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关公-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醣咐胄睦氲拢夥吹故羌檬隆

    诸葛亮闻言缓缓颔首,微笑道:

    “说得好;陈公便是这般为人——那请公子细想;长文这般人物;多年不见我主,难道竟全不念故人之情?我主又非强留,少则十余日,多则五六载,待我主兴复汉室,长文自然能回到故土。”

    曹植心中咯噔一声,这才发现自己落入了诸葛亮的套中。

    他把陈群吹得宛如一个圣人,既然是圣人,怎会因为多年以前的政见不和拒绝跟曾经举荐过自己的人叙叙旧,这一叙两人流连忘返触景生情如胶似漆,之后发生什么事都是可以解释的,怎么能说刘备绑架名士呢?

    “亮当年还年少,一直颇为佩服长文的人品学问。

    我主帐下也有不少徐州之人,说起当年事,以长文的人品,自然感到几分不安。

    曹公当年在徐州做过什么?此事天下皆知。

    长文每每念及此事,都长吁短叹,感慨良多,心中多有几分自责,这次又听我等说起,立刻垂泪沾襟,自责多年来对此事不闻不问,有负当年徐州百姓。

    若是曹公愿意为当年的事情作书罪己,想来长文一定会心头大快,立刻赶回中原,到时我等一定携手相送,其乐融融。

    若是曹公不愿……呵呵,以长文的人品学问,怕是羞于再回中原了。”

    陈群主打一个人品,可曹操当年屠戮徐州之事,以他为代表的文士集体默默无语,连个屁都不敢放,全然没有名士想啥说啥的派头。

    只有荀彧拿“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这种话劝曹操以后为了战争顺利还是少杀点人比较好。

    陈群这么多年默默无语一声不吭,其实心里非常难受,觉得这不是一个名士应该做的,而见了刘备之后聊起了当年事,这位曾经的老友放弃了之前和刘备的政见不和,转而希望曹操承认当年的罪过,这不正是一个道德高深的名士应该做,而且早就应该做的吗?

    众人鸦雀无声。

    连黄忠和魏延的嘴角都忍不住抽动了几下。

    他们一开始听说诸葛亮居然毫无条件就要放掉荀攸的时候还以为诸葛亮这货趁着刘备不在家搞来搞去给自己养望,没想到他东拉西扯,一顶顶高帽子扔到陈群脑门上,搞得曹植完全下不来台。

    来嘛。

    曹植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死不承认当年曹操在徐州屠杀甚广,然后诸葛亮把今天的谈话公开出去,日后曹植在曹操面前也得认下,到时他在清流中的名声肯定瞬间蒸发大半,这种越描越黑的行为也不一定能得到曹操的欢喜。

    可要是承认了……

    当年孟子荀子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上有冲突,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仁政才是王道,暴政就该被消灭。

    承认曹操当年的暴行,是不是说明曹操早晚应该被消灭?

    不存在的啊。

    那,那要是装此事不存在……

    好啊,诸葛亮以后还可以把这个条件发到颍川世族那,到时候一个办事不力的帽子少不了要扣在曹植的头上。要知道陈群、吴质、司马懿、王粲可是自己那位同样文采出众的二哥身边的铁兄弟,二哥不趁机发难那就有鬼了。

    现在,曹植突然有点羡慕丁仪。

    丁仪被云山一顿暴打之后扔在了石阳,如果当时被暴打的是他,是不是可以少经历这种折磨。

    诸葛亮的拷打可比云山的拳头更戳人肺管子,他赶紧求助地看着司马孚,请他给自己拿点主意,司马孚被瞪得没有办法,也只能干咳一声:

    “敢问荀公达何在?我等能否见他一面?”

    诸葛亮微笑道:“当然可以,我之前说过,公等可以带荀公达离开。”

    带一个也是带啊。

    曹植和司马孚无奈地对视了一眼,也只能寄希望于荀攸愿意主动抛弃陈群逃跑。

    诸葛亮叫人送曹植、关平、司马孚去见荀攸。

    他们本以为荀攸应该会被关在一座大院中思考人生,没想到荀攸居然头戴斗笠,冒着细雨蹲在田垄中发呆。

    春雷阵阵,细碎的雨点洋洋洒洒,很快连成细线。

    荀攸就这么蹲在地头,看着几个老农教授儿孙种地的法子,一时听得津津有味,就像听大儒名士在讲解大道一般。

    曹植和司马孚走过去,轻轻呼唤一声荀公,他这才悠悠起身,拉起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张已经老了不少的面孔。

