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关公-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和战死,尔等都说是张允从中行凶,好啊,刘备在长坂坡大败,一路逃窜,关羽又是如何正巧接到刘备?

    关平突袭江陵,死的也是焦触,文聘却也身负重伤,只能落水逃走。

    之后关平再袭江陵,是如何混进傅巽家中将其全家绑走,之后北军武库走水,难道又是我荆州人手笔?

    吾兄黄汉升武艺高强,纵然不敌,总也进退有度,本来已经包围夏口,曹仁都能逃回来,为何吾兄落在贼人手中!”

    “我敢担保傅公悌说的句句是实,汝敢不敢担保陈群无恙!汝敢不敢!”

    毕竟是掌控一方统帅大军的蔡家家主,蔡瑁愤怒的吼声宛如天雷,尽管帐中曹军都身经百战,但还是下意识地感觉到了一丝逼人的恐惧。

    暗记也好,陈群的语句也好,那只是颍川几人明白。

    可傅巽却用蛮语清清楚楚写下了陈群为叛逆,还说陈群即将策动这是诈降和火攻。

    荀攸额上的汗珠已经不断地沁出来,他有心解释,他这江上消息来去不畅,他又怎敢担保陈群一定是按照自己的设想。

    “下官,下官……”荀攸额上的汗珠不断地滚滚而下,“下官愿去江上迎接长文,诸君尽管做好准备,如果贼人火攻,还请即刻散开。”

    蔡瑁冷笑道:

    “好啊,不过公达也别坐蔡某的船了,万一稍稍有些损失,蔡某可不好交代啊。

    我这就传令手下儿郎散开,全看尔颍川之人如何葬送三军了。”



    第84章 陈公谬赞

    

关平留下马良和王摩继续镇守石阳,继续写信从乐进那薅羊毛,自己则与黄忠、魏延一起率领五千水军以进攻夏口为名义悄悄进入长江水道。

    陆议早就收到了消息,他和刘惇两人乘一叶扁舟迎候,关平也只乘一艘走舸,带着黄忠、魏延、陈群及几个士兵前去与陆议见面。

    许久不见,这位面膛黝黑,仪表儒雅的江东儒将非常开心,他跳到关平的船上,一把抱住关平的双肩,先唤了一声“好兄弟”,又兴奋地调侃道:

    “听说云将军占据石阳,包围夏口,真是好大本事,愚兄听得也心驰神往,恨不得与云将军并肩奋战。”

    关平嘿嘿一笑:

    “校尉,校尉,还称不得将军。倒是伯言兄官拜中郎将,下官倒是得唤声将军了。”

    两人哈哈大笑,陆议又分别给黄忠、魏延、陈群行礼,陈群愤怒地瞪了他一眼,冷笑道:

    “早就听闻陆季宁族侄乃江东英杰,今日一见果然不俗。”

    他就是在阴阳陆议背弃家仇,给孙权卖命。

    这是陆议软肋中的软肋,陈群提起,陆议果然色变,不知如何是好。

    陈群心中得意,不曾想关平微微一笑:

    “吾兄不善言辞,陈公谬赞了。陆家先人当年对抗袁贼力战不屈,虽死不惧,真乃天下楷模。

    故大将军袁氏身殁,老贼拊手,谓天下已定,殊不知荆楚、江东蛮夷之地尚有大汉英灵不散,豪杰义士举兵,吾兄与我奋战多时不避辛苦,九泉之下陆公必然欣慰。

    陈公当年与我主不睦,现在不也为了大汉基业捐弃前嫌千里来援,想中原望族必以陈公为傲,以后还请多多请教。”

    关平这话已经在心中憋了许久。

    他从前给自己定位不过是个陷阵杀敌的武夫,可这些日子遭逢了这么多的阴谋算计,与马良、傅巽等人相处良久,对这世道变故,天下诸公也有了不少理解。只是这书籍难得,关平一直在军中也拜不到名师,马良虽然是襄阳的豪族魁首,可他没有在中原读过书,身上也都是蛮夷之气,也帮不到关平什么。

    但傅巽来就不一样了。

    傅巽祖上是当年直接杀人家国王的硬核外交家傅介子,虽然家道中落,不可与陈家相比,但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家传的学问还有几分,教关平肯定绰绰有余。为了自保,傅巽当真是倾囊相授,让关平居然能当场截住陈群的嘲讽,让陆议惊喜万分。

    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节……

    之前叔叔陆绩指责陆议背叛家族,陆议哑口无言只能跪拜谢罪。

    可如关平所说,与陆家有仇的是叛贼袁术手下大将孙策,跟现在力主抗曹的孙权有什么关系?

