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无能,只能求丞相发兵。丞相若是不肯发兵,末将便跪死在此处,还请丞相火速下令啊!”
好个云山!
曹操虽然对云山有点期望,可没想到他居然能攻破石阳,俘虏士仁,还围困了夏口。
此子少年热血,真是好本事、好胆略!
曹操雄心陡起,他缓缓扶起乐进,缓缓地道:
“此言当真?”
“当真!赵俨安排在军中的探子拼死逃回来大半,岂能有假!云山缺兵少将,若是让刘备突围后患无穷,请丞相……”
“不必说了。”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罕有的坚毅之色,“公仁,刚才说我军还要准备多久?”
董昭苦笑道:“最少,最少还要一月。”
“三日!三日之后,孤要率军出征,踏破江东!”
第74章 就不出兵
乐进真是快被赵俨给气死了。
他手下的探子逃回来,一五一十汇报了战况,乐进大惊,恨不得立刻出兵襄助。
可赵俨总觉得不妥,还要再打探消息,一天后关平又派人来送信,说已经占据石阳、击退关羽、包围夏口——这跟那些探子所说基本一致。
可赵俨思考许久,又拒绝了出兵的要求。
甚至,他还认为云山有诈,非但不许乐进和徐晃增援,还要立刻收押马良及黄忠的家人,再派人打探消息。
这下徐晃也忍不住了。跟特么谁脾气很好一样,让你当护军你真是欺人太甚了。
“好啊,汝为何不说云山是关羽之子?再不发兵,老子打死你!”
徐晃脾气上来,二话不说就要揍赵俨,可赵俨紧咬牙关,除非徐晃打死他,不然绝不发兵。
“公明,文谦,这小儿一开始就联合马良诓骗我等,难道尔等看不出来?刘备占据夏口、石阳已成掎角之势,云山兵少,不管攻石阳还是夏口,后方都会遭到进攻,江东水军也能从容驰援,当时曹子孝就是如此落败。
这小贼兵不血刃攻破石阳生擒贼首,现在又击退关羽围困夏口,天下焉有这般异人?若是我等发兵,只怕才入夏口就被两路夹击,两位将军三思啊。”
乐进和徐晃被赵俨的神逻辑气的说都不会话了,乐进二话不说非得自己出兵,可他手下一共万人,总不能襄阳城都不要了。襄阳周围之前就有蛮夷造反抗拒徭役,自己倾巢出动肯定被立刻偷家,徐晃也是如此,他在樊城本来就是剿匪并保证粮道,谁走都是天大的罪过。
马良听说乐进等人不发兵,不禁潸然泪下:
“将军若是不信我们荆州人,我等愿意放弃官职,回乡种地。可我等儿郎现在正在苦战,将军若是一兵不发,岂不是寒了天下人心?以后谁敢再投奔丞相?
坦之在江陵时曾受参军陈长文招揽,当时长文说他受乐将军大恩,不可擅去,这次远征也是为了报答乐将军恩义,我军攻打石阳损失惨重,坦之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却坚信将军一定要援救。
若是我带不回援兵,只怕全军立刻崩溃,此等亲者痛仇者快之事,万请将军三思啊。”
马良实在是急的眼睛都红了。
只要把曹军肯发兵攻打夏口,关平就能以请众人歇息为名义进入石阳休整,到时候凿沉所有的战船、烧了所有的粮食再把曹军将领都困在石阳中,他们就算有三头六臂都无法翻盘。
没想到赵俨居然如此胆小,说什么也不肯派兵,马良焦急的表情真是要多真诚有多真诚,让乐进和徐晃这样面对千军万马都敢勇猛冲阵的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乐将军。”马良咬牙道,“没有兵将,总得给我们一些粮食吧?我等士卒缺粮缺盐,受了伤没有药,连裹伤的布都没有。血流干了不过一死,若是人心散了,日后再有国难,谁还敢为大汉拼杀?
