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也知道,我们颍川陈氏在朝廷中颇有名望。”
申仪点点头,一脸期待地道:
“不错,颍川陈氏,清流雅望,朝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这就是了。你帮我这个忙,待事成之后,我举汝为太守。”
“我能,我能封侯吗?”
陈群心道老子都没封侯,你还真是思维挺广。
不过现在是画大饼的时候,他也不敢怠慢,赶紧沉声道:
“这得看足下的表现,汝,对了,汝字什么来着?”
“某字义礼。”
“好啊士礼……”
“义礼。”
“哦哦,义礼啊,这封侯要看汝的战功。
若是汝功勋着重,此事之后,我一定在丞相面前好好说起你的功劳。
到时候封侯嘛,不在话下。”
申仪的心怦怦直跳,他猛地点点头:
“好,我尽力而为。”
·
申仪一直在申耽的庇护下长大。
为了控制三郡,在获得了员乡侯的爵位之后,申耽也开始渐渐将自己的部曲和权力分给弟弟一点。
有申耽照顾,申仪不管做什么都顺风顺水,他一开始还是很感激哥哥给他的机会,可时间长了,他开始感觉到有些不耐烦。
申耽的名声太强,员乡侯爵位更是金字招牌,众人都知道申耽,并不知道申仪的存在。
在申仪渐渐有了自己的部曲和班底之后,他更是对申耽动辄呵斥非常不满。
如果在申耽的羽翼之下,就算能做太守,只怕也没什么区别,他呵斥自己还是像呵斥孙子一样随心所欲。
陈群的话说来无心,一样的大饼陈群不知道给其他人画过多少遍,只要能督促申仪早早出兵,一切万事大吉。
可申仪听着却有了别的念头。
申耽说的倒是也对,他不在乎谁是天子,只要让他当员乡侯就行。
他申仪也不在乎云山到底是不是关平,只要能给他足够的权力和地位,他什么都愿意帮着陈群干。
可如果帮着陈群做事,那就是跟兄长作对。
申耽绝不会允许他随意发兵,如果这都不成,以后何谈什么地位。
“好说好说。陈公,我……十天之后,我立刻发兵,陈公以为如何?”申仪的脸上露出一丝狠辣之色,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十天啊。”陈群咬咬牙,“行,十天就十天。”
两人击掌为誓,各自散去,殊不知他们刚刚走远,已经有一人偷偷跑到了申耽宅中,将之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了申耽。
这位掌握上庸多年、外表看上去宛如山匪一般的壮汉闻言脸色稍变,悠悠地长叹一声。
“一升米能养一个恩人,一斗米怎么就养了个仇人出来。
好啊,我申耽殷勤关照居然是这个后果,看来陈公是想把我逼反啊。”
“君侯,我等该怎么做?”
“哼,汝等速速去寻云将军,就说……我申耽要请云将军救命咯。”
“那关中那边……”
“不变,速速安排人去传讯,一定要传到校事的耳中。”
·
关平沿着汉水西行,进而发现走汉水攻打汉中并没有从舆图上看起来这么容易。
汉水上游的水流量并不大,河道也不宽阔,很难让大量水军一起前进。
逆流前行,全靠士兵划船,进攻的速度并不快。
而且一时没有进入平原地带,周围有大量的山谷,很难驻军,除非大军能一波打穿汉中的防线,不然拖得时间长了,逆流运送粮草也不方便,到时候也只能退却。
张鲁的弟弟张卫早早就收到了消息。
他听说曹军大将云山已经调遣大军进入汉中,立刻率军准备迎战。
他倒是没指望自己手下能在作战中击退曹军主力水军,但张卫思索一番,非常聪明的选择了坚壁清野,固守成固县,让曹军没法从路上得到补给。
张鲁听说曹军杀来,不由得心慌意乱,第一时间准备投降。
他手下大将杨昂非常不满,不解的道:“师君,为何要降?”
