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雄-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巡逻的奚族士兵相信了史干的鬼话,于是把他送到奚王的牙帐。这个史干也是个胆大的家伙,当他见到奚王之后,只作揖而不拜,奚王虽然愤怒,但因为害怕唐朝,也不敢杀他,还把他当做宾客善待,让他住到馆舍里,还安排一百人随史干入朝拜见大唐皇帝。

    史干又忽悠奚王说:“大王你虽然派了这么多的人入朝,但看他们的才能都不可以见我们的天子。听说大王有一名良将名叫琐高,为何不让他一起入朝!”于是奚王就命令琐高与部下的三百人随史干一起入朝。

    被史干忽悠而来的这三百奚人和琐高快到平卢城下时,史干先派人对军使裴休子说:“奚王派琐高带领精兵打来了,他们口中声城是要入朝拜见天子,实际上是想攻占我们的城池,应该早做防备,先下手为强。”

    于是,裴休子整备好一支军队假装出来迎接,到了馆舍,把随从的奚兵全部活埋,然后抓住奚族名将琐高送往幽州。张守认为史干立了大功,就奏请朝廷任命史干为果毅,后来又升为将军。

    这个史干,便是尚未被李隆基赐名的史思明!(未完待续。

………………………………

第二一七章 哥俩一起去当兵

    

    第二一七章哥俩一起去当兵

    与父亲一番长谈,周承业大概了解到安禄山和史思明现在的情况,他在心中盘算着要不要趁安禄山被押解到长安时,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此贼做掉,以此为大唐除掉一个大祸害。////。。

    按照正史的记载,张守在向朝廷上表请斩安禄山之后不久,便会将安禄山押解到长安,听候皇帝的发落。而张守之所以要费这么一番功夫,却是真心不想让安禄山死,但又害怕被人攻击自己护短,所以才捣鼓出这么一场肉戏给长安城内的君臣观看。

    以张守对李隆基的了解,虽然安禄山作战失利,但皇帝不会真的忍心杀掉一位作战勇猛的边关将领。李隆基只对一种人心狠手辣,绝不留情,那就是可能危及到自己皇权的人。像安禄山这种替大唐戍边守土的胡人,皇帝不仅不会真的杀害,而且还会青眼有加。

    想到这里,周承业于是说道:“这个张守,倒是一头老狐狸,自己不想杀干儿子,又不愿意承担护短的坏名声,所以便将裁决权交给朝廷。”

    周子谅很看重儿子的态度,所以问道:“那么二郎以为安禄山该不该杀?”

    周承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该杀!这个安禄山就是一个投机的家伙,我觉得他心术不正,并非真的忠于大唐,只是觉得在军中能够捞到好处,所以才表现的勇猛一些。如果留着他继续坐大,只怕将来尾大不掉,会成为边关一患!”

    听儿子说的这么坚决,倒是让周子谅吃了一惊。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二郎对于这个安禄山如此关注,此前你与他似乎从未有过什么交往啊?为何对此人的观感如此之差?”

    周二被老爹这话问的一滞,他总不能告诉周子谅说自己是穿越者,知道安禄山是个国贼,将来肯定要造反吧?

    琢磨了一下措辞,周承业说道:“孩儿以为,我大唐边关的守将,还是任用血统纯正的汉人可靠。其余各族的将领虽然可以为辅,但绝对不可让他们成为一方主将。那张守是个老糊涂,不仅收了安禄山做义子,看样子等他退下来后,还有意让安禄山接替于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觉得安禄山和史干等人不可靠,所以觉得应该趁着这次机会除掉安禄山。”

    周子谅闻言摆手说道:“你这话千万不可出去说,不然定会被御史们逮住作为攻击你的证据!我大唐边关军中可是有不少的非汉人血统的将领,像高仙芝这样身居高位的将领不止一个,他们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许多战功,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次张守之所以上表请奏,何尝不是看准了皇帝轻易不会下旨斩杀异族武将的这一点。”

    “孩儿也就是提醒父亲一下,轻易不要表明自己对于安禄山一事的态度。如果皇帝说赦免安禄山,父亲不要劝谏阻拦;如果皇帝说应该杀掉安禄山,父亲便坚决拥护支持。总之,切莫因为安禄山一事,给父亲的声誉留下污点。”

    “你的话我记住了。安禄山这件事情跟我关系不大,最后还是由张相拿出一个意见再上报皇帝的。也不知张相会是一个什么态度?”