    袁术是叛贼,大将军袁绍可是反曹的英雄,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尽管袁绍已死,陈群却也不敢说他的坏话,一时还真被堵住,只能讷讷不语。

    哼,看你还能猖狂到几时。

    陈群无比相信自己老乡兼妻兄荀攸的眼光,自家的家奴送完第一封信之后,他在第二封信上的措辞就收敛了不少,静待火攻之时。

    之前关平能火攻成功是借助顺流而下的优势,现在寒冬腊月,从江南火攻江北哪有这么容易。

    这小儿也跟年轻时候的刘备一样,以为稍微散发点义气就能让人推心置腹地投奔,陈群也故意把匡扶汉室的口号喊的响亮,甚至给关平出一堆有用没用的鬼话,让关平不好意思夺走原属于陈群的一百个卫士。

    陈群反复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整体计划,认为并没有多少漏洞。

    蔡瑁是水军宿将,听陆议说他在之前的作战中船队很分散,互相配合极有章法,肯定是防备了吴军的火攻。以陈群和蔡瑁之前恶劣的关系,蔡瑁听说陈群来投降高低都得拿捏一番,到时陈群伺机逃走,火攻船又缺少战力,自然万事无忧。

    给我等着吧,马良和黄忠的家人还在襄阳,我非得把他们都送给程昱做成肉干,方解我心头之恨。

    陈群心中想着,强迫自己表现得宽宏一点,连连颔首赞赏关平之言,还亲切地拉住关平的手掌,感慨地道:

    “坦之、伯言具有大才,足见荆楚、江东并非荒蛮之地。他日兴复汉室,公等都是汉室股肱,倒是我等嘛,哈哈,要自惭形秽咯。”

    黄忠在一边笑眯眯地煽风点火道:

    “汝这后生说话不尖酸刻薄的时候倒是也不错。这次要是能用你的法子大败曹操,高低得让天子封你个太尉、司空,坦之和伯言以后也做大将军、骠骑将军,老夫一把年纪了,以后孩儿受些你们的好处,也能当官。”

    这本是调笑之言,没想到居然陈群居然点点头,正色道:

    “不错,我已经想出一套万世不易的选官之法,只待大汉一统,将此法畅行天下,足保大汉千秋万世世世再无祸患。”

    听他胡吹大气,黄忠和魏延都忍不住露出轻蔑之色,关平和陆议倒是很感兴趣:

    “愿闻其详。”

    陈群自认为心中的学问极其高深,不配让外人知晓,不过关平居然悉心请教,他也不藏私。

    寒冷的江风中,陈群面朝滚滚寒波,慨然道:

    “大汉生变,自党锢始。朝廷用外戚宦官而不恤高士,方有黄巾之乱。

    之后灵帝不思悔改,宠信赵忠、张让,又令何进一屠子为大将军,这才招来董卓之乱。

    若有伯言这般世代忠良之人秉政,以坦之这般义士为将,早早荡平群凶,四海清平。

    吾当年常与孔北海品评天下高士,闻四方乡中具有高士品评人物选拔良材,何不在朝中、乡中各设中正之人,按照家世、名望选拔人物,莫让屠子、妄人入朝为官。

    若如此,百年后四方州郡官吏文如公悌、异度,武如伯言、坦之,大汉焉有不兴之理?想来坦之、伯言、汉升后人也都恪守家教,一心为国,大汉自然不生祸端。”

    陈群这话听得众人都是眼中一亮。

    连黄忠和魏延都不住地颔首,大赞高士果然不凡。

    大汉的察举已经越来越不能发挥作用,若是在重新制定一套新的选士之法,让高士为官,听上去还真不错。

    陆议出身名门,陆家众人的学问名声都非常不错,若是通行此法,人人都能一展抱负,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他冲陈群重重点头道:

    “受教了。”

    陈群得意地笑了笑,可他没想到关平居然一脸凝重之色,不禁奇道:

    “坦之以为如何?”