张鲁无奈地道:
“云山乃宿将,颇有水战之能。
他手下三万精兵,哪是我等可以抵挡,若是让他攻破了南郑,我等……”
“师君不是会撒豆成兵吗?我家存了一库豆,可造出十万大军,何惧那云山。”
“呃,这撒豆成兵之法,需要用红豆、绿豆、黑豆、黄豆各十万。”
“师君放心,我早有准备,师君只要做法,一定成功。”
张鲁:……
你特么抬杠是不是啊,没完了啊。
他定定神,念叨道:
“这撒豆成兵之法杀伤太重,有伤天和,这样吧,我借风雨来助,打翻他们的战船。
若是他们退了,说明天意不亡我。
若是他们不退,那便是天命在彼,我等休要在做无谓的挣扎。”
杨昂不甘心地道:
“这,这如何使得?我等占据汉中多年,政通人和,岂能拱手将此地让给曹贼?”
“放肆,曹丞相仁义爱民,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等对抗天数,才是逆天而动。
莫说了,我这就做法,如果……”
“报!!!!”
张鲁话音未落,外面已经有士兵匆匆奔进来,那人一脸惊喜之色,高声道:
“师君,师君,曹军退了,曹军退了!”
“啊……”张鲁大吃一惊,“谁,谁把他们打退的?”
“还没打,他们自己退了!”
杨昂顿时满脸崇敬之色:
“这就是师君的法力吗?是,是卑下浅薄了。”
“我还,我还没做法呢……”
“哎呦这不是显得您法力强吗?”
张鲁:……
第201章 竟有高论
关平坐在船上,缓缓翻动那本他从千年之后带来的小册子。
回到荆州后,他曾经稍微用心地看了看上面的文字,这书的作者反驳了面对强敌速胜和投降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转而推广持久战。当时关平还以为这跟郭嘉的十胜十败一样算是自己人打气用的书,可在赶路时闲来无事,关平又把这本书翻出来仔细阅读;居然从里面翻到了不少相当精妙的论述。
这玩意要是通过印刷术大规模推广,落在鬼子的手中可怎么得了,云珊珊居然托人转交给自己,实在是太不小心了。
蒯越侍立在一边,见关平拿着一本装订方式见所未见的“书”仔细阅读,一开始还感觉颇为诡异;他也不敢询问;只能在一边小心等候。
关平许久放下那本小书,见这位荆州老人居然还一直侍立在自己身边,赶紧起身,颇为愧疚的道:
“叔父请坐。”
他重新用了叔父这个词,显然已经不避讳身份。
这一船人文武中除了曹植都知道关平的真实身份,他现在也已经懒得装下去,赶紧道:
“不知叔父有何见教。”
蒯越目光灼灼,道:
“小将军就这么重视申耽?他一求救,小将军连汉中都不打了,要直接返回救他?
