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0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宝宝急性肺炎,李易之前不插手,护士们给处理好了。
  他白天过来查房,把孩子给泡在水里。
  一般泡半个小时就拿出来,孩子才八个月,对水没什么抗拒。
  把脸露出水面,小宝宝自己胳膊和腿动着,自然就降温了。
  咳嗽保证咳不出来,发烧那么高的温度,一咳胸腔都疼。
  始终采取吸痰措施,软管吸,不伤害呼吸道。
  男子听得晕晕糊糊的,最后自我脑补,没问题,李东主照看着。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工匠欲选封口费
  “李东主,这猪肘子盐多了。”
  男子的媳妇儿吃了三个煮鸡蛋,现在吃卤的猪肘子。
  她听别人说盐多了不好,不下奶,吃一口察觉到情况,担忧地问。
  “你现在的问题不是下奶,而是自己的身体,你身体电解子紊乱,必须调整。
  你都没什么奶水,还需要用羊奶来补,不是盐摄入过多的因素。
  你缺少蛋白质和脂肪,胃肠道先调整过来,然后再考虑其他。”
  李易知道盐吃太多了奶水少,问题是哺乳期的妇人自己身体先出问题了。
  孩子可以喝一部分羊奶,又不是没有条件。
  “几天能好?”妇人不在乎自己的身体。
  “取决于你,睡眠质量和营养摄入,我给你养孩子你还担心什么?
  好好休息,五天到十天左右,看具体情况。
  你们别愁工作,都有,早已安排妥当。
  关键是你男人有本事,手艺好,木匠、瓦匠、石匠什么的都精通。
  在洛阳,他一个人赚的钱,明年你们能自己起新房子。”
  李易往好了说,给妇人吃个定心丸,好好休息。
  别到时候孩子没问题,你挂了。
  他其实看上这一家了,想要招工匠。
  一家人的衣服是妇人自己纺线、织布、剪裁制作出来的。
  有个地方磨破了,妇人给打补丁。
  打完的补丁看着不是补丁,好像专门锈的图案,漂亮!
  男的手艺厉害,女的也不差。
  三个孩子都小,夫妻二人手艺好,正适合收到李家庄子。
  李易记得自己小时候村子里一个掌鞋的人家就厉害,男的掌鞋,女的织补。
  当时刚出来牛仔裤,很厚,没有额外的加工处理工艺,也不弄出一堆窟窿。
  牛仔裤最初是一些淘金者采金矿,用帆布制作衣服,结实啊!
  然后矿石放到兜里,磨损厉害。
  后来一些人就把这种磨损当成了潮流,磨掉色了、弄出窟窿,认为是美。
  要是问当时的淘金的牛仔们,他们绝对不认为露窟窿的好。
  一个地方露窟窿,就证明那个地方总磨,有窟窿不给补上,磨的是自己的皮肤。
  磨薄了和磨出窟窿,说明你穷,你没钱换新的。
  结果这样的居然是比正常的贵几十倍,上哪说理去呢?
  他村子那时不流行有窟窿再弄个流苏的美,当时的人觉得破了不对。
  掌鞋的发现鞋必须进行打的‘手术’,坏的地方太多了,面积又大。
  掌吧,他把那个位置给掌出来一个额外的花纹。
  一只鞋的帮子裂大口子,掌完保证难看。
  他把人家两只鞋周遍都给打出来修补那个口子的花纹样式,明明一只修补的鞋,居然变成了一双艺术品。
  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
  他妻子织补,实在织补不了的,绣花、加兜、上拉链。
  到最后的时候,有的人新买一条牛仔裤过来了,给我弄一下,当它是坏的。
  你要说没坏,我拿剪子来的,我当你面剪坏它。
  李易理解,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现在面前的夫妻就有此本事,人家手艺确实好,适合进庄子。
  孩子又小,慢慢教育,不担心背叛。
  夫妻二人心中只惦记小宝宝,哪知道面前这个道貌岸然的李东主想要自己的人啊?
  “李东主,是什么活计?我行吗?”
