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雄-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家兄弟且留步!”出了书房,周承业便高声说道。

    听到周承业叫喊,张瑝和张琇停步转身,他们以为周承业是要跟自己再说上几句送别的话。

    “走、走,先到我屋里去,外面的日头已经到了头顶,晒的人难受!”周承业不由分说地两手各拽一人,将张瑝和张琇拉进自己卧室。

    进得屋中,周承业堵在门口,瞪眼看着兄弟二人,说道:“你们此去是要找杨汪拼命吧?那也得把落在我屋里的刀带走,不然你们靠什么杀杨汪?”

    兄弟两个没想到周承业一上来竟然冒出这话,这跟方才周子谅的劝说完全是背道而驰,但听在耳中却是格外的刺耳。

    年幼一些的张琇气不过,于是说道:“不用你管!我们自有我们的办法!”

    “那是哦,想一想你们多能耐啊,在流放途中能够逃亡出来,四年之间竟然没有被官府捉拿归案!这长安城内有一百多万人口,将你兄弟两个丢进来,不过是一粒沙落入大漠,一滴水落入长河,谁能发现?你们只要一直打听下去,那怕是沿街乞讨,总能找到那杨汪的下落。到时候埋伏在他家附近,趁着夜晚无人之时,暴起杀人,终于可以报得父仇。啧、啧,想一想都让人热血沸腾呢!”周承业像看懂人心的魔鬼一般,将张氏兄弟心里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被他夹枪带棒一阵数落地张家兄弟,此时气得小脸通红,张瑝断喝一声,怒道:“周家二郎,休得再言语!吾兄弟二人与你非亲非故,轮不到你来替我们瞎操心!若非看在你昨夜收留的份上,我这就要了你的性命!”

    “啊呸!我真是奇怪了,张家明明养了两个蠢货,吾父方才为何还要称赞张都督养了一对好儿子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们两个小蠢驴,现在完全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根本不知道复仇的最高境界是让人生不如死,而不是一刀宰了仇人!”

    “想想看,那杨汪不过动动嘴皮子,便害得你家破人亡,如今你们只想着图痛快,一刀了解他的性命之后,便追随已故的张都督而去。你们想过没有,若是到了泉下,你们的父亲真的会开心么?作为一位手握兵权的都督,张审素当初明知有人陷害于他,为何却心甘情愿地伸出脖子被人杀头?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一对蠢驴!”

    “你们只有活下来,活的好好的,亲眼看着当初陷害你们父亲的奸人,一个个遭受了你们当初所承受过的痛苦之后死去,这才叫真正的复仇!”

    周承业一口气骂完这些,顿时觉得口干舌燥,急忙抓起桌上的凉白开猛灌一阵。

………………………………

第二十六章 俊俏小书童

    

    不得不说,偶尔看一看充满肥皂泡的古装苦情戏,关键时候还是有用处的。

    这不,张瑝和张琇兄弟两个,被周承业一通毫不留情地训斥和责骂之后,反倒老实安静了下来,不复刚才涨红了脸跟两只小公鸡一般的模样。

    周承业知道话说到这里已经可以了,这兄弟两个还需要一个思想转弯的过程。于是他轻声说道:“你们先不急于做决定,就在我这屋内呆着好好想一想,我去让人给你们弄早饭去。哎呀,还真饿了……”

    随着周承业的身影消失于屋外,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良久过后,张瑝的声音在屋内响起:“二郎,你觉得如何?”

    “我的心里好乱。我真怕咱们到了地下,会被父亲和母亲责骂。”这是张琇的声音。

    “我也是。我觉得周家二郎说的对,我们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贼!只杀杨汪一人,难解我心头之恨!”张瑝的话语中明显带着不甘。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张琇在问。

    “你看出来没有,周家二郎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待会我们不妨问一问他。”张瑝回答。

    就在两兄弟心事重重地商议对策时,周家书房内周子谅和周承业也在谈论着与他们有关的话题。

    “你把他们拦住了?”周子谅问。

    “暂时是拦下来了,保不准过段时间他们的二劲犯了,又去寻死。”周承业回答。

    “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把这两个小家伙给说转了的?”

