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一代名将黑齿常之便是百济人,一样被大唐所接纳;现在大唐军中的名将高仙芝,乃是高句丽人,一样受到李隆基的器重和赏识;而哥舒翰虽然出身安西的突厥人,但他在历史中也是书写下了抗击吐蕃的许多经典战例。
周二来自后世,对某个以移民为主,在短短两百多年内便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的发展历史颇为熟悉。在周二看来,这个国家虽然没有任何历史底蕴,但因为善于兼容并包和容纳,所以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此时的大唐,也正处于空前绝后的大融合的时代,不仅皇帝和大臣们有着宽广接纳的胸怀,普通唐人百姓更是勇于尝试和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如果大唐帝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中途没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真不敢想象最终会扩张到怎样的地步!
对于主将周承业提出的“不分出身和种族,只看军功和忠诚”的说法,场中绝大多数将领都不觉得荒唐和意外,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唐边军之中,特别是陇右道和河北道,有许多非汉族的将领和士兵,这其中也包括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将士们看来,只要你承认大唐是自己的国,敌人来了之后肯与自己浴血奋战、并肩杀敌,那就用不着去分你是汉人还是其他族的人。
听完了所有部属的汇报之后,周二略作沉思,然后说道:“本将这段时间以来,听取了各方的汇报和建议,对于今后如何经营伏俟城,如何经营神威军有了完整的计划,概括起来便是三个方针。”
“第一个方针,以战养战!”
“本将计划在今冬明春之际完成神威军扩编的任务,届时吾军将会有兵力两万整,其中更是有一万五千多是毫无战场经验的新兵。如何提高这些新兵的战斗力?除了严格刻苦的训练,那就是将他们统统送到唐吐对峙的第一线,让他们亲历流血和牺牲,这样才能将他们锻炼成为本将需要的强兵!”
“我们要做好与吐蕃人长期战斗的准备,我们要杀光他们的青壮士兵,抢光他们的牛羊牲口,掳光他们的老弱妇孺,一口一口蚕食吐蕃国的实力,最终将抢来的牲口和人口变成供我军发展壮大的实力和资源!”
“第二个方针,以囤养战!”
“本将仔细考察了青海湖沿岸和布哈河流域内的土地,赶到这些地方只是用来放牧实在可惜,只要发动全军进行屯田,建立屯堡,不出三年,我军的粮草便不需朝廷供养。我们是大唐军人,我们理当为圣上和国家多分担解忧,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这节省下来的军费便能让大唐供养更多的军队!”
“第三个方针,以商养战!”
“有道是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商不富,本将对于战事可能不甚精通,可要论起经商致富之道,我若是自认为第二,恐怕大唐军中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兄弟们抛家别业地跟着我在这边塞之地受苦,我就有义务让你们都富裕起来,让你们的家眷子女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ps:亲们,昨天没有更新,实在抱歉。青阳昨天在家里干了整整一天的家务,到了晚上还要去参加同事的婚宴,今天老爸老妈带着宝贝闺女终于来上海了,感觉再辛苦也值得!
………………………………
第二七一章 王忠嗣的气度
神威军中诸将听完周二的养战三策之后,人人凝神不语,仔细思索和体会。
周二提出来的方针虽然只有“以战养战、以囤养战、以商养战”三句话、十二个字,但却等于是给神威军定下了行动的纲领。
以战养战还比较好理解,也容易实施,但这种强盗做法势必难以长久。一旦与神威军毗邻的吐蕃各部落吃尽了苦头,他们势必会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牛羊牲畜向着吐蕃境内深处的方向储藏,以防止被神威军掠夺过去。
到时候,神威军抢无可抢,总不能孤军深入到吐蕃国内“打秋风”吧?那绵延苍茫的雪域高原对于吐蕃人而言是熟悉的故乡,可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唐军而言,却是最大的噩梦!
以囤养战倒也不是什么新花样,大唐边军之中有的是部队自己屯田,而且军队屯田自给的例子也不是唐代才有,三国时代的曹黑子手下便有诸如枣祗、韩浩、国渊等善于屯田种粮的将领。
问题是,青海湖附近的土地真的适合耕种么?真的能从这种近乎于原始状态的草地中长出庄稼么?
