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因此事大大得罪了他,你还想在荆州呆下去?
到时候乐进免职,你也要被抓回去受审,曹操只怕一眼就能认出你的身份;到时候我看你还怎么演下去。”
关平微笑道:
“没想到叔父居然这么关心我。
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准备,此番获胜,叔父在南阳也能立足,以后小侄军中上下万余口的富贵,还请叔父多多操持了。”
蔡瑁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他看着一脸镇定的关平,脸上多有几分狐疑之色,最终却又只能长长叹了口气:
“若是只求富贵,孟德和玄德还是很好的朋友。”
“这就错了。若是只求富贵,曹公怎么会把我主奉为天下英雄。”
“这倒是。”蔡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一丝惆怅,他对着空气轻轻开口,自言自语般道,“我要是回到几年前,跟玄德一起共扶汉室就好了。”
“现在也来得及啊。”
“是啊。”蔡瑁长长的叹了口气,“但愿玄德能原谅我的罪过,我蔡瑁没什么野心,只想安度晚年。”
·
乐进本以为给了曹丕一个别部司马之后曹丕应该安分几天;蹲在襄阳城等着分润功劳就行了。
可曹丕居然还真的要求乐进分给他一千兵卒,开始指挥训练,时不时地催促关平赶紧出兵;他迫不及待要去江陵城下跟孙刘展开一场厮杀。
应该承认的是,曹丕的军事才能远远胜过曹植。
这位从小就跟随父亲死战的贵公子对何时进发,何时驻军,如何操练队形都了如指掌。
只是作为大文学家的他跟同样身为大文学家的弟弟一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对生死作战有一种不好解释的认识,总之一句话——这兄弟都属于输了总感觉队友不给力的那种人,认为自己领军出战一定能打出名垂青史,让后世牢牢记住的伟大战役。
还好,马良早有准备。
对于这种人,他手上正好有克制他的人物。
几天后,关平拜别乐进离开襄阳,调动大军五千余回到阔别已久的江夏。
江夏的霍峻、司马孚都赶来迎接关平,连曹植都带着一身酒气,垂头丧气地走到那边等候关平的到来。
他早就听说跟自己非常不对付的哥哥也来到了此处,还臭不要脸地混到了一个别部司马的位置,也有了领军之权,这让他的心情非常不好,一直在祝愿哥哥的船在江上沉没。
曹丕也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自己亲爱的弟弟。
两人的目光短暂的碰撞后,两人脸上僵硬的肌肉都瞬间舒展开来。
“子建!”
“阿兄!”
两人发足狂奔过去,用力抱在一起,又互相打量着对方,满脸惊喜之色。
“阿兄近来可好?子建想煞阿兄了。”
“我在许都也无一日不想子建!今日见了,我等一定要不醉不归!”
“对,不醉不归!”
真是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关平也忍不住落泪,他带着二人来到自己的太守府,自己毫不犹豫地坐在主座,豪放地一挥手:
“打扰二位久别重逢的雅兴,但现在国事艰难,丞相托我以边关大事,容不得二位叙旧。”
曹丕立刻道:“国事为重,我兄弟之情可日后在叙,还请将军先商议国事。”
曹植也飞快地点头道:
“全听阿兄的。”
关平点点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霍峻、司马孚,肃然道:
“关羽绝北道,我军数次南征无果,当阳已经是一座孤城。
此番蔡使君亲自督军,先救当阳,我等需全力配合蔡使君打通汉水,两位公子都是丞相骨肉,当披坚执锐,冲锋在前,为全军开路!不知二位公子可愿领军?”
曹丕霍得长身而起,慨然道:
“我为丞相之子,虽刀斧加身不惧,愿为全军开路!”
曹植听说又要跟关羽打,不禁满脸苍白,不过他不愿在曹丕面前丢脸,也咬牙道:
“之前让关平侥幸逃了,此番我等用兵,定要取其性命!”
