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雄-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妨换算一下,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约合后世人民币两百到三百元;一两黄金可以兑换白银十两,铜钱十贯,也就是约合人民币两千到三千元。以陈记酒楼出品的高度烧酒之珍稀程度,一坛二十斤重的白酒卖价五两黄金,也就是一万块到一万五千块,折合一斤酒五至七百元。

    与一瓶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相比,一坛酒卖五十贯,真心不贵呢!

    再者说了,就算这一桌酒菜售价三百贯,换算下来也就六万块钱左右,按照后世的接待标准来衡量,貌似也不算个啥?

    当然了,实际上这桌酒菜的真正的耗费连三十贯都不到。但知道这个底细的人只有周承业、陈贵云和陈宝顺祖孙三人。如果陈记酒楼不是这么能挣钱,周承业还一包带劲地折腾个毛啊。

    送走了各位大人和自己的父兄,周承业却不急于离开陈记酒楼,他坐在松涛雅间中的一张靠椅上,略带醉意地思索着一些事情。

    “二郎,擦一擦汗,凉快凉快。”宝顺从后院里端上来一盆清凉的井水,招呼着说道。

    周承业接过面巾覆在脸上,然后问道:“给楼下方才参与打架的客人们解释过了么?”

    “都解释过了,说我们没有报官,更没有指责客人们闹事。为了补偿他们,家公还让我给他们都办了贵宾卡。”

    “嗯,这事做的好。陈记酒楼想要做大做强,那就一定要挽留和重视每一位前来酒楼的客人,让他们成为陈记品牌的忠实客户!”

    宝顺不懂什么叫做“品牌”,但他理解“品牌”应该跟口碑是一回事情。

    “那个崔县尉,以后会不会给陈记背后地里下绊子?我们今日可是把他忽悠惨了,嘿嘿……”宝顺有些担忧又有些好笑地问道。

    “哼,他要是想死,那就动我们试试看!”周承业一脸冷峻地说道,似乎根本没有将这个万年县尉放在眼里。

    不是周承业装酷,实在是因为他的眼界太高。如果无法找到返回另外一个世界的通道,以他的本事,别说是小小的一个县尉,就是这大唐的皇帝,他都有心想去捏上几下。

    别人把皇帝当成天子,认为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周承业看来,这都是很可笑的事情。狗屁的天子,不过是大官僚、大地主头子而已。从古到今,昏君比比皆是,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两只手一伸,基本上就够数了。

    就连这大唐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眼看也要开始犯糊涂了。

    就在陈记这边宾客散尽,一切归于平静之时,郭元忠前去打探的永乐里那边果然也出事了。

    杨玉瑶此来长安,路上跟随的是咸宜公主府的车队,但到了长安却不可能住进三大内的皇家园林,而是住在永乐里二叔父杨玄珪的家中。

    杨氏祖上在三代之前,都是高级官僚,可以上溯到汉朝太尉杨震,只是到了杨玉瑶祖父杨令本这里才开始衰败。但就算如此,杨令本也官至金州刺史,比起儿子杨玄琰(也就是杨玉环的生父)来,不知强了多少。

    杨玄琰生前曾任蜀州司户,在六年前因罪下狱,死在了大牢之中。杨玄琰死后,杨家的子女便从蜀中迁回洛阳,从此寄养在三叔杨玄璬家中。这杨玄璬如今正任河南府土曹,对他哥哥留下的几个儿女十分照顾,就跟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杨玄珪与杨玄璬相比,混得就要差一些,如今只是在长安城内永乐里当了个坊正,也就是个管理街坊的小吏,估计跟后世的街道主任差不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杨玄珪的官小,所以就没什么架子,相处起来倒是让杨玉瑶觉得更加亲切和自然。

    这日上午,吃过了早饭之后,杨玉瑶便与杨玄珪说道:“叔父,过几日玉瑶便要返回洛阳,今日想让玉燕妹妹陪着去一趟大庄严寺,听说那座寺庙之内的风景十分秀丽,是个好玩的去处呢!”

    杨玄珪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看上去满脸笑容,为人倒是随和的很。这或许与他长期跟里坊之中的普通百姓打交道有关系,哪个“街道主任”也不能像马王爷一般天天拉着张驴脸不是?

    杨玄珪笑呵呵地说道:“我看不是去看风景这么简单吧?听玉燕说,前几日夜里送你回来的那位小哥长的可是俊俏地很,你这是要去大庄严寺里面求姻缘么?”

