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这对居然都有好处,真是非常难得的好事。
唯一让关平感觉有点无奈的是,江陵那边一直没什么进展,父亲不知道还要坚持多久。
周瑜在干什么啊。
看来,在襄阳南部宜城一带建立根据地是势在必行了。
见关平不理自己,曹植有点懵。他这会儿终于想起来云山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才苦笑着上前,向关平行礼道谢。
关平倒不是得理不饶人的人,但云山的人设是个傲慢轻狂的武夫,见曹植来道谢,他眼皮一番,冷笑道:
“都是分内之事,公子就不必谢了。”
曹植苦笑连连,又长叹一声,满脸愁容:
“植自大轻狂,合当此败。吾这便返回许都向天子请罪,将军这般勇武,植也会据实上奏。
将军见笑,见笑了……”
“回去吗?”
“是啊。吾此番本为救回陈公、荀公而来,事败后又想在军功上博取些出路,又遭大败。此番我已无颜面对诸君,也只能回去请罪了。”
关平瞪着眼睛看着曹植半天,皱眉道:
“你要是回去了,又会如何?”
“不会如何。”曹植英俊的脸上满是愁容,“以后寄情山水,富贵不愁,这一腔报国之志是难以施展了。”
报国……行吧。
“云将军,我有一事不明。”
“嗯。”
“我自幼学剑,为何诸位叔父都说关张武艺稀松平常,可……可……”
“等你年长些,你会跟你家子侄说你武艺远远不如一个敌人吗?”
“呃,当然不会。”
“这不就是了。”
关平之前听司马孚说过,曹植是当下曹操最宠爱的儿子,可此人的文人气息太过浓厚,手腕远远比不上他的兄长曹丕。曹丕跟司马孚的大哥司马懿、颍川四士之一的辛毗都交好,曹植就算得到曹操的宠爱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唔,要是曹植走了,以后再来个厉害点的人还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倒不如……
“我倒是有个办法,就看公子意下如何了?”
“什么办法?”曹植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问道。
“你叔父之前怎么教你的,你就怎么说呗。
你文采惊天,这种事情不需要我教吧?!”
·
数日后,在许都舔舐伤口的曹操案头摆上了几封奏报。
第一封是合肥的紧急军情。
据说两淮春雨异常多,合肥的城墙已经开始塌陷,而奉命支援合肥的张熹手下只有几千人,也不知是恐惧还是的确道路难行,反正一直也没有杀到城边。
哎,合肥好像真的是守不住了啊,若是丢了合肥,寿春只怕也守不住,孙权小儿欺人太甚。
第二封是江陵的紧急军情。
曹仁紧急上奏,说他们多次击溃周瑜,周瑜现在已经不能忍受,据校事的可靠消息称,周瑜已经开始向刘备借兵,准备对江陵发动总攻。
唔。校事?
曹操对江陵的情况一直十分无奈。
他当然希望曹仁能守住那里,等待自己恢复元气之后南下再战。
可杀孔融、赤壁大败、荀攸陈群被俘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曹操感觉自己只怕几年内再也没有精力南下。看曹仁打的这么有成绩,他反到有些不知所措。
可恶的蔡瑁,可恶的蔡瑁,都怪他,都怪他。
曹操在心中骂了一阵,又缓缓打开了第三封奏报。
这是乐进写下的奏报,上面说曹植已经迅速南下,跟关羽交战。
啊?!
曹操眼前一阵天旋地转,赶紧把这封奏报捧到眼前不远处仔细观看。
之前司马孚以曹植的名义到处借钱借人,声称要打大仗,夏侯渊、于禁、李通等人见乐进都给粮了,生怕耽误大战,也只好抓紧给粮给军械,并且向曹操奏报。
曹操大概也能猜到准是儿子在陈群之事上进展不顺,又不远灰溜溜地回来,在乐进的身边学些战法倒是也还可以。
可他万万没想到,儿子居然去跟关羽战斗,还是在乐进主力没有出击的情况下。
曹操几乎以为这是乐进的报丧信,若是曹植有什么闪失,曹操只怕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可他定睛一看,忍不住“啊”了一声。
在曹操身边的主簿司马懿这几天一直在探听弟弟的消息,见曹操一脸惊愕,赶紧询问出了什么事。
曹操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赶紧把那封军报塞到司马懿的手中。
司马懿定睛一看,也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赶紧捏了自己的大腿,见眼前的字迹毫无变化,这才喜滋滋地道:
“不曾想竟有此事。植公子当真本事过人。”
乐进送上奏报,只说曹植、云山共讨关羽、关平、苏非于寻口,皆走之。
南郡山谷蛮夷本来已经投降关羽,乐进晓以大义,他们纷纷投降,现在接受乐进的整编,曹军凭空多了一万多人!