以商养战却是众将第一次听说,他们很难理解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对于神威军的发展壮大能有多少帮助。自古以来,商人都是追逐着利润而来,又追逐着利润而去。让他们替神威军贩卖一些抢掠来的人口和物资倒是可以,可让他们帮着神威军守城打仗。那不是笑话么?
看到众将脸上各不相同的表情,周二也不急于向他们进行解释,而是接着说道:“为了让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之事,今后不会相互扯皮和推诿,本将对大家所掌之事进行初步的分工。”
“伏俟城中的事务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为兵事,第二为农事,第三为工事,第四为商事。第五为内事。第六为外事。”
“兵事为吾军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以排在首位。兵事又可细分为募兵、练兵、作战和侦察四个方面。神威军募兵之事交予贾副将负责,练兵之事交予鲁副将负责,作战之事交予哥副将负责。侦察之事交予南副将负责。这个划分仅适用于吾军在平时的事务。一旦吾军接受上峰的作战命令时。四位副将全部随本将出征!”
“农事为吾军安定持久之根本,是以排在兵事之后。农事又可细分为农耕、畜牧和渔猎三个方向。目前因为人手不足,耕牧渔三个分部的负责人选待定。整个农事由常参军负责。”
“工事为吾军发展壮大之臂助,目前暂时分为军械和农械两大部,工部主要负责人由本将亲自担任。”
“商事为吾军抚恤安置之基础,也是官兵们改善待遇,让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重要途径。因为神威军中缺乏善于经商之人,是因本将准备把涉及神威军的所有商业活动全权委托于长柳商团运作。”
“内事主要涉及军民两大部分,今后由张参军负责军中内务整顿,本将麾下亲兵营听从张参军的号令,对于胆敢违反国法军纪的,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一律交由张参军论处!许参军负责各项民政事务以及流民安置,遇有突发事件和情况时,可以直接与负责作战和侦察的哥副将、南副将协商,临时调动部队进行处置!”
“外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负责与鄯州都督府、陇右节度使以及长安方向的各层级来人进行联络沟通,扩大我军影响力,提高我军之声威。这个方面的事务,主要交给即将前来神威军任职的裴和安裴参军负责。”
“外事的第二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与陇右、河西各兄弟部队加强联系、增进吾军与其他各军之间的团结和互信,尽量做到情报共享,行动一致。这个方面的事务,将交给即将前来神威军任职的李子琰李参军负责。”
“外事的第三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与吐蕃、突厥等番邦外族进行吵架和磨嘴皮子。考虑到这一方面的任务危险性较大,是以暂不设立负责人,有需要时从军中临时选派得力人手参加。”
周二提出来的这个组织架构,分工明确、任务清晰,既有三省六部的一些影子在里头,却又没有照搬照抄,省去了一些对于神威军而言并不重要和迫切的部分,显得重点更加突出,便于操作和理解。
最关键的是,周二在神威军中搞的这些开创性的变革并没有涉及过于敏感的一些部分,就算远在长安的那位睿智皇帝知道了,也不会对他产生怀疑和猜忌。
周二只是将“无关紧要”的工事直接抓在手里,又将“无关紧要”的商事丢给了长柳商团的商人们去经营,而关系重大的兵事则由原绥戎军旧将鲁大勇、贾二龙与哥舒翰和南霁云四人共同负责,比较敏感的外事则由世家子弟裴和安、李子琰等人负责,就等于是向朝廷表明了自己无意于拥兵自重的心迹。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一支镇守在陇右最前沿、与凶残的吐蕃人直接对阵的大军,周二要求部队在抓紧备战的同时,还不忘替朝廷分忧,主动在驻地屯田种粮、搞好商业、抓好军纪整备与城池治理,实在是大唐边军中的楷模和榜样!
当然了,周二才不会告诉别人,由他亲自负责的工事部门正在抓紧时间研制和改进各种厉害的武器、盔甲和大型作战器械,而这些装备一旦批量生产之后,将会让神威军的战斗力成倍地增长!