    一旁的杨玉燕听了这话不干了,她嘟着嘴抱怨父亲说道:“耶耶说话不算数!说好了不在玉瑶姐姐面前提这事的,你转头就忘!”

    杨玉瑶却是顾不得责怪堂妹出卖了自己的“小秘密”,而是有些慌乱地掩饰说道:“才没有的事!人家听说那大庄严寺殿堂壮丽、房宇重深,林圃宛如天苑,且寺内林木繁茂,风景宜人,这才想去游玩一番,权当是消暑了。叔父却是为老不尊,竟然在这里消遣玉瑶!”

    实际上,杨玉瑶今日想去大庄严寺一趟,还真跟姻缘有关。

    那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角的永阳里,乃是长安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不仅十分有名,值得一游。关键的是,从永乐里前往永阳里,可以经过周家二郎所在的永平里。

    只是两日不见,杨玉瑶这心里面便没着没落的,她希望自己在来回永平里的时候,与周承业来一次美妙的邂逅。

………………………………

第六十二章 郭元忠发飚

    

    杨玉瑶与杨玉燕姐妹俩出了家门,便招手喊来一辆普通的马车坐了上去,然后一路向西而行。

    就在她们的马车走后不久,隐藏在杨家附近的白狗便招呼手下兄弟们挤上三辆马车,尾随在杨玉瑶她们身后不紧不慢地跟着。

    看着远处的白狗那伙人有了动作,负责望风的张琇急忙回到永乐里的一座茶楼里面,对隐藏在这里面的郭元忠说道:“郭公子,那伙人有动作了,他们分乘三辆马车尾随杨府里出来的两个女子向西而去了。”

    郭元忠皱眉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现在还不知杨家女子要去哪里,这两个昆仑奴太扎眼,说不定会被前面那伙人给认出来,便由你们两个带着走在最后,我一个人先走一步!”

    张氏兄弟觉得郭元忠所言有理,于是便与两个昆仑奴比划了几下,看着郭元忠拦下一辆马车走远之后,这才快步跟了上去。

    张氏兄弟两个在外亡命数年,早已练就了一副跑不死的好身板;两个昆仑奴原本就生活在天气酷热的南洋一带,这令大唐长安城内百姓觉得炎热地天气,在他们看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长安城内人口百万,来来往往的马车有数万辆之多,郭元忠坐在马车里跟着白狗,根本没有引起这群人的注意。

    走在最前面的马车里,杨玉瑶和杨玉燕正在小声地聊着闺女家才能说的悄悄话。

    “玉瑶姐,上次送你回家的那位公子,可是在陈记酒楼雅间外跟你说话的那人?”杨玉燕眨巴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八卦”地问道。

    与杨玉瑶相比,杨玉燕的相貌稍显不如,但也绝对算得上一位小家碧玉。貌似杨家的基因还真是不错,不论男女,都长的相貌清秀,没有那种歪瓜裂枣。

    想一想倒也不足为怪,杨家祖上一直都是坐大官的,前后有着十几代的积累,这些大官找的老婆自然是万里挑一地美貌女子,他们的后人也就遗传了一副好相貌。

    杨玉瑶看着眨巴着眼睛的杨玉燕,拧着眉毛说:“哼,才不告诉你这个大嘴巴!我这边一说出来,回头你就又去告诉叔父!”

    “嘻嘻,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不仅知道那人便是周家二郎,我还知道他现在成了你的心上人!”杨玉燕一脸得意地说道,“有人夜里说梦话都在喊‘二郎’,听着那叫一个亲密……”

    “你这死丫头,乱嚼的什么舌头!”杨玉瑶满脸羞红地来拧杨玉燕,生怕她继续乱说下去。

    在这驾马车百多步之后,前后鱼贯而行的三辆马车里面,白狗正吐着舌头喘气,心里不住地咒骂着炎热的天气。

    原本能坐两人的马车,被生生挤进了四个汉子,不热才怪!