“好!”关平赞许地看着两人,几乎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再冲自己招手。
这个机会他跟马良商议许久,又跟蔡瑁详细推演,确定没有破绽,如果执行的好了,完全可以实现曹丕、曹植、乐进、蔡瑁和己方的多赢。
现在就看自己手下的人员调度了。
“此事干系重大,我已经奏请丞相,以叔达为长史,为我署理江夏军事。”
两汉边郡可以不设郡丞而设置偏向作战职能的长史,相当于太守的副贰,地位很高。关平这算是对司马孚的投桃报李,这让司马孚、曹丕、曹植都很高兴。
司马孚高兴是因为这个工作比功曹的地位更高,他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瞬间就坐上了江夏第二人的位置,而关平长期出征,他已经算是此地真正的长官,这里的大小民政和各种官吏都得听他指挥,还可以不用请奏直接决定这里的军政。
曹丕高兴的原因则是知道司马孚已经背叛的曹植,司马家现在团结在一起都开始支持自己,等于自己手上又多了一块力量,还把云山也绑了进来。
曹植高兴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他现在还以为老实本分的司马孚是自己人,毕竟是自己手下的文学掾出身,司马孚就任此地长史他也有容与共。
“仲邈为吾行军司马,替我督率水军为先部,誓要打通江岸,救援当阳。”
霍峻曹植也不陌生,他走上前恭敬地向关平行礼领命,表示一定不辱使命。
一口气安排了两人,关平又飞快地道:
“伯言为我军司马,幼常为我军主簿,统帅我军军务,一定要严明法度,不得有误。”
关平身后走出两人,一起高声唱“喏”。
这两人曹植都不认识,曹丕只认识一个——那就是跟他一起来的马谡马幼常。
此人是马良的胞弟,关平的马良的关系铁中铁,这种大战提拔他的弟弟分润些功劳也是应该的。而且马谡在船上给曹丕叙话,展示出了极其强大的军事理论才能。
此人当真通晓兵法,谙熟人心,宛如孙吴复生一般,听得曹丕一愣一愣,连声暗叫大才,想不到世间还有如此人物。
他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此战马谡的表现好,未来说什么都要把他征入自己的幕府。
至于另一位……
出现在马谡身边的是一个皮肤晒得黝黑,胡须修剪地极其精致,一身崭新赤色戎袍,浑身英姿如火的男人。
陆逊,字伯言,据说是来自江东陆氏的才俊。陆家生变,内部倾轧不断,他之前在夏口之战中被云山俘获,索性投奔了云山。
这种事也算正常,毕竟云山太守府本就是个草台班子,江东陆氏的俘虏只要肯为朝廷效力,弄来做个一官半职并没什么。
曹丕以为曹植肯定认识此人,没有多问。
曹植觉得刚才云山没有仔细介绍,想来除了我之外也都认识此人。
司马孚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突然觉得云山和陆逊这两个人的字都挺奇怪。
字是名字的解释,平为什么可以解释山?
言为什么可以解释逊?
不过转念一想,他家众兄弟伯仲叔季都叫达,估计是起字的时候懒的想随便其了一个,这也并不奇怪。
关平微笑着冲陆议点点头,陆议也不着痕迹地冲他点点头。
经过这一顿操作,现在他俩终于又悄悄地混到了一起,而刘惇也改名为刘平,现在负责帮云山陆逊传递消息。
计划、人员、兵力都非常充足,这次还有蔡瑁的配合,关平有信心保护曹仁将军,让他千万不能放弃江陵啊!
第132章 两位汉室股肱
曹操最担心的就是手下人出工不出力,畏惧关羽的力量不肯救援江陵。
可他收到乐进的军报,说蔡瑁已经调兵遣将,还立下军令状,一定要保护江陵的安全,让江陵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扎进荆南腹地,让孙刘永远不得安生。
这把曹操看得一愣一愣的;他忍不住走出府门,看了看太阳确实是在东边,又扯了扯自己的胡子,这才忍不住摇了摇头。
“怪哉,怪哉。当真怪哉,蔡瑁这厮又没有山穷水尽;这是为何?”