周二也不会告诉别人,长柳商团赚的钱绝大部分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等到他的商业帝国遍布大唐各道各州之日,就算他被调离神威军,去了其他地方,他也会很快拉起一支同样强悍的队伍出来!
假以时日,等到周二有钱、有粮、有技术、有人才的时候,试问天下还有谁能够做他的对手?
一场事关神威军前途未来的议事终于结束,众将如今都被分配了具体的事务,大家不敢懈怠,纷纷向主将周承业告辞之后,便赶紧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伏俟城内一派喧闹繁忙的景象,去年绥戎军改造绥戎城的景象再现,而且看其规模还要比当初更加庞大。
这一日,周二正在将军府后院之中陪着杨玉瑶听念奴唱曲,却见张瑝手持一份书信走了进来。
“将军,这是鄯州都督府郭都督刚刚命人送来的书信。”
周二伸手接过书信,展开后自信看了起来。
看完书信,周二有些诧异地自言自语道:“咦,这次倒是我小觑了他!”
原来,郭英义在信中告诉周二,说王忠嗣完全同意将龙驹岛交给鄯州都督府经营和管理,但王忠嗣却强烈建议郭都督最好是将龙驹岛的经营委托于周将军,因为在老王本人看来,真要是论起经营管理,鄯州都督府未必能做的比神威军更好。
也就是说,王忠嗣这是在变着法地将龙驹岛让回给周承业!
王忠嗣一点都不傻,他当然明白龙驹岛巨大的价值,也看得透周二让岛的深层用意,但他却能毫不犹豫地答应将龙驹岛交给鄯州都督府管理,回过头来还帮着周二说话,这就证明了此人的不简单。
对于神威军与白水军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这一层关系,周承业看得到,王忠嗣也看得到。既然龙驹岛当初是由周二亲自率人夺下来的,那就说明周二对这座湖心岛的重视。王忠嗣想与周二交好,便索性退后了一大步,根本不与周二争抢龙驹岛,只是他建议郭英义将龙驹岛交给神威军经营的说法,反过来却是将了老郭一军。
不过老郭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略作思索,便将差点吃进嘴里的肥肉又送了出去,送给了原本就该吃这块肉的周承业。
周二向张瑝吩咐说道:“将此事立即通知主管耕牧渔事务的常参军,让他抓紧时间从城中吐谷浑人当中挑选善于养马之人,赶在冬季马群踏冰登岛之前前往龙驹岛,专心负责养马之事!”
此事刚了,雷万春却是一脸惊讶地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对周二说道:“启禀将军,白水军统领王将军只带了两百亲兵从莫离驿赶来,如今人已在城外,说是他来拜会于您!”
“哦,这个老王来的速度还真快,倒像是经过精心算计似的。立即通知后厨,今日我要在府中宴客,让他们抓紧时间置办酒菜!”
说完这话,周承业赶紧离开后院,一阵风似的向南城门外赶去。
周二可不敢让王忠嗣这位大唐名将在城外等的久了,越是牛逼的人,一般都越是有个性,万一惹恼了老王,周二今后在陇右忽悠谁去?
没过多久,满脸高兴之色的周二,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出现在了王忠嗣的面前。
“哎呀,我说今日为何喜鹊在府外枝头叫的欢实,原来却是王将军您这位贵客要登门!你看你来时也不打个招呼,弄得小弟手忙脚乱地都来不及做什么准备!”
………………………………
第二七二章 关门扯皮
看着对面热情的有些过了头的周二,王忠嗣心里一阵纳闷,心想自己啥时候跟这货的交情好到称兄道弟了?
不过,今日老王前来伏俟城却是有求于周二,所以正好就坡下驴,也是满脸欢喜地说道:“周将军这么说可是见外了,你我当日有幸并肩御敌,如今又是互为依托,替圣上西拒强敌,哪里还需要做什么准备!”
二将客客气气地一起并排骑马进了伏俟城,直奔将军府而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