    “小贱人,等爷抓到你,有你好受的!”白狗的心里这样荡漾地想着,于是他便越发地感觉到热。

    在白狗所坐的马车后面数百步外,又有一辆普通的马车不紧不慢地跟着,车里却坐的是气定神闲的郭元忠。

    前后跟随的三方就这么一路向西,花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终于来到了位于永阳坊内的大庄严寺。

    这大庄严寺始建於隋代仁寿三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他的皇后独孤氏出自鲜卑大族,文帝对他很敬重,让她参与朝政,宫中称之为“二圣”。禅定寺位於长安城的西南隅,寺院规模宏大,占永阳坊之东半部,后来又将永阳坊北邻的和平坊之东半部也划归寺内,总面积达到惊人的六十公顷。

    让人更加吃惊的还在后面。

    隋大业三年,炀帝为文帝立寺曰大禅定寺,占了永阳坊与以后划入的和平坊的西半部。大禅定寺的规模建制与东邻的禅定寺完全一样,亦建有木浮图,高度与之相同。

    也就是说,禅定寺和后来修建的大禅定寺就像一对孪生子,不仅建筑面积相同,而且里面的陈列设置也相同。也不知道当时隋炀帝脑子里面想的是什么,竟然不惜用去永阳坊与和平坊剩余的一半土地重复修建一座大的吓人地寺院。

    这禅定寺和大禅定寺加起来的占地面积可是一百二十公顷,整整一千八百亩土地。

    到了唐初德元年间,因为隋文帝曾自立法号,称“总持”,又呼独孤皇后为“庄严”,故改二寺名为“大总持寺”、“大庄严寺”。再后来,长安的百姓便将两座紧邻的寺庙统称为“大庄严寺”。

    后世的故宫占地面积为一千零八十亩,与这大庄严寺相比,只是人家的六成!

    杨玉瑶和杨玉燕进了这硕大的大庄严寺内,却正好方便了白狗这伙人伺机下手。

    姐妹两个进香完毕之后,携手来到寺内幽静的树林之中纳凉,渐渐地隐入草木的深处。一直尾随在杨玉瑶身后的白狗,也跟进密林之中。

    很快,白狗一伙人便将杨家姐妹围在了一个人迹稀少的地方。远处还留着他们专门望风和阻拦其他香客从此路过的喽啰。

    “嘿嘿,小娘子,真是会找地方呀!这里草深林密,却是最方便野合,今日却要便宜了我们兄弟!”

    杨玉瑶一听到这个有些耳熟的声音,便忽然想起了前几日在巷口遇到的那个隐在暗处自称胡大的人。

    “胡大,怎么又是你们?休得胡来,我可要喊人啦!”杨玉瑶有些惊慌地说道。

    “你喊呀,这里草深林密,我还布置了兄弟在外面拦路,就算你喊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经过!”白狗戏谑地说道。

    “那可不见得!本公子便正好从这里经过!”一个声音在白狗的身后不紧不慢地响了起来。

    白狗闻声,急忙转身回头,却看见一位身着皂色衣衫的年轻公子哥正朝着己方几个人走来。

    “劝你休要管闲事,否则今日便让你性命不保!”白狗说话间便从腰里拔出一柄短刀横于胸前。

    白狗不是笨蛋,对方既然能够悄无声息地突破自己留在外围的兄弟警戒,这么此人的手段一定不简单。

    这位让白狗忌惮的皂衣公子,自然便是一直跟随在白狗身后的郭元忠。

    “嘿嘿,真是好大的口气,我今天倒是要看看你今天如何要我性命!”郭元忠一句话还没说完,便已飞跃而起,一脚朝着白狗握刀的手腕猛踢过来。

    这个郭元忠,果然不简单。

………………………………

第六十三章 满门勇武

    

    郭元忠的父亲是郭英杰,前年战死于幽州。郭英杰的父亲郭知运,也就是郭元忠的爷爷,却是大唐非常有名的将领,生前官拜上柱国,自开元二年至开元九年期间,担任陇右节度使之职,前后镇守陇右八年,甚为吐蕃和西域胡人所忌惮。

    郭知运五十五岁时染疾去世,留下了郭英杰和郭英义两个儿子。十一年之后,郭英杰又在幽州都山之下为国捐躯,死时只留下郭元忠这么一个独子。

    郭元忠的叔叔郭英义如今也在军中为将,为了给郭家留下一支血脉,这位军中骁将请求皇帝将郭元忠羁留于长安城内,此生不得入军旅为将。李隆基感念郭氏一门皆为忠烈,特意在长安城安兴里赐郭家一座豪宅,并安排郭元忠入国子监就读,也算是恩恤有加。

    然而,郭家似乎只适合出武将,这郭元忠的骨子里依然流淌的是祖辈和父辈纵马驰骋、血染征袍的勇武血液,他厌极了在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