    “也没啥,就是使劲骂了一顿!这种粗活,自然不适合父亲大人你去做呀,所以孩儿便义不容辞咯!”

    “滚一边去!我知道你能耐大,只要出手,肯定会拦住他们。你想好怎么安置他俩了么?他们可是流放岭南的犯官子女,虽然只是孩子,但一样背着案底的。”

    “唔……,我想把他们留在身边。”

    “胡闹!若是被人知道监察御史家里收留着两个流放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研究过了,没你说的那么夸张!这兄弟两个当年从岭南逃走时,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压根就入不了岭南那边负责接收流民的官吏眼睛,说不定人家还以为这俩孩子死在瘴气横生的五岭之中呢。再说了,他们如今正在长个子,相貌也会有所改变,只要躲在府中不出去,又谁会想到堂堂监察御史家中藏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犯官之后呢?”

    “你呀你,真是胆大妄为。将来万一出了事,看你如何收场!别忘了,是你经常提醒我,遇事要小心谨慎,一切以周家为重的!”

    “父亲放心,正是一切以周家为重,我才甘愿冒此风险。将来我会用事实来证明给你看,若是周家有难,我一定第一个冲上去,不计任何代价!”

    最终,周承业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父亲同意收留张家两兄弟。

    周承业可是清楚地记得,在未来的开元二十五年,如果周家的命运无法被自己强行更改,那么他的父亲在被李隆基当庭“爆扁”一顿之后,是要流放到岭南去的。如果没有张家兄弟这两个从岭南逃回来的向导帮忙,周子谅很有可能难逃历史的宿命而病死在流放途中!

    所以,周承业冒险收留张家兄弟,便是提前在为父亲的安危考虑。退一万步来说,到时候就算是亡命天涯,路上有两个随从的门客指路和护送,成功的概率也要大一些不是?

    至于周承业采取什么手段笼络住张家兄弟,到时候能让人家死心塌地跟着,那就是后话了。

    日近中午的时候,周承业请张家兄弟上桌吃饭,整个饭桌上只有他们三人。

    看着满满一桌精心烹制的菜肴,张家兄弟知道这顿饭十分的重要,于是不动筷子,都盯着周承业静待下文。

    “来、来,你俩别愣着了,边吃边聊!”周承业不由分说地便给坐在自己两侧的兄弟俩夹菜。

    张琇强咽下口水说道:“你不说怎么回事,我不能吃。”

    “就是,筵无好筵。看你现在一脸不怀好意,我们不敢吃!”张瑝说道。

    “擦,我有这么不堪么?”周承业满脑门子的冷汗。“好吧,好吧。先把正事说完了,咱再吃饭!”

    “家父和我的意思呢,你们如今在长安六亲不靠,不如今后便住在周府。虽然我家小门小户的,比不过当初你们张家在嶲州显赫,但这里却是最安全的地方,谁也不敢轻易来监察御史家抓人。”周承业开始蛊惑起来。

    “周家真的愿意收留我俩?”兄弟两个万万没有想到周承业说出这番话来,于是一脸吃惊地问道。

    “这样一来,你们也就不用担心家父承诺过的事情是敷衍塞责了。而且一旦有机会审查此案的时候,你们也可以随时提供有用的线索啊。”周承业进一步蛊惑人家。

    “张家如今只剩我们二人,我们兄弟两个身无长物,有没什么本领,住在周府白吃白喝,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兄弟两个终于经受不住周承业的诱惑,松了口风。

    “那是,我们家可不富裕,怎么也不能让你俩白吃白住。所以呢,你们今后也要自食其力,在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你们的花销给挣出来!”

    “还请二公子放心,我兄弟两个别的本事没有,但是一身气力却是不小,今后府中但有差事,便交给我们来做!”