  男子过来就是想带家人过好日子,路上小儿子突然生病,多亏羽林飞骑在巡逻。
  “这个具体安排,呃~~~宋德,不,旬信,你……介绍一下。”
  李易像说错话一样看着旬信说,二管事啊。
  一般人会觉得东主只记得大管事宋德,而忽略我二管事旬信。
  旬信却不是这么想,他懂,东主的意思是这对儿夫妻特别重要,往前提一位。
  因为平时生活中东主一视同仁,不可能记错。
  何况是看着自己说的,自己长得跟宋德哪里像了?宋德那么磕碜,比不得自己一成的俊秀。
  宋德又不是自己的儿子,哈哈哈哈……
  “是,东主!”同样想了很多的旬信回应。
  周围的人当作不知道,他们都是人精。
  只有孩子得急性肺炎的夫妻二人不懂,于是他俩跟着旬信走了。
  他俩的另外两个孩子已经被安排好,有人照看,甚至包括大儿子要进学堂的事情。
  “小易!老夫以为你足够淳朴,可你竟然这般攻于心计。你……太叫老夫失望了啊呀!”
  毕构不知道从哪里突然蹿出来,对李易进行义正言辞地指责。
  “老毕,你现在学会两个语气助词在句尾一起用了呢哦?”李易鄙视。
  “小易,别扯那些没用的,你说你如何封老夫的口?”
  毕构说着从兜里掏出个东西放到李易嘴前。
  李易看一眼,张嘴给吃掉,吧嗒吧嗒嘴儿:“户部独立面食产业有人才了啊?螃蟹味儿的。
  高温杀菌、磨粉混合面料,油炸之后控干,给人的感觉有螃蟹的味道并吃起来酥脆。
  这个蟹味酥不错,换成虾粉炸,味道多加一种。”
  李易尝过后知道是什么,油炸的面片里面加入了螃蟹粉。
  “小易的嘴果然厉害!小易的脑子也好用,封口。
  不然老夫四处宣扬你设计陷害落魄夫妻,乃无德。
  用其孩子之性命,逼迫一家成为你李家庄子的死契长工。”
  “行,怕了你了。我给出一套在海边利用海鲜制作干净虾粉、蟹粉的方法。
  带回来能够快速制作,不担心吃出问题。
  顺便给个简单看虾粉和蟹粉是否坏掉的检测方法,保证不叫户部失信于人。”
  李易确实知道毕构过来的目的,海边的百姓没有适合的工具,制作出来的东西卫生水平达不到要求。
  “好!小易你果真是个良善之人,德行无双。
  只是海州百姓如今日子好过,登莱之州百姓亦可,然……”
  毕构说着停下,看李易,该你说了。
  “赶紧扩充海军,到时候跑沿海的地方就近捕捞,给当地百姓进行加工,再运回来卖。”
  李易看着毕构说,眼中有欣慰的神色。
  不错嘛!知道百姓缺少启动资金,帮百姓负责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琐碎的活儿交给百姓,海军节省时间,百姓从中得到利益。
  海州,即连云港及旁边的百姓现在工作岗位多,继续往南,还有地方需要朝廷出手。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人生坎坷何所谓
  毕构满意不已,他跟其他人商议过,欲调动大唐海军。
  另,沿海地区捕捞、养殖目前归大唐朝天下基金负责,关乎宋王和一堆宗室成员。
  李易不点头,政事堂开会后的决议执行不下去。
  显然李易这里没问题,再找陛下说。
  “小易,老夫帮你把那个工匠一家说通。”毕构扔下一句话,高兴地离开。
  “还用你去说?他进庄子,得从学徒开始学。
  从鄂州过来,过长江后走陆路。
  本要去长安,中途知晓陛下幸洛阳才改道。
  手艺比其师父好,却受到师父联合师兄弟们的长期排挤……”
  李易嘟囔着,他想招别人当庄户,先要了解情况。
  跟叫马继恩的男子一家来的人提供‘情报’,李家庄子的人哪个都问相互之间是否知晓。
  马继恩六岁的时候家人一场病全死了,本身他家就是工匠世家,没有田产。
  他爹与他师父熟识,某天喝酒后给他订了娃娃亲,指腹为婚的那种。
  他师父果然有了一个女儿,他家人一死,他就跟着师父过日子。
  他工匠世家,六岁的时候自己能制作很多东西,就是速度慢。
  他师父的女儿漂亮,越长越漂亮,太漂亮了,就出去找年轻才俊玩儿。
  然后一天晚上被一个上门女婿的年轻才俊的家中悍妇给抓住了。
  哎呀!那么多人围观的场面啊……
  怎么办,说好的指腹为婚,你娶了吧。
  马继恩把自己赚的钱全给了师父,自己出去到另一个县走街串巷打零工。
  他认识了从小在后娘家长大的现在的媳妇儿,他媳妇儿的继母知道后不答应,准备跟别人说亲,赚一笔。
  所谓的赚一笔就是只要彩礼,不给女儿嫁妆,没有嫁妆的女儿挨不挨欺负就不管了。
  马继恩又把打零工赚的钱给了现在的媳妇儿,媳妇儿把钱放在爹娘的床头,趁夜跟着他跑了。
  两个人找地方继续努力工作,八年时间升了三个娃儿。
  这不赶上鄂州发大水嘛!大量的房子要重建,他手艺好,被地方官府看上去,让他领头。
  他师父就不干了,联合着他的师兄弟,各种流言蜚语。
  他没什么办法,知道长安能够安家,一家五口,与其他鄂州要去长安的人离开故乡。
  半路的时候小儿子生病,眼见到地方时坚持不住,羽林飞骑巡逻,抱起来跑到庄子。
  李易觉得这一家太坎坷了,更知道大唐其实有更艰难度日的人。
  他觉得马继恩少了一个靠山,鄂州刺史卢正道还是不够重视工匠。
  官府找的领头人,别人说坏话,帮忙收拾不就行了?