    “没,没有。”关平勉强挤出一丝微笑,“陈公说的是。”。。Com

    关平从懂事开始一直都在以为复兴大汉为目标努力战斗,在他天真的观念中,只要击败曹贼,收复旧都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听陈群这样说,他才意识到一个振兴大汉可能比单纯的还都艰难许多。

    尤其是陈群举例的傅巽、蒯越两人他又不是不认识,这些人的学问和名望都不错,可他们在曹贼南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表现大家也都知道。这种品评人才的方式就能选出德行高深的人吗?这个关平是真的有点不相信。

    他嘴上应付着,思绪却不知不觉飘到了千年之后。

    打完这仗,也该回去看看了。

    刘惇这些日子对关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笑着拍了拍关平的后背,微笑道:“小关公是不是觉得此等选士之法多有不妥?”

    关平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妥不妥,但是总觉得此法……此法总不能面面俱到。”

    刘惇笑眯眯地道:

    “不错,别听他的,要是按他的法子,我们这些懂星象的岂不是全无做官的机会?真是岂有此理。”

    黄忠笑眯眯地道:“尔这星象有什么用啊,能算算老夫能活到何年何月吗?”

    刘惇哼了一声,得意地捏了个道决,高声道:“我这手段能沟通神明,能窥探天命,能知鬼神之事。

    晴雨、霜雪、凶吉、兴衰俱在我掌握之中,你说如何?”

    关平还是第一次知道刘惇这星象原来这么厉害,顿时兴奋起来:

    “正好有一件大事,还请刘公襄助。”

    “哈哈,好说!小关公想问何事啊?”

    “呃,只想请刘公借三日三夜东南风——这应该不算难吧?”



    第85章 起风了

    

关平抵达陆口时,乌林的曹军水军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调整。

    蔡瑁军将己方的水寨和进攻的有利地形通通让出来交给曹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让曹军上下极其无奈。

    “傅公悌是对的,陈群是叛逆。”

    最近蔡瑁一直在军中宣传此事,并声称黄忠被俘是遭到了陈群的算计。

    黄忠在荆州军中有极好的名声,众多荆州士兵心中悲愤,纷纷声讨陈群,直接把荀攸逼到了墙角。

    他相信陈群极有可能是被逼迫进行诈降,但如果这样正好切中傅巽所言,就算荀攸信他也不能让曹军十万人人人信他,照样可以对陈群的声誉乃至整个颍川世族的名誉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可恶,不愧是傅介子之后,傅公悌这手段轻巧地将陈群推到了跟所有曹军为敌的位置上,还无从辩白……

    “公达,汝可不能骗我啊,长文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正面布防指挥曹军水军的是曹仁。

    经过上次的惨败,曹仁终于认清水战和陆战完全是两个打法,他将指挥大权交给张允,现在江上曹军大船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比之前曹军全拧在一起的时候更加威武雄壮。

    只是曹仁手下的士兵被瘟神困扰,一个个无精打采,肉眼可见的士气低迷,全军都笼罩在一层迷茫之中。

    “长文有可能是被刘备逼迫诈降。”荀攸小声道,“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还真是诈降啊?”曹仁小声逼逼,“你之前为什么不早说,我根本不会指挥水战啊。”

    荀攸苦笑道:

    “我有什么办法?现在北军和荆州军水火不容,蔡瑁抢先说出长文是诈降,咱们手下的那些士卒怎么会明白什么是被迫?

    到时候士气大损,这仗我们也没法打了。”

    “还不是你们这些儒士……”曹仁继续小声逼逼,“平日里你们一个个养尊处优,天天重义轻死,嘴上都说万一出事要以身殉国,现在好了,万一长文不殉国,反到要在刘备的胁迫下来攻,你说怎么办?”

    荀攸不能容忍有人诋毁颍川世族的清誉,他皱眉道:

    “子孝这就不对了,长文就算投了刘备军,也是暂保有用之身曲线救汉,岂能与那些丧失节操之人混为一谈?”

    曹仁翻了个白眼,叹道:

    “吾不善水战,此番都由张允操持,之前张允就坑害我大军,这次若是再有闪失,休要再怪罪我了。”

    荀攸心中咯噔一声,惊奇地看着曹仁:

    “子孝,汝不能说笑?之前果然是张幼成坑害汝?”

    之前曹仁被关平一把火烧的大败,虽然仍有一万多人陆续逃回了江陵,但惨烈的损失让曹军上下都对水战产生了深深的畏惧。大多数人听完曹仁和张允的奏报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