    “有劳植公子亲至。”荀攸一脸愧疚,先向曹植行了一礼,又冲司马孚和关平点了点头。

    是的,他也朝关平点了点头。

    “荀公,走吧。我们接你回去!”司马孚迫不及待地说着。

    他一刻也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待下去了。

    能把荀攸带回去就算完成了大半的任务,起码曹操那边暂时能说得过去。

    荀攸脸上露出一丝颇为和煦的笑容,关平也冲他稍稍欠身行礼,他摇摇头又把斗笠带在了已经被雨水打湿的头顶。

    “我就不走了吧。”他背着手沿着田垄信步前行,曹植和司马孚赶紧跟在后面,闻言顿时焦急万分。

    “荀公,不可如此啊。就算陈公回不去,你又何必……”

    在曹植看来,荀攸肯定是因为知道陈群走不了,所以才不好意思自己逃回去。

    可现在哪是计较这个的时候,能逃回一个也是曹植天大的功劳,他当然要想尽办法劝荀攸回去。

    荀攸把目光投在关平的身上,他又想起了那晚在华容道的遭遇。

    这是他生平最耻辱的一夜,生平的自信、优雅和顽强被一扫而空,虽然看到这一幕的人并不算多,可荀攸确实感觉自己被彻底击垮。

    他没脸回到曹操身边,再像个没事人一样出谋划策,跟众人一起品评天下风流人物。

    被俘的这些日子,荀攸几乎每天都在跟诸葛亮长谈,年纪差距很大的二人畅谈兵法,畅谈天下大事,并不知不觉说到了当年的岁月。

    如果没有徐州兵祸,以诸葛亮的才能肯定早晚会被举荐进入朝廷,成为荀攸陈群等名士品评的名士。

    可那次兵祸改变了一切。

    当年的少年人已经成了足以搅动风云的人物,他的出现必将改写这个时代,而荀攸一把年纪,又遭到如此重创,他已经绝对无法重现当年的气度。

    年轻,年轻真好啊。

    “不走了,真的。”荀攸诚恳地道,“我在此处盘桓些时日,想回去的时候,我自己就回去了。”



    第110章 这是个莽夫

    

“公子英勇!公子万胜!”

    石阳城中,关平指挥着手下肆无忌惮地聒噪,宣传着曹植这次出使的成绩。

    他此番单刀赴会,十几个人乘小船去了刘备军重兵把守的夏口,跟诸葛亮谈笑风生一番从容返回,并没有在言语上落了下风,甚至没有付出任何代价都让诸葛亮承诺一定会放了荀攸、陈群。

    这气魄、这胆色已经不输给当阳桥的张飞;手下一群士卒硬吹倒是也吹得来。

    当然了,关平很高情商的让他们高呼曹植英勇,大意就是曹植在云山的保护下单刀赴会,一顿怒斥诸葛亮后什么都没有办成。

    曹植气的牙根痒痒,很想手撕了关平,可他一来没这胆;二来……

    “哎;现在可怎么办啊。”

    曹操在出发之前已经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底线是让天子封刘备为楚王;反正刘备也刘,又正好在楚地,封个楚王不过份。大汉第一任楚王(韩信)和最后一任楚王(楚厉王刘英)都特么死于非命,曹操愿意试试这个诅咒安在刘备身上灵不灵。

    曹操和手下几个谋士都认为刘备肯定不会拒绝这个封赏,在顺带要曹操交还一些俘虏,让出几座城池。

    这样刘备跟蔡瑁的狗咬狗在所难免,他的身份远远超过孙权,跟孙权的狗咬狗也会很快开始。

    可没想到诸葛亮根本不给曹植商量的机会。

    要啥条件。

    不要。

    只要曹操承认之前在徐州的暴行,什么都好谈。

    如果不承认,那抱歉,你还是先回去考虑考虑吧。

    “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曹植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他弄不回陈群荀攸,甚至连离间计都来不及施展就被撵回来,肯定得被人笑掉了大牙。

