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关公-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关平笑道:

    “听闻常军师这些日子在关中颇为辛劳,收拢了不少锐士豪杰为用,小弟实在是佩服至极。”

    夏侯惇点头道:

    “不错,巨鹰用心且谦和,手下士卒多愿为其效死,之前丁斐之乱也是他率先看破。

    哎,可惜当时我等谁都不肯听巨鹰的,不然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嗯,常军师麾下这些儿郎骁勇……”

    关平本想兜兜转转劝夏侯惇将常雕留下,一来给徐庶提供一下保护,二来别让这群人出去给自己增添什么变数,三来也算是回报一下常雕之前的善意。

    没想到还没说完就听见砰的一声巨响,只见常雕已经长身而起,额上的冷汗滚滚而下。

    “不能再等了!”

    常雕的表情突然变得格外威武庄严:

    “我等现在在此谈笑,不知道有多少男儿被困凉州绝地,我这就去凉州为全军开路,咱们凉州再相见吧!”。。Com

    关平:……

    “巨鹰……”夏侯惇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毕竟他之前许诺让徐晃让凉州牧而没有答应徐庶的要求推举常雕,多少有点愧对不断这位不断作战的猛将,“你……”

    “不必说了!”常雕大喝道:“我自领本部出兵,咱们玉门关再见!”

    说着,他居然真的戎袍一甩,头也不回地大步出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巨鹰一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大事!”夏侯惇颇为严肃地道,“坦之,巨鹰有没有说什么?”

    “没什么呀……”常雕是真的把关平给整懵了,这个人不是一贯胆小懦弱,怎么这次居然主动要征战凉州?

    唔,暗常雕无利不起早的性子,是不是卢洪又发掘到了什么凉州的好消息,能让人富贵险中求的那种?

    “巨鹰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啊。”夏侯惇忍不住点了点头,他现在对常雕的印象大有改观,居然忍不住连连夸赞,又颇为担忧地说道,“陈长文现在被困在襄武,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现在还真是得想个法子把他给救出来才是。”

    荀彧死后,他被曹**死的传闻甚嚣尘上,大多数稍微要点点的人在跟曹氏合作的时候都不敢如之前一样尽心尽力。

    如果这次陈群落在马超的手中,还是被丁斐害的落在马超手中,那肯定就能做实曹氏准备打压颍川世族。

    现在勉强还挺听话的钟繇赵俨杜袭再能忍也得考虑考虑刀会不会砍到自己头上的问题。

    就算只是为了曹氏能稳定过渡到篡汉成功,夏侯惇也需要考虑一下陈群的死活。

    关平从之前的忧虑中回过神来,微笑道:

    “大将军放心,马超韩遂之前便频频恶斗,他们只要听说我云山回来,肯定不敢再战,我等不日就会收复凉州。

    只是还有一件事,云某要请示大将军。”

    “坦之何必这么客气,但说无妨!”

    关平镇定的道:

    “先王在时,曾遣我攻打汉中讨伐张鲁。

    我听闻现在刘备受刘璋之邀进入益州,此人乃人杰也,绝非刘璋庸碌之辈,若其率大军进攻汉中,非张鲁之所能敌。

    若是我军攻破马超,不如趁机南下横扫汉中,打张鲁一个措手不及,也让刘备反应不得,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夏侯惇愣了愣,心道云山说的还真是不无道理。

    就算张鲁占据一方再怎么厉害,最多也就只能打打刘璋,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刘备的对手。

    如果刘备趁着曹军凉州之战打下了整个汉中,到时候益州等地连成一片,能全据蜀道,到时候想要讨伐那真是有天大的难度。

    可现在凉州之战一触即发,他们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草供给进攻汉中的兵员。

    也就是说……

    “也只好如此,辛苦坦之了!”夏侯惇颇为惆怅的道,“孟德在时每每有强敌都是孟德亲自率军厮杀,尤其是刘备,当年在博望……唉,除了孟德之外,刘备真是少有人能敌,也只有坦之这般有勇有谋之将方能应付。”

    “你尽管放心,攻打汉中由我亲自挂帅,到时候一应作战都由你操持便是。”

    关平肃然道:“那就多谢大将军!”