    “我觉得张相肯定是赞同斩杀安禄山的。”周承业再次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道。

    实际上,张九龄此人还真的就有识人之明,据正史记载,他在安禄山造反之前二十年,便强烈建议皇帝杀掉犯事的安禄山,并且向皇帝明言安禄山不可靠,说安禄山长的是一脸的反相,将来必然为祸大唐。

    “呵呵,二郎既然这么笃定,那我便等候一段时日,看看是否像你说的这样。不过,你现在一天也不能在长安多呆了,还是赶紧寻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躲开这边的一些是非吧。”

    “孩儿已经有了主意,这几日就想办法躲出去。”

    父子二人这夜聊过之后不久,朝廷下达了一道命令,让陇右节度使治下秦州都督郭英义接替鄯州都督一职,而原鄯州都督因为身体健康的缘故,被调回长安附近,做了一名上州都督,也算是功德圆满,欣然赴任。

    郭英义的这道任命看似与周承业毫无关系,但没过多久,兵部又不动声色地给鄯州都督府下达一道命令,委任左千牛卫府司录参军周承业检校鄯州都督府录事参军一职。

    “检校”一词,在大唐军中是在正式任命以前而暂时代理某职的意思。

    自李隆基登基之后,由于各种使职,特别是诸道使府立功的将校,大多带中央台省的官衔,上自三公、仆射、尚书,下至郎中、员外郎、校书郎。这些官衔均称为检校官。但是这些检校官并不在该部门任职,只是挂衔表示其地位之尊崇和升迁之经历而已。

    例如杜甫,后世人们多称其为杜工部,其实他并未在工部担任过任何官职,只是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里当参谋时曾经挂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头衔。

    但周承业的这个检校官与其他人的却有很大不同。

    别人都是人在边关,因为立下了大功劳,所以朝廷便在京城里面给其封一个检校官以示嘉许。而周承业原本的职事官便是左千牛卫府的司录参军,乃是正儿八经的京城武官职务,现在忽然得了一个鄯州都督府录事参军的检校职务,确实与其他人反其道而行了。

    而且,鄯州作为陇右节度使所辖十二州中最大的一个州,不仅是陇右节度使的驻所,也是抗击吐蕃人东进的第一战略要冲,其地位可谓十分关键。所以,鄯州都督府中的录事参军,虽然跟左千牛卫府的司录参军是一样的官职,但级别却高了两级。

    左千牛卫府的司录参军是正八品上的武官职务,鄯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却是从七品上的武官职务。

    周承业这次虽然还是临时代理,但只要他在任上作出功绩,给他升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除了周承业得到了新的任命,一直在京城内晃荡的前任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之孙郭元忠也被门荫授官,得了千牛备身这个正八品下的官职,同时检校鄯州都督府参军事。

    如果将整个陇右节度使比为后世的大军区,那么鄯州都督府便是大军区指挥机关驻扎的那个警备区。

    这一任的陇右节度使张忠亮,乃是李隆基下令设立陇右节度使这个行政区划以来的第三位节度使,而首任陇右节度使便是郭元忠的爷爷郭知运,第二任的节度使是郭知运的副手王君廓,张忠亮更是郭知运当年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下属。

    让郭知运的二儿子郭英义在张忠亮手下任职,自然是大唐皇帝陛下的意思。

    郭家满门忠烈,郭知运驻守陇右十多年,杀的吐蕃人不敢东视,乃是李隆基在任前期最为欣赏和器重的武将之一。为了嘉奖郭知运的功绩,玄宗曾经加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乃是大唐十六卫府第一武官职务。

    同年,郭知运因病在军中去世,终年不过五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凉州都督,锡米粟五百斛、绢帛五百段,并令中书令张说为他亲自撰写碑文。配飨太公庙,谥曰威。