    就算父亲不责怪,以后这也会成为自己的重大污点,后世史官在描写自己生平故事时把随口一句话就安排了曹植的诸葛亮稍稍描写一番就能打爆曹植多年才学积攒的名声。

    现在曹植如霜打的紫瓜一般萎靡不振,又在哀叹为什么之前挨揍的不是他。

    “公子,这说不定就是云将军的计策。”

    “还在计策。”曹植痛苦地道,“云山一介武夫;哪有什么计策?当真可笑至极。以后有他没我,我便是跳江自尽,也绝不屑与他为伍。”

    你才是莽夫……

    司马孚在心中暗骂,脸上却被迫装出一副非常虚心地模样,诚恳地道:

    “云将军之前就听闻刘玄德不在夏口,留下诸葛亮坐镇,为何非得甘冒奇险去见诸葛亮?

    以我之见,荆南四郡很快就要落入刘备手中,到时候诸葛亮又要离开夏口远赴荆南,云将军就是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带我们去诸葛亮面前,好叫诸葛亮拿个主意。”

    曹植:……

    “这么说,我等不是更应该稍待几日?等诸葛亮远走,我等再赴夏口,这继任者未必有诸葛亮的才学见识。”

    司马孚微笑道:“云将军面上的粗豪癫狂多半是装出来的,他在乐将军帐下勇猛善战,遵守法度,之前去江陵时也没有听闻什么异常,定是故作此态,所图者大。”

    “啊?!”曹植大惊失色;白皙的脸上顿时写满了恐惧;“这,这,你是说,云山有叛逆之举?”

    “不不不,卑下岂敢胡言?”司马孚慌忙辩解道,“我只是觉得,云将军似乎……似乎欲行离间之事!”

    曹植:……

    不愧是自己的文学掾,别的没学会,倒是真学会了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真是说的曹植一愣一愣的。

    司马孚精神抖擞,微笑道:

    “刘备远征在外,托诸葛亮镇守后方,可诸葛亮为了儿时恩怨,竟然一口拒绝丞相的好意,刘备听闻此事,就算嘴上不说,心中肯定也认为诸葛亮专擅,两人心中必然生出嫌隙。

    到时我等可以徐徐图之,让刘备与诸葛亮愈发不睦,如果能策动诸葛亮北来,此事是天大的功劳。”

    “我听人说,云将军之前战事一切顺利,后来陈公到来后意外大败,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

    他心中肯定怀疑身边有人传递消息,将自己的作战尽数说给刘备。

    他故作如此癫狂之态,不敢把心中所思一一说给我等,其实他正筹谋着高明的算计。”

    曹植实在是太佩服司马孚的强行设想,就算他说的是真的,刘备和诸葛亮肯定也不会现在就翻脸,到时候就算有什么大动作肯定也跟曹植无关。

    这让曹植更咽不下这口气。

    “哼,依我看,这云山来路不明,说不定就是刘备军的探子。哼,父亲举此人做个校尉就算了,现在居然还举他做了太守、做了中郎将。

    现在他都敢当着我的面打人,日后再做什么简直不敢想,此人不除,必为大汉之祸。”

    司马孚还想再劝,只听吱嘎一声,屋门轻轻打开,一个侍卫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轻声道:

    “公子,司马先生,好像又有人来了。”

    关平没有没收曹植身边的护卫,这些护卫在司马孚的指挥下保持了清醒的耳目,一直在小心注意周围的消息,刚有人抵达石阳就被他们立刻发现,赶紧来通报曹植。

    曹植低声道:“是什么人?”

    “卑下并不认得,只是那船上的旗帜写的是镇南将军蔡。”

    曹植:……

    蔡瑁来了?!

    曹操刚南下的时候曾经带着曹植去蔡瑁家做客,当时二人共同说起当年求学时的种种荒唐事,都感慨地眼泪横流,蔡瑁更是借着酒劲表忠,说他跟曹操是生死之交,这么多年在荆州经营一直都是为曹操准备的。

    当时曹植还真信了蔡瑁的鬼话,感慨父亲居然会有蔡瑁这样交心的朋友,曹操当时也洋洋得意,说我跟蔡瑁的交情铁中铁硬邦邦,是绝对值得托付的对象。。。coM

    可没想到随着战争的进行,蔡瑁的野心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他不愿服从曹操,开始利用北军的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从曹操手中攫取权力。赤壁大败后曹操逃回北方,可为了保持襄阳乃至南阳一大片地盘的安全还得安慰临阵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