好,我知道将军为难,我知道将军看不起我等荆州人,我马家还有老弱千余,孤舟几艘,存粮几缸”
“别说了!”乐进已经怔怔地流下眼泪,“我之前说过,就算我和我手下儿郎饿死,也不会亏待坦之。
季常,我拨给你一万石粮,一千石盐,其他的肉干菜干你可自取,刀剑、箭矢、绢布你也可以随便取些。”
徐晃也点头道:
“我等节衣缩食,也毕竟是在后方,定要让前线儿郎吃饱穿暖。”
他把目光投在赵俨身上,冷笑道:“想必我等捐粮,赵都督也不会看徐某饿死吧?”
乐进狞笑道:
“赵都督哪管我们死活?他现在是大人物了,现在神气地很,想跟他说话都难。之前给他写信也不回,求援也不理,以后我等要见他看来也只能求他仆役开恩了。
算了,我自去江陵请丞相发兵,若是丞相也不理,我就投江自己游过去!”
·
曹操听完乐进的讲述真是脸都绿了。
他环顾四周,等待自己手下众多谋士的意见,那些谋士也各个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赵俨在干什么?
一向擅长为人处世的他居然同时跟乐进、徐晃翻脸,这是何必啊。
对赵俨比较了解的荀攸思考片刻,也似乎明白了什么。
不好啊,应该是赵俨手下七军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强行不出兵,赵俨还能留下个谨慎的好名声,可如果强行出兵,七军皆没,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曹操显然没有想到这一节,荀攸满头大汗,也不敢提醒,只能眼观鼻鼻观口,义愤填膺地指责赵俨无能。
“伯然此番实在是太过小心。”
曹操听说孙权被击败,刘备又被围困,也顿时做出了决断。董昭、陈琳、陈群都没有荀攸这样的想象力,他们只道赵俨经典犯病,居然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陈群喜滋滋地道:“丞相,孙权大败,刘备也被困在夏口,孙刘一定要回师救援。我等不如……”
董昭赶紧打断:
“可是我军军械……”
“等不及了!”曹操在面前的桌案上狠狠拍了一记,“依令行事,三日之内必须出兵,这次孤要与刘备决一死战!”
·
曹操一声令下,全军都开始抓紧调动起来。
曹仁本来是负责坚守后路的最好人选,但曹洪被打了个半死,他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也不能没人指挥,曹操无奈之下只好让他留守江陵,让曹仁跟随自己一起东征。
曹仁经过上次一战,也知道自己水战到底有多菜,这次大战还是以仇人蔡瑁为主力,曹仁更是忧心忡忡,很担心这次东征就是白送。
“巨鹰啊,你说这次出征可如何是好啊。”他问自己身边的亲卫常雕。
常雕上次救了曹仁,但因为曹仁被夺权,连累他也没有得到什么封赏,但他跟曹仁的关系更加密切,已经是曹仁亲信中的亲信。
“这个嘛……”常雕假装思考了片刻,“我觉得,我军应该把张允带上!”
“什么!”曹仁暴跳如雷,“不可能,绝不可能!有我没他!”
之前曹仁逃回来之后把黑锅都甩给了张允,但张允回来之后又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尽管大家嘴上说支持曹仁,可想想也知道肯定是曹仁瞎指挥。曹仁丢脸丢到了姥姥家,恨不得跟张允老母聊聊人生,怎么可能继续跟张允一起出征?
“将军,大家都知道之前出征之事都是张允的过错,此行若是带着他,不是正好说明将军虚怀若谷。”
“那也不行!张允此人不可信任,谁知道他是怎么从关平手上逃出来的?
若是他陷害我等,岂不是要酿成大祸?”