  “我再去看看孩子。”李易想让宝宝快点好起来,不然怎么招人家入庄子。
  毕构先去找其他人说,说完还要把户部面粉部门的管事叫来吩咐,之后再帮忙当说客。
  不少工匠到李家庄子了,有的在半路上。
  他们准备参与考核,加入李家庄子。
  马继恩和媳妇马石氏带次子吃饭,三岁的孩子并不是太懂事儿。
  只知道弟弟病了,爹娘没有笑容,自己也难过。
  “继恩你吃,我吃不下这么多。”
  马石氏从自己拿着的猪肘子上抠下来一大块肉给丈夫,她需要营养,给一整个大肘子。
  孩子她不操心,大娃儿被带去山上的学堂,小娃儿躺在医院里。
  二娃儿吃的东西并不比她差,只有她丈夫只能吃野菜炖鸡,汤多肉少,好在主食管饱。
  马继恩没阻止媳妇儿放在面前碗里的肉,他在发呆。
  “爹,吃肉。”他的二儿子用匙子舀碗里的打卤儿鸡蛋羹。
  卤儿是肉卤儿,加上菜叶、蘑菇、胡萝卜、木耳,卤儿比大概有三个鸡蛋的羹贵。
  鸡蛋打到一个大桶中调,再拿勺子舀到碗里上锅蒸,蒸好加浓卤儿。
  他看父亲不吃不动,着急地提醒。
  “吃,吃!”马继恩木然地伸筷子加肉往嘴里塞。
  肉太大,没夹稳,掉到桌子上,把他吓一跳。
  “继恩,是担心驴蛋儿?”马石氏伸手把肉拿起来又放到碗里。
  “不,不担忧,有李东主照看。”
  马继恩摇头,他相信流传的事情,李东主沟通阴阳,一般阎王要让步,除非实在让不得。
  说明那人寿禄已尽,不然枉死的,阎王会给面子放回来,主要是怕挨打!
  他看一眼二儿子:“有工匠到山上,要进李家庄子,我想看看我行不行?”
  马石氏一愣,随即说:“李家庄子可进不可出,继恩你愿意?”
  “是不能脱籍,不是不能出庄子。
  孩子在庄子长大,学好本事。
  到各地当管事,跟在庄子外面到各地当官有何区别?
  有区别,赚的比官员多,官员怕李家庄子的管事。”
  马继恩从这个角度考虑,李家庄子不是小庄子。
  以后李家庄子会越来越大,各处有新建的庄子,需要管事。
  跟朝廷安排官员到地方一样,而且往后多少年,说不定李家庄子不要那么多人手。
  “继恩,我们听你的。远了不说,眼下进庄子,便有了靠山,谁都不能欺负咱们。不然爹娘……”
  马石氏说出自己害怕的事情,她担心家里日子好过,继母知道后寻过来。
  爹娘没允许你嫁人,你私跑了能行吗?地方官府难断。
  万一能进到李家庄子,谁敢来?
  来了又能怎么样?还能出去?
  哪个官员敢把自己从李家庄子除籍,再依从父母的想法许给别人?
  “好,吃过饭我去报名。”
  马继恩得到妻子的支持,整个人精神起来,低头吃肉。
  只要能考上,肉随便吃,李家庄子有食堂,据说庄户吃肉吃腻味了。
  凭自己的本事,应该没问题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