    之前徐庶给关平的谋划之中最关键的一环并不是如何击退马超,而是在击退马超之后如何占据汉中,与刘备连成一片。

    毕竟他们现在的粮草都还掌握在夏侯惇的手中,张鲁也并非举手便可战胜,攻打张鲁的作战需要得到曹魏高层的全力支持,要是跟上次击退马超之后又让丁斐来碍事,那之前的一切努力可要大打折扣。

    好在夏侯惇并不是这种过河拆桥之人,他深深吸取之前曹丕使用丁斐的教训,决心将所有的战事通通交给云山操持,大不了自己以大将军的身份亲自发号施令,这样在法理上也出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

    看着斗志昂扬的云山,夏侯惇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这些年南征北战,他确实是深感疲惫,好在现在天下有了坦之这样的人杰,这一战之后,他也是时候休息些时日了。

    “何必谢我,坦之这般勤勉非常人可及。

    便是吾与孟德年少时,也远远不及坦之,多年之后,待天下一统,我这个位置早晚是你的!”



    第291章 我劝你留条后路啊

    

夏侯惇对云山的赞赏那是绝不虚伪,而关平得到了夏侯惇的夸奖,也非常积极地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再次发动关中的百姓准备大战。

    “这是最后一战,这一战能打出关中的百年安宁,你们、你们的儿孙再不会遭受铁蹄的凌虐欺辱,我云山发誓;这次我们将彻底驱逐凉州群贼,还我大汉威严!”

    云山将募兵地放在曾经的马腾驻地槐里,他竖起大旗,很快就有大量的百姓纷纷响应,自耕农带上自家的粮食,铁匠拿起自己打的兵器,商人也扶老携幼免费供应粮草和布匹。

    整个关中从上到下都斗志昂扬,这让郭淮看得更是连连唏嘘。

    他记得多年前自己曾经因为公事来到关中,当时除了长安,关中周围的集市、乡镇家家户户大白天都关门闭户,偶尔有来往的行人也赶紧逃走隐藏。

    但这次不一样了。

    之前逃难的百姓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而且主动奔赴各地诉说云山归来的好消息,之前荒芜的村落都升起了炊烟,还有不少人甚至摆好铁锅,煮起鲜美的羊肉,一把雪一样的细盐撒下,羊肉的香味让豪族出身的郭淮都忍不住食指大动,不争气的流出了口水。

    他赶紧垂头擦了擦口水,又忍不住思考云山到底是怎么弄出的如此民心。

    这个年代的消息传递非常不畅,关中不少地方经过前十几年的破坏已经变得人烟稀少,云山之前不过是在关中稍稍坚守了些时日,怎么能这么快就把消息传递到这么远的地方,让许多远方的百姓都纷纷赶来从军,宛如……

    宛如当年的太平道一样。

    当年的太平道因为叛徒出卖而被迫提前举事,饶是如此,他们还是迅速将起义的消息传遍四方,百万太平道道众在同一时间裹上黄巾加入战斗;震撼了大汉的根基。

    难道这云山是太平道的故旧,有什么特殊的法术本领不成?

    他还在琢磨是怎么回事,只听身边的徐晃悠悠地叹了一声:

    “这就是民兵……”

    关平从纷纷扰扰的人群中看到了许多张自己熟悉的面孔,这些人或年轻,或沧桑,或眼含热泪,或斗志昂扬,却都是他之前调动训练的精锐民兵。

    按照之前的思路,关平从主力部队中挑选精锐部分精锐进入地方军进行整备训练,地方军中也选拔优秀战士成为民兵,缓缓扩充基层的战力。

    丁斐掌控关中诸军事之后对民兵的存在非常不满,他一时没法将手伸进关平的主力军,却能狠狠干扰地方军和民兵的运作,让他们无法扩充,无法招募兵员,只能被迫进入屯田,忍受曹军的盘剥。

    如果只是一般的民兵;在失去了云山的指挥之后全军可能就这么散了。

    但进入民兵的有跟随云山一路转战的忠诚战士;尽管被分散到各处屯田;他们依旧是所有民兵心中的中流砥柱。这些战士鼓舞民兵的斗志;告诉他们云山早晚会回到关中,一定不会放弃他们。