乐进在军报上谦恭地说都是曹植和云山作战勇猛,他很惭愧,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这军报的下方还附上了曹植、司马孚、丁仪、云山四人的各自奏报,甚至还有荆州牧蔡瑁的证明。
“仲达,这是怎么回事?”
司马懿看完军报,又看了看弟弟写下的那份奏报,已经大概明白前线发生了什么事。
十有八九是曹植贸然出击,云山襄助,跟关羽展开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有损伤,但损失不大,而且击退了关羽,至少给关羽手下大将造成了一定杀伤,这样才能在没有斩首的情况下恬不知耻地报功。
乐进之前可没这么多的心机,现在真是老了油了,居然开始编这种东西。
不过现在全军士气不振,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想到这,司马懿微笑道:
“有植公子坐镇,丞相可安然无忧。只是云将军那边,还要仔细安抚才是。”
知子莫如父,曹操要是相信曹植能独立打赢关羽,那他也控制不住手下这么多牛鬼蛇神。
从细枝末节来看,此战应该是云山英勇奋战,与关羽不分胜负,这才稳定了局面。
他当时给云山安排江夏太守的官职时大部分人都不认为己方还能保住江夏,甚至不认为云山能活着回来。
没想到云山不仅活着回来,还保住了江北,甚至还能频频发动攻击。
这么看,此人还真是个人才。
之前赵俨灰溜溜地回来后也表达了对云山的欣赏,乐进徐晃更是一直对云山赞叹有加,有此人的在,曹操对夺回荆州又多了几分信心。
“坦之当有赏赐。嗯,还有子孝的校事也做的不错,嗯,子孝被围在江陵,不好督战,就以文谦为都督护军,统帅公明、坦之和子建。坦之有功,先赐爵关内侯,等击退关羽,一概赏赐。”
“此事当传报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子建的本事,也好让那些不臣之人……哼,我有子如此,麾下更有这般名将,叫他们当心一些。”
司马懿微笑道:
“丞相爱才,懿心中佩服。”
司马懿这马屁算是拍到了曹操的心头。
陈群、荀攸两人被擒之后,曹操帐下的世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反弹,众人纷纷请曹操让出自己的权柄,给天子更大的威严,以压服刘备孙权。这种谬论曹操自然是当放屁,可他心中属实难受。
他跟清流的关系越来越差,以前还有荀彧勉强支撑,可杀孔融后荀彧的态度大变,虽然还在为曹操支撑国事,可这位从前给曹操举荐过无数能臣的颍川名士显然已经不似从前一般热络,那些清流也趁机反击,曹操也不知道自己要花费多大力气才能平定现在的局面。
人才,人才难得。
难道没有荀彧,我就选不到人才为我效命吗?
“仲达。”
“卑下听令。”
“给我拟一份《求贤令》,巡访如坦之一般出身不高却极有本事的人物。”
“要快!”