王必苦笑道:
“哎;蔡瑁定是感觉刘备若是做大定不会放过他,因此才提前归顺,如此用心。
此人……嘿,当真该死。”
以王必来看,荆州的江南部分现在根本必要再守了。
就留一个襄阳为南下的支点和北上的屏障,其他各处都撤回江北,这样能尽可能减少士卒的损失,曹操也知道这样的用兵方法比较符合兵法正道,很适应现在的形势。
但他现在位极人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已经跟天子彻底翻脸。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在丞相的位置上再进一步,等他死了,曹家总有不贤子孙,大汉一定会清算他现在的罪过,就算不是天子下令,那些忠于大汉的人也会动手。
再进一步,需要足够的功勋。
始皇帝一统以来,大一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如果曹操连扫平六合八荒都做不到,又有何面目取代已经矗立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现在孙权久攻合肥不下;刘备还远远没有成气候,荆州最关键的襄阳、江陵两处依然掌握在曹军的手上,只要恢复元气,再来一步,他依然可以通过襄阳和江陵直接将大军再投放在荆州的战场上,再次以泰山压顶的姿态进攻比之前任何敌人都顽强的孙刘。
这让他不愿意放弃。
非常不愿意。
“先看看蔡瑁如何。
如果他真的能做出点事情,孤也不吝封赏。
荆州……荆州……”
曹操的目光中颇为灼热,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块热土。
但愿这次蔡瑁没有骗他。
·
乐进一开始还担心蔡瑁耍花样,可他万万没想到,蔡瑁居然真的颇为用心,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精锐水军。。。coM
荆州水军千帆竞起,大军顺汉水而下,看得乐进也颇为眼热,很想登船一起参与战斗。
可他还是被马良拉住了。
马良说乐进是荆州之主,不可擅动,擅动则危。
作为一个很有文化的武人,乐进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在襄阳每天跟城中的名士一起下棋、饮酒、清谈,绝不能太醉心于战事,这才能让人感觉乐进高深莫测;举重若轻。
乐进从善如流,表示接受马良的建议,一切都看蔡瑁的表现。
当阳在江陵北边,并不临江,当时刘备在当阳外的长坂坡大败,一路东逃了一整夜才跑到了江边。
关羽一直就在这江边的荆城一带游弋,不让曹军的援军从汉水上岸,大汉荆州牧、镇南将军蔡瑁当机立断,亲自统领大军,都督云山、曹丕两部率军沿汉水而下,气势汹汹地奔赴荆城一带,就看关羽敢不敢跟他对抗。
关羽手下据说有万人,可他们只有几百条船,真打起来施展不开,劣势很大。
见蔡瑁居然率领数万水军过来,关羽军见水流位置不好,无法发动火攻,也只能且战且退。
蔡瑁哈哈大笑,他挥动令旗,手下金鼓震天,云山、霍峻各自督率大船围过去,做出一副要吃掉关羽军全军的姿态,关羽无奈之下只能下令众将向夏口方向快跑,放弃了荆城一带的防御。
蔡瑁一出手,轻易就击败了绝北道的关羽!
这让曹军上下欢声雷动,关平霍峻等人高呼将军万胜,听得蔡瑁志得意满,脸上满是荣光。曹丕和曹植虽然都不喜欢蔡瑁,可也跟着松了口气。
“敢问将军,我等为何不追?”曹丕见关羽远遁,心中有些急切,赶紧询问蔡瑁。
蔡瑁嘿了一声:“云将军说追还是不追啊。”
关平笑道:
“蔡将军是荆州牧,此事为何要问我?依我看,追不追皆可。
若是蔡将军追,我等自率水军去夏口与关羽大战,若是不追,我等自去救当阳,与满伯宁汇合。
子桓公子深谙兵法韬略,不知有何教我?”
这一老一少说了也等于没说,把皮球轻轻踢回了曹丕脚下,可曹丕恍若不察,脸上还露出了一丝自得之色。
果如仲达所言。
只要我能统军,以我的身份,就算是蔡瑁、乐进也得乖乖听我的吩咐,这仗的功劳我要定了。
不过,真到决策的时候,曹丕反到有点踌躇。
这次击退关羽,要是不追,改天他肯定还来,到时候还是袭扰后方辎重,截断汉水,而且这上报的功劳上也不比子建之前上报的击退关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