说实在的,上庸诸地远远不及汉中多矣,小将军先拿下汉中,之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如此去而复返,便是拿下了上庸诸地,却也惊扰了张鲁,令其能多多修筑工事防备大战,只怕不美。”
蒯越这是站在刘备一方的大局立场上来讲述这场战争的意义。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是大汉龙兴之地,上庸是什么鬼地方?就算占据那里;也等于飞入了一片绝地,申耽手上那万把战兵就算忠心耿耿,得到他们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还要随时担心他们会反叛。
关平微笑着听完了蒯越的讲述,若是以前,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蒯越讲述这套理论,讲大义和忠君在这位荆州老前辈的面前只怕也惹人发笑。
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他似乎已经捉摸到了什么。
他举起书本,缓缓念道:
“贼人敢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与大汉的民众处于无组织状态,只要克服了这个缺点,就等于将所有的敌人置于我们的人民之前,如一头野牛冲入了火阵。
之前不仅仅是敌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连我们也不懂得这个道理。
若是能动员起天下百姓,天下所有愿意抵抗贼军的力量,军队跟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的眼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必将无敌于天下。”
“曹操能扫平群贼;因为他比其他诸侯进步;他现在渐渐打不动;也是因为他渐渐落后。
我们掌握的正义战斗,也必然是一场巨大的改造,大汉的一切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
想要击败远远超过我等的强敌,一是需要我军内部完成统一战线,让治下各族对大汉有更深的认同;二是天下抗曹统一战线的完成,让边夷也知道大汉雄威不可轻辱;三是引起敌军治下民众的自觉抵抗作战,改变,能一改大概积弊,比当年文景武昭时更强大。”
“因此,我等不断积累小胜,将更多反抗力量团结到自己身边,让天下人都站在我们一边,申耽盘踞上庸多年,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击败,他向我云山求救,也是待价而沽,想看看我等能不能成为其助力。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做一次,我要让申耽看看我云山能保的住他,日后一些事情才好慢慢商谈。”
“以上浅见,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义战、不义战,这个论调古来有之,蒯越虽然不如杨彪等人一般饱读诗书,可还是早早就听过此事。
但他心中从来没有把这玩意当回事。
按照这个理论,曹操早就该原地崩解,迅速完蛋,可曹操毕竟是儒家理论运转到现在最大的漏洞,他明明做了一堆伤天害理的事情,却越来越强大,战胜了一大群对手横行天下。
蒯越之前也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关平用进步的理论居然还能自洽——曹操无论怎么说,论进步肯定远远超过了吕布、袁术,其挟持天子之后更是借来了汉室的大旗,让袁绍也渐渐落在了下风。
可消灭了袁绍这个强敌之后曹操已经取得了暂时的稳定,却没有任何休养生息、推广新政的手段,相反他治下过于重视军事集中,经济上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状态,生产上计亩税法的恶果已经逐渐体现,选拔人才上所谓的唯才是举还是没有跳出察举的框架甚至搞得太学都倒闭。
种种弊政之下曹操还觉得北方生产力强大,依旧不可战胜,面对实力绝对没有达到当年袁绍状态的孙刘时遭到如此惨败也是情理之中。他现在积威犹在,也没有丧失之前的地盘,因此申耽之类的小军阀依然要听其号令,不敢违背。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意识到曹军虚弱,还有人可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并提供支援的时候,自然不甘心再受曹操的控制。
除了申耽之外,曹操治下还有臧霸和一群汉室老臣都在等待时机,这个庞然大物越打越越,越打内部越矛盾重重,他倒下的日子就不远了。
蒯越闻言顿时豁然开朗,他之前虽然被傅巽威胁投奔关平,可始终不看好关平和刘备的未来,认为曹军只是暂时遭到失败,以南伐北,想再造大汉根本不可能。
可他今天听了关平的一顿讲解,居然隐隐对匡扶汉室的理念有了那么一点点的认同和支持。
他不敢相信这种论断居然是从关平这个武夫的口中听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关平,只是缓缓颔首:
“小将军高明,老夫……惭愧了。”
“那这次打上庸,我让叔父谋划,不知可否?”
“我?”
“不错。”关平目光炯炯,“匡扶汉室,也不能少了叔父啊。”
蒯越还是要点脸的,他没法像蔡瑁一样很自然的说起他跟刘备是生死之交,要不是他的支持,曹操也没法这么轻易占据荆州,更别提后来几乎将刘备杀得走投无路。
看着关平的目光,蒯越垂下头:
“这是小将军的意思,还是玄德的意思?”
“是我们所有人的意思。
想要匡扶汉室,岂能少了荆州群贤?往日种种不提,从今日开始匡扶汉室也来得及!”
·
关中,曹军正准备趟过各路军阀的驻地去攻打汉中。
这个离谱的计划在别人看上去也许有点不正常,但在曹军这也不算太离谱。
之前荀彧就说过,关中诸军都不足一提,算的上人物的只有韩遂和马腾两部。
韩马二人打仗的手艺都不错,但凉州那边的人确实很离谱,两人呆久了都一阵一阵的,一会儿是亲如手足的结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