第119章 将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不注意自己身体
曹植年少热血,战败之后本就郁郁寡欢,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又强行违逆自己的道德观念给曹操、乐进写下了一堆表功的文章,写完之后他整个人都尬地质壁分离,索性把自己跟丁仪关在一起,天天喝酒吟诗;发泄自己胸中的抑郁。
说实在,关平也担心曹植这战报会引来曹操的不满,但过几日之后,曹操居然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大礼——曹操在天子面前如当年夸赞于禁乐进一般狠狠夸奖了一番云山的英雄表现,将云山称为讨伐叛逆不惧生死的英雄。
这可是极大的荣幸,天子虽然只是个摆设,但他摆在那就象征着权威。
曹操在他面前说关平的好话;这个比一般的封赏可荣耀多了。
“不止如此。”哥哥在曹操面前当主簿的司马孚消息非常灵通;他笑起来挂着一副男人都懂的表情;温和地道,“丞相听闻云将军重创关平,当真欢喜非常。他说之前他在江陵时曾许诺,谁能斩杀关平,便以女妻之。
丞相长女已许给夏侯将军之子,次女花容月貌,犹胜长女,丞相亲口说,若是云将军能再立大功,便以次女嫁将军为妻。”
关平:……
我谢谢你了。
不愧是望梅止渴的创造者,这种八字没一撇的事情都说的跟真的似的。
关平心中暗骂,脸上却仍是做出一副狂喜之色:
“好,好,本将一定奋勇争先,再立功劳!”
当然,曹操也不会就给云山画个饼。
好歹是击溃关平的猛将,更是自己以后践行唯才是举的模范,曹操赐云山为关内侯;同时送上了一套明光铠、一套黑光铠、一套赤练铠,并赐给云山好刀三百口,甚至将江夏石阳、安陆、南新三县所有人士任免权通通交给云山,允许其自行裁决,只要到时候补个表呈报天子就成。
关平正愁怎么才能在曹植的眼皮子底下扩张自己的基层势力,有曹操的首肯自然大喜过望,他向曹操恭敬地上表称谢,表示一定不会让天子和丞相,啊不,是丞相和天子失望。他一定经营好江夏,为匡扶汉室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曹操也不完全是奖赏——他在给云山地盘安置范围中还包括了蔡瑁治下的土地。
这位丞相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云山想要进步,就得露出自己的獠牙,狠狠得罪一下荆州牧蔡瑁。
就看这位是真狂还是假狂了。
哼哼,蔡叔父。。。coM
蔡瑁是知道关平身份的,他这次又是帮刘备救女儿,又是给关平塞猛将,还帮黄忠照看家小;他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关平在荆州的安排将尽数泡汤。
如果关平真是云山这种没有背景的武夫,面对蔡瑁的问题他肯定没有别的方案,只能在曹操的操作下跟这位荆州牧慢慢冲突,最后两败俱伤。
可关平偏偏有相当有利的依仗,他甚至不用派人过江请诸葛亮、傅巽给自己出主意,已经决定暂时在关平手下效力的司马孚已经给关平弄出了全盘计划。
“将军此番‘大胜’,乐将军也晋升都督,身为下官,将军也该亲赴襄阳拜见。
须知为官之道,就在于多多走动,若是走动的少了,亲人也不亲,走动的多了,上官也能时时、事事想着将军,将将军当做左膀右臂。
有上官襄助,就算蔡瑁难以收拾,日后也终究不会牵连将军太多,须知这为官之道求的就是一个趋利避害,就算被迫要跟强敌相拼,也一定要找好后路才是。”
司马孚当然不是大汉纯臣,更不晓得关平的身份,但他的节操相当不错,既然决心给关平效力,就得好好替关平谋划,将这位没有根基却能力高强的武夫渐渐栽培成绝世名将。
这位名将在朝中绝无根基,一切起家又都是在司马孚的运作之下,将来不管立再大的功劳,也得与司马家互为依仗,这投资几乎是稳赚不赔。
为了让这个粗鄙武夫上道,司马孚真的是颇为耐心,将面见乐进之后该说什么、做什么一一写下,拍胸口保证只要按照自己说的一切肯定没有问题。
关平怔怔地看着司马孚洋洋洒洒写下的为官之道,脸上笑容满面不住地颔首,心底却着实有些凄凉。
他从小到大常伴身边的人都是一群为了理想敢于殉道的热血之士,让他很长时间以来误以为这天下人人如此。
可这些日子以来他见过的人为何大都带着一种如此奇怪的理想,自己居然没有从他们身上感觉到一丝一毫的热血。
偏偏就是这些人身居高位位列朝堂,还能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