”李易开口拒绝,接着说:“过年他们外戚接触频繁,斗争的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
“对。”李旦突然冒出来个字。
李隆基眼睛眯起来:“确实,要告知陛下,不可拖延。”
“那些人确实不能给他们机会。”李成器跟着表态。
“还是叔叔想得透彻。”王皇后伸手,很自然地放到李易脑袋上,李易躲都不躲,习惯了。
李旦看着,明白这个皇帝儿子与李易有多亲近了。
关键是这个少年对斗争很了解呀,自己当初若是有这本事
一时间,李旦有些嫉妒自己的儿子了。
这少年懂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一首逆天的医术。
皇后已经显怀了,多少年没孩子,现在就有了,太医署的人都该死。
“易弟,外邦到大唐求亲者,许与不许?”李隆基换个事情问。
今年有亲事,都答应了,又出事,然后又有过来的。
“当然不许了,虽说嫁出去的公主都不是什么真的公主,但跟着公主出去的工匠是真工匠。”
李易表示拒绝,技术是随便传的吗?
要技术封锁呀,有技术优势才有贸易压制。
一想起技术封锁,李易又道:“凡是从大唐出去的人,都得搜查,货物无所谓,要看有没有图纸。
如曲辕犁,有图纸和实物,扣下,工匠想出去,只要能查到,不许。
不能是我这边往外拿好东西,然后有人去资敌,那样我就不给了。”
“好,易弟,这个会与陛下传。”李隆基依旧答应,对,自己家的好东西,凭啥给别人?
又解决一个问题,众人安心吃饭。
吃过饭,李旦带着药和李易写的说明书走了,李隆基说是怕老头摔了,送了一段距离。
李旦坐在四轮马车上看李易给写的饮食内容,露出笑容,自语道:“大唐,确实会更好。”
王皇后又要看孩子,李易拒绝,彩超的超声波经常作用在婴儿身上不好。
王皇后表示了一下不开心,转身就开心地去冰场旁边看李隆基和李成器滑冰。
此时的长安城中,很多酒楼和铺子在叫卖烤牡蛎。
大量的牡蛎被批发出来,买了的人按照规矩给出价格。
小铺的自然就便宜,不过他们买不到中等的牡蛎,都是小个头。
档次又高一些的,可以买到小的和中等的。
最好的酒楼自然是大个的牡蛎,价钱也贵一些。
一个个吃掉的牡蛎壳就被扔掉了,扔的时候没人管,等堆出来一堆之后,有人好心地帮着给清理走。
县令裴耀卿衙门中没什么事情,出来看民生。
站在一处卖烤牡蛎的摊子旁边瞅,眼见着一堆壳被人装进麻袋中扛走,铺子的人还道谢。
“跟一个人看看,壳送去哪了?”裴耀卿觉得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