    郭知运去世之后,郭英杰和郭英义兄弟两个依然在大唐军中效力,也是十分勇猛。前几年,郭英杰更是在与突厥人作战时为国捐躯。

    正因为郭家人忠烈善战,所以皇帝才如此关照郭家。不仅屡次为郭英义升职,而且还把他调往其父生前的老部队,从不担心郭家人与陇右军中将领结朋营党。

    这一次,也不知道是何原因, 皇帝陛下竟然舍得将郭家的独苗郭元忠也送往陇右,足见一直在京城之中低调存在的郭家,其实从未离开大唐的权力核心地带。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跟周承业的幕后运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为了实现自己暂时脱离长安的目的,周承业动用了张九龄、高力士、李琎、郭英义、郭元忠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他要帮郭英义从秦州都督的职位上调动到鄯州都督府,而在这之前,却要替前任的鄯州都督寻找到一个体面合适的位置。这种涉及到正三品武将的职务调动,非得让张九龄、李琎等人一起运作才能快速见效。

    郭英义到位之后,便立即按照周承业的请求,向皇帝上表,请求将自己的亲侄子和周承业二人调往鄯州。已经得了周承业暗示的高力士,此时也趁机在一旁替周二说话,这才让爱才心切的皇帝舍得把周承业和郭元忠两个小家伙从长安城内放出。

    皇帝调动郭英义前往鄯州,目的是针对吐蕃人近期以来越来越猖獗的挑衅和边界入侵,所以他对郭英义提出的这个要求倒也不怎么好拒绝。

    郭英义在上表中说的明白,周家二郎精通武器设计,又懂得兵法战策,正该在边关多加锻炼,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他侄子郭元忠,现在已经娶妻,而且杨玉燕还有了身孕,所以也到了为朝廷效力的时候。

    周承业和郭元忠素来交好,那就正好都调进鄯州,接受郭英义的调教,这样一来大家都能觉得安心不少。

    大家都以为周家二少和郭家大少在得知自己的军中职务后,一定会哭着喊着赖在长安城内,没想到这俩货在任命文书还未发出之前,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长安。(未完待续。

………………………………

第二一八章 财神到

    

    周承业和郭元忠离开长安的时候,动静搞的很鞋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但是,动静小并不代表出动的人就少。

    相反的,为了保证两人的安全,这次周家不仅出动了六位少林俗家弟子两位武僧,而且还动用了顺风车行足足三成的运力和青池帮一半的人手!

    周承业和郭元忠扮成小厮涅,混在顺风车行前往鄯州的车队之中,前后左右则跟随着秦虎方勇刘明昌许振霄孙泽徐烽六位护卫张理和张诱两兄弟这次也被周承业带往鄯州锻炼,定言和定心两位武僧则扮成云游僧人的样子,单独前往鄯州

    顺风车队如今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有了开通长安至陇右长途客货运输的计划,这次出动大量的车马前往鄯州,便是西进的第一步

    整个陇右地区如今全在大唐军队控制之下,不仅强兵云集,而且相对的安全环境还算不错,所以从安西和葱岭一带前往大唐的各国商队络绎不绝,基本上都要在途经河湟地带时稍作休整,然后再从鄯州的湟水城启程

    顺风车队这次出动了五百辆马车,拉着从昌兴百货购置的大批物资,一路出了京城长安之后,便沿着通往鄯州的官道持续行进,中途只在各处的关驿落脚歇息

    青池帮主青鼠这次亲自压阵,带着帮中大半的好手出来赶车,好几次兄弟们都想停下来去所经县城之中快活一番,结果都被青鼠劈头盖脸地训斥了回去

    有周二这位小祖宗在车队之中,青鼠哪里敢放任手下兄弟在路上自来?他心里可是清楚的很,自己这个帮主不过就是帮着周二打理帮中杂事,人家才是真正的龙头老大

    郭元忠对于能够从军入伍觉得十分开心,一路上尽在巴结和讨好周二,这次如果不是周二帮忙,他还得守在京城之中混日子

    等到车队过了秦刚之后,郭英义派出的一队人数超过三百人的骑兵队伍迎了上来与顺风车队汇合一处,安全无虞地保护着庞大的车队顺利抵达了七百里外的湟水城

    湟水城坐落在黄河支流湟水北岸的湟水谷地,在它的东面是积石山南面是拨延山西南面是土楼山

    整个鄯州境内从北至西再到南,驻守着威戎军白水军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