    “这个嘛,好说,好说!来,先吃饭吧,吃完饭我便给你们安排事情。”周承业见自己的想法得逞,于是一脸笑容地招呼兄弟两个吃饭。

    这天过后,周御史家便多出来两个眉清目秀,举止得体的小书童。

    周家有两个儿子,御史大人给他们各自安排一个书童陪伴身侧,也很正常,长安城内的官宦人家不都这样么。周家只有两个书童,相比之下还是寒酸的呢。

    听周府下人阿祥私下里所言:这两个书童乃是自己远方亲戚家的遗孤,大的叫成仁,小的叫成义,幸得周御史怜悯收留,这才有幸成了周家两位公子的书童。

………………………………

第二十七章 专业抓贼

    

    实际上,成仁是周御史为张瑝取的表字,意为“杀身成仁”;同样的,成义是周御史为张琇取的表字,意为“舍生取义”。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就是说男子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供别人称呼。如今,为了替张家兄弟掩盖身份,周子谅便提前替他们取好了表字,平日里当成名字来喊,只待来日张审素的案子平反之后,张瑝和张琇再以真名示人。

    兄弟两个对于周御史替自己取的表字都十分满意,他们明白这其中蕴含着的意义。表字是为了表示个人德行和操守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却正是激励他们既不可忘记为父报仇,又不可做那不仁不义之辈。

    兄弟两个在周府有了书童的名分,周子谅便让人为他们腾出一间房屋以供居住,平日里听管家阿祥招呼,除了不在外抛头露面之外,府中的一应杂事都需承担。周承业说了不白养活他俩,那就真的把他们当成两个劳力来使用,否则便会让自尊心很强的兄弟二人觉得过意不去。

    对于家中忽然多出来的两个书童,大郎承志并没有多问,倒是十分不客气地指着小一点的张琇说:“今后你就跟我了,免得被我家老二欺负!”

    一旁的周承业,听了哥哥说的这话,心里那叫一个郁闷。感情自己废了老大劲儿,到头来白白便宜了自己大哥,还落下一个这么不是人的评语!

    张琇听说自己今后要跟着周家大郎,顿时眉开眼笑地直冲着大哥张瑝得瑟,他在心里说的是:总算是不用跟着周二公子这个“妖怪”,别人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这日子还怎么过!

    剩下的张瑝和周承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憋屈地认命了。周承业憋屈,那是因为他觉得张琇比张瑝还有培养价值,而且年龄更小,以后调教起来容易;张瑝心里憋屈,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跟着“妖怪”一般的二公子,今后只怕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周家主母陈氏,对于家中忽然多出来的这两个半大孩子也是欢喜的紧。自从她生下女儿周承月之后,因为当时生活拮据,结果在月子里落下了病根,从此再也无法养育。虽然她已经为周子谅生育了两儿一女,也不算稀少,但妇道人家还是希望儿女满堂热闹一些才好。

    看着两个比二郎年纪小一些,比三娘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听说还是书香门第之后,而且还没有了父母,陈氏这心里就觉得很热络。如今周家虽然还是住在永平里,但每月的进项可远非昔日可比,增加两张吃饭的嘴,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管家阿祥虽然面冷话少,但他其实也挺愿意接受这两个少年。别看成仁和成义二人还未成年,可满身都是力气,在府中都是抢着干活,从来不让阿祥催促的。这么机灵听话的少年跟了自己,他总算可以省下不少的力气和心思。

    妥善安置下张家兄弟之后,周承业便又将心思和精力花费在日益临近的“宰相宴”上,周承志也是每日专心在家研读张九龄的诗文,苦思冥想地咬文嚼字,想要做出一两首能和弟弟周承业水平相当的诗文来。

    只可惜,周承志需要打败的是李商隐和杜牧等晚唐杰出诗人,而不是他那个半罐子水来回晃荡的弟弟周承业。如果“小李杜”是那么好超越的,那人人都能成为李白和杜甫了。所以,周承志在吟诗作对这方面,此生恐怕都难以超越周承业。

    其实,周承业巴不得把哥哥打击到没有任何兴趣再去吟诗作对。周家现在不需要诗人,周家现在需要的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将相之才。只有绝了大郎周承志在诗文一途上的念想,他才会更加专注于如何出人头地,如何玩转袖里乾坤,如何在官场上跟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却说周府这边波澜不惊地便做成了一件大事,守候在周府附近的那些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