    这些淳朴的百姓在多年前曾经相信太平道,现在有了更现实、更尽在眼前的目标,也始终保持了心中的希冀,在兵头的鼓舞下耐心认真地识字,等待云山归来的机会。

    丁斐离开关中之后,常雕也在徐庶的建议下重新恢复了民兵,等云山回归的消息一传来,这些民兵立刻将消息向四方的屯田传递。

    那些被迫屯田的百姓之前备受压迫,天天听人说云山将军能将他们解脱出来,还关中太平,此番自然宛如久旱逢甘霖,纷纷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这些民兵的兵头并没有严格的军职,但他们发挥了其他队长、屯长不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万众奔赴槐里的路上不住地鼓舞百姓斗志,这万众争先恐后,不用威胁、不用押运便纷纷赶来,这当真是一个奇迹!

    曹军最初就是以青州、徐州的黄巾降兵为基础,其他人多是被迫从军,送到前线的时候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一定会有押运这个环节。

    这种士兵……怎么跟这支人人争先,恨不得将马超直接吞下去的强兵相提并论?

    郭淮心中振奋,很想把云山的本事好好学成,以后自己统帅一方的时候有样学样,练出一支同样能征善战的大军。

    可他转瞬一想,瞬间又有些失落。

    云山用这样的方法之前已经引起了魏王的不满,他是因为能征善战且深得人心才有了随意调度的机会,换成其他人,若是推广如此仁政,只怕很快就会引来魏王的注意,校事就要登门拜访了。

    “将军就不怕日后被人……”尽管知道这么说很失礼,可郭淮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顺手做了个杀头的动作。

    关平乐呵呵地笑了笑:

    “我有什么好怕的?天下大乱数十年,我现在做的也只是尽力拨乱反正。

    郭兄出身名门,应该也知道当年我大汉军士也曾识字,也曾闻战则喜,人人奋勇争先。

    那时候大汉朝中诸事讨论的是如何从西域出兵去更远的地方,去海外的大秦一看虚实,或者请缨南越,为我朝开疆。

    我只不过想让当年的大汉回来,这难道还犯了什么忌讳不成?”

    郭淮摇摇头,忧心忡忡地道:

    “将军身怀壮志,郭淮佩服,可这天下哪有事事如将军所料一般?

    将军一心为了大汉,之前就因为不肯对魏王俯首听命才引来了魏王的猜疑。

    现在关中大乱,魏王是用得着将军的时候,可若是过些年雍凉平定,将军这个雍州牧和徐将军这个凉州牧只怕是不好做。

    特别是魏王定要篡汉,到时候将军想做汉臣,还是想做魏臣?”

    关平颇为惊讶,没想到郭淮居然把话说的这么透彻。

    按理说郭淮豪族出身,应该以自己家族的利益为绝对优先,怎么现在居然展现出了几分……几分要向自己靠拢的姿态。

    “将军,此间只有你我二人,我索性就明说了。”郭淮看着眼前的百姓,悠然道,“将军心善,一心为汉,可曹子桓断不是爱惜民力之人,将军与此人并无诗文相交,便是一时得到曹子桓喜爱,过些年天下平定,将军终究要因故去职,不免郁郁一生。

    将军这仁政终究也得……呵呵,终究也得不了了之。”

    封建小农经济之下,自耕农和屯田的制度本来就存在相当的矛盾。

    关平在关中的所作所为都建立在违反曹丕法度的情况下,曹丕就算一时能容忍,等天下平定了终究会心中不快。

    郭淮这话说的倒是也有些道理。

    “那不知伯济有何教我?”关平面色稍寒,从容地问。

    郭淮大胆地道:“末将以为,将军攻打汉中之时不如悄悄结好刘备,以做后路。若是曹子桓以后对将军还好那便罢了,若是有意夺去将军之权,将军不如立刻交好刘备,自关中向东进攻中原,曹子桓猝不及防,焉能抵挡?!”

    关平呆了呆,看着郭淮兴奋的模样,许久才相信他不是在阴阳怪气,而是真的在劝自己投靠刘备。

    好啊,他要是知道我是关云长之子,不知该作何表情……

    关平摇了摇头,叹道:

    “刘玄德志在一匡汉室,他若是不除,魏王未必会害我,若是他出蜀北伐,要我阻挡,势必就是一场大战,不知道伯济以为该如何是好?”

    郭淮冷笑道:

    “将军与徐将军、乐将军皆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