“将军啊。”常雕苦劝道,“此番我军东征本来就是以荆州人当先,也不差此一人。若是作战不利,将军自然可以将此事全都推到此人身上,总比将军一个人扛下来的妙。”
“这……”曹仁一想倒是还有点道理。
蔡瑁能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跟已经几乎明反的蔡瑁相比张允还算听话一点。
“那好吧,就依你之言。到时候看紧张允,别让他横生事端。”
“卑下遵命。”常雕暗暗欣喜。
还好说动了将军啊。
他经过上次作战对曹仁指挥水战的本事已经佩服地五体投地,说什么不能再信他。
有张允在,一旦事情不对就立马开溜,总算能增加点逃跑的机会。
嗯,上次没听徐庶的才被打成这般模样,我这次诚心去求他,总不至于故意害死我吧。
第75章 万事俱备
徐庶最近的工作非常敬业。
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书,调配粮草军械、协调各军布置,再顺带给曹军的前线将领写点军情总结。一开始曹军众将对这位文士还颇为提防,可时间长了他们惊奇地发现徐庶居然将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调度极其公平,从他手上过的任何物资都不存在克扣现象。
渐渐地,众人有问题都来找徐庶协调,徐庶也来者不拒,拿出一副知心大哥的派头给众人分解难题。
徐庶当过游侠,还走南闯北,能跟北人论武,也能跟南方人讨论南方巫蛊,这阵子临近出兵,来请徐庶指点迷津的人越来越多,常雕提着两条腊肉等了一上午的时间才终于等到众人散去,赶紧满脸堆笑钻进了徐庶宅中。
“元直先生,卑下乃是……”
“是巨鹰吧,请坐。庶本单家(寒门)子,不需多礼。”
出人意料,徐庶居然认出了常雕的身份,这让常雕受宠若惊。徐庶曾经是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常雕不过是曹仁麾下一亲信武夫,徐庶居然用一个请字,真让常雕浑身都轻飘飘的。
他把两条腊肉摆在徐庶面前,憨笑道:
“常某冒昧上门,是求先生为某画策。这……呵呵,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徐庶微笑道:
“巨鹰唤我元直便是。不知足下可是想问这出征之事?”
常雕赶紧颔首,一脸期待地看着徐庶。
徐庶正襟危坐,平静地道:“此番东征,曹公必败。不如早率军退回襄阳,方有胜机!”
“啊!”常雕吓得面色煞白,“先生慎言,先生慎言,我……我……还请先生指点,我该如何是好?”
常雕不会水,万一在水战落败,他都不一定有被擒的机会。可他是曹仁的贴身亲卫,肯定是这一战的主力,这是进退不得,这又如何是好啊。
徐庶淡然一笑,取来笔墨,又拖来一张素绢在上面写了些文字,又装进锦囊,从容地递给常雕。
“兵败之时打开这锦囊,定能保将军自己无恙。但出门之后,徐某绝不承认此乃徐某所作……”
“我懂,我懂!”常雕不住地点头,憨笑道:“多谢元直先生,不知我该如何报答先生?”
徐庶的笑容颇为淡定,他扶了扶自己的帽冠:
“这也简单。”
·
蔡瑁在跟曹操的角力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他现在聚集大军五万,已经是曹军水军的大半家底,更是这一战曹军的能否取胜的关键。
曹操非但没有追究蔡瑁之前痛打曹洪的行为,还直接封蔡瑁为大都督、荆州牧、镇南将军——荆州牧和镇南将军之前刘表的官职,这说明曹操已经真的懒得在荆州久留。这一战不管胜负,之后曹操将把荆州全都交给蔡瑁管辖,他将拥有远远超过当年刘表的权势。
蔡瑁志得意满,决定在这一战中好好表现一番。
这倒不是因为他多想替曹操卖命,而是因为孙权之前杀死黄祖,已经打开了荆州的东大门,如果不趁机狠狠打压,以后对蔡瑁也是个巨大威胁。更何况蔡瑁这接任荆州牧等于直接把故主刘琮给卖了,他必须做出点成绩来向荆州世族证明他有能力、值得依靠。
曹操将收获的大量情报都送到了蔡瑁军中,蔡瑁也当然看到了案头上南阳小将云山被包围夏口、赵俨拒绝支援的消息。
他知道云山是关平的化名,心中顿时冷笑。
关平这小儿还真是胆大包天,胃口当真不小。哼,好啊,可惜贤侄你这次挡了我的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刘备已经无用了。”他喃喃地叹了口气,吩咐身边一位披甲武士道,“咱们自己军中‘损耗’几何,通通算在关平头上。我这就把他的身份说于孟德。”
那个披甲武士三十上下,一双浓眉之间满是凝重,闻言叹道:
“将军,我等何必与刘公撕破脸皮?刘公在,曹贼才会一直重用将军,有关平在,将军也能左右逢源,一直……”
蔡瑁摆了摆手:
“仲邈啊,我何尝不想养贼自重?可刘备乃英雄也,颇得人心,我养贼便是养虎,此事大大不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